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杜琪峰×韦家辉 “你总得牺牲一阵子,去拿一个机会”
杜琪峰说:《单身男女2》拍的是爱情里的Plan B。这句话无论从狭义上,还是广义上,似乎都能说得通。它是爱情故事里的另一种选择,也是杜琪峰在电影创作上,众所周知的“另一条腿”。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杜琪峰和韦家辉无疑是一对电影创作上的“经典CP”。一个导,一个编,合作了20多年,期间创作黑帮、警匪、动作、爱情喜剧题材佳作无数,撑过“后97”香港本土市场的没落,新世纪后,他们依然引领着银河映像,成为不多的能“站着把钱挣了”的创作队伍。
银河及掌门人杜琪峰创造的昔日口碑,个人风格与商业回收的两套拍片思路,已无须赘述。不难发现的是,“北上”的杜琪峰依然循着昔日的创作规律,布局着他的“两条腿走路”,他会拍《单身男女》《高海拔之恋2》《盲探》这样的大明星爱情喜剧,给老板交待;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作者“乐趣”,Plan A:《夺命金》乃至《毒战》。
与其他北上香港导演逐渐圆熟的语言比起来,杜琪峰和韦家辉的普通话基本上算是“过不了四级”的那一类,从2008年随着试水之作《蝴蝶飞》来内地宣传开始,到2014年,6年过去,很有趣,两人的普通话并没有长进。杜琪峰倒依然是那个爱抽雪茄爱喝红酒,言辞锋利的“杜大炮”。
11月11日,由杜琪峰执导,韦家辉编剧,古天乐、高圆圆、杨千嬅、周渝民主演的《单身男女2》将在内地上映。杜琪峰和韦家辉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依然操着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普通话,在我们的聊天中,常常会停下,就某个词语展开两地不同说法的讨论,这时,坐在一旁通晓国语及粤语的两位助理就会帮忙提醒,也让对话的桥梁变得更加顺畅和通透。助手帮助杜琪峰跨越语言上的障碍,就像有更多的人帮助这位香港导演,逐渐拨开在内地创作、市场、观众以及“规矩”上的层层迷雾。
如今的内地电影市场热钱资本涌入,让整个电影生态弥漫着浮躁,粗制滥造的不健康,烂片屡屡赚的盆满钵满。相对的是,认真做电影创作的人,一次次被市场的残酷逼退。跟大多数人一样,杜琪峰对这样的局面并不陌生。
市场瞬息万变,新概念新思路不断刺激着业界的眼球,但杜琪峰身上依然有着老派导演的风采和思维。内地市场流行的大数据、产品电影、互联网思维,这些听起来花哨高端的词汇,杜琪峰不爱理。从电视起家到做电影,在这行里从编导助理干到世界级大导演,“我觉得什么电影都可以”。
他不解的是,别的国家电影产业都发展完善了,中国是最慢的,为什么现在却变成了专家?他问记者,他们应该去想的,难道不是对观众,对社会讲什么故事,怎么会是这些词汇?
作为老前辈,他鼓励年轻创作者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越是要挨过黑暗期,牺牲一些时间,去拿一个机会,正如同他自己的当年,以及当下。先有一些不自由,才能获得某种程度上的自由。
在自己的众多电影作品里,有一部不常被影迷提到的《柔道龙虎榜》,这部电影是杜琪峰自己的最爱。电影中,古天乐饰演的落魄柔道高手司徒宝在别人的激励下,最终从黑暗抵达光明。在《银河映像,难以想象》一书里,杜琪峰在谈及这部电影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所有通往光明的路程,都充满了视野问题。”

