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前篇):企业管理培训业三大问题,困境?机遇?
破局(前篇):企业管理培训业三大问题,困境?机遇?“破局方为布局”——贤非圣贤
企业管理培训——我的第三份跨界职业,阅历多吗?很少;道行高吗?很浅。对于某些社会商业本质论与潜规则,我完全可以相信,您比我了解的更多更深有体会。但本篇文章的角度看法,您不会坐视不管,因为我们往往通过别人的观点,来扩展丰富自己的视野与认知。那么本篇也不例外。
企业管理培训,是从以前的专者少,杂者多,到现在专者多,智者少(这也符合安德森的《长尾理论》,任何利基产品都开辟了潜在市场,无论是多么小众或者奇怪)。然而市场也正是符合这种发展,从企业文化、领导力、项目管理、投融资、绩效、人力资源、互联网等等的专一课程,机构和企业越来越细化、范化、专业化。管理培训机构和服务的企业客户也意识到目前现状(毕竟我们都或多或少参与其中,深有体会),也正在做出改变和选择。也让我想起上海地铁站一句广告语“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改变的人”,说的多么现实,而又残忍,细细品味似乎还有些刺心、紧张的感觉。
抛开各管理培训公司的阶段性和不同经营模式等内部情况外,就外围环境下,有四大现象:分裂、平台、网络在线、优秀讲师。
一、平台模式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人历来喜欢自立门户,开宗立派。管理培训公司也不例外,很多公司的领导人都是从优秀的前辈企业里培养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点让培训市场竟争激烈一点,最终能让市场和客户更满意,做更好的课程和产品。这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很多培训界的同行,也意识到需要有几家大的公司展开竟争,这样能更好的服务于培训学员。也能让培训完离忽悠,真正的落地,给企业带来业绩或效果。
所以刚开始的培训业自己或合伙人是讲师,自己就做,是销售者和生产者集于一身,到不生产,只做好销售。而现在,只做邀约,做平台,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们看一下世界上最大的超市家乐福和沃尔玛,最大的家电销售国美和苏宁。我们就知道平台是什么意思,国美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但是所有的电器都可以在他的卖场里卖。甚至促销员都是厂家的。培训公司也是如此。
现在的培训公司做的比较中高端点的,讲师基本不是本公司的,一般都是外面请的,客户只做邀约,中间只收一些成本的费用,这也是一些讲师网崛起发展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让你到现场,听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课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客户有自己选择不同培训产品的权利,同时能通过现场感受老师的课程和风格决定自己适用于哪类课程和老师。这就像是一个超市,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的商品,但是还是和超市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就是进超市是不要门票的,但是现在这种培训大部分还是有一些门票,可能就是场地成本和其它一些基本费用。培训公司也不指望靠这些赢利。这也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进超市不会强制你买东西,但是一些培训公司为了提高成交率,会做销讲或者叫说明会。表面上看,销讲是不影响你做购买决定的,但是销讲会让你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条件,特定的氛围下做出一些出场后你会后悔的决定。也就是说,还是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些成交的方法是一环接一环的,本质上培训公司这样做也没有错,因为他们要提高业绩和成交率,看过《公司的力量》这本书或纪录片的朋友就知道,公司是要服务于股东利益的。但是同样要让顾客利益最大化。
很多客户当时会做出一个购买的决定,培训公司短期的利益得到保障,因为公司也要生存。但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更像是满足了培训公司的利益需求,而不是客户培训的需求。因为正像我前面说了,客户学员不是做了全面的评估做的决定,大部分人是因为现场特定的氛围,和成交的话术所造成的。要知道,消费者是理性的。用克林顿的一句话说:你可能以在部分时间期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期骗部分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期骗所有人。
这个成交的环节,不是出自己客户角度的考虑,而是因为培训公司的成功欲望。所以,现在这种集中赢的模式也越来越难以打动学员了。因为有一些公司过于急功近利,而完成把他做成成交环节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像当初做公开课一样,越听人越少。从长远看,不利于培训业的发展。
