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 | 庄祖宜:你所不知道的美食家的秘密生活

简单、丰盛
看看她的美食新主张

她开玩笑说自己的另一半像大锅烩,说这话的就是那个当年在波士顿放弃了人类学博士学位,一门心思扎进食物里的庄祖宜。
三十岁,在网络都在疯传我们要活成陈意涵、张钧甯的时候,三十岁的祖宜却放弃了当时的一切,怕是在今天也没有几个人有着三十岁要活成庄祖宜这样的勇气,但毋庸置疑的是她的这条路走对了。
虽说不是个人类学家,但她现在却拥有更多的标签称谓:美食家、作家、生活家以及妈妈。

翻开祖宜的微博你就能发现,她的微博只有三种东西:朋友、美食和家人,当然偶尔也会同外交官老公虐虐狗。

从上海到印尼再到接下来的成都,作为外交官太太的祖宜不仅看过了各地的美景,具有无敌亲和力的她也和当地人打成一片。

无论是跨国度还是跨区域,美食这个东西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拉近彼此的距离。从上海老弄堂里阿姨的酒酿到印尼姑娘的青辣椒炖鸡,祖宜也总能通过食物在第一时间了解这个城市和国家。
如果说厨艺学校的学习经历让她从一个homecook晋升为准大厨,那在香港米其林餐厅的实战经验推着她成为了独立的美食家,而上海和印尼则让她把家和食物联系的更加密切。

崇尚着简单自然的祖宜觉得最丰盛的菜便是家常菜,遍尝世界美食的她吃的最多的还是一道最普通的麻婆豆腐。
而这次,她还为我们带来了她的新书《简单 丰盛 美好》
“菜色种类不要太多、善用慢炖加凉拌加烤箱的不同火力烹调方式、相信自己的眼耳口鼻、选用好食材但冷冻食材必须冷藏解冻”
没有多么复杂难解的材料和烹饪手法,也没有刻意的炫技,翻翻微博你就能发现祖宜给的料理方法不难。

她说“厨师有自己的想法,有创造力,为什麽把厨师当成机器,只能复制?饮食本来就是一个会变化的东西,为什么要食古不化?做菜是因地制宜,自然而然就会发展出变化,自然而然会想要变化和创新,这不需要有特别高的艺术天份。”
推崇着全民料理的她,新菜上市便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每天会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菜场,会给孩子做完面包牛奶后,给自己做几个包子,会花大部分的时间在做菜和写作上,会把自己对食物的感受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现给全世界的吃货们。

Q&A
Q:如果说用一道菜来形容一下你的另一半会是什么?
A:只要是一锅料理,饱足好吃,吃完了之后只需要洗一个锅子,不会很难打理,就是我老公。(所以关键是不用洗锅吗???)
Q:身边有没有比你还爱吃的人?
A:大概我自己是最爱吃的,我是一个随时都在想吃的人,我老公孩子都知道,如果妈妈没有吃到想吃的东西,会脾气不好,所以他们知道要把我的口味照顾好。
Q:最近看的关于美食的书或者电影是什么?
A:最近在看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对北方的面食特别向往,我过几天去北京要见到他,所以很期待让他带我去吃面食。
Q:这两天在上海吃了些什么?
早餐油筋百叶包,灌汤包,我很爱上海式早餐,前天去吃了福和慧,精致的素菜非常喜欢,我觉得他把中式精致素菜做出了自己的格,给了我很多启发。
Q:给孩子做什么早餐?
A:早餐时间很赶,一般都是面包牛奶,还有各种麦片,水果,有时就一根香蕉。我自己比较喜欢中式早餐,等孩子走了之后再慢慢吃。
Q:如果我现在拍一个美食视频,你会想看什么?
A:我会想看一个厨师思考他一道菜创作的过程,摸索出创作他想要的味道的过程。我花很多时间在厨房里做实验。
Q:哪个地方称得上美食之都?
A:我真心诚意觉得上海是世界的美食之都,大江南北的菜系都能在这里吃到食材也好,大厨也好,中餐和西餐都可以吃到在这里吃到世界级的。以我个人来讲的话,最好吃的在上海。
Q:如果你不做美食,会做什么?
A:不是做学术,就是做音乐。
Q:用三个词形容下入席吧?
A:包罗万象 烟火气 有生活味
庄祖宜的TOP3
Namaaz
位于印尼雅加达
推荐理由
用分子料理的方法呈现印尼传统小吃,强烈的东南亚风味搭配惊奇的创意元素,值得一试。
Ganshan Station (旰山小站)
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艾许维尔(Asheville, North Carolina)
推荐理由
两个老外开的中式小馆,饺子皮都自己擀,新鲜花椒也常入菜,虽然有些菜吃的怪怪的,还是比一般华人开的大杂烩美式中餐厅多了一份诚意。
史大华精致面食
位于台北市安和路
每个台湾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最美味的牛肉面店家,而我最心爱的就是史大华,汤头清而香,面细而韧,牛肉筋肉比例恰到好处……每次回台湾必吃
撰稿丨Anning 视觉丨 Billie 小盛
更多有趣食客人物,尽在入席吧,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