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又一位侦探小说大师
死亡来得总是猝不及防,星期二还和午夜的编辑聊到过他,昨天早上在地铁就看到了科林·德克斯特逝世的消息,一瞬间还以为是假的。(1930.9.29——2017.3.21)

诺曼·柯林·德克斯特,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他创作的莫尔斯探长系列小说闻名于世,是毫无争议的优秀侦探小说作家。1987年—至2000年,小说被ITV改编成莫尔斯探长电视系列。他创造的角色也催生了电视剧续集系列《刘易斯探案》和《莫尔斯探长前传》。
德克斯特生于林肯郡。他的哥哥在彼得伯勒国王学院当教师,父亲在斯坦福德经营一家出租车公司。
德克斯特在斯坦福德中学上学时爱好各种运动,打过板球、网球、曲棍球(不过这些运动在英国都非常……合理),1948年,他还是学校橄榄球队成员。完成皇室通信兵团的服役之后,他到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攻读,于1958年获得荣誉硕士学位。
1954年,他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他在拉夫堡文法学校(现在已经改名叫拉夫堡大学了,资料查到这,我差点把电脑扔出去——原来德克斯特在我读书的大学教过书啊!想尖叫!)任教后,又在五年后于北安普敦郡的科比文法学校担任起高级教师这一位置。1956年,他和Dorothy Cooper结婚,育有一儿一女。1966年,德克斯特受到耳聋的困扰,也不得不因此离开了教师的岗位,接受了牛津大学地方考试院高级助理秘书官的职务——他后来一直担任这项职务,直到1988年退休。
2008年11月,德克斯特主持了BBC系列广播中的一个节目——“How to Solve a Cryptic Crossword”,他在里面讲了很多莫尔斯侦探如果解决字谜的方法。
德克斯特在1972年开始创作推理小说。”我们在卡纳芬和普尔赫利之间的一个小宾馆里。那是一个下雨的星期六,在威尔士北部下雨——反正下雨这事儿在威尔士没什么好奇怪的。孩子们一直在抱怨,我坐在厨房的桌子上,什么都做不了。然后,我写了一个有可能成为侦探小说的开头。”这本书就是《开往伍德斯托克的末班车》。这本书于1975年出版,把莫尔斯探长这一角色介绍给了世人,这位暴躁易怒的侦探醉心于填字游戏、英国文学、桶装鲜啤酒和瓦格纳的音乐,而这些其实就是德克斯特自己的嗜好啊。他设置的情节用误导的线索和其他转移注意力的事物,效果显著。
ps,科林·德克斯特是剑桥人,莫尔斯是活跃于牛津的警探,德克斯特刻意将犯罪现场全设定于牛津大学城……唔……小心思也是有点萌,此处要再放一张老爷子萌萌的照片。

pps,三十三集的电视剧《莫尔斯探长》从1987年上映至2000年,剧集的成功也为德克斯特赢得了更多赞誉。他按照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方式,在几乎所有的相关剧集客串演出过……想一睹侦探推理作家演技的话,不妨回去看看这部英剧。
如果嫌分不够高的话,还可以看看《前传》,德克斯特也是编剧之一,也依然……客串了不少角色。
目前,午夜文库已经出了这位侦探大师的七部小说,今天与你分享。如果你是英式幽默爱好者,喜欢被“宿命感”围绕的结局,热爱字谜,希望你不错过它们。
《开往伍德斯托克的末班车》:星期四下午,《牛津邮报》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妙龄女子西尔维娅被杀的消息,星期五早晨的全国性报纸也把这条新闻放在了显要位置。
星期五晚上,莫尔斯探长告诉全国民众,警方正在搜捕一个非常危险的人。此人被控的罪名不仅包括故意杀人,还包括性侵,而且他随时都可能再次作案。
随着调查的深入,之前明确的线索渐渐蒙上了一团迷雾,莫尔斯越来越觉得这一切都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支配着……
《最后的衣着》:性感迷人的十七岁少女维勒莉•泰勒在上学的路上失踪了,警方却一筹莫展。莫尔斯探长坚信她已经死了,但又是谁在两年后寄给她父母一封信说“我很好,别担心”呢?
莫尔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案件的调查,拼图的碎片相继出现,并似乎都可以被放入合适的位置,但很快又有新线索将其搅乱。莫尔斯希望能找到尸体,非正常死亡的尸体。很快,他真的得到了一具……
《众灵之祷》:教堂管理员哈里•约瑟夫斯先生在祭衣室里中刀身亡。遇袭时他正在清点当日的奉献金数目。警方抵达时,奉献盘和奉献金都已不翼而飞。贝尔探长声称,如果抢劫是唯一动机,那么谋杀就是极大的悲剧,因为奉献金不会超过三英镑。
然而尸检结果证明,死者胃里还残存了剂量足以致命的吗啡。难道凶手不止一个?最有可能的嫌疑人不久后从教堂尖塔上一跃而下,自杀身亡。案子似乎可以就此了结了,但莫尔斯探长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昆恩的静默世界》:牛津国外考试联合委员会的委员,经过一番激辩,录用了聋人尼古拉斯•昆恩担任助理干事。然而才上任几个月,昆恩就在家中惨遭毒杀。
莫尔斯探长发现线索非常薄弱:案发现场无法确定,案发时间难以掌握;委员会人人有嫌疑,却个个没证据。在几次推翻自己的想法之后,莫尔斯终于找出杀人动机,原来竟是死者的特殊天赋惹来了杀身之祸……
《妇人之死》:莫尔斯因严重胃溃疡住院治疗期间,意外得到了一本名为《牛津运河上的谋杀案》的小书,书中详细记载了一桩一百四十多年前的谋杀案:一位年轻妇人独自前往伦敦与丈夫团聚,在乘坐牛津运河船的途中,她遭到三名船员的无端骚扰,并最终命丧黄泉。那几名船员被法庭以谋杀罪判处死刑。
莫尔斯在阅读过程中,很快发现案子存在诸多疑点:为什么法庭最终放弃了对船员的盗窃罪和强奸罪指控?为什么那位妇人在抱怨船员对她有下流行径后仍没有弃船另择交通工具……
《林间道路》:第一次在《泰晤士报》上看到有关“瑞典女孩失踪案”的神秘诗句时,莫尔斯正在多塞特郡享受难得的假期。一年之前,一名瑞典女学生在牛津失踪,泰晤士河谷警察局怀疑这是一起谋杀案件。但由于一直未找到尸体,调查工作陷入瓶颈。
没想到,一首可能藏匿案件线索的藏头诗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这起案件的强烈兴趣。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逐渐被带往怀特姆树林深处那骇人听闻的罪恶……
《耶利哥的亡灵》:莫尔斯在默多克夫人举办的晚宴上认识了安妮•斯科特,且对她油然而生一股情愫。六个月后,安妮被发现在耶利哥街区运河段九号的家中身亡。莫尔斯在调查中发现,围绕在安妮身边的各类男性全都心怀鬼胎:对门邻居乔治•杰克逊不时偷窥安妮的私生活;前雇主查尔斯•理查兹竭力掩盖自己与安妮偷情的行径;默多克夫人的两个儿子则对安妮抱有性幻想。
安妮身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莫尔斯惊觉她的故事与古希腊的一出悲剧是如此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