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代价
可能,我所说的会变成毫无意义。像是经过你仰慕的云,像是你一生所遇过的人。可能就连生命本身都是毫无意义。 如果粪如土。那人毕竟都是生于土,死予土。从粪便和尿液中破土而出,而又化为尘。 我的爱,是建立于自我。因为如果你连爱自己都做不到,那就谈不到牺牲。而包容了你自己的脏和坏,你才能学会包容。从从而立,只有自我,才能爱。 如果你爱一个人因为他像你自己,也就是你的影子或者是你想成为的将来的自己。那如果你不爱他会不会是你不喜欢这一部分的自己或是他已经没有这么像你了。那如果爱在这两种区分的话就是怎么和另一个自己相处,或怎么去爱一个跟自己不同的人。从先者:如果你相信自己的伟大,那你爱的人一定也很伟大,你能有点了解的伟大。那两个人就是相印的。后者:如果你相信自己很伟大。而你又相信这世界上有着那么多奥妙甚至比你还伟大的人,那你想爱的应该是一种未知。 有些人认为自己很伟大,因为他们的爱很伟大。他们付出,他们感慨。可是伟大又是什么。如果被认同的牺牲才是伟大,他是怎么对待自我的。因为他已经把别人看过自己。 那如果你说爱是应该的,因为重重的社会关系告诉你这是应该的。 那你有没有去了解过“爱”,你自己,和你爱的人。因为不是源于自我的爱对我而言是不可靠的。因为就像是认命于无知,贪婪于现状。人只要是自己不认同或不了解,那就会有不稳定性;轻则不了解自己的语言,行为。重则不能了解自己的鲁莽和冲动。因为从原本应该的,变成质疑,然后一时冲昏了头脑,陷于呆滞。因为在冲动时,人是没有思考的, 同样的,可能人不知不觉地看了太多悲剧。觉得悲剧太过写实,而喜剧又太有距离。导致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悲剧里,成了主角。而只有这主角离场的一天,你才能从中退离。好想告诉所有人,宽恕你内心的烈士吧。你不必为这个世界撑起一片天,因为没有人生来如此。是被告知后才有荣誉,才觉得自己的价值莫过于此。因为如果你放松地想想,如果你真的要放下,应该就是一念之间。 有人说爱是童年的噩梦的循环。即使悲痛,可是无法自拔。如果了解如此的话,那又何必陷于其中,去填补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那如果了解的话,为什么要去爱。就说相爱相杀,当你把“爱”和“杀”放到一起时。有没有想过你想爱的想杀的,有可能时自己的一部分。就像是你未满的童年,未满的爱。可能你一辈子都不会再去弥补,那有如何。满足于现状,满足与现实,可能是一种答案,如果你竭斯底里地追寻。可是得到了这份代替的爱,你怎么去对待爱你的人,或是你许诺的人,或是你自己。可能就连这种“替身”的概念你连想都不敢想。如果认命就是认命于无知和贪婪于现状。渐渐地形成自大然后使你觉得不满足,不快乐。因为世界在于学习,没有既往。就像是居高望下,居低望上。两个都有才能了解平衡。 以前我以为无限的重复是最可怕的。因为你说知道的会发生一遍。可是,当你在想时如果你是知道的就代表你还有点能力。因为如果身在其中可能就不会知道了。而在这份感悟后的思考是我感兴趣的。就像时弥补童年时的爱,弥补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可是本质就是未完成的爱。可能会是一种结合;就是现在和以前的爱重叠。可是这并没有完成当初的空缺。因为可能只有直面或接受这份现实才能脱离这份苦崖。这是我相信的。可是往往当你直面的时候,也并不会有太多的结果。因为这应该是现实吧。所以与其痛苦地活着,我希望能够有选择开心的权利。就是如果是伤痛就应该去了解这是伤痛,而不是再接受痛并快乐着的道理时,又在伤痛和快乐的之间划上等号。因为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我觉得时间久了,可能人就忘了伤痛。因为忘了,你也忘了自己的一部分。就像你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一部分一般,排斥着自己。 有人说这种循环是一种出于本能的习性。因为你不了解你犯的错,所以你才会选择不停地犯错。而为了犯错而犯错,应该是自我满足。这份空虚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所以在选择犯错时,不了解自我,找不到自己的点,也会让你不了解你为什么会犯错。所以当你在用一个谎言填补着空虚,会变成一种循环。因为你得到了满足,同时你也不用担心了解后所会带给你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