Plan-B:当“杜韦”谈论爱情时,他们在谈论什么?
杜琪峰今年59岁,韦家辉52岁,两位加起来超过100岁的老人家,一个金牛座,一个摩羯座,都是土相,在星座属性里,这是两个严谨、规整而缺少浪漫细胞的星座。也就是他们,一个导一个编,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一拍就是十多年。
即便是拍《单身男女2》系列这样的都市男女爱情选择题,在之前的多伦多和釜山电影节上,也被评价是“把爱情片拍出了枪战片的感觉”,对于这些说法,杜琪峰和韦家辉自己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明:我们的爱情观很老土。
韦家辉与太太结婚20多年,至今为止,握着她的手也不觉得是“左手摸右手”。不过,年轻时代,韦家辉也会耍耍小浪漫,当年的韦太太与他,只是并不相熟的同事,就像《孤男寡女》里的刘德华与郑秀文一样,谈着都会男女惯常的办公室恋情,有小浪漫,却无回肠荡气的大起大落。
杜琪峰虽然嘲笑韦家辉“太单纯”,但他自己似乎也没什么说服力。1980年代,身在无线师从王天林拍片的杜琪峰,还是电视台副导演,因马上要升做导演了,忙到连拍拖的时间都没有,那时候他的恋人是公司的同事,才20多岁的他对女友说:“太忙了,没时间拍拖,要不结婚吧,不然就算了。”然后就结婚了,美满的婚姻持续至今,已经三十多年。前些年拍《毒战》的时候,演员黄奕还回忆起,在剧组参加了杜琪峰与太太的33周年结婚纪念日,能感受到他细心和柔软的一面。刘德华也说过,杜琪峰和太太没有孩子,两个人养着八只狗,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与刘青云夫妇结伴去菜场买菜,海鱼配红酒他们尤其爱。
不过杜琪峰可不承认自己的“柔情”,他常说,自己是个对爱情不合格的人,“很简单一个例子,我跟老婆结婚三十多年,我们常常都是自己一个人,她不晓得我在做什么,我也不晓得她去哪里”,他自认是个有浪漫想法,但是生活中做不到的人,需要空间,又有点自私。
杜琪峰常常笑称,最了解他的人还是老友韦家辉,或许确实如此。就像韦家辉会将他和杜琪峰这样的爱情态度总结为“旧式”,并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把这些爱情里的大浪漫都奉献给了剧本,我们太太都是旧式的人,做这些花样我想老婆都会说:拜托你别捣乱了。”

《孤男寡女》中办公室恋情五味杂陈的小暧昧,刘德华教郑秀文愚弄前男友的搞笑花样,郑秀文一失恋就会拼命擦东西的神经质传染给了不知自己陷入爱情中的刘德华;《瘦身男女》里,郑秀文因为芳心寂寞吃成了个胖子,刘德华靠在街头挨打赚钱帮郑秀文减肥;到了《单身男女》更是花样百出的求爱方式,处于爱情中的女性对A或B的选择,无论是恋爱形态,还是心理刻画,都不像是他们“自诩”的“不懂爱情”。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韦家辉抢白大笑:“我们是装出来的!”
怎么装呢?当然是通过与现在的年轻人聊天,吸收和记录更多更现代的恋爱小细节,比如韦家辉忽然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向记者吐出一句心得:很多女孩子就是会喜欢《单身男女2》里古天乐这种坏坏的男生,爱情有时候就是犯贱。
《单身男女》从2011年的第一部,拍到了2014年的第二部,从男女3个人升级到了5个人的爱情纠葛,韦家辉开玩笑说:“下次再拍就得7个人了”,女主角高圆圆在上一部里,面对“火星男”吴彦祖与“地球男”古天乐的选择时,与“火星男”收获爱情。到了这一部,又要面临“打散重组”,韦家辉自己这么诠释这次的“折腾”——“单身男女”其实就是大众味,每一天都会发展,今天她选了这个,明天可能又有新的事情发生。男男女女的爱情故事,其实没有所谓完结的。
在杜琪峰眼里,他们孜孜不倦地在商业创作上选择爱情题材来拍,也是同理。杜琪峰说,现在整个中国是一个漂的状态,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奔波,本质上这个时代就是孤独的,一个人走进一座城市,一是要成功,二是找个伴,这是现在十到二十年年轻人需要的东西,“爱情片也因此永远行之有效”。
在《单身男女2》内地的首次发布会上,主持人问:“杜导,您怎么看现在年轻人的爱情方式?”“哇,他们很好啊,有很多选择,不像我们当年都是很传统的,他们现在很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好啊,不然没感觉,还要对着到死,哇,好惨”。
不过,他说自己的时候,却更乐意这么说:“人生常常是一些冲击性不强,但很memory的东西组成的,并不是靠激情来推动,是慢慢的,那感觉非常好。”
Plan-A:牺牲一阵子,等一个机会的诞生
《高海拔之恋2》里,王宝强从古天乐手中抢走高圆圆,影迷将其解读成这是杜琪峰对中港电影市场与影人之间关系的看法,《单身男女》第一部,古天乐吴彦祖两位香港型男纷纷来到苏州,追求内地姑娘高圆圆,被视作是杜琪峰“北望神州”的潜台词,有人还从《单身男女》系列的爱情保卫战中,看出了爱情江湖里的枪火味儿,就连《单身男女2》里,一场抢蛋糕的戏,也被纳入了动作戏的范畴......

