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北非|迷之自信少女组合的摩洛哥酷炫之旅
Day 1 London→Marrakech→High Atlas Mountain→Ouarzazate
初见沙漠,是在飞往马拉喀什的飞机上。飞离阴云密布的伦敦后,来自北非的阳光逐渐变得耀眼起来。飞机在飞到撒哈拉上空的时候正好在缓缓下降,我一度以为闪耀在阳光下的那片区域是海,直至飞至背光面,视线才变得清晰起来,底下居然就是沙漠!高空视角下的撒哈拉沙漠尚且辽阔得望不到边界,我无法想象当自己置身于此的时候又会是何种感觉。也正是此时,我对此次的旅程充满了期待。
我们降落在马拉喀什机场,自去年六月起,摩洛哥王国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政策,我们只需填写一张入境卡便顺利过关。我们一出机场就认出了Said,他是我们在摩洛哥找的司机兼导游,Said乍看上去是个沉稳寡言的人,和我们客套地寒暄了两句就带我们上车游览。
马拉喀什仿佛一个由椰子树和鱼腥味拼凑起来的城市,当地的房屋极具坚果质感,还有好些个布满小洞的墙作鸟巢用。老城里的广场上满是耍猴人、玩蛇人以及做指甲彩绘的蒙面妇女,能吸引我们的却只有浓郁得将要溢出来的鲜榨果汁。集市上的街道错综复杂,小店里出售着各种手工艺品、皮具,以及成群的虫子在上空盘旋着的食品,仿佛“能吸引蚊虫便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遗弃多年的讨价还价能力也在此刻被激发了出来,从原价的十分之一开始砍就好呀。
来摩洛哥的第一顿我们便吃到了北非乱炖Targine。Meatball&Egg那盘大受小伙伴们的追捧,我却更爱Chicken&Lemon。被叫作lemon的橄榄的酸味和细嫩的鸡腿肉迷之契合,就着传统的烤饼一起吃,美味满分,更勾起了我对剁馍的想念。
下午开往High Atlas Mountain的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是在数十次醒与睡的交织中度过的。补完觉后后,我开始被北非的山景所震慑。山风呼啸的黄土地下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车路,歌品上乘的Said放着公路片必备的音乐,我们也完全不知车会开向何方,颇有末路狂花的感觉。雪山、沙丘、尘砾在后视镜里呼啸而过,此情此景下,我似乎也忘了晕车为何滋味。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正好到达了Ait Ben Haddou,这个村落是包括《权力的游戏》在内的很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夕阳把公路、砂砾全都映成了金黄色,从不畏高的我站在断岩上竟也有几分担心会被呼啸的山风吹落崖底。沧海桑田梦之间,人类渺小有谁知?
晚上Said带我们去了Ouarzazat的一家庭院酒店,错估了山上天气而冻得发抖的我们在走进酒店的那瞬间就被治愈了。酒店的门看上去很小,走进去却别有洞天。细节繁复的瓷砖、考究的地毯、温暖的壁炉、开阔的庭院,我们对在摩洛哥第一晚的住宿环境甚为满意。稍作休息后侍者带我们去了一个包间吃晚餐,全程犹如管家似的服务让我们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一家人均一晚不超过200RMB的小酒店。
Day 2 Ouarzazate→Sahara
在庭院酒店享受过一顿丰盛的早餐后,便开始令我心驰神往已久的沙漠之旅了。途径了一个叫Magouna的小镇,Said告诉我们这里以花文明,街边小店卖的都是鲜花制品,只不过现在还没到花开的时节,到了五月这个吃土色的小镇里就会开满鲜花。这一路驶近沙漠,我也感觉现代文明渐渐被我们甩在了后面。
我们中午歇脚的地方便是沙漠边缘的一个小镇了,也是Said的家乡所在。我们顺便参观了当地的第一家集市,里面贩卖的香料、器具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比如给骆驼用的巨型牙刷和梳子,整个集市都布满了远古的气息,和第一天在马拉喀什所见的为游客而备的集市大不相同。
吃过非洲式的巨型比萨当午餐后,我们就正式踏上沙漠之旅了。当远方已经露出沙漠的黄时,全车人都濒临沸腾。Said的车速在130码以上,车内放着奔放的音乐,坐在副驾驶上的我将头伸出车窗吹风,Said见状干脆打开了车盖顶,让我们松掉了安全带,于是我便站起来扒着车顶感受来自大漠的风,Said也没有任何要减速的意思,看着一望无际的黄土地飞驰而过,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要冲出体外了。
进沙漠前当地的小哥主动取下了他们的头巾帮我们围在头上,搭配着我复古民族风的衣服,朋友说我简直像个长在沙漠中的女子。在沙漠入口等着我们的是一排正在休息的骆驼,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活的骆驼,它们比我想象中更高大,拥有抵挡风沙的长睫毛,近看还觉得有些漂亮。
我们这一行驼队一共有九只骆驼,被绳子牵在一起,由一个小哥在最前方牵引着前进。骑上骆驼距地面大概有2米高,期初我还牢牢地攥紧扶手,骑了一小段路后可能是觉得骆驼那宽厚的脚掌和稳健的步伐可以带给我满满的安全感,便干脆解放双手开始各种拍照了。我看着自己的影子,在无垠的沙漠上缓缓前行,觉得自己渺小得随时都会被风沙吞没,但也甘愿被这片温柔的沙漠吞没,我似乎突然有些明白了三毛为何可以把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毅然决然毫无保留地就交给了这一片土地,沙漠的魅力只有亲身前往了才会感知得到。想到这个头上别一把香菜套上个麻布长裙便可走着去结婚的女子,我想着若是我定不会如此,至少也得骑只骆驼啊。
