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合巴黎死,死后就埋拉雪兹
——微信公号:行路男,ID: The-Walking-Dad ,获取更多高品质人文旅行攻略——
我一直觉得,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吸引了多少活人,还在于留下了多少死人。
死了都要爱——爱这座城市,不离不弃。
巴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很多人来了就不走了,葬在巴黎的公墓里。几乎有一大半的法兰西文明沉睡于此:王尔德,普鲁斯特,萨特,波伏娃……还有许许多多你爱的异邦人:萧邦,吉姆·莫里森,杜拉斯……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走心的人,去巴黎旅行,绝不能错过公墓游。
像我吧,就把三大公墓(拉雪兹神父公墓、蒙马特公墓、蒙帕纳斯公墓)排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中拉雪兹公墓又是重中之重。
那是巴黎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和几个朋友来到这里。他们说应该带把铲子来,如果觉得好,就给自己提前备个坑……
此时此地,我多么期待活见鬼啊。
1. 墓地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
关于墓地,中国人有一句至理名言:阴气重。作为一名中国人,去之前还是需要做一些心理建设的,不说恐惧,至少会有不适,毕竟是墓地嘛。
结果,本来是吊唁之旅,变成了一趟踩盘之旅。因为去之后我发现,这里容积率低、绿化率高,像个大公园,完全没有阴森的氛围。
闭上眼睛,深呼吸,我几乎要在这轻风鸟鸣的宁静中,抵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墓主会把生前的爱好,喜欢的物件乃至宠物放在墓地里,你会觉得这帮人(gui)除了不吃东西,和生前世界是在一起的。
我们从小扫墓,一般都是上完坟立马走。但在这里,他们会选择放一段音乐或一束花,带上逝者生前喜欢的东西。我们烧纸放炮,一般不考虑死者生前爱好,即使带吃的也是年年重复,香蕉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苹果,不会考虑那个人生前是不是喜欢吃火锅……
拉雪兹神父公墓的一墙之外是住宅楼,在阳台上能看到整个墓园,搁国内可能会膈应这事,但这里的墓景房看着却非常和谐。
感觉上,墓地是现实世界的镜像。拉雪兹神父公墓不会有三六九等的感觉,也不是流水线制式的。他们各有各的墓碑和喜好,死了都选择自由。
以前巴黎人可没这么讲究,直到17、18世纪,墓地还很恐怖,人死了找块地就草草埋了。甚至埋都不埋,就在那死着,尸体腐烂变臭,乃至变成液体……然后顺着塞纳河流到大海。意犹未尽的话,可以参考前几天我那篇巴黎的屎。
改变从1786年开始。巴黎市内开始禁止设墓地,政府在市外建了几个公墓,拉雪兹公墓是其中之一。但当时离市区很远,没人愿意去,政府就修了俩样板间——把两个死了100多年的人,拉封丹和莫里哀弄了过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几年就来了几万人。政府尝到了甜头,又把阿伯拉尔和爱洛伊斯的墓迁来——这对儿是法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斯》,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榜样的力量再次无穷,一下子来了十万计的(死)人。
阿伯拉尔与巴黎圣母院主教的侄女爱洛伊斯发生师生恋,被叔叔棒打鸳鸯。主教雇了一帮恶棍阉割了阿伯拉尔,二人咫尺天涯,相望终生。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拉封丹和莫里哀相当于融了笔天使投资,等阿伯拉尔和爱洛伊斯来,就直接B轮了。
再过了几百年……这只独角兽已经世界500强第一位了。
谁不想跟名人埋一块儿啊?马太效应,于是这里成了巴黎名人最为聚集的地方,一不小心就踩到一个。
2. 巴黎名人最扎堆的地方
虽然说没有等级之分,还是有最受欢迎排名榜单。
排第一位的是歪果仁,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的墓。十年前看奥利佛·斯通的《The Doors》,就决定一定要来。听说每到Jim Morrison忌日都有浩浩荡荡几百歌迷,专程从美国过来,大家晚上翻墙进来,点完蜡烛轮流吸大麻,最后满地烟屁股拼成他的歌名,《The End》。
现在涂鸦都没了,Morrison的照片也没了,还弄了一个铜牌,冰冷地写着他的全名:James Douglas Morrison。
作为拉雪兹的颜值担当,必须补他一张照片,
Morrison是个美国人,因为官司被迫离开美国,来巴黎后两年死在浴缸里了,年华冻结在27岁,早夭让他变成了一个奇迹。
他加入到著名的“27岁俱乐部”,一帮名人都死在这个数字上。朋友用手机现场放了他的名曲《lightmy fire》,还是他最有名的现场版,肯定是磕完药唱的。《lightmy fire》,有评论说:第一次听完耳朵就高潮了。
注意里面的键盘手,很棒。
为了纪念莫里森,我们拿出一支烟,静静点着,
点完了。我们开始去找最受欢迎榜单第二名。
这大概是世界上被亲吻最多的男人,
换个角度,
什么叫,被亲得体无完肤,
他是:
王尔德Oscar Wilde也被装进了玻璃罩子里。
但你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挡女人吻他的热情了吗!