杜琪峰偶尔得闲也会去网上看看这些影迷们的“脑洞”,不过,他会说,自己在拍戏的时候,确实没想那么多,就像《枪火》《放·逐》里的演员站位经典构图,杜琪峰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那么拍,纯粹就是因为钱不够。”不过,那些被“过度解读”的内涵,是不是一种已经深入潜意识里的创作,杜琪峰却对此不置可否,只是一个劲儿地一边抽着雪茄,一边呵呵直笑。
当然,杜琪峰不会不明白,所有这些解读,都源于影迷们的不甘心,他们不相信这位香港最后的作者导演,一代黑帮片大佬真的会愿意简简单单去讲一个爱情故事,有影迷甚至说:“Johnnie To独步世界影坛,靠的可不是你侬我侬的戏码。”这些,杜琪峰不会不明白。
杜琪峰引领的银河映像成立于1996年,其时正值“前97时代”,香港电影创作者们正经历着微妙的心态转折。同时,银河映像也经历了香港电影的冬天,市场垮落,票房不继,港片从过去的年产100多部低迷到只有20部,大批西片乘虚而入,本土创作资金严重萎缩。

正是在这样的“逆势”中,杜琪峰带领银河映像团队共同创作出了《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暗战》《枪火》《非常突然》等极具风格化的电影佳作,并奠定了杜琪峰在影迷心中的作者导演地位。但风格却并不能转化成商业资本,“银河映像,难以想象”这块金字招牌擦亮的同时,杜琪峰要面对的却是资金短缺,公司运作的艰难。
正如2002年,一部《无间道》成了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一样,2000年,一部由杜琪峰和韦家辉转换思路拍摄的商业爱情喜剧《孤男寡女》以3521万港币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的港片票房冠军,也挽救了即将“关门大吉”的银河映像。其后的《瘦身男女》《百年好合》《向左走·向右走》《龙凤斗》的市场反馈,也正式宣告了杜琪峰找到了“另一条腿”。
左腿风格,右腿商业,杜琪峰从不避讳谈及自己的“分裂”,在他看来,也唯有如此,路才能走得更远,因为“你总得牺牲一阵子,去拿一个机会”。
《暗花》里有句台词这么说:“你和我都好像是这个弹球,无论滚到哪里,何时停止,都是身不由己”。杜琪峰或许没有预料到,时势比人强的感受,会在10年后再度重演。
1997后,整个香港电影工业逐渐转移到内地更庞大的资本市场,纯港片进一步衰落,银河出品的《文雀》《复仇》《P.T.U. 2》香港票房一部比一部不理想。本土市场的溃不成军,也让无数香港电影工作者身不由己“北上”。杜琪峰不无感慨地说:“拍电影30年了,感觉又回到了原点。”他眼里所见到的是,内地电影市场初期的种种不规范,热钱乱入,电影计划噱头性太强,动辄就是投资过亿大片,而他年近60,却要在陌生的土壤上从零开始。2011年,他率先迈出右腿,以爱情商业片《单身男女》正式进军内地,这也是银河映像并轨国内市场真正意义上的首部合拍片(注.《蝴蝶飞》是杜琪峰拍摄的岸西剧本,他一直以来将其称为试水作,所以笔者在此并未将其纳入杜琪峰北上合拍范畴)。
《单身男女》最终在内地拿下9661万的票房,其后杜琪峰继续着他在香港电影市场曾验证有效的“右腿思路”,拍摄了《高海拔之恋2》《盲探》乃至即将于今年单身节上映的《单身男女2》。
当然,在此期间,他的“左腿”也没闲着,2011年的《夺命金》再现了令人熟悉的黑色荒诞风格,故事主人公站在金钱、生存压力和法律道德的三岔口,影片有着强烈的宿命感和末日荒诞感,令杜琪峰的影迷们再度燃起对杜氏风格的热情。但该片上映后的内地版结尾字幕“加料”也屡遭诟病,在并轨内地的创作中,杜琪峰依然在做着并不太舒服的妥协。

