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智易圣易经简谈
易分为《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共三易。《周易》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的时候,研究《易经》所做的结论(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变易、简易、不易。
所谓变易,是指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一个人不可能趟过同一条河”。学易首先要知道“变”,而且不但要知变还要能适应这个变。佛教说“无常”,意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是永恒存在的。
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有其理无其事”,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未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则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最简单。当懂得了《易经》的法则,懂得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列开来,再加上时间、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样把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就叫作简易。事物随时在变,变得法则很多,影响的因素也很多,但再错综复杂的现象,懂了原理、原则,认识其规律后,就会简单。
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那个东西是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宗教家叫它是“上帝”、“神”、“主宰”、“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从零而来,零是最小也是最大。
另外《易经》的三个内涵:理、数、象。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数。譬如我们举起桌上的茶杯,左右摇摆,这是一个象;左右摇摆了多少度,多少秒钟摇摆一次,就有它的数;为什么要摇摆,就有它的理——是我们为了解易的理、数、象所做的动作。所以《易经》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点,都包含有理、数、象三种含义在内。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数、象。就会知道这个事物的变,每个现象,到了一定的数,一定会变(类似量变质变,但这个量可以是数种量)。为什么会变,有它的道理,明白了这些,就万事通达了。理、数、象通了,就能知变、通、达,万事前知了。
《易经》的卦分为八卦。乾坤离坎震巽艮兑。乾是天,坤是地;乾坤两卦,代表了时间、空间、宇宙。离代表太阳,坎代表月亮。震代表雷,巽代表风。艮是高山、陆地;兑代表海洋、河流。卦分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先天后天卦的排列顺序有所不同。六爻而生卦象共演变为八八六十四卦。卦有本卦、错卦、综卦、互卦,通常断一种卦象要以本卦为主,综合考量各个错综互卦。我们有些常用语从《易经》来,比如说一个事情变卦,比如说“不三不四”——《易经》的道理,第三爻和第四爻最为重要。从游魂卦、归魂卦来的词语“乱七八糟”。
《易经》和卦不是迷信,是加入影响事情变化的数个参量适当的推演变化出的可能的走向。但“察见渊鱼者不详”,学易的话,玩是可以玩,懂是可以懂,但不能迷信。所谓不迷信,是不要把人所有的智慧寄托在这上面,如果都寄托在这上面就有点走火入魔;偶然用它来做下参考是不妨事的,但不要影响自己的心理,有时候很灵,宗教的观念也是如此。而且,“善易者不卜”。一个人真的懂得《易》以后便不算了,一件事情一动,就知道它的法则,没什么可算,已然心中有数。另外,即使能够“未卜先知”,也并不好,“察见渊鱼者不祥”,做人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能太精明,也不能在一件事情上耗费太多心智,精神用太过度,不然容易有损伤甚或早亡。有些算卦或是排算周易的人身体不好,或是瞎子等等就是因为这个。《易经》六字真言,进退存亡得失。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该存则存该亡则亡,该得就得该失就失。知道进退存亡得失的关键,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大致摘录至《易经杂说》(南怀瑾),其中偶加天易个人所感。
更多易经风水文化咨询、学习、交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天易说风水(tianyisf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