只可惜啊,他是一名同性恋。
在文学界,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坐过两年牢,理由是鸡奸罪。
木心对他评价道:“唯美到王尔德身上,就变成一种病,张爱玲也有这种病,经常犯”,“生活要保持最低限度的潇洒,不要像王尔德那样弄到老而丢脸,死在旅店。要自己会料理自己。思想家,第一不要疯,艺术家,第一不要倒下去。”
王尔德晚景凄凉,你没事可以查查,我要继续逛墓园了。
这是作曲家罗西尼的墓,
他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我想要好吃的糖果,我有点病,好吧,爸爸、妈妈,拜拜。”
联系他的形象,
这样死,会笑场吗……
了解罗西尼,也主要看作品,比如《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我也没看过,先码着。
Balzac巴尔扎克的墓,有点冷清。
上学的时候,必须要学《欧也妮与葛朗台》。记得老师是天津人,“爸儿咋克,森课姐似了自本组义色会里人性的北劣”。什么是人间喜剧?我老师就是……
诗人阿波利奈尔墓碑上刻着一句话,“生活无常但要笑着死去。”一年四季都有人为他送来鲜花。
我喜欢他的墓志铭,“笑着死去”。
这是肖邦,
肖邦的香火一直很旺,因为背后有一个叫波兰的国家挺他。凭良心说是法国成就了他,把身体留在这里,真是有心人。他爱他的祖国,所以把心脏送回波兰,真是跟我一样的走心人。
缪赛的墓,
他和肖邦最大的交集是女作家乔治桑,他们共同的情人……
乔治桑那个花心,还和缪塞的医生有染。缪塞不哭不闹不上吊,顺手哗啦啦写了一个剧本《勿以爱情为戏》。名作多数诞生于失恋后的孤独,看来失恋很必要……
居然碰到了同胞,还不少,籍贯以浙江温州为主。
顺便鞠了一躬,祝,安好。
3.杜拉斯可以一次要50个男人,萨特和波伏娃两位同志葬到了一起
然后我逛到了蒙帕纳斯公墓。
杜拉斯墓前的桶里插着很多笔,大概读者是希望她在阴间还笔耕不辍吧。
“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是杜拉斯在《情人》里写下的动人句子。
来看看当杜拉斯老了的样子,和她老时的情人。
有人说杜的情欲世界,是永不干涸的河流。“我爱男人,只爱男人,可以一次有50个男人。女人若一辈子只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
这三观太正了……主语换成你,说不想当杜拉斯都是伪君子。但讲这话是有资本的,66岁时遇到39岁的杨,一直爱到死。爱的力量可以持续到最后一刻。
扪心自问,我没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反正我看到老年的杜拉斯,爱不起来……
我在巴黎图书馆的一个摄影展里看到的。
年轻时还差不多,
女人美一定能搞很多男人,男人帅却不一定能搞很多女人,比如娶个老婆叫孙二娘……
另一位伟大的女人,“战士”苏珊·桑塔格,
去世前她把儿子叫到身边说,“我要告诉你……”然后咽气了。这是逼死强迫症……
波德莱尔,身边开满温柔之花,
波德莱尔著名是因为《恶之花》太著名,雨果评价他说:你创造了新的战栗。我读了好几首波德莱尔,没能找到战栗……
问题可能出在,诗没法翻,像他的这句翻译过来的诗,“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波德莱尔是写顺口溜的。
再像这句中文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意境怎么翻?翻成英文再翻回来:“河的两岸猴子叫个不停,那条小破船早TM开过去了”……
波德莱尔,放浪形骸,最后死于梅毒,也算死得其所。放浪形骸得有资本,没资本还浪的都是变态,比如这张图片就是博德莱尔的“资本”,
我发给一个女生评价波德莱尔的味道,她说,“内心苦闷压抑,不安全感,对世界的信任是支离破碎的”……对啊,支离破碎,这就是诗人!
