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往事一杯酒,再也不回头
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2017年3月2日,今天的我已经20岁零六个月又18天周岁了,简单点,民间算法虚岁已是22了。
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经历的迷茫和困惑,世界的冲击与改变,在二十岁之前的岁月里,我大体上都经历得透彻了,也已经做好了看得透彻的思想工作了,
就是想在这二十岁不多不少的年华里,回望一下过去所发生现在能随意提及的几件事情,以此敬往事一杯酒,到此再也不回头。
很多人都认为独生子女是叛逆,自我,善妒的代表,我对这些片面且偏激的观点持“不与傻瓜论长短”的态度强烈且持续的抗议着,至死不休。我恰恰是因为独生女这个不好也不坏的身份,从小就对玩伴有强烈的渴望,这种身份可能也让我产生了对朋友来自灵魂深处的渴望和热情。加上八九岁就离开父母去往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开启一段全新的征途,更让我对朋友倍感珍惜。
对于朋友的全盘付出是我从小到大的一种潜意识里的习惯。看到这,觉得我在夸自己的,门口左转出去不送。小时候,我还和妈妈住在平潭一中的时候,爸妈都工作忙,我一个人在家里无聊的时候,玩火,玩电线,玩水,玩猫,玩电视,玩椅子,玩植物,玩折纸,爬上爬下摔跟头,玩剪刀,玩存折,唱歌,甚至撕妈妈毕业证上的两寸黑白照片......是的,能排解我无聊的种种方式我都干过。某一天在阳台玩火玩得正尽兴,结果差点要把家里的两条木凳给烧了,眼看不是烧我就是烧我,一着急把着火的纸往楼下扔,我的天,这闪烁着火光的纸还会往上窜,又往下降。
“完了完了,楼下是一棵矮树,完了完了,我可能要把平潭一中给烧光了。”我当时便是如此绝望又大义凛然的看着“火纸”在奔往“大火”的征途上摇摆。咦?哦......嘿嘿!还没到矮树,这纸早就烧没了,消失在贯穿翰英楼和家属楼之间的海风之中。
经历这场“浩劫”,我坐在地上摊了一会,又开始寻找新的乐子,啊哈,我往阳台外头探了探,有一个看上去年龄相仿的小哥哥(我不管我就是小妹妹不许反驳不许嘲笑)在楼下,我很想跑下去找他玩,可是我又害羞(没错我就是这样一个少女禁止反驳禁止嘲笑),于是我不断的从阳台往下扔各种心爱的玩具啊奇奇怪怪的东西啊吸引他的注意,很好,他的注意力在这一个下午就被我牢牢的吸引住了,我俩多次四目相对笑而不语,有时他往上探头看看我又跑了进去,有时我探探头看他又跑进房间,我想这就是天底下最美好的童真了吧。但是我始终没有下楼(因为我没有家里钥匙),之后自己的玩具差不多扔光了,妈妈就下课回来带我去逛超市,于是坐在妈妈的摩托车后,我第一次以水平角度看见了那个小男孩的身影,此后再也没见过。
这是我前段时间想起来的一段童年趣事,而正是这些童年的习惯和性格为以后所经历的一些友情带来了波折甚至是毁灭。
我有一个至今为止将近十三年的发小,嗯,我更喜欢这么称呼她而不是用现在很流行的闺蜜。我曾经和她绝交长达一年,但是于我而言,不愉快的记忆总是模糊不清的,我也不知因何而起,但我能努力想起的缘由大概就是因我年少腼腆又不善言辞,想表达对他人的善意但往往曲折得让人误解,总而言之年少气盛管它呢!
年少时有好几个能聊到昏天暗地日夜不分的那种朋友,但在各自上了初中后渐渐开始走散了,不明缘由的那种,以至于如今我与她的友情更让我倍感珍惜,我们有太多的默契,正如同网络上说的,虽然不在一起,但是相聚时就像昨天刚见过面一样,丝毫没有隔阂,我真的很庆幸能拥有这样的她。
初一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我又回到了平潭,读了一年的初一。如果说47是我人生最温暖的陪伴,那么初一认识的这群朋友,应该是我人生最跌宕起伏的一段经历。
与他们的故事,我让结局停留在了2017年2月3日那天晚上。按道理来说,与他们的相识相交不过短短一年,但这的确给我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回忆,以至于在后面福州长达五年的学习,我都因为离开他们和父母歇斯底里,一蹶不振节节败退,这些事,我也只有今天才敢揭开提起,这些事,我也只有在大伙儿看不见的角落才敢提笔。你说,这样的一群朋友,我怎么会是主动要求散伙的人呢?

事情的导火索其实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小的事情,而那个挑起“战争”的我也是二十年以来最不符合年龄和作风的我,在好一些人的眼里,我,有个性,云淡又风清,冷静又沉默。那样的我,简直不符合我平时的做派,但同当年初一离开平潭后的我简直一摸一样。但我想,说完再见后,那样的我再也不会出现了。在那段日子我想了很久很久,反反复复的思考自己的问题很久很久,总之那段时间,内心里风起云涌狂风大作,但在经历我舍友和导员的那些破人破事后,我的确变得不像五年前,不像两年前那么优柔寡断,那么“菩萨心肠”。
我想,在深夜里因为已经再无关系的“朋友”难过到心脏疼痛心悸,哭不出来而呼吸困难大喘气好久好久,在微信到处问朋友我要如何才能哭出来......这样的经历,我希望以后再也绝对不要有了。
细节我不想再提,你说散就能散的朋友,那些你曾经把她们他们放在心尖上容不得任何人伤害和污蔑,相识七八年的朋友,最后她那番长篇大论处处可驳斥的评价也无一人站出来护我一句,虽然我知道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这样的义务护着我,但那些情节和过程足够让我心如死灰,我与这样陌生的他们之间,天堑难平,沟壑难填,我们......

故事写到这,被同学叫去吃饭了。
生活还在继续着,我不是非谁不可,也没有人非我不可,潇洒挥手,我还是那个我,再也不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