杜琪峰脾气火爆,爱憎分明,言辞锋利,江湖人称“杜大炮”,他自称在内地其实没什么朋友,这也让他在内地的摸索,总是隔着迷雾,但在2012年,他认识了一个在他口中“非常能解决问题的人”——海润影视董事长刘燕铭,刘燕铭在内地资历深,人脉足,他与杜琪峰合作,在2013年推出了极具杜琪峰个人品牌风格的警匪片《毒战》,该片拿下了1.5亿的内地票房,在当时,是杜琪峰北上创作的新高(这个纪录很快被他随之而来的爱情喜剧《盲探》的2.09亿打破)。《毒战》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内地的审查制度,并让原本的禁区范围逐渐变得模糊和具备可攻破的可能性,也是杜琪峰内地创作中,较为舒服的一次妥协,连他自己也说:“能拍成这样,已经很高兴了”。
《单身男女2》里的高圆圆说了这样一句台词,“你不能令到对方改变,如果这份爱还在,那也许你要试着去改变。”面对这句爱情电影里俗套的台词,记者告诉杜琪峰,自己依然无法遏制地“想多了”——因为杜琪峰也曾说过,不能改变时代,但要想办法去适应。杜琪峰听闻后,抬起手,抽了口雪茄,烟雾飘出的时候,他的脸有些遮挡,意味深长的笑容在那个时候从烟雾的缝隙里,一闪而过。
然后他缓缓地说:“我们是拍电影的人,有时候是比较自私一点的。我们也要为自己想想,我们不能永远没有一个机会,是给自己的。”

"单身男女2"就是大众味,都会男女爱情故事,没有所谓完结
记者:《单身男女》第一部时,高圆圆已经做出了最终选择,为什么还要拍2?
杜琪峰:这是韦先生的剧本创作,你先让他说(笑,开始拿雪茄)。
韦家辉:很多观众看完之后,觉得高圆圆好像比较爱古天乐,我总觉得好像没有把这个故事真正讲完。如果说上一集做出了最适合的选择,那这次做出的是爱情的选择。
记者:对比吴彦祖,古天乐这个角色在面对感情的态度上,有点分裂,他对爱情很执着疯狂,但是又像花花公子一样,对女性不断追求,你们为什么会对他的性格做这样的安排?
韦家辉:这种安排比较好玩一些,就是让他很讨厌,很多爱情电影里的男人都是讨人厌的,一方面很花痴,一方面很深情。放这样的男生在爱情电影故事里,会很好看,很多女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男生。
记者:刚才两位一直在自嘲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懂爱情。但你们还是拍出了年轻人爱看的爱情故事,你们怎么做到的?
韦家辉:我们装出来的,哈哈。我们年纪也不小了,我们自己也见过很多事情,也见过很多人,也拍了这么多年电影,拍电影的情况就是,你会看更加多的东西,然后把看到的放进去。
记者:你们怎么去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爱看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杜琪峰:电影是讲同一个题材不同的变化,都是讲爱情,也有一些永远不变的,一定是基本的几个感情线上,它是不会走出去的。比如,你对爱情够不够坚定?你追求爱情的行为是否单纯?你面对爱的人是不是舍得付出一切?时代是变的,但很多东西不变,所以拍出来后年轻人有很大的共鸣。我们走的路线是比较传统,传统的基础是人,哪管他三十岁还是十三岁,都是在这个框架里面,西方人也好,中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非洲人也好,都有这个功能。这是我经常写剧本的时候希望找的,不一定是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我写什么。
韦家辉:其实我们没有很老嘛(笑),保持一点点年轻。一直我们工作都有很多年轻人在我们身边的,可以看他们,都没有太大分别,我们俩也有年轻的时候,跟现在不是距离太远。
记者:这一部里的主线是高圆圆跟古天乐,吴彦祖成了上一集里那个失去她的人,会有这样的感情转折,你们觉得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不是也代表着你们的爱情观?
韦家辉:还是女生她真的喜欢古天乐,有时候人就是会挑对自己没有这么好的。对你没这么好,可是你还是在想他,可能这就是真正的爱情吧,有些爱情就是犯贱。
杜琪峰:最后让高圆圆做出选择,我是真的有拍完的感觉,我感觉她好像已经完成她的爱情目的,她好像有一个终结。就是在那一刹那,她豁出去了,算了,其它不想了。