黄昏时分,我带队的小哥叫我们停下欣赏日落,正好也让骆驼休息片刻。黄昏的撒哈拉十分温柔,沙子十分干净,粘在身上轻轻一拍便可拂去,我们奔跑,跳跃,(以及某人的劈叉),爬上沙丘看日落,不愿错过撒哈拉每一个浪漫的瞬间。近距离观察我的骆驼时,竟发现它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晶莹的泪珠挂在它细长的睫毛上显得楚楚可怜,不知道是为了抵挡风沙,还是觉得这一片荒漠中无人陪伴,太过寂寞。
太阳下山后我们再度骑上骆驼,天黑再加上天气转凉的缘故大家都沉默了不少。路上我们遇到了另一只驼队,里面的一只骆驼似乎出了些状况,于是我们的带队小哥便留下来照顾那匹骆驼,另一队牵骆驼的小哥便带上我们一起走,两队平行并行,感觉队伍壮大了不少。和我并行的大叔也是中国人,我们便聊起了天,他们一行六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兴趣使然让他们相约在摩洛哥,这已经是他们在摩洛哥的第七天了。我们对他们半个多月的行程表示羡慕,身为学生能抽出一个星期出来旅行已是奢侈了。又骑了一个多小时的骆驼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来自营地的光。
在营地吃了一顿比想象中好很多的晚餐后,我们围在了篝火旁取暖,黑夜里的撒哈拉温度下降得很快,我们把所有能穿的衣服能裹的围巾都装备在了身上。沙漠小哥拿出了一个当地的鼓教我敲打,在被教了十几次后我终于敲出了所教的旋律,坐在篝火对面的外国友人们也拿着其他的乐器敲出相同的旋律,我们不需要什么交流便自然地和在一起,音乐就是有这种跨越种族障碍的魔力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天完全黑下来后我和小姐妹们决定走出营地看星星。在雾霾密布的武汉生活了二十余年的我从未见识过真正的星空是什么样子,抬头的那一瞬间我真被震慑到了,璀璨的银河仿佛就悬在我头顶。这里远远地脱离了来自城市的光,漆黑的土地上仿佛就只有这一片星辰大海。这一刻,风在吹它的沙,星在闪它的光,我们站着什么都不说,就十分美好。原谅我词句的匮乏和鸡肋的拍照水平,但事实上我觉得再怎么华丽的辞藻和高超的摄影技术也描绘不出抬眼看到星空那一瞬的震撼感。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我们只能靠人声感受同胞的存在。远方的沙丘上似乎有欢呼声,我们便大声呼喊,问他们看到什么了,他们也大声回应着“流星”。我和小姐妹们便决定席地而坐等流星,我们聊着天,唱遍了所有和星空有关的歌,肆无忌惮地做着一切想做的事,反正也不会有人认出我们。事实上看到流星的那一瞬间我是根本来不及许愿的,因为光顾着尖叫了。说出来你可能有些不信,这一夜我一共看到了四次流星,却一个愿望都没来得及许出来。听上去似乎有些遗憾,但人生若没有遗憾,那该是多么无趣。
后来我们又碰到了那一行摄影爱好者们,他们摆了一排三脚架来记录今夜的浪漫,大叔非常好心地帮我们和星空拍了合影。
大叔们拍一次星轨,需要耗时两个多小时。
接近零点的时候,我们终于决定回营地休息,进帐前我再次抬头深深地望了一眼星空。这一夜太过美好,甚至美好得有些不太真实,我竟有些无法相信自己真的在22岁的这一年来到了撒哈拉,看到了真正的星空,见证了流星的滑落,而最好的朋友恰好陪在身边。
Day 3 Sahara→Fes
早上六点我们便起床爬上了一个小沙丘看日出,朝阳下的撒哈拉又是另一番景象。
大概七点多的时候我们骑上了骆驼踏上了出沙漠的路。贴心的Said给了我们一小时在沙漠边缘的hotel里洗漱,想想三毛在《沙漠观浴记》中描绘的灌肠式的洗澡场景,顿时觉得自己无比幸福。为了游客需求,这些沙漠中的居民还是把生活设施设置得挺现代化的。
吃过午餐后我们开始了长达七小时的车程通往菲斯。途中经过了一个叫Ifrane的小城,特别干净,Said说这里经常会吸引到游客来看雪。我们决定下车透透气,瑟瑟的寒风中,我们突然燃气了唱歌的冲动,便在决定在街边录一首《走在冷风中》的MV,这也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来自非洲人民的热情。安静的街道上本来就只有我们几个人,想不到录着录着就有几个从隔壁城市来此旅游的摩洛哥小哥来邀我们拍合照,我们便一边录一边拍照,还大声地告诉他们“We are Chinese”,此曲录罢,我们便决定每到一座城市都录一首歌,用MV记录下这一次疯狂的旅行。
Day 4 Fes→Chechaouen
今天的菲斯吹着寒风飘着雨,格外地冷,Said为我们找了一个向导参观古城。布日卢蓝门的正面嵌满了蓝色的马赛克瓷砖,背面的瓷砖则是绿色的。从蓝门进去古老的菲斯皇城了。
这里的街道错综复杂,狭窄而幽长,若是没有向导引路,我们可能会迷失在这雨中的古巷中了。古城外面看上去就是高高的墙壁,但有时踏入院子才发现别有洞天,比如乱巷之中竟掩映着一座阿布伊南穆斯林学院。向导告诉我们这是菲斯第一所传播穆斯林教义的学院,同时它也是一座受人朝拜的清真寺。庭院、喷泉以及露天的中庭的设计都具安大路西亚风格。
教室屋顶的造型象征着太阳,五角星代表着伊斯兰教 5 obligation,门上的装饰图案代表着数字,由此可见伊斯兰教的人在数理方面的能力定不容小觑,比如下图就代表17。
菲斯依然保持着毛驴运输的传统,我们就撞见了好几头驴。我们看到一些装修较为考究的人家的门上会有两个门环,向导告诉我们矮的那个是给走路拜访的客人使用,而高的那个是给骑驴拜访的客人使用,想不到古时菲斯人民的设计如此人性化。
向导还带我们参观了菲斯的皮革染坊,这种原材料源于自然、坚持人手操作的传统作坊恐怕已不多见。工人需用动物粪便软化毛皮,经过晾晒、脱毛后再才染色,后又有好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一块皮。
忍受了一早上菲斯古城的阴雨和寒风,我们终于等来了Said开车来接我们,上车的那一瞬间我们感受到了十足的温暖。连吃了好几天的Targine后我们竟有些怀念fast food了,便求Said带我们去新菲斯去吃麦当劳,Said非常惊讶,再三确认我们的请求后还是答应了。他竟偷偷拍下了我们下车后高高兴兴奔向麦当劳的背影,在吃饭的时候拿给我们看,他一定觉得无奈又好笑吧。