这位是司汤达,雄赳赳气昂昂,
他在去世前说,“我受够了所有加在我身上的痛苦,只要不是故意的,即使死在马路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最后真晕倒在马路上,死得其所……
萨特和波伏娃合葬的墓,是必须要来看的,装样子也得来,我就是装样子……
因为对他们同志般的“爱情”心怀芥蒂啊,
花神咖啡馆的萨特和波伏娃。
他们的观点是:最小的束缚,最大的自由,最硬的约定,彼此最彻底的信息同步,身体和灵魂都自由,必要的时候,还帮对方找新欢,这叫懂人性。问题是即使你想,也不敢跟对方说……
我等凡夫俗子,只配去花神咖啡馆当游客……
这是凯撒,但我知道他不是你知道的那个凯撒,
曾以为凯撒奖是为了纪念凯撒大帝。法国电影干罗马什么关系?纪念第一任高卢总督?后来才知道,这个凯撒是个雕塑家……
4.小仲马打开了茶花女的棺材……
最后是蒙马特公墓。
海涅的墓。
印象中德国好像缺那么点诗情画意,哲学家一大堆,小说家一大堆,纳粹一大堆……居然还有诗人,海涅就是那些独苗之一,了不起。
这是龚古尔兄弟,
龚古尔文学奖比龚古尔兄弟的代表作出名多了。艺术上玩不过别人,就弄个奖评你们,高招。
此乃小仲马,
他打破了我对《茶花女》里那位公子哥的想象,死的时候这么老了。
而不远处真的是“茶花女”,
记得《茶花女》一书开头,大段优美的文字用做前戏,让我无数遐想脑补。
然后讲“小仲马”打开茶花女棺材,我以为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但打开,腐败的气味迎面扑来,肉身都快烂成一堆骨头了……由此记住了读《茶花女》的那个弥漫着腐臭气息的冬季。
墓太多数不过来……自己去看吧。
5.“组个炒坟团吧”
逛完墓地回去,朋友算了笔账:拉雪兹公墓,8万,永久产权,市中心。而某大城市远郊区,中端墓坑10万,高端30万,埋20年又进入新一轮缴费期……
“楚方,我们组个炒坟团吧,”他很认真地说。
我说算了,别折腾人家,让人家也死无葬身之地。你倒是可以买个自用。
而且埋在巴黎很可能给儿女省一笔。省下的钱够他们每年组团来巴黎看我们,以后一到清明节,孩子们就这样对话:
走,去巴黎,看楚方爸爸去……
想想,多可爱。
下方超快语速大知识量高能视频,回顾一下:
他们死后竟然做邻居……2分钟纵览31位巴黎名人墓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我一直觉得,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吸引了多少活人,还在于留下了多少死人。
死了都要爱——爱这座城市,不离不弃。
巴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很多人来了就不走了,葬在巴黎的公墓里。几乎有一大半的法兰西文明沉睡于此:王尔德,普鲁斯特,萨特,波伏娃……还有许许多多你爱的异邦人:萧邦,吉姆·莫里森,杜拉斯……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走心的人,去巴黎旅行,绝不能错过公墓游。
像我吧,就把三大公墓(拉雪兹神父公墓、蒙马特公墓、蒙帕纳斯公墓)排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中拉雪兹公墓又是重中之重。
那是巴黎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和几个朋友来到这里。他们说应该带把铲子来,如果觉得好,就给自己提前备个坑……
此时此地,我多么期待活见鬼啊。
![]() |
1. 墓地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
关于墓地,中国人有一句至理名言:阴气重。作为一名中国人,去之前还是需要做一些心理建设的,不说恐惧,至少会有不适,毕竟是墓地嘛。
结果,本来是吊唁之旅,变成了一趟踩盘之旅。因为去之后我发现,这里容积率低、绿化率高,像个大公园,完全没有阴森的氛围。
闭上眼睛,深呼吸,我几乎要在这轻风鸟鸣的宁静中,抵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 |
红色外套遇见深秋金黄的枫叶,就像西红柿炒鸡蛋一样和谐。 |
