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温暖的春风轻抚过大地,各种颜色的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一片姹紫嫣红。在乡下,最多的就是杨树了。马路边、田野里、庭院中,杨树也不甘示弱,长出嫩绿的芽苞,芽苞饱胀得破裂开来,露出了洁白的杨花——杨絮。一阵微风吹过,大街小巷都飘飞着杨絮,如精灵般轻盈,似鹅毛般柔软。这些毛茸茸的白毛毛儿打着旋儿落下,有些飘落到草地上,有些飘落到湖水中,有的飘落到马路上,大地又变成白茫茫的一片。杨絮伴着暖风,飞舞着,荡漾着,不知疲倦地飞着。
有心灵手巧的小姑娘会收集杨絮,做成软软的抱枕;有调皮的小男孩会从马路上杨絮最多的地方飞快地跑过,飘落的柳絮又腾空而起,惹得行人怒目。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最喜欢随身带着一盒火柴,看到哪里杨絮比较多,大团大团地连成一片,就会掏出一根火柴,划着火,向杨絮丛中轻轻一丢,杨絮瞬间“呲呲”烧起来,并迅速向四周蔓延开去。如果这时再来点微风,那就更妙了。
看着一片洁白化为灰烬,心里获得一种燃烧的快感。我们四处搜寻着,不管大片的、小团的,都会丢一根火柴烧一烧。墙角下,大路边,都有我们活跃的身影。哪里有杨絮,哪里就有我们持续燃烧的热情。
“哇,快来这边,这里杨絮好多呀!肯定从来没有被烧过。”我走过去一看,果不其然,这里的杨絮多得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踩上去软软的,而且这地毯好大喔!机不可失,这次的烟火会更持久、更绚烂的。
我急不可耐地掏出一根火柴,点火、抛出,一气呵成。看着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向四周蔓延开来,我们热切地在旁边围观着,心里别提多兴奋了。
可是,这种“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只见一阵风吹来,火借风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旁边的麦秸秆垛。天干物燥 ,“轰”地一声,燃起了熊熊大火。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立刻惊呆了——糟了,我们闯祸了。
通红的火蛇肆意的噬舔着可口的秸秆,又好像放肆地嘲笑着我们的自不量力。
更令人绝望的还在后面,秸秆垛是紧靠着几棵大树堆放着的,因而这几棵大树也不能幸免,一起加入了燃烧的队伍。等大人们赶来,奋力扑救一番,但此时大势已去,只留下冒着余烟的残骸,秸秆成了灰烬,大树黑黑的半截枝干孤独地挺立着。
秸秆和大树的主人——那位年过七十的小脚老太太,看到后,气的跳着脚,一个个骂着我们这群闯祸的熊孩子。我们全都羞愧的像一只只小鹌鹑似的,低垂着脑袋,一言不发。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欣赏到了一种极致的烟火表演,可教训同样是惨痛的。我们一个个被家长领回家,不可避免的,我们全都吃到了最新鲜的“竹笋炒肉”,屁股都被打开了花。
(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我们又开始满地撒欢了,我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了,谨以此文祭奠我们逝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