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极暗示毁掉的美好
![]() |
小童,一个21岁的都市大男孩。近两年内曾因双向情感障碍住过两次医院,在家修养时他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我的一些报道后电话约见,希望得到心理帮助。
一个周一的上午,小童由父母陪同,在我们约定的时间内赶来。他的情绪看起来比较稳定,状态也无异常。小童的样子酷似那个钢琴弹得极好的朗朗,初见他如音乐般洒脱的气质,很难让人将他与双向情感障碍联系在一起。我对小童像其他客人一样按程序开始初步了解。交谈中,小童思维清晰,对回忆细节描述详细,有自知力,很清楚发生的一切,这使咨询进行得很顺利。
小时候的小童多数时间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像多数祖辈溺爱孙子那样呵护着他,从不轻易让他随便出去,与周围的环境和人接触较少,因而他比同年的一般男孩显得单纯。初中时他考入向往的艺术学校,学习声乐和钢琴。小童虽然文化课不太好,但专业方面表现得比较有天赋。可是亲朋好友却总是对他和父母说走艺术这条路的成功率是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意思是说小童走的是条吃亏不讨好的路。这样说的人多了,不仅小童的信心深受打击,他父母也动摇了,几次劝小童回头复读初三考普高算了。
但小童的钢琴老师却说他非常有悟性,只要努力,将来一定会所造艺。老师的肯定加上自身的热爱,小童顶着外界来自家人的压力,决定坚持将这条路走下去。他每天加倍努力练琴,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表演、比赛。尽管每次表现得还不错,可是小童的眼睛总是不敢直视观众。小童无声的承受着内心的压力,想努力考上海艺校证明他的实力给大家看看。临近考试前他连续三晚没有睡着,第一天考试人就发飘,第二天还没开始考人就病倒了。
这种状态下,考试成绩可想而知了。面对考试失力,小童心里非常难过,他一个人沉默着坐在房间里,心里觉得没脸再面对亲戚朋友。父母看到这个情形再次劝他放弃,说只要他开开心心的,读什么学校都一样的。可倔强的小童只说一句话:复读,再考!无奈,天不随人愿,小童复读第二年依然没考好。重考后的暑期,小童天天呆在家里打游戏,不见任何人,他用疯狂的游戏掩盖内心的茫然、不知所措。时光就这么浑浑噩噩地流过,突然有几天小童连续每夜只能睡两、三小时,白天不管怎样也睡不着。父母担心地守护着小童,劝他出去走走。
![]() |
一天傍晚,小童飘飘忽忽跑到街上买了一瓶啤酒,拿着啤酒他走到一家大超市门口被保卫拦住。保安说不能把啤酒带进超市,除非喝完才能进。小童一心想要进去,所以一口气完了啤酒。小童拿着空啤酒瓶子在超市里跑,从这排货架穿梭到另一排货架,越跑越狂燥,他心里想停却停不下来。小童被及时赶来的父母抱住拖回家,他在家闹了一整夜,第二天送他住进医院,医生诊断他患了双重情感障碍。小童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后出院回家修养。在家休养期间每天坚持吃药,前三个月内不间断地接受心理咨询。半年前,父母见小童的精神状态恢复良好,也希望他过得充实一些,就一起帮小童找了份工作。
小童对工作基本能胜任,工作几个月也比较顺利。前两个星期,小童因为与同事在工作上没有衔接好出了点问题。这件事让小童不能释怀,引起他很大的情绪波动,他的病在这种不稳定情绪中复发。虽然这次小童只是感觉不舒服,睡不着,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狂燥。但父母还是非常担心,又把小童送进医院。
他躺在病床上日夜翻转依旧难以入眠,多年前的一个心绪,把他缠得越来越紧。 那是四年前,小童在艺校时喜欢上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一直不敢向她表白。四年中,他看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和不同的男生恋爱,每次恋爱不到一年便分手。每当他看到女孩独自走在校园中,就有想去表白的冲动,可每次最后他总是想:我还是不追她好了。我和她谈恋爱肯定会有人插进来,那样结果会连朋友也做不成的。小童的激情一次次被自己的消极暗示磨灭,反反复复成了心里的结。这次住院小童鼓起勇气给女孩打了个电话,告诉她自己现在的状况,并希望她立刻来医院。半小时后女孩真的来了,小童低着头对女孩吱吱唔唔的说出压了四年的喜欢之情,话音一落,感觉心里一阵轻松。女孩双眼真诚地看着小童,微笑着说她说:“我脾气不好,你和我谈恋爱会忍受不了的。我妈妈建议我们做一辈子的好朋友。这样很好对吧?”小童接受了女孩妈妈的建议,女孩离开病房时他微笑着挥手,心里原来并没有相像中那么多的伤痛。
小童对女孩的那份情感,虽然在说出来时终于放下了。但帮助自己消除消极暗示的脚步还须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