墓主会把生前的爱好,喜欢的物件乃至宠物放在墓地里,你会觉得这帮人(gui)除了不吃东西,和生前世界是在一起的。
![]() |
忠犬旺财,汪汪。 |
我们从小扫墓,一般都是上完坟立马走。但在这里,他们会选择放一段音乐或一束花,带上逝者生前喜欢的东西。我们烧纸放炮,一般不考虑死者生前爱好,即使带吃的也是年年重复,香蕉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苹果,不会考虑那个人生前是不是喜欢吃火锅……
![]() |
以后祭我请烧一份耗儿鱼,鸳鸯锅,微辣。 |
拉雪兹神父公墓的一墙之外是住宅楼,在阳台上能看到整个墓园,搁国内可能会膈应这事,但这里的墓景房看着却非常和谐。
感觉上,墓地是现实世界的镜像。拉雪兹神父公墓不会有三六九等的感觉,也不是流水线制式的。他们各有各的墓碑和喜好,死了都选择自由。
![]() |
包括做一枚尖叫的死人骷髅的自由!就是这么任性。 |
以前巴黎人可没这么讲究,直到17、18世纪,墓地还很恐怖,人死了找块地就草草埋了。甚至埋都不埋,就在那死着,尸体腐烂变臭,乃至变成液体……然后顺着塞纳河流到大海。意犹未尽的话,可以参考前几天我那篇巴黎的屎。
改变从1786年开始。巴黎市内开始禁止设墓地,政府在市外建了几个公墓,拉雪兹公墓是其中之一。但当时离市区很远,没人愿意去,政府就修了俩样板间——把两个死了100多年的人,拉封丹和莫里哀弄了过来。
![]() |
莫里哀之墓,拉封丹住他隔壁。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没几年就来了几万人。政府尝到了甜头,又把阿伯拉尔和爱洛伊斯的墓迁来——这对儿是法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斯》,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榜样的力量再次无穷,一下子来了十万计的(死)人。
![]() |
阿伯拉尔与巴黎圣母院主教的侄女爱洛伊斯发生师生恋,被叔叔棒打鸳鸯。主教雇了一帮恶棍阉割了阿伯拉尔,二人咫尺天涯,相望终生。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拉封丹和莫里哀相当于融了笔天使投资,等阿伯拉尔和爱洛伊斯来,就直接B轮了。
再过了几百年……这只独角兽已经世界500强第一位了。
谁不想跟名人埋一块儿啊?马太效应,于是这里成了巴黎名人最为聚集的地方,一不小心就踩到一个。
2. 巴黎名人最扎堆的地方
虽然说没有等级之分,还是有最受欢迎排名榜单。
排第一位的是歪果仁,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的墓。十年前看奥利佛·斯通的《The Doors》,就决定一定要来。听说每到Jim Morrison忌日都有浩浩荡荡几百歌迷,专程从美国过来,大家晚上翻墙进来,点完蜡烛轮流吸大麻,最后满地烟屁股拼成他的歌名,《The End》。
![]() |
以前他的墓上到处都是涂鸦。 |
![]() |
![]() |
现在涂鸦都没了,Morrison的照片也没了,还弄了一个铜牌,冰冷地写着他的全名:James Douglas Morrison。
作为拉雪兹的颜值担当,必须补他一张照片,
![]() |
感受下,什么是侧脸仰望45度角的“shuai”~ |
Morrison是个美国人,因为官司被迫离开美国,来巴黎后两年死在浴缸里了,年华冻结在27岁,早夭让他变成了一个奇迹。
他加入到著名的“27岁俱乐部”,一帮名人都死在这个数字上。朋友用手机现场放了他的名曲《lightmy fire》,还是他最有名的现场版,肯定是磕完药唱的。《lightmy fire》,有评论说:第一次听完耳朵就高潮了。
注意里面的键盘手,很棒。
为了纪念莫里森,我们拿出一支烟,静静点着,
![]() |
点完了。我们开始去找最受欢迎榜单第二名。
这大概是世界上被亲吻最多的男人,
![]() |
换个角度,
![]() |
什么叫,被亲得体无完肤,
![]() |
他是:
![]() |
王尔德Oscar Wilde也被装进了玻璃罩子里。
![]() |
但你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挡女人吻他的热情了吗!
