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今日刚刚读完《呼兰河传》,可以舒一口气了,恰好今日兴致较高,遂将平日零零散散的感悟整理一番,成为这篇正式一点的读后感。
说实话,读《呼兰河传》的经历并不十分美好,甚至有点失望,大约是之前将萧红的地位拔的太高,不是小时后印象中那烧的绚丽、变化莫测的火烧云,才有点失望。《呼兰河传》的文笔自觉不是特别好,文章读起来有一种粗糙的质感,而且文字显得十分残忍。
这残忍来自于两方面。残忍的一方面这记事是用小孩子的眼光以及小孩子的心态来写的,是小孩的残忍。是的,小孩有时是这世上很残忍的生物,因为无知,所以漠不关心,因为无知,所以仅凭爱恨。文中的我也是一样,因为无知生死,所以对外婆的死,“我”仍然只高兴于有小伙伴可以玩;又因为外婆拿针扎“我”,所以祖母的死与我到底没太大干系,年幼的“我”除了祖父,别无幸福。对于年幼的我,
残忍的另一方面来自于大人的麻木,这种麻木来自于无知无识。《呼兰河传》从头到尾都贯穿着这麻木不仁,呼兰城里无论生老病死,不过一场小事,遵循着提供一场热闹的秩序。“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长大就长大,长大了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人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哭了一朝或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把这个人埋起来。”看,萧红即使言语粗糙,也是出刀见血,呼兰城里的生老病死都是有例可循的,大家不比知道为什么,也无需想什么,不过过活而已,活到头就死了呗。
评《呼兰河传》大约绕不过小团圆媳妇,谁叫她年纪轻轻就在十二岁的头上死了,而且是因为呼兰城里的落后、愚昧无知,是封建、是人性的悲哀。我倒觉得小团圆媳妇并不是全书中最悲哀的人物,无知是一种残忍,但有时无知是一种幸福,纵然小团圆媳妇因为无知而死,但死的时候她也无知。更悲哀的是冯歪嘴子。悲哀的人从来不是那些从来就没有怀过希望的人,而是有过自己的希望,而这希望即将被命运无情碾碎的人。而冯歪嘴子即使已被生活碾压失去了自己的媳妇,但这个可怜的小人物还在憧憬着自己的小幸福,但你几乎可以望见的命运的悲哀几乎化为实质的悬在他的头上,随时碾碎他微薄的希望。
懵懂无知算不上最可悲,最可悲是即将覆灭的铁皮屋中那些清醒的、明知逃不过依然奋力奔逃的人。鲁迅的铁皮屋子里关了许多人,冯歪嘴子算一个略微清醒的人,纵使这人不见的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见识。从来无知是一种残忍,清醒时一种悲哀。
《呼兰河传》里,萧红将人性都泯灭了,无论你这人长的齐整,长的磕碜,性格好,性格猥琐,都或无知或麻木不仁的活着。唯一颜色略微活波的“我”,也不会逃过这无情的剥夺,后院的老老主人死了,小主人“我”逃荒去了,过去温暖的慰藉没有了,明亮的未来似乎也不会有。有点希望的大约还是冯歪嘴子,二儿子在他的世界中渐渐长牙了……
说实话,读《呼兰河传》的经历并不十分美好,甚至有点失望,大约是之前将萧红的地位拔的太高,不是小时后印象中那烧的绚丽、变化莫测的火烧云,才有点失望。《呼兰河传》的文笔自觉不是特别好,文章读起来有一种粗糙的质感,而且文字显得十分残忍。
这残忍来自于两方面。残忍的一方面这记事是用小孩子的眼光以及小孩子的心态来写的,是小孩的残忍。是的,小孩有时是这世上很残忍的生物,因为无知,所以漠不关心,因为无知,所以仅凭爱恨。文中的我也是一样,因为无知生死,所以对外婆的死,“我”仍然只高兴于有小伙伴可以玩;又因为外婆拿针扎“我”,所以祖母的死与我到底没太大干系,年幼的“我”除了祖父,别无幸福。对于年幼的我,
残忍的另一方面来自于大人的麻木,这种麻木来自于无知无识。《呼兰河传》从头到尾都贯穿着这麻木不仁,呼兰城里无论生老病死,不过一场小事,遵循着提供一场热闹的秩序。“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长大就长大,长大了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人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哭了一朝或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把这个人埋起来。”看,萧红即使言语粗糙,也是出刀见血,呼兰城里的生老病死都是有例可循的,大家不比知道为什么,也无需想什么,不过过活而已,活到头就死了呗。
评《呼兰河传》大约绕不过小团圆媳妇,谁叫她年纪轻轻就在十二岁的头上死了,而且是因为呼兰城里的落后、愚昧无知,是封建、是人性的悲哀。我倒觉得小团圆媳妇并不是全书中最悲哀的人物,无知是一种残忍,但有时无知是一种幸福,纵然小团圆媳妇因为无知而死,但死的时候她也无知。更悲哀的是冯歪嘴子。悲哀的人从来不是那些从来就没有怀过希望的人,而是有过自己的希望,而这希望即将被命运无情碾碎的人。而冯歪嘴子即使已被生活碾压失去了自己的媳妇,但这个可怜的小人物还在憧憬着自己的小幸福,但你几乎可以望见的命运的悲哀几乎化为实质的悬在他的头上,随时碾碎他微薄的希望。
懵懂无知算不上最可悲,最可悲是即将覆灭的铁皮屋中那些清醒的、明知逃不过依然奋力奔逃的人。鲁迅的铁皮屋子里关了许多人,冯歪嘴子算一个略微清醒的人,纵使这人不见的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见识。从来无知是一种残忍,清醒时一种悲哀。
《呼兰河传》里,萧红将人性都泯灭了,无论你这人长的齐整,长的磕碜,性格好,性格猥琐,都或无知或麻木不仁的活着。唯一颜色略微活波的“我”,也不会逃过这无情的剥夺,后院的老老主人死了,小主人“我”逃荒去了,过去温暖的慰藉没有了,明亮的未来似乎也不会有。有点希望的大约还是冯歪嘴子,二儿子在他的世界中渐渐长牙了……
![]() |
《呼兰河传》封面,封面用这么温情的颜色,大约是一种抚慰。 |
![]() |
呼兰城里的生老病死 |
![]() |
祖父死掉了,“我”过去的慰藉也死掉了,未来似乎不会来…… |
![]() |
小团圆媳妇终于死掉了,我们还要继续活着! |
![]() |
冯歪嘴子依然满含着自己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