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与野菜
一到春天,总想写一写野菜,一直拖到最近,终于动笔。断断续续写了几天,凑成千余字,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了。
在我鲁西南的故乡,从立春到清明,常常是乍暖还寒,五风十雨。乃至清明之后,还偶有雪霰纷纷的天气。暖和的时候也有。天儿晴透了,太阳白花花地晒着,把地上晒起了一层浮土,墙根儿下冒出星星点点的绿芽,就连槐树那光秃秃黑兀兀的枝干也透出一股子生气——毕竟是春天了。
儿时,这时节祖母最留心我的穿衣。棉袄是不给脱的,但实在太厚,天一热就穿不住了——玩一阵就满身汗,更何况还束手束脚的。大人看不见的时候,偷偷脱掉无妨,但倘若祖母看到,就会念叨:“不能脱,还早……人家说,‘过了寒食寒十天,脱了棉衣再不穿’”。于是我就裹在厚棉袄里,眼巴巴地盼到杨柳树发芽,盼到邻墙的苦楝子树开花,才终于摆脱掉棉衣,一身松快地撒欢儿去了。太阳照在脸上的温暖,草木和人同时焕发生机的喜悦,连同着想脱棉衣而不得的焦躁,是我对故乡春天最贴近生命本体的记忆。
除了玩耍,春天里还有一件正事要干,就是提个小竹篮去麦地里拔草。麦苗刚刚返青,泥土被春雨浸的松软湿润,一种叫米米蒿的野草就贴着地皮冒出来,见风而长。《救荒本草》中称可食之以裹腹,是一种野菜。然或许是地域风俗所致,又或许当时年景尚可,不至于吃野菜度饥荒,所以故乡的人们只以为它是一种野草,拔来喂家畜。我则是喂给曾祖母养的兔子。
后来读到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才感到地域不同,风俗迥异,对“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这样鲜活而又陌生的童谣过目难忘。马兰头是什么,我不知道,但荠菜是熟悉的,常见到它们在田埂上或麦苗间摇曳着一簇簇小白花。祖母常讲荠菜是能吃的,可以用来包饺子,但家里从没吃过。于是,从我有限的见识出发,常觉得故乡的人们忽视了田间的野菜,错过了许多春天和童年的趣味。
不过,春天一走,这点儿遗憾很快也就忘记了。
直到来江宁工作后的第一个春天,某日,同事谢老师问我:“摘枸杞头,还去啊”。我不知道什么是枸杞头,细问才晓得是枸杞枝条上冒出的嫩芽,清热去火,是一道难得的美味。于是,谢老师就带着我在校园里四处寻找枸杞头。树篱下,围墙边,开着金灿灿的蒲公英和野生菜花的草坪上,水杉树灰黑色的树干旁……这些平日里从未留意的地方,突兀地冒出一条条枸杞枝,长长短短,或站或卧,灰色的坚硬老枝上,新发的嫩芽暗红中透着鲜绿,鲜亮饱满,汁水充沛,指甲轻轻一掐,就落在了手心里。与此同时,一缕陌生又熟悉的草木的苦香从断处弥散开,“咔”的一声,像钥匙打开了一扇门,春天这个神奇的语词在我的心头轰然苏醒,最古老与最鲜鲜的记忆一起涌来,浩浩汤汤地流淌成一条喜悦的大河,流进我生命的最深处。
那之后,我便和野菜日渐熟悉起来,能自己去摘了枸杞头、菊花脑来烧汤,学会了清炒马兰头、芦蒿、芦笋,知道了如何将香椿头与鸡蛋炒成小块,也知道了如何在雨后去草丛里寻找地皮菜。时日久了,也渐渐地生出了与周二先生一般的“久居之处亦故乡”的想法。然唯有荠菜,无论是见到野地里长的,还是人家摘好了卖的,总是想到故乡田野间那一簇簇、一片片无人问津的小白花,进而打消了吃的念头。
在我鲁西南的故乡,从立春到清明,常常是乍暖还寒,五风十雨。乃至清明之后,还偶有雪霰纷纷的天气。暖和的时候也有。天儿晴透了,太阳白花花地晒着,把地上晒起了一层浮土,墙根儿下冒出星星点点的绿芽,就连槐树那光秃秃黑兀兀的枝干也透出一股子生气——毕竟是春天了。
儿时,这时节祖母最留心我的穿衣。棉袄是不给脱的,但实在太厚,天一热就穿不住了——玩一阵就满身汗,更何况还束手束脚的。大人看不见的时候,偷偷脱掉无妨,但倘若祖母看到,就会念叨:“不能脱,还早……人家说,‘过了寒食寒十天,脱了棉衣再不穿’”。于是我就裹在厚棉袄里,眼巴巴地盼到杨柳树发芽,盼到邻墙的苦楝子树开花,才终于摆脱掉棉衣,一身松快地撒欢儿去了。太阳照在脸上的温暖,草木和人同时焕发生机的喜悦,连同着想脱棉衣而不得的焦躁,是我对故乡春天最贴近生命本体的记忆。
除了玩耍,春天里还有一件正事要干,就是提个小竹篮去麦地里拔草。麦苗刚刚返青,泥土被春雨浸的松软湿润,一种叫米米蒿的野草就贴着地皮冒出来,见风而长。《救荒本草》中称可食之以裹腹,是一种野菜。然或许是地域风俗所致,又或许当时年景尚可,不至于吃野菜度饥荒,所以故乡的人们只以为它是一种野草,拔来喂家畜。我则是喂给曾祖母养的兔子。
后来读到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才感到地域不同,风俗迥异,对“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这样鲜活而又陌生的童谣过目难忘。马兰头是什么,我不知道,但荠菜是熟悉的,常见到它们在田埂上或麦苗间摇曳着一簇簇小白花。祖母常讲荠菜是能吃的,可以用来包饺子,但家里从没吃过。于是,从我有限的见识出发,常觉得故乡的人们忽视了田间的野菜,错过了许多春天和童年的趣味。
不过,春天一走,这点儿遗憾很快也就忘记了。
直到来江宁工作后的第一个春天,某日,同事谢老师问我:“摘枸杞头,还去啊”。我不知道什么是枸杞头,细问才晓得是枸杞枝条上冒出的嫩芽,清热去火,是一道难得的美味。于是,谢老师就带着我在校园里四处寻找枸杞头。树篱下,围墙边,开着金灿灿的蒲公英和野生菜花的草坪上,水杉树灰黑色的树干旁……这些平日里从未留意的地方,突兀地冒出一条条枸杞枝,长长短短,或站或卧,灰色的坚硬老枝上,新发的嫩芽暗红中透着鲜绿,鲜亮饱满,汁水充沛,指甲轻轻一掐,就落在了手心里。与此同时,一缕陌生又熟悉的草木的苦香从断处弥散开,“咔”的一声,像钥匙打开了一扇门,春天这个神奇的语词在我的心头轰然苏醒,最古老与最鲜鲜的记忆一起涌来,浩浩汤汤地流淌成一条喜悦的大河,流进我生命的最深处。
那之后,我便和野菜日渐熟悉起来,能自己去摘了枸杞头、菊花脑来烧汤,学会了清炒马兰头、芦蒿、芦笋,知道了如何将香椿头与鸡蛋炒成小块,也知道了如何在雨后去草丛里寻找地皮菜。时日久了,也渐渐地生出了与周二先生一般的“久居之处亦故乡”的想法。然唯有荠菜,无论是见到野地里长的,还是人家摘好了卖的,总是想到故乡田野间那一簇簇、一片片无人问津的小白花,进而打消了吃的念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