二、网络在线视频培训网站的繁荣
最开始做网络在线教育的可能是时代光华,后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在线培训的网站出现:像总裁网、中华讲师网、企管天下、前沿讲座、大讲堂以及一些名牌高校的培训网课等等。
网络在线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面广,不受地域限制。你能上网就能购买不同老师的视频。同时学员如果听第一节不感兴趣,不用往下听了,但是在现场听老师讲,内训有纪律,公开课交了那么多钱不能走,同时他的体验成本比较低。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会员的认可。但是他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无法现场互动和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这样学习的效果就要打个折扣。当然你对这个老师特别感兴趣,每句话都很用心。
三、优秀讲师的百家争鸣
一方面,更多的企业实战家进入到培训平台。这些老师做过企业,而且企业做的很大,管理经验丰富,应该说最有发言权。以马云、俞敏洪、余世维、郭凡生等等大咖开了先河。
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家做培训也有很多方面让一些学员不满意,比如演讲技巧方面不如职业讲师,从语言表达说普通话,到课程体系,到讲课技巧等,我们说肚子里有货很重要,但是能不能让别人学到更重要。同时企业家自己的工作比较重,时间比较紧,所以能用于讲课和研发课程的时间相对就少。这样就让课程大打折扣。同时他们出场的费用和听课的票价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难以普及。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型的讲师如易中天、于丹也早早进入了培训领域。他们的知名度比较高,所以推广起来比较容易。这样拓展了培训的课程领域和体系,像亲子教育,养生,家族文化等课程也越来越丰富和多了起来。这也是培训市场更繁荣的一个特征。也让更多口才好或在某个领域有独特实力的老师加入。
上面的观点如果有与您不同的地方,您不一定要认可,我们怀着一样的心情,就像季羡林先生说的一样,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赞美他是一种爱国,批评他也是一种爱国。我们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己,但我们都一样希望教育产业报国,成就人生,成就梦想。
前篇结语:破局者,识为先,谋于中,勇成果!
敬请期待后篇:《布局(后篇):企业管理培训,蓝海在哪?舵转向何方?》
企业管理培训——我的第三份跨界职业,阅历多吗?很少;道行高吗?很浅。对于某些社会商业本质论与潜规则,我完全可以相信,您比我了解的更多更深有体会。但本篇文章的角度看法,您不会坐视不管,因为我们往往通过别人的观点,来扩展丰富自己的视野与认知。那么本篇也不例外。
企业管理培训,是从以前的专者少,杂者多,到现在专者多,智者少(这也符合安德森的《长尾理论》,任何利基产品都开辟了潜在市场,无论是多么小众或者奇怪)。然而市场也正是符合这种发展,从企业文化、领导力、项目管理、投融资、绩效、人力资源、互联网等等的专一课程,机构和企业越来越细化、范化、专业化。管理培训机构和服务的企业客户也意识到目前现状(毕竟我们都或多或少参与其中,深有体会),也正在做出改变和选择。也让我想起上海地铁站一句广告语“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改变的人”,说的多么现实,而又残忍,细细品味似乎还有些刺心、紧张的感觉。
抛开各管理培训公司的阶段性和不同经营模式等内部情况外,就外围环境下,有四大现象:分裂、平台、网络在线、优秀讲师。
一、平台模式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人历来喜欢自立门户,开宗立派。管理培训公司也不例外,很多公司的领导人都是从优秀的前辈企业里培养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点让培训市场竟争激烈一点,最终能让市场和客户更满意,做更好的课程和产品。这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很多培训界的同行,也意识到需要有几家大的公司展开竟争,这样能更好的服务于培训学员。也能让培训完离忽悠,真正的落地,给企业带来业绩或效果。
所以刚开始的培训业自己或合伙人是讲师,自己就做,是销售者和生产者集于一身,到不生产,只做好销售。而现在,只做邀约,做平台,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们看一下世界上最大的超市家乐福和沃尔玛,最大的家电销售国美和苏宁。我们就知道平台是什么意思,国美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但是所有的电器都可以在他的卖场里卖。甚至促销员都是厂家的。培训公司也是如此。