午饭后我们开心地上车前往舍夫沙万。Said开到山间公路上的时候放我们下车休息了一下。对着高山悬崖大马路,我们又燃起了唱歌的兴致,便立马录下了一首《当》,借此宣告“迷之自信”少女组合的正式成立。
几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抵达了蓝色小镇舍夫沙万,当地的温度只有五度左右,Said便带着瑟瑟发抖的我们去了当地的一家规模不大但生意很好的餐厅吃饭。小小的餐厅挤满了人,我们还在排队等位,Said为了让我们快点吃上饭居然干起了服务员的活帮着餐厅的人一起收拾。最终我们和一对五六十岁的中国夫妇拼桌坐了下来。我们对着菜单正准备拿出Google Translate的时候,大叔居然帮我们当起了翻译,我们才惊讶地得知他会阿拉伯语,他们说他们在摩洛哥已经呆了三个星期了,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好玩的地方好吃的食物,后来告诉我们摩洛哥已是他们夫妇到过的第一百个国家的时候,我们更是崇敬万分。大叔谦逊地说自己已经一大把年纪了,而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面对这对有爱的夫妇我们都充满了羡慕,便求了合影,真的很希望若干年后也会有人陪我历经独特,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面对一桌的美食我们邀请Said和我们一起享用,他却说中午的那顿麦当劳他还没消化,于是晚上他便什么都没吃。想到我们竟强行让一个长在沙漠的男子强行陪我们吃了一顿麦当劳,我们真是又好笑又有些惭愧,对Said的好感度更是升了一个档。
Day 5 Chechaouen→Tangier
舍夫沙万位于山谷之中,海拔较高,加上这天还有暴雨不期而至,天气极为寒冷,我们有些可惜没法穿上清凉的装束出门拍照了,但失落的心情立马被扑面而来的蓝色治愈。静谧的蓝色小镇美得令人窒息,据说当年人们为了防虫把房子涂成蓝色,却一不小心造就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不过这里的蓝色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深蓝、浅蓝、钴蓝、藏蓝、湛蓝、湖蓝,你能想到的所有蓝色这里都有。
相比前几座城市,我们明显感觉舍夫沙万的民风更为。街上碰到的当地人大多会友好地对我们说“你好”,这里不会有不怀好意的搭讪,商铺里的小贩不会狮子大开口地叫价,因而Said很放心地让我们三个女生自己逛,我们甚至不愿开导航,甘愿让自己迷失在这蓝色迷宫里。
中午我们约Said吃了最后一顿午餐,美味的Couscous治愈了冻僵了的我们。结账的时候店家跟我开玩笑说这顿要一百万,我便指着Said说他就值一百万留他在这吧。这几天相处下来Said确实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有他在的地方就有吃有住有网有电,还有他那猝不及防的关心和冷幽默,我们便什么心都不必操,放肆玩就好。
午餐后Said开车送我们去丹吉尔,这将是他送我们的最后一段路。这次我们没有放歌,也没有说话,沉默的空气里酝酿着离别的情绪。到达丹吉尔后我们匆匆告别,Said就独自一人踏上了十小时的车程返回马拉喀什。我一直觉得在短途旅行中结识朋友颇有点“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意味,Said对我们而言是摩洛哥之旅中交下的一个短暂的朋友,我们对Said而言可能也只是他一年所接待的数以千计的游客里略微炫酷的那几个吧(迷之自信又上线了)。
我们挑选了酒店附近的一家西班牙餐厅吃晚餐,吃到了曾让我恋恋不忘的paella。也许是最近几天都在小城里度过,突然来到这样的“大都市”享受到如此decent的服务我们竟有些不习惯。被问及feedback时我们提出海鲜饭偏咸,老板便送上一盘水果以表歉意。问到附近哪里有超市时,老板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小哥带我们过去。
Day 6 Tangier→Asilah
今天我们就要在没有Said的陪伴下开启旅行了,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里,我们是有些心虚的。不过Said为我们做的最后一件好事就是给我们在丹吉尔定了一个很棒的酒店,吃早餐的时候,从窗户望出去就是美丽的海景,再加之今天的好天气,大家都元气满满了起来。
我们找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答应200载我们去非洲洞。起初我们还嫌有些小贵,然而令我们惊讶的是,这个司机居然还兼具了导游的功效,在途中的一些好风景的地方会放我们下车,叫我们拍照。司机大叔听不懂英文,只能靠比划和我们交流,是个憨厚可爱的小老头。他在帮我们拍了几张照后我们觉得他的技术实在不过关,便请了位路人帮我们拍照,他还在一旁认真地学习。从他残缺地蹦出的几个单词中,我们推测出眼前便是直布罗陀海峡,而肉眼可见的远方便是西班牙。
Cap Spartel位于非洲大陆的最西北角,这座灯塔见证着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
抵达非洲洞后司机帮我们找了个向导,带我们拍了一大堆辣眼睛的照片,不过也算是个特殊的纪念吧。这算是我们在摩洛哥这么多天来唯一称得上被坑的一次,最后四个人给了他五十块钱当作小费了结了此事,不过想想他也是为了生存需要我们也没太计较了。
非洲洞由千百年来的海浪冲击岩石自然形成,酷似一副非洲地图。
吃过午餐后我们便花200打了辆车前往艾希拉。我们在艾希拉的住宿是一家私人公寓,房主是个突尼斯大厨。起初我们还期待着可以尝到大厨的手艺,却没想到房主久久不曾出现。我们便干脆去附近转转。今天阳光正好,我们便又开启了录歌模式录了一首《晴天》,没唱两句就有个英语贼溜的当地人过来求合照,还推荐了我们一些艾希拉值得一玩的地方。后来意犹未尽的我们又跑到海滩边录了一首奔放的《大海》,神奇的是没唱两句又有两个当地人走过来问能不能和我们合影,只不过他俩不会英文,我们全凭手势和眼神交流了。这里的海不如丹吉尔的那么蓝,不过落日时分的霞光居然是粉红色,笼罩在海上显得很是梦幻。我们在海滩上狂奔舞蹈,High了的气氛让我即使光腿也一点都感受不到寒冷。