记者:这次独独留下了吴彦祖落单,这个上一部里完美的“火星男”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局?
韦家辉:就是把最好的东西再放入大众的视野。因为他真是一个很好的男生,很优秀,让大家都有机会。最厉害的人跑回来了,独一无二的(笑)。
记者:拍《单身男女2》的时候,是有老板觉得这个片子需要拍续集,然后两位就决定拍,如果这次2卖得好,老板再说拍3,你们还会拍吗?
杜琪峰:第一集的时候,老板完全不懂我们在拍什么,看完以后他们觉得不错, 最好可以有第二集。当时我去很多影展也好,听看戏的观众反馈也好,他们都感觉第一集故事没有讲完。
记者:你们刚才说,又把吴彦祖这个角色扔到那么多选择里,所以是不会还可能会有第三集?
韦家辉:这一集已经5个人了,下一集就要7个人,开玩笑的啦。《单身男女》的感觉就是大众味,男男女女的爱情故事,其实没有所谓完结的。每一天都会发展,今天她选了这个,明天可能又有新的事情发生,有的时候对的人碰上了,就发生很大的变化。
记者:我们都知道,银河的创作分为个人表达和市场作品两个方向,但从《孤男寡女》开始,到《瘦身男女》《高海拔之恋2》,两位为何讨好市场时,会一直选择爱情片来拍?
杜琪峰:十到二十年的整个世界,尤其是中国的改变很快,从很多不同的地方去一个地方,已经是一个潮流了。你在北京,可能你家不是在北京,你在上海,可能你老家不是上海。整个中国是这样的,漂来漂去,为了生存,为了明天,找一个好的地方去生存,找一个好的事业出来。这个时代就是很孤独,你离开你家乡,离开你父母,一个人走进这个城市,一是要成功,二是找一个女的或者是男的,哪管成不成功,但是你希望有一个伴,这是现在十到二十年年轻人需要的东西,所以爱情片是永远行之有效。

记者:当年《孤男寡女》可以让银河映像从负债当中振作起来的,后来又有了《瘦身男女》,《单身男女》拍续集,但是像《孤男寡女》《瘦身男女》这些经典都没有拍续集?
韦家辉:因为《瘦身男女》他们都减肥成功,他们都瘦下来了。
杜琪峰:其实老板都叫我们拍续集,但是我们一直没有。
记者:为什么呢?
杜琪峰:可能要再拿一个想法出来不容易,它是比较圆满了的故事。
韦家辉:再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情,在他们两个人中间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如果有第二集肯定他们再胖起来,肯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因为我们很体谅肥婆,就不想折磨他们了。
杜琪峰:《单身男女》和《孤男寡女》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单身男女》很多人看完以后就好像觉得应该有一个不同的结局,我们了解很多人说为什么不嫁给古天乐,所以它就是一个可以再探讨的,《单身男女》系列相当于拍了双版本,第二部就是Plan B。
韦家辉:《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那些都已经是完整完好的故事了,还是不要轻易去动经典的印象比较好吧。
我们是拍电影的人,不能永远没有一个机会,是给自己的
记者:通过《毒战》试水了内地的审查制度,对内地的市场,观众以及规矩,有没有什么心得?
杜琪峰:现在的情况比以前容易了,不只是观众需要这种电影,也是中国电影不可能没有这一类型的电影,可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尤其是现在开始电影局有些改变。我们当时也很高兴能拍成这样子,还是有机会再发展的。

