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Troell《大移民》(1971年)观后感
异见者流放
始终用内心感悟上帝挚爱、坚持将圣餐“机会临于众人”(出自《传道书》9:11)的农场主丹尼尔 安德里森,是影片《Utvandrarna》(1971年)所处时代氛围的异见者。丹尼尔(有产者)在自己家中收容了:罪犯士兵、残疾女孩、快乐女孩、私生女孩(这四位均为无产者),分享自己的圣餐给他们,不仅填饱了驱壳,更温暖了他们的灵魂。丹尼尔用“内心为我主灵魂所填满”、牧师用“是你受审而不是我”,来表达自身对上帝的理解。宗教本身,即为形而上学的,丹尼尔来自内心是感性世界的代表,上帝即爱,是爱的内涵,她丰富、深邃、神秘,这让基督教的世界充满了爱意。牧师将上帝简单的概念化为几条准则,是理性宗教的代表,这是极端简单化,像是“法律”的体系,他机械、繁琐、冷酷,使得近代基督教世界充满了爱的敬畏和无比惊恐的芸芸众生。
宗教遇到“恶”这种事物的时候,解答不了世人的所有问题。正如:人群不等于个体相加那样简单一样,简单的将善与宗教联系在一起,是苍白无力且无事实依据的。近代宗教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失去了上帝并一直在不停的寻找。找到了吗?“很多人得到恩召,只有少数人被选中。(出自:《马太福音》22:140)”
人民即诸神
砍柴者—阿维德和读书者—罗伯特成为了朋友,至少阿维德是这样认为,且于大船上立下誓言。阿维德不识字,不读书,回答不出诸神的范围,而罗伯特通过读《圣经》和《自然科学》,转述出:人民即诸神。通过影片中罗伯特人物的塑造,他未能领会学习而来的知识真谛。
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接受了来自知识世界的种种修正,如:“敬畏的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言》1:7)。如果说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那么耶和华爱的开端到底什么才是原初呢?这种修正有目共睹,人类社会的知识体系和宗教体系之间,从未间断对彼此的修正,一种是对直接经验的不停总结,最后指向大脑(人类知识体系的模式),一种是最直白的直接经验(宗教体系的方法),始终指向内心。这两种体系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支撑,成为了历史演进的重要内容,正如:劈开木头,我就在那儿(出自:《基督格言》)。
影片《Utvandrarna》(1971年),通过塑造人物角色和各种物像之间的关系,让人类的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展示在一幅长卷之中,如若缩短,必将植入人心至永不忘记,而影片却是表达不要铭记,让人类期待更美好的新旅程。(2017年4月2日萨莫拉拉)
始终用内心感悟上帝挚爱、坚持将圣餐“机会临于众人”(出自《传道书》9:11)的农场主丹尼尔 安德里森,是影片《Utvandrarna》(1971年)所处时代氛围的异见者。丹尼尔(有产者)在自己家中收容了:罪犯士兵、残疾女孩、快乐女孩、私生女孩(这四位均为无产者),分享自己的圣餐给他们,不仅填饱了驱壳,更温暖了他们的灵魂。丹尼尔用“内心为我主灵魂所填满”、牧师用“是你受审而不是我”,来表达自身对上帝的理解。宗教本身,即为形而上学的,丹尼尔来自内心是感性世界的代表,上帝即爱,是爱的内涵,她丰富、深邃、神秘,这让基督教的世界充满了爱意。牧师将上帝简单的概念化为几条准则,是理性宗教的代表,这是极端简单化,像是“法律”的体系,他机械、繁琐、冷酷,使得近代基督教世界充满了爱的敬畏和无比惊恐的芸芸众生。
宗教遇到“恶”这种事物的时候,解答不了世人的所有问题。正如:人群不等于个体相加那样简单一样,简单的将善与宗教联系在一起,是苍白无力且无事实依据的。近代宗教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失去了上帝并一直在不停的寻找。找到了吗?“很多人得到恩召,只有少数人被选中。(出自:《马太福音》22:140)”
人民即诸神
砍柴者—阿维德和读书者—罗伯特成为了朋友,至少阿维德是这样认为,且于大船上立下誓言。阿维德不识字,不读书,回答不出诸神的范围,而罗伯特通过读《圣经》和《自然科学》,转述出:人民即诸神。通过影片中罗伯特人物的塑造,他未能领会学习而来的知识真谛。
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接受了来自知识世界的种种修正,如:“敬畏的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言》1:7)。如果说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那么耶和华爱的开端到底什么才是原初呢?这种修正有目共睹,人类社会的知识体系和宗教体系之间,从未间断对彼此的修正,一种是对直接经验的不停总结,最后指向大脑(人类知识体系的模式),一种是最直白的直接经验(宗教体系的方法),始终指向内心。这两种体系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支撑,成为了历史演进的重要内容,正如:劈开木头,我就在那儿(出自:《基督格言》)。
影片《Utvandrarna》(1971年),通过塑造人物角色和各种物像之间的关系,让人类的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展示在一幅长卷之中,如若缩短,必将植入人心至永不忘记,而影片却是表达不要铭记,让人类期待更美好的新旅程。(2017年4月2日萨莫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