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笔记
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成长,很多人都是无意识学习或者被动学习,久而久之,我们也能掌握一门赖以为生的手艺,但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重复劳动。实际上,如何能够让自己高效率的完成一件事,并且让自己的人生有所改变,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学生时代,大家多少还会主动学习,等到工作以后,无论是环境还是自己的内心都发生了变化,趋向于过一种安逸省事的生活。能早早意识到这一点的我们是幸运的,但是不去做点什么的话,也是不能改变这一切的。
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让自己的人生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有必要总结一发学习方法,合适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加上不断的实践,我们才能够正正的改变自己。话不多说,先来一些干货:
首先盗一一张图:

根据上面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发现,高效学习具有四个方面的要求,按照优先级和考虑顺序排列如下: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好比是汽车的汽油,正是自我向前迈进的动力源泉。同时动机的强烈程度也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学习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究竟想从这段学习经历中获得什么,获得之后自己的生活有哪些好的变化,从而获取力量。然后尝试去喜欢目前所学的知识,最好是结合实践,在有一些小成果的时候给自己安心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2)生活习惯
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让自己在学习的时候不受自己身体或者精神方面的干扰, 相当于汽车的车轮,支撑着自己的学习之路。睡眠需要规律,需要适时运动,需要适时放松,饮食也要规律而且放松,具体因人而异。
精深练习的人最多达到1个小时1.5个小时,这是很累的,也就是说,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你得需要及时补充能量。同时,情绪能量也会大量消耗,解决情绪疲劳,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放松
解决拖延症:用意志力解决会消耗很多脑力,较难坚持,需要养成习惯来解决。习惯的养成有四个部分:导火索(cue),习惯动作(routine),奖励(rewards),信念(belief)。 导火索就是触发事件的原因,可能是时间,地点,感受,对外界的反应。 习惯动作就是你对导火索的反应,它之所以叫习惯动作,是因为你在无意识中就做了动作。 奖励是指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每当有收获就给自己奖品。 信念就是要相信自己能形成新的习惯,能战胜拖延。
(3)专注程度
专注程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是学习的环境。学习不能在嘈杂的地区进行,最好让自己处于一种学习的氛围之中。与此同时,学习也是需要预热的,因此不能断断续续的进行,学习时意外想到什么事情,可以暂记后继续,之后再处理。
人的大脑拥有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两种,处理熟悉的事物时处于专注状态,如果需要开拓思路则需要放松一下。
人藉由这种学习仪式带来的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我变革,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迅速提升。
(4)学习方法
如果以上三条都没有问题,那么这辆学习的车就可以跑了,但是要想跑得更快,还是需要学习方法这个引擎来带动。照例上图: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发散出来的,我们需要有阶段性的去温习所学的内容
2. 实践检验学习成果
3. 费曼学习法:选择学习内容(是什么,能干什么?)-->选择某个知识点,寻找学习途径-->估量学习程度,试图与他人讲述(写下来或者说出来)-->卡壳了就去回忆-->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外行人听懂
4. 刻意练习:有意识的开展学习步骤,在学习区间(自己能做但比较困难的区域)进行学习,每天三小时
5. 番茄工作法:设定25分钟专心时间,在这期间只能学习其他什么事情也不能做,然后休息5分钟。每天按照完成个数评估,每个任务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以目标个数衡量自己的学习成果。
6. 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有很多种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有人总结的思维导图种类如下:
(1)双圈图: 里圈用文字、数字或是图画定义核心主题,外圈则用文字或者图画对主题进行描述和反馈。
(2) 泡泡图:顾名思义,是由很多泡泡组成。中间的泡泡是主题词汇,周围有很多属性泡泡环绕。
(3) 双重气泡:用来做比较最合适不过。两个泡泡图放在一起,可是中间却有重叠的气泡,那就是他们的共同点。
(4) 树状图:是学会分类思考的最佳方法。Tree Map的上方是树干,下方密密麻麻的是它的树根。


(5) 流程图:可以利用流程图去分析事物的发展、内在逻辑
(6) 多重流程图:可以帮助孩子来发现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它导致的结果。中间的格子是发生的事件。左边的格子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右边的格子是事件发生的结果。
(7) 环抱图: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也是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一个图。包括做笔记的时候也常常用到。左边是整体,右边是局部。
(8) 桥状图: 桥状图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图的上边描述主题,下边分别列出各个相似主题的名称和特性。
更多情况下,大家都是使用中心往外发散的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和管理的。
7. 专业书籍学习方法
(1)看目录知道这一章重点在哪一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2)看章后习题,圈出术语--------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
(3)根据术语去书中划概念和术语解释--------如果有些术语不能理解,请使用网络百度术语名词解释
(4)术语理解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
看书看不进,就牢牢抓住书本的例题、案例、图表。因为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运用——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而且,例题里面包含了对关键知识点的运用,案例和图表其实都是为了辅助你理解正文文字内容的。
所以,只要我们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场景,之后,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我们能记住关于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实是事物留给我们的感觉而不是事件本身。所以,请你在晚上时段,即最后一个高效学习时段之后,接着再学习一段时间,正当感到愉悦、感到收获满满、感觉到学习仍然高效的时候——立刻中断你的学习,收拾书本滚回家找对象玩耍。
在疲劳来临之前休息放松是最好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了解自己的爆发期。
© 本文版权归 Keith Kobur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