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29 蔡崇达 《皮囊》读后感
非常真挚,真实的情感,作者是以家人,朋友,还有自己的一些经历记录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真真实实的事情,阿太,父亲,母亲,还有身边儿时的伙伴,一个是香港阿小,一个是文展,还有长大以后大学的好朋友厚朴,看他写的这些过往,一面跟随他的记忆去他生活的境遇里去观察,想起自己儿时的记忆,他作为媒体的记者,我作为普通的一员,是不会有他如此这般的笔触,看到他父亲生病以后变的暴躁,然后变得如孩童般撒娇任性,作者那时只是一个高二的学子,母亲和姐姐已然把他作为一家之主来看待,可想而知,他当时是身心压力确实不小,忽然发现自己也感受到了那份责任,的确父母逐渐衰老,我们将取而代之肩负着维护家庭成员方方面面的重任。不敢有懈怠。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坚韧的性格给孩子们以榜样的力量,一直在坚持父亲盖房子的梦想。
由他的父亲和母亲,联想起自己的母亲,其实大同小异,都是争强好胜的人,她们那一辈人都是这样的价值观吧,我的母亲因为从小,外婆去世,外公是个有权势的乡绅,因为要续小,母亲就成了外公续小的累赘,于是就送到乡下人家里领养,一直颠沛流离的苦难陪伴她的整个童年,19岁早早和父亲结婚生下我,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下,奶奶看到我第一眼,那种失落和失望的眼神,让母亲时至今日说起我出生的那天,提起来忍不住心酸落泪,后来母亲在她娘家人的纵容下接二连三的生了很多丫头,最终由于计划生育,送给了外人领养了两个闺女,家里就留下了我一个,母亲一直以来都活在自卑里,没有母爱父爱的童年,没有完整健康的家庭的孩子一生都很缺爱,而且特别敏感,结婚以后一直以来受到家乡大氛围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都很自卑。她一直都活得很用力,仿佛要证明给谁看似的。以至于我作为一个优生优育独生子女,成年以后,实在是无法接受她的种种性格的原因,时常和她闹矛盾。总想拿我在外面闯荡的经验来告诉她,她应该怎么做是正确的,希望来改变她,始终都难以改变她固执的本性,现在想来或许她的现在,是她由过去的生活经历所累积造成的,我作为子女只能接受她原来模样,给她安全感和呵护吧,帮她一起把缺失的爱找回来,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这些是我看到作者一直在缅怀父亲想到的。
对于朋友,在儿时我是个独生子女,由于计划生育我的两个胞妹被分别送人,我孤单的留在家里,说不上幸运还是不幸,小时候别人家最少两个孩子,而我只有自己玩,父母一直到我十三岁准备上初二,还在为了生儿子到处躲藏。小学时候记忆模糊,上中学的时候一直寄宿学校,暑假父母不在身边,有时候寄宿到舅舅家或者阿姨家,也有过很好的儿时伙伴,没有像阿小那样香港时髦的朋友,但是有个很要好的朋友,这女孩有一个酒窝,大眼睛漂亮的脸蛋,是我的小学同学,因为家里有弟弟,家里经济负担重,又要照看弟弟,考上重点学校,却只能留在离家近的乡下读书,我们分道扬镳,后来听说被社会青年给强奸,具体是真是假不得而知,然后突然消失在我们的身边,再遇见的时候我们都已经30岁了,她依然没有结婚,自己过着任性的单身生活,时而看她发朋友圈去旅行,时而去山里支教,生活过的多姿多彩。我也不知道是羡慕她单身随性的生活好,还是应该自我安慰,自己有一个安稳的家庭,固定工作,相夫教子的小日子好。
关于文展,我没有像作者那样从小就有好的学识和成绩,也没有作者小时候幸运遇到文展那样有规划的同仁,我很喜欢像文展这样的孩子从小就那么笃定,没有想到,他怎么后来去了大城市就被击垮了,或许他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无疑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在童年遇见一个像文展那样的大哥哥,榜样的力量影响着我们,很庆幸他生命里有文展那样的一个朋友。
