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看后脑洞--关于真相
昨晚看了《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的书原著带影视共看过4本,每一本都是智商和人性的盛宴啊,这本也不例外。抛开别的不谈,作为侦探类作品,当然重点在于,真相是什么?
真相,你看到新闻A,看到现象B,听着对方说出C,有没有想过事实到底是ABC还是DEF?我曾经看到A绝不怀疑D,别人对我说B绝不会怀疑是E,还有人是另一种极端,条件反射似的阴谋论,但凡事情不符合他的预想那必然是有见不得人的交易。那么,你知道你不知道吗?你知道你知道的是什么吗?你知道你知道的来自何处吗?忍不住头脑风暴总结了三座大山。
①信息障碍。用人为操纵的方式,让你只能看到你“该”看到的。到这就不得不提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一个操纵到极致,极致“幸福”的世界,胚胎时期的物理性条件预设,儿童时期的意识设置,睡眠时间的道德教育以及永不间断的引导暗示,足以把一个意志变成千千万万个意志,最妙的是每一个意志都认同这是他们自己的意志,自那时起,世界一片祥和,千口同声,各有所司,不和谐的音调要么被抹杀要么被放逐。在X中,无论是破坏尸体却故意留下指纹,还是精心在宾馆留下被害人的痕迹,都是用被操作过的事实让警察一步步发现石泓给他们准备的“真相”。相比之下,只需要在一阵子蒙骗小部分人的伎俩实在容易太多也存在太多。
②沟通障碍。沟通,就是编码、传播、接收、解码的过程,亲密关系和沟通圣经里面都提过这个模式。而任何一个步骤都容易产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误解。仔细想了想,X里所谓的误解都是石泓故意发出错误信号来引导的,对除他以外的人构成障碍,算不上沟通问题。倒是生活里的实例更多,多少误会、吵架、反目来自频道没调对?各种教人如何表达的书可不正是说明了人们对编码和正确传播的需求,教人如何接收和解码的倒是少上很多,可见人呢多偏爱表达,能顺心意影响别人是更好不过的了。
③思想障碍。一方面,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预设的“事实”,比如看到某官员的子女得了个厉害的奖,无论事实,立马会有人阴阳怪气讲有黑幕吧;比如你会轻易读懂一段次序颠倒的中文或者一个中间稍有错乱的单词,脑补一词既奇妙又可恶。另一方面,人人都有自己的软肋,涉及到这一点时总会格外冲动会失去理性,学名叫感情用事,可又正是因此人生才有许多可爱,所以人不仅自己有还相信别人也有。石泓就巧妙的一步步铺垫,让所有人都相信他的感情用事,又利用母亲对女儿的珍惜之情把自己顺利送进了监狱。
不过我觉得吧,可能许多人的大山,是手里头的键盘,似山非山是利器还是个保护壳。
-------------------------------------//------------------
终于领会了献身二字,叹息结局之余我竟然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宁静。至于电影后半段他的疯狂,我想也不全是做戏,至少那个雨夜,他应是真的伤心,厉害在于,他把自己的感情都算计了进去,正是真真假假的妒忌,让所有人都信以为真,差一点就瞒过了靖王哥哥的眼睛,可惜了。
写完只想说,石神,哦不,鲁一大叔请受小女子一拜。
还没看过原著,看过之后应该会觉得有许多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