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别人的忧,填自己内心的洞
昨晚独自在书店里闲逛,想要找本书可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除了近期要来办签售会的孟非爷爷的《随遇而安》修订版,发现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书也摆列在热销书架上。这个作者获奖作品《嫌疑人的X献身》、《秘密》、《白夜行》等都无一例外的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其中,《解忧杂货店》,一个好有趣的书名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个杂货店怎么就起了这个名字,怎么就得奖了呢,我的同事阿齐也说它不错。受好奇心的驱使,索性找个座位开始了阅读。结果,当晚读不完,买一本回家继续读起来,真想一口气读完。这已然不单单是书名的吸引,书的内容更具魅力,或者说它有种魔力也不足为奇。
这个小说有五个章节,虽然我只是刚刚读完前三个章节,还是提前大致翻阅一番。原来,每个章节都有一位咨询者倾诉了他们的烦恼,而每个咨询者都讲述了一个故事。在我看来,作者是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角度来分别讲述这几个故事,看似独立成章,实则连起来又对情节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故事是前呼后应的。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作者东野圭吾的介绍,他属于“写实本格派”作家,擅长创作推理小说。难怪故事架构如此缜密,情节设计精妙。而我在他众多作品中,竟选了没有罪案,没有侦探,而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为主题的“非东野”奇幻温情小说,这倒勾起我拜读东野圭吾其他作品的兴致,和加快速度仍保证质量的品读这家“杂货店”。
让我颇为感触的是第二章的故事——深夜的口琴声。文章表面看是在继续坚持自己职业歌手的理想,还是回家继承鱼店家业中做抉择,实际上是正视问题还是逃避现实的抉择。主人公克郎为了自己的理想,曾放弃学业,在外漂泊多年,多次参加歌唱比赛,依旧默默无闻,自知前途渺茫已堪忧,可终怕成空而苦于面对。且正值主人公父亲的年迈体弱,恐无暇照看与经营鱼店,似乎在说服自己放弃真正想要的合情合理,于是选择向解忧杂货店求助。而躲在杂货铺冒充解忧人的小偷三人组犀利直白的回信让克郎毫无颜面。原本不理解自己,现在转念默默支持的父亲却意志坚定,也替他做了他自己也不敢做的选择。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是这样的人,和克郎如此相似。心中有想实现想做的事,却总假借为了别人来逃避,就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可以做到心安理得,多么的自欺欺人。不过,好在克郎最终将以“爱”之名的逃避,成功转变为顶住压力的动力,继续为自己的音乐理想奋斗。
故事的结尾总是让人唏嘘。克郎在梦里实现了出唱片,而现实是他葬身在表演的丸光园孤儿院的火海中。“幸好昨晚他没脱衣服就睡着了。吉他怎么办?他只花一秒钟就得出结论——不要了。”马上就要到楼下时,克郎遇见孤儿小芹,知道小芹的弟弟不在屋里。“克郎犹豫了一下,但接下来的动作却很迅速,他把自己的行李塞给小芹。‘帮我拿着,你赶快跑!’”,“尽管呛得受不了,他还是奋力向前。”……年轻时的倔强,无法实现的梦想,来自家人的默默支持,心中的悔过与愧疚,直至最后坦然接受命运……当他的梦想以另一种方式被实现时,那份不易,着实让我的心涌起一阵阵的酸楚。
我想,克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真正的明白:自己一直想成为职业歌手的这个理想,是否真的能实现并不是重要的,自己创作的歌曲在评论家眼里是否有才华亦不重要,但能给在孤儿院的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自己也打心底享受唱歌,自己在每一个选择只要努力过,都是正确的选择。读每个章节主人公的烦恼,填补的是我内心的空洞。人无法独自生存,必须相互支撑才能活下去。有时伤害,有时相助,人们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而微小却长存的善意,才是解忧的不二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