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時光 | 我和爸爸
吃完早饭的阴天上午,看到一本叫做《FATHERS》的杂志,是来自波兰的亲子类季刊,主题是关于在当今世界如何做一名父亲,以及文化、旅行和生活方式。突然想抓住这种冲动,写一写我和爸爸之间的故事。
最初的童年记忆留存于我2岁的时候。那时候爸爸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常年被留教在高三,工作很繁忙,加上妈妈要上班,家里无人照顾我,所以爸爸经常带着我去办公室,如果办公室也没有其他老师可以照看我,他就会带着我去上课。
我记得他带我走进教室,小小的我站在门口处,不敢走进去,而坐在门口第一排的女生冲着我笑,她的笑容就像我现在见到小朋友一样,很高兴,又觉得小孩子很好玩。爸爸给了我一支粉笔和一个黑板擦,把我放在教室外面,让我随便涂涂画画,这样我就可以安安静静地呆上一堂课的时间。我还记得他跑出来,把黑板擦拿走了,原来是他忘记了把黑板擦给了我,已经在教室里找了大半天。当然这些都是非常非常模糊的记忆,长大向爸爸求证过之后,再根据他的回忆,拼凑起这一段还算完整的故事。
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忙碌,调离了教师岗位,到了其它单位,周末才能回家一次。但不管他怎么忙,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巧克力——我的最爱,有足球,有元宝,还有金币。他抱着我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看我吃着巧克力,有时候甚至晚上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我吃着巧克力就睡着了,也许这就是我牙齿不好的起源,按我妈的说法,我的牙是被“惯”坏的。
可记忆中,爸爸也是一位严厉的爸爸。每当不听话和犯错误的时候,都会给我上“思想政治”课,这一段“童年阴影”则非常清晰。某个晚上吃完晚饭,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我低着头站在爸爸面前,不敢看他的脸,嘴巴里小声咕哝着一些话,大概就是在做口头检讨吧。
作为一名曾经的语文老师,从小便让我练字,周末或者放寒暑假在家,拿出字帖,看着我临摹。但因为他工作上的事情越来越多,经常不在家,疏于对我练字进度的过问,我也从中偷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导致我现在的字也不怎么样。每次看到我的字,他还会大加评论一番。还有从二年级开始就让我背新华字典,开始学文言文之后,又拿出他大学时候的藏书,让我背文言文词典,还有同义词反义词等各种词典。爸爸虽然对我各方面都有要求,但是不会强逼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包括后来的读研方向和工作选择,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和建议,但都完全尊重我自己的决定。于是那些字典词典我背是背了,但是没有他的强压,和我个人自觉性,我最终还是没有成为词典达人。
长大之后,和爸爸再没有大片独处的时间,他忙于工作,我忙于学习。偶尔还会想起小时候的周末或者放假,他会带我出去转悠和吃饭。走在路上,牵着他的大手,一步走两步蹦,看到路上有什么便说什么,水坑里有只小青蛙,草尖上有只小蚂蚱,还有一只小猫在看着我们……这是因为我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这些常常挂在嘴边。在饭桌上,他会一直给我夹菜,我的手从来不用伸出去,只吃碗里的就足够了。现在每次去到外面吃饭,我还很喜欢坐在他身边,我坐在那里已经跟他差不多高了,但我仍是他眼里的小女孩,需要他为我夹菜。
有一次看到电视里说,女儿长大之后,再也不用父亲牵着她的小手一起走了,女儿的手变大了,她的手也有另外一只大手牵起,而爸爸的大手,不习惯了好久,失落了好久。而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长大之后,我们父母的感受会有什么不同。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长大在他们眼中是一天天自然而然发生的变化,而由这种变化产生的情感亲疏,也是非常顺其自然的事情,不需要去刻意消化。爸爸的失落不曾在我面前表现过,忙着长大的我,也完全忽略了爸爸的感受,一向善于沉默的爸爸,就这样自我消化了女儿的长大,和这些变化。
父爱,一般都比作沉稳的大山,筑起的是一道安全的屏障,我们呆在这道屏障的下面,享受的是岁月静好。今年过年回家,大年初四照例和同学聚会,晚上开车回家的时候已是11点多,而且下起了大雪。我们都打电话向家里报了平安,电话中妈妈好像不知道外面下雪了,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我也没说,只说我在回家的路上了,让他们早点睡,不用等我。等我带着一身寒气小心翼翼地开门的时候,才发现客厅的灯还亮着,爸爸把电视机开着小声在沙发上看书——他在等我。我跟他说外面下雪了,他说是啊,还不小,这么晚了,热水已经倒好了,你喝点热水,然后抓紧洗洗睡吧。他说着就站起来,关掉了电视机,拿着书进了卧室。爸爸担心雪夜我晚归,一向早睡的他坚持到了凌晨,一直等我安全回家,才能安心地睡觉——谁说父爱不细腻。
现在爸爸退休了,他爱看书,我时不时地在网上买一些他喜欢看的书寄回家。每次来我家,也要从我的书架上拿几本书回去看。和爸爸相处的时光,不像和妈妈,那么密集,那么无所不在,也正是因为如此,简单的回忆反复重播,更加深刻。长大后的女儿,依然可以向爸爸撒娇,向爸爸讨零花钱,也可以跟爸爸一起把酒言欢,讨论人生。
抓不住的时间流逝,珍惜零散的陪伴在爸爸身边的片刻欢愉,可以做女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