今天大概真的是我们的MV日,回公寓后因为空调坏了我们只得聚在客厅互相取暖,有人提议再来一首,我们便又录了一份剧情感十足的《阴天》。这一夜虽然没有大厨,没有热流,却有来自迷之自信少女组合满满的温暖。
Day 7 Asilah→Casablanca
这一觉我们有一种睡不醒的感觉,醒来才发现原来调成夏令时了,昨夜被偷走了一个小时。早上我用Google Translate(亲测,用英文转阿拉伯语比用中文转阿拉伯语沟通起来效率更高)艰难地和房主交涉完退房事宜(其间还求助了Said当场外翻译)后,我们开启了艾希拉的行程。
上个世纪数十名画家在城墙上画满了壁画,随后更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前来展览创作,这便成就了如今色彩绚烂的艾希拉,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沾染着艺术的气息。我们也正是在此处感受到非洲人民达到顶峰的热情,走在路上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主动和你打招呼,更有不少人邀请合影。
爬上老城墙,远处是海,近处是清新的涂鸦,在这简单的小城里生活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下午我们前往火车站,打算坐火车去卡萨布兰卡。艾希拉的火车站很是简陋,和Canely的露天火车站有得一拼,火车晚点加之路途遥远,我们到达卡萨已是晚上十点多。到达酒店后连room service都已下班,我们只得去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些零食充饥,还在一个卖鲜榨橙汁的店里强行买了四个橙子回家,价格非常友好。
Day 8 Casablanca
今天我们睡了个难得的懒觉,悠闲地吃了个brunch再散步到哈桑二世清真寺。阳光下这座一半在海上一半在陆地的清真寺外观真的超级美,我尤其欣赏它清新的配色和精致的马赛克图案。幸运的是这天游客也不多,我们便兴奋地在广场上来了首《日不落》。
我们拍照的时候还邂逅了一对超级有爱的父女,小萝莉卷毛大眼地超级可爱,调皮地跑来跑去,她的潮爸就跟在后面追。爸爸娴熟地掏出手机和我们合影后,还主动给我们看了一些他和小萝莉一起拍的视频,眼里是满满的爱意和骄傲,我想他一定是一个超级幸福的奶爸。
下午我们来到了Medina旧城,我们本以为可以逛到一些当地的特色玩意,想不到竟是一个卖高仿名牌的小店聚集地。我们除了惊叹一下他们的手艺也并无其他兴趣,反倒是路边一个卖橙子的摊位吸引到了我们,我们便买了四个大橙子打算解渴。摊主的一个朋友是开皮包店的,他看我们想吃橙子竟主动带我们去了他的店里让我们洗,我们表明了对皮包并无兴趣他也表示“No problem”。我们在街边就把橙子剥着吃完了,四个人满手汁液正商量着怎么拿纸的时候,一个坐在不远处的室外咖啡店看完我们吃橙子全程的大叔居然掏出了一包纸示意我们来拿。我们都惊呆了,他应该是听不懂我们说话的,仅凭我们的动作就看出我们需要纸还主动送给我们,实在是太nice了。摩洛哥的路上很少见到垃圾桶,正当我们思考垃圾应该扔哪的时候居然又出现了一个人主动带我们去找垃圾桶。这一路上我们像开挂似地感受着摩洛哥人民浓浓的友善,觉得被整个世界都温柔对待了。
晚上我们选了一家当地评分很高的露天餐厅吃了最后一顿丰盛的Targine。
Day 9 Casablanca→Rabat→London
早上我们从卡萨坐火车前往了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时间原因我们没有驻足观赏这座城市便直奔机场,登上了回伦敦的飞机。这次旅行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摩洛哥虽然幅员不大,但其文化广度和深度在我看来都是不输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它曾受法国和西班牙多年的殖民,近年又吸引了大量来自东方的游客,宛如一棵植根于非洲土地上的树,却呼吸着来自欧亚大陆的新鲜空气,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它如今的璀璨和多元。
这次旅行我算是被我的朋友们“骗”到非洲的,不过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不胜感激她们当初套路了我一把。感谢敬业的拍照能手兼技术指导于泳泳,温柔细心carry全局的程筠筠,还有光靠卖萌就能让我身心愉悦的萌萌翕,正是有了你们的陪伴才会有这次难忘的旅行啊。
最后附上几个tips:
1.复活节期间的摩洛哥温差极大,跨度从几度到二十几度,带足四季的衣服方可hold住。
2.在摩洛哥是很容易感受到一天被人搭讪一万次是什么体验的。对于善意的搭讪礼貌性地回复一下即可,毕竟中摩关系好嘛,对于别有所图的搭讪留个心眼应付过去就好。不要一开始就从内心里太过抗拒这种行为,我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毕竟这一路走来我们总在收获善意呀。
3.在我看来决定一次旅行体验度的重要因素并不是风景,而是人。带上喜欢的人一起,漫漫旅途才不会乏味;找一个像Said这样靠谱贴心的当地人当导游,在这个语言不通的国度里玩耍便能省很多心。
太久没有码字了,感觉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退化了不少,如有错别字还请原谅。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给你们比个心~