记者:现在内地创作大环境,每天都在瞬息万变,各种新概念不断出来,你们一直坚持创作大本营还是在香港,会觉得跟不上时代吗?
杜琪峰:我的角度不是这样看的,我们做电影做电视十几年,其实什么作品都可以。那些所谓的概念只是一些反过来的推论,是发行的人他们自己去讲的。全世界已发展完善,中国倒是最慢的,但是他们现在变成专家了,很奇怪。人家电影市场弄了几十年,你现在再讲你的理论出来,这算什么理论?你是在拍电影,你应该要想想,对你的观众,对你的社会讲的是什么,你给他什么东西,而不是烂片,骗他钱,这是最悲哀的。骗得到第一次骗不到第二次,骗到第二次骗不到第三次。
记者:但也确实有一直能骗到的现象......
杜琪峰:现在还是一个过渡期,它不会持续发展的,往下长远看,电影一定要入戏的。
记者:那你对这个环境的改变有什么样的建议?
杜琪峰:我鼓励创作人努力去创作,给他们机会,给我们机会,中国电影需要跟西方比,我们距离还很远。我们一直在创作一些东西,电影发展得好,不是靠投机,不是拿一些点子拍完,这样下去你没办法做。

记者:但现实情况是,确实有一些认真在拍电影的人,他们得到的结果或许并不理想。
杜琪峰:一直都是这样,从来没变过,全世界都是这样,中国不是例外。我们懂电影的很喜欢,也要看看观众能不能消化,能不能接受,这是商业。好电影没关系的,今天十个人看,慢慢地会更多人去欣赏;有些电影你看完以后永远不想再看,有些电影是需要时间的,要等观众去慢慢学,去了解,这是两条腿。有时候你要考虑商业上的效果,有时候则是艺术探索,这两条腿要分开的,不能拼在一起讲。我们看世上有很多好电影都没有太多观众,所以一直都是这样的。我们的观众素质有没有提升,文化水平有没有提升,这些都是长远的投资。
记者:对于一位新的创作者,他第一次很真诚的去拍,收到的市场反馈不理想,也许他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
杜琪峰:很多时候你都要牺牲一些东西,去拿一个机会。你得想清楚,自己到底想怎么走,这个不简单的,学问很高。不是你用心拍电影就行,投资人的钱不是拿来给你玩的,有多少个老板肯给你钱玩?你要自己考虑,自己要不要挨过去。李安很久才拍出一部,投资他的人也要考虑考虑。他走十多年了,才有一个《卧虎藏龙》出来。全中国这么多导演,你有没有真材实料这很重要。所以先是了解自己,要熬下去,要为你自己投资,一定要这样。

记者:所以你们会拍一些商业片,来“养”自己的创作,也就是你们常说的“两条腿走路”。
杜琪峰:很多时候是这样的,我们也要为自己想想,有时候是需要比较自私一点的,我们是拍电影的人,不能永远没有一个机会,是给自己的。
记者:现实的状况是,《单身男女》你们轻松拍出来的,市场反馈很好;《毒战》费了很多心思拍,市场反馈却没有达到预期。继续下去的动力在哪?
杜琪峰:动力就是继续积攒,拍到最好,搞到最好为止。你成功,怎么样成功,都是为了明天的成功。

