李松蔚LIVE如何理解“无为”?
什么都不要想是很难做到的
想法和感觉也是客体
正念,来源于佛教,正念减压项目
无为的概念不是什么都不做
关于正念的六个关键词
开放:把自己当成信息的渠道,不抗拒不阻挡,对自己的经验保持开放,无论是好是坏
觉知:当这种经验经过你的时候,或者是在头脑里出现的时候,不仅要欢迎它,而且要了解并体会它
当下:因为这些经验是在当下的时刻,改观的通道得到的,所以需要在当下保持一种觉知,因为人的思维常常会带离当下的时刻。当下的信息是最重要的。
不评价:思维常常会对事物进行判断,正念需要以一种不评价的态度去欢迎头脑里的想法、经验、情绪等
专注:正念是一种刻意的保持专注的练习,不是专注于某一件事,而是专注于当下的感官,
目的:正念是一种有目的的去目的话的行为
有所为的状态,做一件事其实就是这件事在将来会给我带来回报或结果——线性因果论
今天做的每件事是为了明天的结果,在这种思维方式中无论做不做事都是在“有所为”的状态
正念讲的是无为,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就是无为的境界——行动中的无为
心流——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只在乎过程,不是为了结果,在过程中获得愉悦。
无为的心态
自行展现超越技巧,不用费力,把行动变成艺术的生命的,放下所有作为的纯粹表现,在动作中身心合一。
在有所为中常常会陷入一种悖论——改变的悖论,当抱着明确的目的想去改变的时候,改变的是自己,要改变的部分中包含了自己。着急改变本身就是一个症状,越是着急,症状越是加深。
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为所当为和无为其实是一样的,让事情自然发生,客观不做评价
ACT接纳与承诺疗法
接纳的过程就是正念练习里面的觉知,在ACT里面叫做“认知解离”,把想法和情绪当做客体,有一个作为观察者的自我。
一切变化我都可以观察,在观察的时候就已经在改变了。
分离出一个观察的立场,在某处程度上我就有了选择的权利。
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痛苦是可以选择的。
承诺和行为的改变
需要改变的是急于改变和急于改变的心态
真正的改变是改变对问题的看法或态度
无为是去目的性的,好的修行是能够我们扎根于此时此刻的生活,更不是评判他人的标准
无为是骑象人放下指挥的执念
悖论的基础是我想要变好的心情本身就证明了我是不够好的
《正念》《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正念父母心》《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
想法和感觉也是客体
正念,来源于佛教,正念减压项目
无为的概念不是什么都不做
关于正念的六个关键词
开放:把自己当成信息的渠道,不抗拒不阻挡,对自己的经验保持开放,无论是好是坏
觉知:当这种经验经过你的时候,或者是在头脑里出现的时候,不仅要欢迎它,而且要了解并体会它
当下:因为这些经验是在当下的时刻,改观的通道得到的,所以需要在当下保持一种觉知,因为人的思维常常会带离当下的时刻。当下的信息是最重要的。
不评价:思维常常会对事物进行判断,正念需要以一种不评价的态度去欢迎头脑里的想法、经验、情绪等
专注:正念是一种刻意的保持专注的练习,不是专注于某一件事,而是专注于当下的感官,
目的:正念是一种有目的的去目的话的行为
有所为的状态,做一件事其实就是这件事在将来会给我带来回报或结果——线性因果论
今天做的每件事是为了明天的结果,在这种思维方式中无论做不做事都是在“有所为”的状态
正念讲的是无为,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就是无为的境界——行动中的无为
心流——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只在乎过程,不是为了结果,在过程中获得愉悦。
无为的心态
自行展现超越技巧,不用费力,把行动变成艺术的生命的,放下所有作为的纯粹表现,在动作中身心合一。
在有所为中常常会陷入一种悖论——改变的悖论,当抱着明确的目的想去改变的时候,改变的是自己,要改变的部分中包含了自己。着急改变本身就是一个症状,越是着急,症状越是加深。
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为所当为和无为其实是一样的,让事情自然发生,客观不做评价
ACT接纳与承诺疗法
接纳的过程就是正念练习里面的觉知,在ACT里面叫做“认知解离”,把想法和情绪当做客体,有一个作为观察者的自我。
一切变化我都可以观察,在观察的时候就已经在改变了。
分离出一个观察的立场,在某处程度上我就有了选择的权利。
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痛苦是可以选择的。
承诺和行为的改变
需要改变的是急于改变和急于改变的心态
真正的改变是改变对问题的看法或态度
无为是去目的性的,好的修行是能够我们扎根于此时此刻的生活,更不是评判他人的标准
无为是骑象人放下指挥的执念
悖论的基础是我想要变好的心情本身就证明了我是不够好的
《正念》《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正念父母心》《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