初见沙漠,是在飞往马拉喀什的飞机上。飞离阴云密布的伦敦后,来自北非的阳光逐渐变得耀眼起来。飞机在飞到撒哈拉上空的时候正好在缓缓下降,我一度以为闪耀在阳光下的那片区域是海,直至飞至背光面,视线才变得清晰起来,底下居然就是沙漠!高空视角下的撒哈拉沙漠尚且辽阔得望不到边界,我无法想象当自己置身于此的时候又会是何种感觉。也正是此时,我对此次的旅程充满了期待。
![]() |
我们降落在马拉喀什机场,自去年六月起,摩洛哥王国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政策,我们只需填写一张入境卡便顺利过关。我们一出机场就认出了Said,他是我们在摩洛哥找的司机兼导游,Said乍看上去是个沉稳寡言的人,和我们客套地寒暄了两句就带我们上车游览。
马拉喀什仿佛一个由椰子树和鱼腥味拼凑起来的城市,当地的房屋极具坚果质感,还有好些个布满小洞的墙作鸟巢用。老城里的广场上满是耍猴人、玩蛇人以及做指甲彩绘的蒙面妇女,能吸引我们的却只有浓郁得将要溢出来的鲜榨果汁。集市上的街道错综复杂,小店里出售着各种手工艺品、皮具,以及成群的虫子在上空盘旋着的食品,仿佛“能吸引蚊虫便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遗弃多年的讨价还价能力也在此刻被激发了出来,从原价的十分之一开始砍就好呀。
![]() |
来摩洛哥的第一顿我们便吃到了北非乱炖Targine。Meatball&Egg那盘大受小伙伴们的追捧,我却更爱Chicken&Lemon。被叫作lemon的橄榄的酸味和细嫩的鸡腿肉迷之契合,就着传统的烤饼一起吃,美味满分,更勾起了我对剁馍的想念。
![]() |
下午开往High Atlas Mountain的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是在数十次醒与睡的交织中度过的。补完觉后后,我开始被北非的山景所震慑。山风呼啸的黄土地下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车路,歌品上乘的Said放着公路片必备的音乐,我们也完全不知车会开向何方,颇有末路狂花的感觉。雪山、沙丘、尘砾在后视镜里呼啸而过,此情此景下,我似乎也忘了晕车为何滋味。
![]() |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正好到达了Ait Ben Haddou,这个村落是包括《权力的游戏》在内的很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夕阳把公路、砂砾全都映成了金黄色,从不畏高的我站在断岩上竟也有几分担心会被呼啸的山风吹落崖底。沧海桑田梦之间,人类渺小有谁知?
![]() |
晚上Said带我们去了Ouarzazat的一家庭院酒店,错估了山上天气而冻得发抖的我们在走进酒店的那瞬间就被治愈了。酒店的门看上去很小,走进去却别有洞天。细节繁复的瓷砖、考究的地毯、温暖的壁炉、开阔的庭院,我们对在摩洛哥第一晚的住宿环境甚为满意。稍作休息后侍者带我们去了一个包间吃晚餐,全程犹如管家似的服务让我们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一家人均一晚不超过200RMB的小酒店。
![]() |
Day 2 Ouarzazate→Sahara
在庭院酒店享受过一顿丰盛的早餐后,便开始令我心驰神往已久的沙漠之旅了。途径了一个叫Magouna的小镇,Said告诉我们这里以花文明,街边小店卖的都是鲜花制品,只不过现在还没到花开的时节,到了五月这个吃土色的小镇里就会开满鲜花。这一路驶近沙漠,我也感觉现代文明渐渐被我们甩在了后面。
我们中午歇脚的地方便是沙漠边缘的一个小镇了,也是Said的家乡所在。我们顺便参观了当地的第一家集市,里面贩卖的香料、器具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比如给骆驼用的巨型牙刷和梳子,整个集市都布满了远古的气息,和第一天在马拉喀什所见的为游客而备的集市大不相同。
![]() |
吃过非洲式的巨型比萨当午餐后,我们就正式踏上沙漠之旅了。当远方已经露出沙漠的黄时,全车人都濒临沸腾。Said的车速在130码以上,车内放着奔放的音乐,坐在副驾驶上的我将头伸出车窗吹风,Said见状干脆打开了车盖顶,让我们松掉了安全带,于是我便站起来扒着车顶感受来自大漠的风,Said也没有任何要减速的意思,看着一望无际的黄土地飞驰而过,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要冲出体外了。
![]() |
进沙漠前当地的小哥主动取下了他们的头巾帮我们围在头上,搭配着我复古民族风的衣服,朋友说我简直像个长在沙漠中的女子。在沙漠入口等着我们的是一排正在休息的骆驼,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活的骆驼,它们比我想象中更高大,拥有抵挡风沙的长睫毛,近看还觉得有些漂亮。
![]() |
我们这一行驼队一共有九只骆驼,被绳子牵在一起,由一个小哥在最前方牵引着前进。骑上骆驼距地面大概有2米高,期初我还牢牢地攥紧扶手,骑了一小段路后可能是觉得骆驼那宽厚的脚掌和稳健的步伐可以带给我满满的安全感,便干脆解放双手开始各种拍照了。我看着自己的影子,在无垠的沙漠上缓缓前行,觉得自己渺小得随时都会被风沙吞没,但也甘愿被这片温柔的沙漠吞没,我似乎突然有些明白了三毛为何可以把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毅然决然毫无保留地就交给了这一片土地,沙漠的魅力只有亲身前往了才会感知得到。想到这个头上别一把香菜套上个麻布长裙便可走着去结婚的女子,我想着若是我定不会如此,至少也得骑只骆驼啊。
![]() |
黄昏时分,我带队的小哥叫我们停下欣赏日落,正好也让骆驼休息片刻。黄昏的撒哈拉十分温柔,沙子十分干净,粘在身上轻轻一拍便可拂去,我们奔跑,跳跃,(以及某人的劈叉),爬上沙丘看日落,不愿错过撒哈拉每一个浪漫的瞬间。近距离观察我的骆驼时,竟发现它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晶莹的泪珠挂在它细长的睫毛上显得楚楚可怜,不知道是为了抵挡风沙,还是觉得这一片荒漠中无人陪伴,太过寂寞。
