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束缚——有感于日记发布平台的选择
周六没有如约发布日记,或许关于时间管理,我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这次写日记的初衷之前也说了,记录,分享,那么注定除了一些书评、影评、小感悟、知识提炼,还会有关于情感、职场的分析与走向,虽然对于互联网那头的大多数人来说,是无关紧要的,毕竟我不是公众人物,但是对于可能与我现实生活有交集、有上下级关系、有利益冲突的人来说,我并不想向其展现该类内容。
一开始在平台选择上,我并没有刻意避开新浪博客,是因为我以为注册了六年从没发过博文的博客,是没有人关注的,直到我很惊悚地发现,为了便捷我将新浪博客同步至了新浪微博,而新浪微博是有领导和同事在使用的,并且在当初我们还彼此加了好友。这一发现无异于我原本以为隐蔽的树洞突然之间暴露在了阳光之下,考虑到我对于当前的职业规划未必是平稳地按照现有路线,安全起见,某些涉及职场总结、发展方向探究的日记,不能让我的领导和同事看见。
于是,昨天晚上拖着莫名有点发烧感的残躯研究了各种方案。注册新号可能性不大,毕竟我那鱼的记忆已经不能再容许有一个常用的新账号了,基本会以忘记密码终结;转移到小众平台,又会与最初的分享初衷不符,毕竟我要屏蔽的不过是一些不方便给领导、同事看到的内容,一些读书笔记、观影评论、工作方式小结还是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人看到;在不同平台发布不同的内容,同样受限于我那不擅于记忆的脑子,我还是希望在某一个主流平台能够查询到完整的日记流水……纠结到最后,我终于寻找到了一个自己能够想到的最具可行性的方案,即以新浪博客为主平台(同步微博),将不便于让领导同事看到的博客设为私密博客(如果可以设置定向可见就更好了),然后同时发布至Lofter、豆瓣,全部不设密,并将Lofter、豆瓣账号与QQ、微信、微博等常用社交账号解绑,最后,将对于他人有借鉴意义的内容,通过知乎、个人微信号来进行分享。
归纳起来,大约是以下这个样子:

事实上,最近我才更深刻地领悟到了什么是“万事开头难”,虽然我不是处女座,但在决定做某件事情时的事儿逼程度真是自己都嫌弃,以至于总是在开头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去设想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企图从开头就规划好路线。而很多时候,因为过于繁多需要考虑的细节,令我在还未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做的兴趣……但也受益于这个习惯,很多事情步入正轨后,我极少需要从头再来,更多的仅仅是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根据最新情况进行修正,便能顺畅地继续进行,仿佛能到世界末日。
嗯,是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