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可能不认识我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我妈跟我说,你每天晚上将近十点回来,两三点睡觉,早上又早早就起来了,她顿一下,语气里带一丝怜悯,你这样太辛苦了,孩子。 我妈很少这样跟我说话。她基本从没说过我过得辛苦。在我成长的将近二十年来,她始终觉得我太不上进太不勤奋。她用一个中学老师的视角来审视我这个学生,觉得我总还是应该更优秀。但是今天,她这样跟我说,让我从心底升起一种莫名的惶恐。

我昨天晚上睡得很早,不到两点就睡了,躺在那的时候我还在为自己没有完成预先安排好的日程表而生气,早上起来我更是懊恼。但是,这个时候,我妈她居然跟我讲,“你这样太辛苦了”。明明,明明我还在批判自己的懒惰与无能啊。我忽然不知道,这话应该怎么样接下去。 而更让我惶恐的是,我妈用了“孩子”这个称呼。这个称呼代表什么呢,代表着她不是从一个母亲的立场上来发声,而是站在一个更大意义上的、长者的立场上来发声。在她以“孩子”来称呼我时,她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外人,是一个不了解我的人,是一个无力改变我但自持年长的人,是一个失去了家长权威的人。 “孩子”这个称呼让我想起龙应台写的那一篇《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这样写:“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她说她要放手,她要离开,因为除了放手她实在也做不了更多了。有的人譬如我妈,是很喜欢《目送》《孩子你慢慢来》这一系列家庭类散文集的,我妈从里面看出温情和母性,我却只看出一股子灰心与无奈来。再厉害的女性,哪怕年轻的时候一杆笔针砭时弊,写出过《野火集》那样锐不可当的文章来,到了孩子大了的时候,也只能说,我要快快的放手。这大概就是母亲的无奈之处。 说回我妈来,她用“孩子”这个称呼代表了什么呢?她在心里不自觉地认为——大概她自己从未发现这一点——虽然她心里一直执拗地认为我还是她那个小小的乖乖的女儿,但她已经隐隐的感知到了我的改变。我确实在改变,这个改变的过程发生的非常快,这一点我从不向她掩饰。我基本上每天都回家,每晚跟她说几句话,让她慢慢接受我的这种改变。我会告诉她,我想过稳定一点的生活,想找一个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丈夫,或者干脆就自己独自生活。我会告诉她,我享受恋爱,我需要亲密关系。我还会告诉她我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以及我正在为了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所付出的努力。 我经常,在我妈的眼睛里看到一抹不解。大概她也在慢慢接受,那个聪明但是不用功、可爱但是不漂亮、有点羞涩的小女儿慢慢地,慢慢地,消失了。她正在重新认识现在的我。 这一整个过程,妈妈也许还浑然不觉。但操控整个过程的我,始终冷眼旁观她在面对我的改变时的挣扎。我也许不再是你怀里的乖巧小女儿,但我愿意用这样的自己来保护你,请你快快地放手,放心地慢慢变老吧。 写于2016年12月 期末复习期间
-
后知后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4 2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