![]() |
太阳下山后我们再度骑上骆驼,天黑再加上天气转凉的缘故大家都沉默了不少。路上我们遇到了另一只驼队,里面的一只骆驼似乎出了些状况,于是我们的带队小哥便留下来照顾那匹骆驼,另一队牵骆驼的小哥便带上我们一起走,两队平行并行,感觉队伍壮大了不少。和我并行的大叔也是中国人,我们便聊起了天,他们一行六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兴趣使然让他们相约在摩洛哥,这已经是他们在摩洛哥的第七天了。我们对他们半个多月的行程表示羡慕,身为学生能抽出一个星期出来旅行已是奢侈了。又骑了一个多小时的骆驼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来自营地的光。
在营地吃了一顿比想象中好很多的晚餐后,我们围在了篝火旁取暖,黑夜里的撒哈拉温度下降得很快,我们把所有能穿的衣服能裹的围巾都装备在了身上。沙漠小哥拿出了一个当地的鼓教我敲打,在被教了十几次后我终于敲出了所教的旋律,坐在篝火对面的外国友人们也拿着其他的乐器敲出相同的旋律,我们不需要什么交流便自然地和在一起,音乐就是有这种跨越种族障碍的魔力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天完全黑下来后我和小姐妹们决定走出营地看星星。在雾霾密布的武汉生活了二十余年的我从未见识过真正的星空是什么样子,抬头的那一瞬间我真被震慑到了,璀璨的银河仿佛就悬在我头顶。这里远远地脱离了来自城市的光,漆黑的土地上仿佛就只有这一片星辰大海。这一刻,风在吹它的沙,星在闪它的光,我们站着什么都不说,就十分美好。原谅我词句的匮乏和鸡肋的拍照水平,但事实上我觉得再怎么华丽的辞藻和高超的摄影技术也描绘不出抬眼看到星空那一瞬的震撼感。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我们只能靠人声感受同胞的存在。远方的沙丘上似乎有欢呼声,我们便大声呼喊,问他们看到什么了,他们也大声回应着“流星”。我和小姐妹们便决定席地而坐等流星,我们聊着天,唱遍了所有和星空有关的歌,肆无忌惮地做着一切想做的事,反正也不会有人认出我们。事实上看到流星的那一瞬间我是根本来不及许愿的,因为光顾着尖叫了。说出来你可能有些不信,这一夜我一共看到了四次流星,却一个愿望都没来得及许出来。听上去似乎有些遗憾,但人生若没有遗憾,那该是多么无趣。
后来我们又碰到了那一行摄影爱好者们,他们摆了一排三脚架来记录今夜的浪漫,大叔非常好心地帮我们和星空拍了合影。
![]() |
大叔们拍一次星轨,需要耗时两个多小时。
![]() |
接近零点的时候,我们终于决定回营地休息,进帐前我再次抬头深深地望了一眼星空。这一夜太过美好,甚至美好得有些不太真实,我竟有些无法相信自己真的在22岁的这一年来到了撒哈拉,看到了真正的星空,见证了流星的滑落,而最好的朋友恰好陪在身边。
Day 3 Sahara→Fes
早上六点我们便起床爬上了一个小沙丘看日出,朝阳下的撒哈拉又是另一番景象。
![]() |
大概七点多的时候我们骑上了骆驼踏上了出沙漠的路。贴心的Said给了我们一小时在沙漠边缘的hotel里洗漱,想想三毛在《沙漠观浴记》中描绘的灌肠式的洗澡场景,顿时觉得自己无比幸福。为了游客需求,这些沙漠中的居民还是把生活设施设置得挺现代化的。
吃过午餐后我们开始了长达七小时的车程通往菲斯。途中经过了一个叫Ifrane的小城,特别干净,Said说这里经常会吸引到游客来看雪。我们决定下车透透气,瑟瑟的寒风中,我们突然燃气了唱歌的冲动,便在决定在街边录一首《走在冷风中》的MV,这也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来自非洲人民的热情。安静的街道上本来就只有我们几个人,想不到录着录着就有几个从隔壁城市来此旅游的摩洛哥小哥来邀我们拍合照,我们便一边录一边拍照,还大声地告诉他们“We are Chinese”,此曲录罢,我们便决定每到一座城市都录一首歌,用MV记录下这一次疯狂的旅行。
Day 4 Fes→Chechaouen
今天的菲斯吹着寒风飘着雨,格外地冷,Said为我们找了一个向导参观古城。布日卢蓝门的正面嵌满了蓝色的马赛克瓷砖,背面的瓷砖则是绿色的。从蓝门进去古老的菲斯皇城了。
这里的街道错综复杂,狭窄而幽长,若是没有向导引路,我们可能会迷失在这雨中的古巷中了。古城外面看上去就是高高的墙壁,但有时踏入院子才发现别有洞天,比如乱巷之中竟掩映着一座阿布伊南穆斯林学院。向导告诉我们这是菲斯第一所传播穆斯林教义的学院,同时它也是一座受人朝拜的清真寺。庭院、喷泉以及露天的中庭的设计都具安大路西亚风格。
![]() |
教室屋顶的造型象征着太阳,五角星代表着伊斯兰教 5 obligation,门上的装饰图案代表着数字,由此可见伊斯兰教的人在数理方面的能力定不容小觑,比如下图就代表17。
![]() |
菲斯依然保持着毛驴运输的传统,我们就撞见了好几头驴。我们看到一些装修较为考究的人家的门上会有两个门环,向导告诉我们矮的那个是给走路拜访的客人使用,而高的那个是给骑驴拜访的客人使用,想不到古时菲斯人民的设计如此人性化。
![]() |
向导还带我们参观了菲斯的皮革染坊,这种原材料源于自然、坚持人手操作的传统作坊恐怕已不多见。工人需用动物粪便软化毛皮,经过晾晒、脱毛后再才染色,后又有好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一块皮。
![]() |
忍受了一早上菲斯古城的阴雨和寒风,我们终于等来了Said开车来接我们,上车的那一瞬间我们感受到了十足的温暖。连吃了好几天的Targine后我们竟有些怀念fast food了,便求Said带我们去新菲斯去吃麦当劳,Said非常惊讶,再三确认我们的请求后还是答应了。他竟偷偷拍下了我们下车后高高兴兴奔向麦当劳的背影,在吃饭的时候拿给我们看,他一定觉得无奈又好笑吧。
午饭后我们开心地上车前往舍夫沙万。Said开到山间公路上的时候放我们下车休息了一下。对着高山悬崖大马路,我们又燃起了唱歌的兴致,便立马录下了一首《当》,借此宣告“迷之自信”少女组合的正式成立。