关于厚朴的事情,让我想起自己,我仿佛就是那个厚朴,外表看上大大咧咧,内心一片狂热,做事情不考虑后果,永远活在自己编制的梦里,他无论做什么,他那个乡村自学做了英语教师的父亲都支持他,犹如我,我被爸爸一直娇惯着,虽然家里没有很好的条件,但是我从来想要什么说一不二,我没有体会到童年的困苦和艰辛,糊里糊涂长大,幸运一直眷顾着我,而我一直没有感知,甚至作为农村丫头从未出过县城的我,当我在17岁的那个元旦也就是1998年的第一天,身穿着妈妈在全镇挑选最贵的乡土气息浓厚的红色大衣,人生中头一次出远门,坐上绿皮火车前往乌鲁木齐的时候,还是懵懂无知的如幼儿班的孩童。从此我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回过生我养我的那个家了。时常在梦里,家的模样清晰可见,东边门口有一个大桑树,旁边有棵柿子树,西面有个猪圈,猪圈旁边有棵每年春天都花儿开满枝头的樱桃树,樱桃树下有一个压水机,每个夏天我都会在树下乘凉压水。这些都已经不复得见,老房子是泥巴做的,记得我当上少先队员的时候家里还在用土坯盖厨房呢,由于长年累月的无人修缮,已经是一片废墟,屋后的一片竹林还在呢。扯远了,回到厚朴这里,厚朴,是个为自己理想而生的人,也可以说是为了所谓的梦想,其实任何的梦想都应该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难以相信他的父亲也如此这般的教育他,最后他终于把自己埋没在他认为的梦想里。厚朴如果能不执着于他那虚无的梦,能认真看清自己,踏实的工作,边工作边计划着自己的梦想会不会更好一点。也一直钦佩作者的早熟,他能抵抗现实条件的诱惑,狠心的拒绝了静宜,或许他更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能知道自己才是梦的主人,拒绝了静宜,对他来说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让我想起在部队的那些年,以及后来我武断的拒绝了舅舅他们的安排,拒绝了他们安排所谓更优化的人生,或许我更清楚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那样放弃舅舅处心积虑的安排,当时也不仅仅只是叛逆。感谢自己能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法活着。虽然目前是舅舅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笑料,但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人生,我虽然平凡依旧,但我生活的安然自在。
最后,看完这本书,我对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有了新的认识,或许我们这一生经历的种种,就是来偿还这一世的债务。感谢之前的种种经历,造就现在的我。对于父母,家庭,孩子希望我能给予他们宽厚的肩膀,委以重任的同时实现自我的重塑,实在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际遇当下,全然接受当下的过程,在这纷繁复杂的机遇里一边肩负责任,一边颠覆自己,实现梦想和自己的价值的过程。慢慢觉知。边走边修!感谢遇见这本书!
由他的父亲和母亲,联想起自己的母亲,其实大同小异,都是争强好胜的人,她们那一辈人都是这样的价值观吧,我的母亲因为从小,外婆去世,外公是个有权势的乡绅,因为要续小,母亲就成了外公续小的累赘,于是就送到乡下人家里领养,一直颠沛流离的苦难陪伴她的整个童年,19岁早早和父亲结婚生下我,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下,奶奶看到我第一眼,那种失落和失望的眼神,让母亲时至今日说起我出生的那天,提起来忍不住心酸落泪,后来母亲在她娘家人的纵容下接二连三的生了很多丫头,最终由于计划生育,送给了外人领养了两个闺女,家里就留下了我一个,母亲一直以来都活在自卑里,没有母爱父爱的童年,没有完整健康的家庭的孩子一生都很缺爱,而且特别敏感,结婚以后一直以来受到家乡大氛围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都很自卑。她一直都活得很用力,仿佛要证明给谁看似的。以至于我作为一个优生优育独生子女,成年以后,实在是无法接受她的种种性格的原因,时常和她闹矛盾。总想拿我在外面闯荡的经验来告诉她,她应该怎么做是正确的,希望来改变她,始终都难以改变她固执的本性,现在想来或许她的现在,是她由过去的生活经历所累积造成的,我作为子女只能接受她原来模样,给她安全感和呵护吧,帮她一起把缺失的爱找回来,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这些是我看到作者一直在缅怀父亲想到的。