![]() |
只可惜啊,他是一名同性恋。
在文学界,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坐过两年牢,理由是鸡奸罪。
![]() |
美么?他的童话比人美多了。 |
木心对他评价道:“唯美到王尔德身上,就变成一种病,张爱玲也有这种病,经常犯”,“生活要保持最低限度的潇洒,不要像王尔德那样弄到老而丢脸,死在旅店。要自己会料理自己。思想家,第一不要疯,艺术家,第一不要倒下去。”
王尔德晚景凄凉,你没事可以查查,我要继续逛墓园了。
这是作曲家罗西尼的墓,
![]() |
他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我想要好吃的糖果,我有点病,好吧,爸爸、妈妈,拜拜。”
联系他的形象,
![]() |
这样死,会笑场吗……
了解罗西尼,也主要看作品,比如《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 |
我也没看过,先码着。
Balzac巴尔扎克的墓,有点冷清。
![]() |
上学的时候,必须要学《欧也妮与葛朗台》。记得老师是天津人,“爸儿咋克,森课姐似了自本组义色会里人性的北劣”。什么是人间喜剧?我老师就是……
诗人阿波利奈尔墓碑上刻着一句话,“生活无常但要笑着死去。”一年四季都有人为他送来鲜花。
![]() |
我喜欢他的墓志铭,“笑着死去”。
这是肖邦,
![]() |
肖邦的香火一直很旺,因为背后有一个叫波兰的国家挺他。凭良心说是法国成就了他,把身体留在这里,真是有心人。他爱他的祖国,所以把心脏送回波兰,真是跟我一样的走心人。
缪赛的墓,
![]() |
他和肖邦最大的交集是女作家乔治桑,他们共同的情人……
乔治桑那个花心,还和缪塞的医生有染。缪塞不哭不闹不上吊,顺手哗啦啦写了一个剧本《勿以爱情为戏》。名作多数诞生于失恋后的孤独,看来失恋很必要……
居然碰到了同胞,还不少,籍贯以浙江温州为主。
![]() |
顺便鞠了一躬,祝,安好。
3.杜拉斯可以一次要50个男人,萨特和波伏娃两位同志葬到了一起
然后我逛到了蒙帕纳斯公墓。
杜拉斯墓前的桶里插着很多笔,大概读者是希望她在阴间还笔耕不辍吧。
![]() |
“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是杜拉斯在《情人》里写下的动人句子。
来看看当杜拉斯老了的样子,和她老时的情人。
![]() |
男朋友年轻她27岁,叫杨,真够young的。 |
有人说杜的情欲世界,是永不干涸的河流。“我爱男人,只爱男人,可以一次有50个男人。女人若一辈子只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
这三观太正了……主语换成你,说不想当杜拉斯都是伪君子。但讲这话是有资本的,66岁时遇到39岁的杨,一直爱到死。爱的力量可以持续到最后一刻。
扪心自问,我没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反正我看到老年的杜拉斯,爱不起来……
![]() |
我在巴黎图书馆的一个摄影展里看到的。
年轻时还差不多,
![]() |
女人美一定能搞很多男人,男人帅却不一定能搞很多女人,比如娶个老婆叫孙二娘……
另一位伟大的女人,“战士”苏珊·桑塔格,
![]() |
去世前她把儿子叫到身边说,“我要告诉你……”然后咽气了。这是逼死强迫症……
波德莱尔,身边开满温柔之花,