几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抵达了蓝色小镇舍夫沙万,当地的温度只有五度左右,Said便带着瑟瑟发抖的我们去了当地的一家规模不大但生意很好的餐厅吃饭。小小的餐厅挤满了人,我们还在排队等位,Said为了让我们快点吃上饭居然干起了服务员的活帮着餐厅的人一起收拾。最终我们和一对五六十岁的中国夫妇拼桌坐了下来。我们对着菜单正准备拿出Google Translate的时候,大叔居然帮我们当起了翻译,我们才惊讶地得知他会阿拉伯语,他们说他们在摩洛哥已经呆了三个星期了,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好玩的地方好吃的食物,后来告诉我们摩洛哥已是他们夫妇到过的第一百个国家的时候,我们更是崇敬万分。大叔谦逊地说自己已经一大把年纪了,而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面对这对有爱的夫妇我们都充满了羡慕,便求了合影,真的很希望若干年后也会有人陪我历经独特,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面对一桌的美食我们邀请Said和我们一起享用,他却说中午的那顿麦当劳他还没消化,于是晚上他便什么都没吃。想到我们竟强行让一个长在沙漠的男子强行陪我们吃了一顿麦当劳,我们真是又好笑又有些惭愧,对Said的好感度更是升了一个档。
Day 5 Chechaouen→Tangier
舍夫沙万位于山谷之中,海拔较高,加上这天还有暴雨不期而至,天气极为寒冷,我们有些可惜没法穿上清凉的装束出门拍照了,但失落的心情立马被扑面而来的蓝色治愈。静谧的蓝色小镇美得令人窒息,据说当年人们为了防虫把房子涂成蓝色,却一不小心造就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不过这里的蓝色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深蓝、浅蓝、钴蓝、藏蓝、湛蓝、湖蓝,你能想到的所有蓝色这里都有。
![]() |
相比前几座城市,我们明显感觉舍夫沙万的民风更为。街上碰到的当地人大多会友好地对我们说“你好”,这里不会有不怀好意的搭讪,商铺里的小贩不会狮子大开口地叫价,因而Said很放心地让我们三个女生自己逛,我们甚至不愿开导航,甘愿让自己迷失在这蓝色迷宫里。
![]() |
中午我们约Said吃了最后一顿午餐,美味的Couscous治愈了冻僵了的我们。结账的时候店家跟我开玩笑说这顿要一百万,我便指着Said说他就值一百万留他在这吧。这几天相处下来Said确实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有他在的地方就有吃有住有网有电,还有他那猝不及防的关心和冷幽默,我们便什么心都不必操,放肆玩就好。
![]() |
午餐后Said开车送我们去丹吉尔,这将是他送我们的最后一段路。这次我们没有放歌,也没有说话,沉默的空气里酝酿着离别的情绪。到达丹吉尔后我们匆匆告别,Said就独自一人踏上了十小时的车程返回马拉喀什。我一直觉得在短途旅行中结识朋友颇有点“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意味,Said对我们而言是摩洛哥之旅中交下的一个短暂的朋友,我们对Said而言可能也只是他一年所接待的数以千计的游客里略微炫酷的那几个吧(迷之自信又上线了)。
我们挑选了酒店附近的一家西班牙餐厅吃晚餐,吃到了曾让我恋恋不忘的paella。也许是最近几天都在小城里度过,突然来到这样的“大都市”享受到如此decent的服务我们竟有些不习惯。被问及feedback时我们提出海鲜饭偏咸,老板便送上一盘水果以表歉意。问到附近哪里有超市时,老板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小哥带我们过去。
Day 6 Tangier→Asilah
今天我们就要在没有Said的陪伴下开启旅行了,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里,我们是有些心虚的。不过Said为我们做的最后一件好事就是给我们在丹吉尔定了一个很棒的酒店,吃早餐的时候,从窗户望出去就是美丽的海景,再加之今天的好天气,大家都元气满满了起来。
![]() |
我们找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答应200载我们去非洲洞。起初我们还嫌有些小贵,然而令我们惊讶的是,这个司机居然还兼具了导游的功效,在途中的一些好风景的地方会放我们下车,叫我们拍照。司机大叔听不懂英文,只能靠比划和我们交流,是个憨厚可爱的小老头。他在帮我们拍了几张照后我们觉得他的技术实在不过关,便请了位路人帮我们拍照,他还在一旁认真地学习。从他残缺地蹦出的几个单词中,我们推测出眼前便是直布罗陀海峡,而肉眼可见的远方便是西班牙。
Cap Spartel位于非洲大陆的最西北角,这座灯塔见证着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
![]() |
抵达非洲洞后司机帮我们找了个向导,带我们拍了一大堆辣眼睛的照片,不过也算是个特殊的纪念吧。这算是我们在摩洛哥这么多天来唯一称得上被坑的一次,最后四个人给了他五十块钱当作小费了结了此事,不过想想他也是为了生存需要我们也没太计较了。
非洲洞由千百年来的海浪冲击岩石自然形成,酷似一副非洲地图。
![]() |
吃过午餐后我们便花200打了辆车前往艾希拉。我们在艾希拉的住宿是一家私人公寓,房主是个突尼斯大厨。起初我们还期待着可以尝到大厨的手艺,却没想到房主久久不曾出现。我们便干脆去附近转转。今天阳光正好,我们便又开启了录歌模式录了一首《晴天》,没唱两句就有个英语贼溜的当地人过来求合照,还推荐了我们一些艾希拉值得一玩的地方。后来意犹未尽的我们又跑到海滩边录了一首奔放的《大海》,神奇的是没唱两句又有两个当地人走过来问能不能和我们合影,只不过他俩不会英文,我们全凭手势和眼神交流了。这里的海不如丹吉尔的那么蓝,不过落日时分的霞光居然是粉红色,笼罩在海上显得很是梦幻。我们在海滩上狂奔舞蹈,High了的气氛让我即使光腿也一点都感受不到寒冷。
