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文档标注工具完全颠覆了 iPad 的阅读体验
最近看到小众软件推荐 LiquidText,心想既然是免费的,不如下一个玩玩。谁想这玩意搭配 Apple pencil,简直颠覆了之前所有文档标注的概念。
不如先来看看它的效果:





Active reading
LiquidText 其实是大名鼎鼎的 Georgia Tech 的 GVU center 的作品。在他们看来,阅读很多时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比如需要标注,需要笔记——这也就是所谓的 active reading。
many reading tasks involve a richer interaction with the text. This interaction, known as active reading (AR) includes processes such as highlighting and annotating, outlining and note-taking, comparing pages and searching。
传统的阅读介质——书本或者纸张,现代的电子阅读截止虽然各有所长,但只能满足部分 active reading 的需求。而他们从2010年就开始制作的 LiquidText 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 active reading 的体验。
LiquidText 的颠覆性体验
文本折叠
这是 LT 最神奇的一点。很多时候,我们诟病电子阅读截止的一点就是无法随意翻阅。但 LT 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方法也很简单,直接折叠文本,这样一来,无用的信息可以被隐藏,不同位置的知识点很容易就显现出来了。
很多时候,读者的阅读顺序和作者的写作顺序并不一致,或者说,读者对知识的建构和作者的并不一致。
比如下图,当我们阅读并标注完整片论文,最有用的知识点其实是我们所标注的内容。当我们T直接点击上方工具栏那个橙色的按钮,LT 就会帮们把非高亮内容折叠起来,只显示高亮内容。

随意截图
LT 将这一概念称之为 excerpt (摘录),但在我看来,更像一个强大的截图功能。
一般的标注工具基本没办法处理公式。而 LT 毫无压力。比如下图有两个公式,LT 可以直接把他们摘录出来,然后用户还可以在上面进行编辑。

自建联系
就如我们前面所言,读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可能和作者并不一致。而 active reading 的实质其实就是对知识的重构。所以,我们可能需要工具来标注这些联系。
比如像下面这个例子,作者在论文开头描述了他们的实验成果,在论文的结尾又再次强调这一成果。利用 LT 可以折叠文本,然后用一条线来构建这样的联系。当 LT 展开文本后,这条连线虽然被隐藏了,但两个蓝点依旧存在,我们只要轻触任意一点, LT 就会自动展示另一端。

再比如,当我们利用上面的摘录功能提取了很多知识点之后,我们可以在右侧的笔记区重新建构这些知识点。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够充分地进行 active reading。而一般的标注工具,恐怕只能像即时贴一样摘录这些知识点,无法有效重构它们。

完美导出
LT 支持多种格式的导出,最简单的就是直接导出标注数据。
下图就是一个导出样例:
最坐标显示高亮的颜色,然后是标注内容,灰色部分是标注的位置。非常工整。

网页 PDF 随意导入
LT 不仅可以处理 PDF,还能直接导入网页,处理 HTML 数据。
比如我最近在学习 deep learning,很多 blog 提供了比较容易上手的材料,我可以直接用 Safari 打开这些网页,然后导入 LT 进行标注。

Apple Pencil 手势
LT 最好结合 Apple Pencil 使用。一来,标注起来更精准更方便,二来,它内置了一些手势,可以大大提高标注效率。
比如将 Apple Pencil 小角度的使用,就自动进入 highlight 模式。
多文档阅读
这是一个收费功能,可以将多个文档同时导入进行对比阅读,当然大屏的体验也许会更好,我的9.7吋iPad Pro 就有点勉强了。
Final thoughts
这些天用 LT ,每天都有新的惊喜,要是现在还在读 PhD ,估计阅读不会再那么痛苦。
Anyway,我觉得我需要一个12吋的 iPad Pro 才能更好地利用 LiquidText。
一年后的更新在此:这款工具再次颠覆了我的电子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