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了,所谓的明前茶、明后茶都有哪些讲究?
浮生若茶,甘苦一念; 掌下风云,成败一举。
喝茶人圈内流行一句话,“明前茶叶像个宝,明后茶叶像根草”。当然这话说得有些夸张,但却从侧面说明了懂茶之人大多都喜欢清明前的茶叶。临近清明,雨水也渐渐多了起来,不知道恩施的茶树在这斜风细雨里是不是安好呢?
明前茶叶
清明节前,初春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但清明节后,茶树大量发芽,质地不怎么好的茶叶也会比较多,所以普遍价格要比清明前低一些。
要从一片恩施绿叶,变成馥郁芬芳的玉露茶叶,其实并不容易。不只是历经风雨洗礼、冒春寒料峭抽芽生长,还需要经过繁琐而耗时的工序。道法自然,返璞归真。每一次涅槃,于茶、于人,都是新生。
一起来继续上期拾遗集的分享,看看熬过前三步又冷又热的考验,没有“感冒”的叶子们,接下来还要度过什么关卡吧!
炒头毛火
主要是继续蒸发部分水分,便于揉捻造形成条状,同时,促进内含生物化学成分的转换,为茶叶色、香、味、形几方面的塑造奠定基础。
炒头毛火
炒毛头火是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制造过程的特殊工序,依靠在焙炉盘上用手工操作来完成。所谓的炒,其实是师傅把茶团在焙炉上抛撒和翻滚。长方形的焙炉就像北方农村里的单人火炕,下面炉膛里烧火,给翻滚的茶团恒定的热度,使其蒸发水分,双手迅速捧起茶叶高抛抖散,蒸发水分。翻抖时动作一定要轻快,要抛得散、撒的开,同时又要随时将盘面上的零散叶芽收拢并抖炒,以致整批叶芽失水均匀一致。焙炉盘的温度高达140℃,制茶师傅们双手往往都因此被烫出水泡而满布死皮和老茧,着实辛苦。炒完下炉之后,还要迅速均匀摊开,散热冷却,千万不能堆积,这炒头毛火才算彻底完成。
抛炒
抛炒
抛炒完成的标准是叶色暗绿,叶片主脉发黄,嫩茎满布细密皱褶;手感既不粘手,叶片也不互相粘连,全过程需要12~15分钟左右。
揉捻
揉捻是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里最重要、最独特也最考验制茶人功夫的一步,所采用的揉捻工具、操作手法和所需要的温度环境要求都与其他花色品类茶叶的揉捻大相径庭。
揉捻
恩施玉露的揉捻,所使用的工具只是简单的,恒温稳定保持在95~100℃的焙炉盘,除此之外,就是制茶师傅的一双巧手了。这是极考验功夫的一步,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练习。通常使用“迴转揉”和“对揉”两种手法,作用相似,但力度大小稍有差异,前者略小,后者稍大。
迴转揉又称作“滚团揉”,由一个人单独完成。有双手捧握茶团,左右复始环绕、滚转摁压的双把揉;还有一只手掌面朝下,摁压适量茶团,大拇指翘起,其他四指甚至并拢向正前方用力搓揉,同时另一只掌面与盘面垂直并紧贴面板扶住茶团随其同步向前推移的单把揉。这两种手势是老师傅们通过长期制茶摸索出的经验,反复操作到揉捻适度。
迴转揉
对揉是由两人、四人甚至六人配合操作,对站两侧后将叶芽在110~120℃的盘面上沿纵向中轴线像推石磨一样往返滚揉茶团,每个人不仅要控制好手里的一团,同时还要跟上别人的节奏,这就需要师傅们长久默契的配合和协调一致的操作才能完成。
对揉
揉捻的过程要进行40分钟左右,这时茶坯已经基本形成条索,含水量减少到50%,茶坯中的胶质物也被逐渐碾破流出。
揉捻完成的茶叶
铲二毛火
通过进一步的揉细和卷紧条索,实现水分蒸发,继续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可以说是又一次的干燥过程。
普通的绿茶揉捻之后基本可以松口气了,但恩施玉露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铲二毛火是进一步塑造恩施玉露外形的必经过程。两人对站在100~110℃的焙炉盘两边,双脚各向左右分别跨开办不,双手配合着左右往返推铲,让茶团像滚雪球一样翻动,在这个过程中,茶叶的水分继续散失,茶条也逐步卷紧挺直,色泽从暗绿变为了墨绿,条索紧结柔软,微微有刺手的感觉,这时含水量进一步降到30%左右。卸下焙炉后又是一轮均匀摊放,这次还需要扇风散热降温。
铲二毛火
铲二毛火
整形上光
也称搓条,有“搂、端、搓、扎”四大手法,更换交替使用,是塑造恩施玉露匀整、紧圆、挺直、翠绿、光滑、油润外形的关键工序,技术难度大,耗时也较长。