![]() |
今天大概真的是我们的MV日,回公寓后因为空调坏了我们只得聚在客厅互相取暖,有人提议再来一首,我们便又录了一份剧情感十足的《阴天》。这一夜虽然没有大厨,没有热流,却有来自迷之自信少女组合满满的温暖。
Day 7 Asilah→Casablanca
这一觉我们有一种睡不醒的感觉,醒来才发现原来调成夏令时了,昨夜被偷走了一个小时。早上我用Google Translate(亲测,用英文转阿拉伯语比用中文转阿拉伯语沟通起来效率更高)艰难地和房主交涉完退房事宜(其间还求助了Said当场外翻译)后,我们开启了艾希拉的行程。
上个世纪数十名画家在城墙上画满了壁画,随后更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前来展览创作,这便成就了如今色彩绚烂的艾希拉,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沾染着艺术的气息。我们也正是在此处感受到非洲人民达到顶峰的热情,走在路上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主动和你打招呼,更有不少人邀请合影。
![]() |
爬上老城墙,远处是海,近处是清新的涂鸦,在这简单的小城里生活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 |
下午我们前往火车站,打算坐火车去卡萨布兰卡。艾希拉的火车站很是简陋,和Canely的露天火车站有得一拼,火车晚点加之路途遥远,我们到达卡萨已是晚上十点多。到达酒店后连room service都已下班,我们只得去附近的小卖部买了些零食充饥,还在一个卖鲜榨橙汁的店里强行买了四个橙子回家,价格非常友好。
Day 8 Casablanca
今天我们睡了个难得的懒觉,悠闲地吃了个brunch再散步到哈桑二世清真寺。阳光下这座一半在海上一半在陆地的清真寺外观真的超级美,我尤其欣赏它清新的配色和精致的马赛克图案。幸运的是这天游客也不多,我们便兴奋地在广场上来了首《日不落》。
![]() |
我们拍照的时候还邂逅了一对超级有爱的父女,小萝莉卷毛大眼地超级可爱,调皮地跑来跑去,她的潮爸就跟在后面追。爸爸娴熟地掏出手机和我们合影后,还主动给我们看了一些他和小萝莉一起拍的视频,眼里是满满的爱意和骄傲,我想他一定是一个超级幸福的奶爸。
![]() |
下午我们来到了Medina旧城,我们本以为可以逛到一些当地的特色玩意,想不到竟是一个卖高仿名牌的小店聚集地。我们除了惊叹一下他们的手艺也并无其他兴趣,反倒是路边一个卖橙子的摊位吸引到了我们,我们便买了四个大橙子打算解渴。摊主的一个朋友是开皮包店的,他看我们想吃橙子竟主动带我们去了他的店里让我们洗,我们表明了对皮包并无兴趣他也表示“No problem”。我们在街边就把橙子剥着吃完了,四个人满手汁液正商量着怎么拿纸的时候,一个坐在不远处的室外咖啡店看完我们吃橙子全程的大叔居然掏出了一包纸示意我们来拿。我们都惊呆了,他应该是听不懂我们说话的,仅凭我们的动作就看出我们需要纸还主动送给我们,实在是太nice了。摩洛哥的路上很少见到垃圾桶,正当我们思考垃圾应该扔哪的时候居然又出现了一个人主动带我们去找垃圾桶。这一路上我们像开挂似地感受着摩洛哥人民浓浓的友善,觉得被整个世界都温柔对待了。
晚上我们选了一家当地评分很高的露天餐厅吃了最后一顿丰盛的Targine。
![]() |
Day 9 Casablanca→Rabat→London
早上我们从卡萨坐火车前往了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时间原因我们没有驻足观赏这座城市便直奔机场,登上了回伦敦的飞机。这次旅行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摩洛哥虽然幅员不大,但其文化广度和深度在我看来都是不输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它曾受法国和西班牙多年的殖民,近年又吸引了大量来自东方的游客,宛如一棵植根于非洲土地上的树,却呼吸着来自欧亚大陆的新鲜空气,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它如今的璀璨和多元。
这次旅行我算是被我的朋友们“骗”到非洲的,不过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不胜感激她们当初套路了我一把。感谢敬业的拍照能手兼技术指导于泳泳,温柔细心carry全局的程筠筠,还有光靠卖萌就能让我身心愉悦的萌萌翕,正是有了你们的陪伴才会有这次难忘的旅行啊。
最后附上几个tips:
1.复活节期间的摩洛哥温差极大,跨度从几度到二十几度,带足四季的衣服方可hold住。
2.在摩洛哥是很容易感受到一天被人搭讪一万次是什么体验的。对于善意的搭讪礼貌性地回复一下即可,毕竟中摩关系好嘛,对于别有所图的搭讪留个心眼应付过去就好。不要一开始就从内心里太过抗拒这种行为,我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毕竟这一路走来我们总在收获善意呀。
3.在我看来决定一次旅行体验度的重要因素并不是风景,而是人。带上喜欢的人一起,漫漫旅途才不会乏味;找一个像Said这样靠谱贴心的当地人当导游,在这个语言不通的国度里玩耍便能省很多心。
太久没有码字了,感觉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退化了不少,如有错别字还请原谅。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给你们比个心~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