对于朋友,在儿时我是个独生子女,由于计划生育我的两个胞妹被分别送人,我孤单的留在家里,说不上幸运还是不幸,小时候别人家最少两个孩子,而我只有自己玩,父母一直到我十三岁准备上初二,还在为了生儿子到处躲藏。小学时候记忆模糊,上中学的时候一直寄宿学校,暑假父母不在身边,有时候寄宿到舅舅家或者阿姨家,也有过很好的儿时伙伴,没有像阿小那样香港时髦的朋友,但是有个很要好的朋友,这女孩有一个酒窝,大眼睛漂亮的脸蛋,是我的小学同学,因为家里有弟弟,家里经济负担重,又要照看弟弟,考上重点学校,却只能留在离家近的乡下读书,我们分道扬镳,后来听说被社会青年给强奸,具体是真是假不得而知,然后突然消失在我们的身边,再遇见的时候我们都已经30岁了,她依然没有结婚,自己过着任性的单身生活,时而看她发朋友圈去旅行,时而去山里支教,生活过的多姿多彩。我也不知道是羡慕她单身随性的生活好,还是应该自我安慰,自己有一个安稳的家庭,固定工作,相夫教子的小日子好。
关于文展,我没有像作者那样从小就有好的学识和成绩,也没有作者小时候幸运遇到文展那样有规划的同仁,我很喜欢像文展这样的孩子从小就那么笃定,没有想到,他怎么后来去了大城市就被击垮了,或许他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无疑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在童年遇见一个像文展那样的大哥哥,榜样的力量影响着我们,很庆幸他生命里有文展那样的一个朋友。
关于厚朴的事情,让我想起自己,我仿佛就是那个厚朴,外表看上大大咧咧,内心一片狂热,做事情不考虑后果,永远活在自己编制的梦里,他无论做什么,他那个乡村自学做了英语教师的父亲都支持他,犹如我,我被爸爸一直娇惯着,虽然家里没有很好的条件,但是我从来想要什么说一不二,我没有体会到童年的困苦和艰辛,糊里糊涂长大,幸运一直眷顾着我,而我一直没有感知,甚至作为农村丫头从未出过县城的我,当我在17岁的那个元旦也就是1998年的第一天,身穿着妈妈在全镇挑选最贵的乡土气息浓厚的红色大衣,人生中头一次出远门,坐上绿皮火车前往乌鲁木齐的时候,还是懵懂无知的如幼儿班的孩童。从此我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回过生我养我的那个家了。时常在梦里,家的模样清晰可见,东边门口有一个大桑树,旁边有棵柿子树,西面有个猪圈,猪圈旁边有棵每年春天都花儿开满枝头的樱桃树,樱桃树下有一个压水机,每个夏天我都会在树下乘凉压水。这些都已经不复得见,老房子是泥巴做的,记得我当上少先队员的时候家里还在用土坯盖厨房呢,由于长年累月的无人修缮,已经是一片废墟,屋后的一片竹林还在呢。扯远了,回到厚朴这里,厚朴,是个为自己理想而生的人,也可以说是为了所谓的梦想,其实任何的梦想都应该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难以相信他的父亲也如此这般的教育他,最后他终于把自己埋没在他认为的梦想里。厚朴如果能不执着于他那虚无的梦,能认真看清自己,踏实的工作,边工作边计划着自己的梦想会不会更好一点。也一直钦佩作者的早熟,他能抵抗现实条件的诱惑,狠心的拒绝了静宜,或许他更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能知道自己才是梦的主人,拒绝了静宜,对他来说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让我想起在部队的那些年,以及后来我武断的拒绝了舅舅他们的安排,拒绝了他们安排所谓更优化的人生,或许我更清楚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那样放弃舅舅处心积虑的安排,当时也不仅仅只是叛逆。感谢自己能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法活着。虽然目前是舅舅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笑料,但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人生,我虽然平凡依旧,但我生活的安然自在。
最后,看完这本书,我对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有了新的认识,或许我们这一生经历的种种,就是来偿还这一世的债务。感谢之前的种种经历,造就现在的我。对于父母,家庭,孩子希望我能给予他们宽厚的肩膀,委以重任的同时实现自我的重塑,实在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际遇当下,全然接受当下的过程,在这纷繁复杂的机遇里一边肩负责任,一边颠覆自己,实现梦想和自己的价值的过程。慢慢觉知。边走边修!感谢遇见这本书!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