搓条
真正让恩施玉露焕发出神奇的是师傅们整形上光的高难度技术,经过这一环节,恩施玉露才变成松针般饱满笔直、葳蕤生光的形态。这个工序必须依靠单人用手工在焙炉上搓转完成,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悬手搓,是根据搓条人手掌大小取量,双手相对相向揉搓。茶叶经过揉捻和二毛火后形成的弯曲条索,在茶人手中有规则地同向转动之下,慢慢伸直展平、渐渐有了挺直的外观。
悬手搓
依托搓,是借用焙炉温度和茶人手力,将悬手搓后初具挺直外观的茶叶,进一步搓直理顺。搂、端、搓、扎,各种技巧娴熟转换,力道由轻变重,再变轻。条索在规整严谨的工艺之下,水分进一步丧失达到九成干,茶叶笔直光泽的外形也得以巩固。
依托搓
这样的反复揉搓和拉直要持续将近一个半小时。即使吹着风扇,但焙炉的温度和持续的劳作还是让制茶人汗流浃背,更何况整形上光的工作量是以“手”来计,一般男茶师可以掌控不到两斤茶坯,按照1比5的比例,最后制出的一手干茶也只有4两左右。所以恩施玉露的成茶,着实不易。
拣选
实际是恩施玉露的一道精制过程,一般有批量茶拣选和极品茶拣择两种操作方式。
拣选
批量拣选采用先人工筛分,再借助风或手工拣,除去碎片、黄片、出挑、老梗以及其他夹杂物,操作中是人工和工具交错使用,直至将整批茶叶挑选完成。
批量拣选
极品择取的工序就精细多了,必须依靠纯人力完成。恩施玉露极品是在清明前后,晴天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精细加工成毛茶后,在批量拣选的基础上再用精制牙签或塑料针在干净的拣台上,人工逐个选取符合标准要求的精品茶条个体,拼合而成群体。这样的精品,难怪一茶千金。
极品择取
极品择取
极品择取
人道:“浮生若茶”,大抵就是说这世事尽管艰难,坚持向着想要的方向努力,终有一日得偿所愿,就像芽叶历经风吹雨打,火烤翻滚,涅槃成馥郁茶香。
浮生若茶
本帖为“楚地拾遗”原创,更多精彩请关注“楚地拾遗”官方微信哟~
文 | 筱离
图&编辑 | 璇子
喝茶人圈内流行一句话,“明前茶叶像个宝,明后茶叶像根草”。当然这话说得有些夸张,但却从侧面说明了懂茶之人大多都喜欢清明前的茶叶。临近清明,雨水也渐渐多了起来,不知道恩施的茶树在这斜风细雨里是不是安好呢?
![]() |
明前茶叶
清明节前,初春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但清明节后,茶树大量发芽,质地不怎么好的茶叶也会比较多,所以普遍价格要比清明前低一些。
要从一片恩施绿叶,变成馥郁芬芳的玉露茶叶,其实并不容易。不只是历经风雨洗礼、冒春寒料峭抽芽生长,还需要经过繁琐而耗时的工序。道法自然,返璞归真。每一次涅槃,于茶、于人,都是新生。
一起来继续上期拾遗集的分享,看看熬过前三步又冷又热的考验,没有“感冒”的叶子们,接下来还要度过什么关卡吧!
炒头毛火
主要是继续蒸发部分水分,便于揉捻造形成条状,同时,促进内含生物化学成分的转换,为茶叶色、香、味、形几方面的塑造奠定基础。
![]() |
炒头毛火
炒毛头火是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制造过程的特殊工序,依靠在焙炉盘上用手工操作来完成。所谓的炒,其实是师傅把茶团在焙炉上抛撒和翻滚。长方形的焙炉就像北方农村里的单人火炕,下面炉膛里烧火,给翻滚的茶团恒定的热度,使其蒸发水分,双手迅速捧起茶叶高抛抖散,蒸发水分。翻抖时动作一定要轻快,要抛得散、撒的开,同时又要随时将盘面上的零散叶芽收拢并抖炒,以致整批叶芽失水均匀一致。焙炉盘的温度高达140℃,制茶师傅们双手往往都因此被烫出水泡而满布死皮和老茧,着实辛苦。炒完下炉之后,还要迅速均匀摊开,散热冷却,千万不能堆积,这炒头毛火才算彻底完成。
![]() |
抛炒
![]() |
抛炒
抛炒完成的标准是叶色暗绿,叶片主脉发黄,嫩茎满布细密皱褶;手感既不粘手,叶片也不互相粘连,全过程需要12~15分钟左右。
揉捻
揉捻是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里最重要、最独特也最考验制茶人功夫的一步,所采用的揉捻工具、操作手法和所需要的温度环境要求都与其他花色品类茶叶的揉捻大相径庭。
![]() |
揉捻