现在的培训公司做的比较中高端点的,讲师基本不是本公司的,一般都是外面请的,客户只做邀约,中间只收一些成本的费用,这也是一些讲师网崛起发展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让你到现场,听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课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客户有自己选择不同培训产品的权利,同时能通过现场感受老师的课程和风格决定自己适用于哪类课程和老师。这就像是一个超市,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的商品,但是还是和超市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就是进超市是不要门票的,但是现在这种培训大部分还是有一些门票,可能就是场地成本和其它一些基本费用。培训公司也不指望靠这些赢利。这也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进超市不会强制你买东西,但是一些培训公司为了提高成交率,会做销讲或者叫说明会。表面上看,销讲是不影响你做购买决定的,但是销讲会让你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条件,特定的氛围下做出一些出场后你会后悔的决定。也就是说,还是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些成交的方法是一环接一环的,本质上培训公司这样做也没有错,因为他们要提高业绩和成交率,看过《公司的力量》这本书或纪录片的朋友就知道,公司是要服务于股东利益的。但是同样要让顾客利益最大化。
很多客户当时会做出一个购买的决定,培训公司短期的利益得到保障,因为公司也要生存。但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更像是满足了培训公司的利益需求,而不是客户培训的需求。因为正像我前面说了,客户学员不是做了全面的评估做的决定,大部分人是因为现场特定的氛围,和成交的话术所造成的。要知道,消费者是理性的。用克林顿的一句话说:你可能以在部分时间期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期骗部分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期骗所有人。
这个成交的环节,不是出自己客户角度的考虑,而是因为培训公司的成功欲望。所以,现在这种集中赢的模式也越来越难以打动学员了。因为有一些公司过于急功近利,而完成把他做成成交环节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像当初做公开课一样,越听人越少。从长远看,不利于培训业的发展。
二、网络在线视频培训网站的繁荣
最开始做网络在线教育的可能是时代光华,后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在线培训的网站出现:像总裁网、中华讲师网、企管天下、前沿讲座、大讲堂以及一些名牌高校的培训网课等等。
网络在线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面广,不受地域限制。你能上网就能购买不同老师的视频。同时学员如果听第一节不感兴趣,不用往下听了,但是在现场听老师讲,内训有纪律,公开课交了那么多钱不能走,同时他的体验成本比较低。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会员的认可。但是他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无法现场互动和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这样学习的效果就要打个折扣。当然你对这个老师特别感兴趣,每句话都很用心。
三、优秀讲师的百家争鸣
一方面,更多的企业实战家进入到培训平台。这些老师做过企业,而且企业做的很大,管理经验丰富,应该说最有发言权。以马云、俞敏洪、余世维、郭凡生等等大咖开了先河。
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家做培训也有很多方面让一些学员不满意,比如演讲技巧方面不如职业讲师,从语言表达说普通话,到课程体系,到讲课技巧等,我们说肚子里有货很重要,但是能不能让别人学到更重要。同时企业家自己的工作比较重,时间比较紧,所以能用于讲课和研发课程的时间相对就少。这样就让课程大打折扣。同时他们出场的费用和听课的票价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难以普及。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型的讲师如易中天、于丹也早早进入了培训领域。他们的知名度比较高,所以推广起来比较容易。这样拓展了培训的课程领域和体系,像亲子教育,养生,家族文化等课程也越来越丰富和多了起来。这也是培训市场更繁荣的一个特征。也让更多口才好或在某个领域有独特实力的老师加入。
上面的观点如果有与您不同的地方,您不一定要认可,我们怀着一样的心情,就像季羡林先生说的一样,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赞美他是一种爱国,批评他也是一种爱国。我们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己,但我们都一样希望教育产业报国,成就人生,成就梦想。
前篇结语:破局者,识为先,谋于中,勇成果!
敬请期待后篇:《布局(后篇):企业管理培训,蓝海在哪?舵转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