![]() |
波德莱尔著名是因为《恶之花》太著名,雨果评价他说:你创造了新的战栗。我读了好几首波德莱尔,没能找到战栗……
问题可能出在,诗没法翻,像他的这句翻译过来的诗,“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波德莱尔是写顺口溜的。
再像这句中文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意境怎么翻?翻成英文再翻回来:“河的两岸猴子叫个不停,那条小破船早TM开过去了”……
波德莱尔,放浪形骸,最后死于梅毒,也算死得其所。放浪形骸得有资本,没资本还浪的都是变态,比如这张图片就是博德莱尔的“资本”,
![]() |
我发给一个女生评价波德莱尔的味道,她说,“内心苦闷压抑,不安全感,对世界的信任是支离破碎的”……对啊,支离破碎,这就是诗人!
这位是司汤达,雄赳赳气昂昂,
![]() |
他在去世前说,“我受够了所有加在我身上的痛苦,只要不是故意的,即使死在马路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最后真晕倒在马路上,死得其所……
萨特和波伏娃合葬的墓,是必须要来看的,装样子也得来,我就是装样子……
![]() |
因为对他们同志般的“爱情”心怀芥蒂啊,
![]() |
花神咖啡馆的萨特和波伏娃。
他们的观点是:最小的束缚,最大的自由,最硬的约定,彼此最彻底的信息同步,身体和灵魂都自由,必要的时候,还帮对方找新欢,这叫懂人性。问题是即使你想,也不敢跟对方说……
我等凡夫俗子,只配去花神咖啡馆当游客……
这是凯撒,但我知道他不是你知道的那个凯撒,
![]() |
曾以为凯撒奖是为了纪念凯撒大帝。法国电影干罗马什么关系?纪念第一任高卢总督?后来才知道,这个凯撒是个雕塑家……
4.小仲马打开了茶花女的棺材……
最后是蒙马特公墓。
海涅的墓。
![]() |
印象中德国好像缺那么点诗情画意,哲学家一大堆,小说家一大堆,纳粹一大堆……居然还有诗人,海涅就是那些独苗之一,了不起。
这是龚古尔兄弟,
![]() |
龚古尔文学奖比龚古尔兄弟的代表作出名多了。艺术上玩不过别人,就弄个奖评你们,高招。
此乃小仲马,
![]() |
他打破了我对《茶花女》里那位公子哥的想象,死的时候这么老了。
而不远处真的是“茶花女”,
![]() |
记得《茶花女》一书开头,大段优美的文字用做前戏,让我无数遐想脑补。
然后讲“小仲马”打开茶花女棺材,我以为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但打开,腐败的气味迎面扑来,肉身都快烂成一堆骨头了……由此记住了读《茶花女》的那个弥漫着腐臭气息的冬季。
墓太多数不过来……自己去看吧。
5.“组个炒坟团吧”
逛完墓地回去,朋友算了笔账:拉雪兹公墓,8万,永久产权,市中心。而某大城市远郊区,中端墓坑10万,高端30万,埋20年又进入新一轮缴费期……
“楚方,我们组个炒坟团吧,”他很认真地说。
我说算了,别折腾人家,让人家也死无葬身之地。你倒是可以买个自用。
而且埋在巴黎很可能给儿女省一笔。省下的钱够他们每年组团来巴黎看我们,以后一到清明节,孩子们就这样对话:
走,去巴黎,看楚方爸爸去……
想想,多可爱。
![]() |
下方超快语速大知识量高能视频,回顾一下:
他们死后竟然做邻居……2分钟纵览31位巴黎名人墓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