恩施玉露的揉捻,所使用的工具只是简单的,恒温稳定保持在95~100℃的焙炉盘,除此之外,就是制茶师傅的一双巧手了。这是极考验功夫的一步,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练习。通常使用“迴转揉”和“对揉”两种手法,作用相似,但力度大小稍有差异,前者略小,后者稍大。
迴转揉又称作“滚团揉”,由一个人单独完成。有双手捧握茶团,左右复始环绕、滚转摁压的双把揉;还有一只手掌面朝下,摁压适量茶团,大拇指翘起,其他四指甚至并拢向正前方用力搓揉,同时另一只掌面与盘面垂直并紧贴面板扶住茶团随其同步向前推移的单把揉。这两种手势是老师傅们通过长期制茶摸索出的经验,反复操作到揉捻适度。
![]() |
迴转揉
对揉是由两人、四人甚至六人配合操作,对站两侧后将叶芽在110~120℃的盘面上沿纵向中轴线像推石磨一样往返滚揉茶团,每个人不仅要控制好手里的一团,同时还要跟上别人的节奏,这就需要师傅们长久默契的配合和协调一致的操作才能完成。
![]() |
对揉
揉捻的过程要进行40分钟左右,这时茶坯已经基本形成条索,含水量减少到50%,茶坯中的胶质物也被逐渐碾破流出。
![]() |
揉捻完成的茶叶
铲二毛火
通过进一步的揉细和卷紧条索,实现水分蒸发,继续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可以说是又一次的干燥过程。
普通的绿茶揉捻之后基本可以松口气了,但恩施玉露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铲二毛火是进一步塑造恩施玉露外形的必经过程。两人对站在100~110℃的焙炉盘两边,双脚各向左右分别跨开办不,双手配合着左右往返推铲,让茶团像滚雪球一样翻动,在这个过程中,茶叶的水分继续散失,茶条也逐步卷紧挺直,色泽从暗绿变为了墨绿,条索紧结柔软,微微有刺手的感觉,这时含水量进一步降到30%左右。卸下焙炉后又是一轮均匀摊放,这次还需要扇风散热降温。
![]() |
铲二毛火
![]() |
铲二毛火
整形上光
也称搓条,有“搂、端、搓、扎”四大手法,更换交替使用,是塑造恩施玉露匀整、紧圆、挺直、翠绿、光滑、油润外形的关键工序,技术难度大,耗时也较长。
![]() |
搓条
真正让恩施玉露焕发出神奇的是师傅们整形上光的高难度技术,经过这一环节,恩施玉露才变成松针般饱满笔直、葳蕤生光的形态。这个工序必须依靠单人用手工在焙炉上搓转完成,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悬手搓,是根据搓条人手掌大小取量,双手相对相向揉搓。茶叶经过揉捻和二毛火后形成的弯曲条索,在茶人手中有规则地同向转动之下,慢慢伸直展平、渐渐有了挺直的外观。
![]() |
悬手搓
依托搓,是借用焙炉温度和茶人手力,将悬手搓后初具挺直外观的茶叶,进一步搓直理顺。搂、端、搓、扎,各种技巧娴熟转换,力道由轻变重,再变轻。条索在规整严谨的工艺之下,水分进一步丧失达到九成干,茶叶笔直光泽的外形也得以巩固。
![]() |
依托搓
这样的反复揉搓和拉直要持续将近一个半小时。即使吹着风扇,但焙炉的温度和持续的劳作还是让制茶人汗流浃背,更何况整形上光的工作量是以“手”来计,一般男茶师可以掌控不到两斤茶坯,按照1比5的比例,最后制出的一手干茶也只有4两左右。所以恩施玉露的成茶,着实不易。
拣选
实际是恩施玉露的一道精制过程,一般有批量茶拣选和极品茶拣择两种操作方式。
![]() |
拣选
批量拣选采用先人工筛分,再借助风或手工拣,除去碎片、黄片、出挑、老梗以及其他夹杂物,操作中是人工和工具交错使用,直至将整批茶叶挑选完成。
![]() |
批量拣选
极品择取的工序就精细多了,必须依靠纯人力完成。恩施玉露极品是在清明前后,晴天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精细加工成毛茶后,在批量拣选的基础上再用精制牙签或塑料针在干净的拣台上,人工逐个选取符合标准要求的精品茶条个体,拼合而成群体。这样的精品,难怪一茶千金。
![]() |
极品择取
![]() |
极品择取
![]() |
极品择取
人道:“浮生若茶”,大抵就是说这世事尽管艰难,坚持向着想要的方向努力,终有一日得偿所愿,就像芽叶历经风吹雨打,火烤翻滚,涅槃成馥郁茶香。
![]() |
浮生若茶
本帖为“楚地拾遗”原创,更多精彩请关注“楚地拾遗”官方微信哟~
![]() |
文 | 筱离
![]() |
图&编辑 | 璇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