中国电影需要有魄力有远见,欣赏电影艺术发展的老板
记者:你之前说,看到内地的电影市场很乱,不像一个工业,更像股市或赌场,你觉得这个大环境有怎么改善的可能?
杜琪峰:以前香港也有过一些山寨电影公司,有了第一部电影,再等机会拍第二部。但香港能长久的电影公司一定是有自己的团队,院线,发行,比如万达他们现在开始做的青岛东方影都,几十亿的投资。现在好像中国慢慢开始稍有萌芽,它能够发展一个很长远的计划。在同一个体制下,这个体制上还有一些很有魅力的,很有魄力的,很有远见的,很欣赏电影艺术电影发展的老板。就像当年的邵氏影城,它有院线,有影城,有发行,才能把这个工业慢慢推,它不是为了一部电影,它是为了长远的电影发展去投资。
一年它要生产几部电影,计划放多少部电影,培养多少个主要导演,电影发展多少年,定下一个方向出来,对于它的成功最好了。中国人太多,13亿人都看电影,这个资源你要有策略的运用。电影也有很多不同的玩法,长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玩法。
记者:你在一些访谈里也提到,如果中国市场放好莱坞片子进来,内地市场就死定了。内地市场虽然有保护,但是也会慢慢开放让更多的外国片进来,那时候华语片的机会在哪呢?
杜琪峰:就是要改变,发展电影工业,要有一个决心下去,做十年或二十年的规划。当年邵逸夫跟我聊天的时候,他说他做第一个棚的时候看到25年后,1950年代他已经决心这样做了长远的规划。这个工业不是你投机,拍一部就跑掉了,赚一点钱,想想到哪里再搞,这样不会令到整个工业发展得好。还是要从商业上考虑,否则你永远走艺术电影的路线,它就会慢慢的,观众群没有了。
从整个好莱坞的电影历史来看,每一个时代出现不同的好电影太多,他们的好处就是他们不只为了商业上面的效果,也出来一些商业艺术跟文化都是很精彩的电影。好莱坞真的是做梦的地方,我们很多东西受它影响。我们也可以部分地影响他们,有一阵子他们学香港,比如动作设计,于是他们对我们的冲击很快就来了。因为他们很清楚,我们的优点他们会拿去学,时间长了他们反而发展得比我们好。
记者:说到好莱坞的冲击,韩国电影人一直说,整个亚洲电影市场,他们是唯一没有被好莱坞打败的,你觉得我们可以从韩国整个电影工业里学到一些什么?
杜琪峰:其实韩国电影就只有一部《鸣梁》超过《阿凡达》,没被好莱坞打败,他们自己以为的而已。不过,韩国电影发展确实比我想象得快,以前他们只有买我们香港电影看。它从一个军事管理的国家进入一个现代的韩国,就是有了改变,民族要改变,它才能发挥他本来的质量出来。亚洲地区1950-70年代,日本电影很厉害,台湾1970年代的时候,电影在东南亚一带也是厉害的。香港1980年代崛起,然后慢慢日本电影没有发展下去。中国电影是可以的,因为人多,只要规划好还是有机会。

记者:台湾、香港电影,在这种没落局面下,有没有再崛起的可能?
杜琪峰:英语现在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电影语言。只要你讲英语的,动作的,就卖很多钱,你要用一个韩国电影就没可能。韩国人拍讲国语电影(中韩合拍电影),可能要慢慢走,台湾人拍国语没问题,香港也没问题。所以台湾、香港、中国内地,加起来是未来整个电影的一个新的局面。这个局面里,就要看我们政府,有钱的人,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个生意一定可以做的,华语电影是有前途的,因为人多,有一亿人看就很厉害。

记者:其实香港电影这两年也涌现出不少年轻创作者,去年金像奖一度被看做是港片回勇,你觉得是这样吗?
杜琪峰:港片回勇?呵呵,我们看起来不是啦。我的感觉还不成熟。只是开始有年轻导演出现,但是要看他们自己接下来怎么拍,我看起来很多还不够成熟。
记者:在你们看来,他们并没有做得比你们好,是吗?
杜琪峰:我想好或不好,取决于在这个时代里边,人家会记得你的电影。现在他们出来的电影,他们剧本创作上还没有形成导演的风格。风格不够,因为你受练不够。
记者:也有跟你们同时代的一批香港导演,北上之后,有了新的创作方向,比如徐克、陈可辛,这两年都在拍纯内地的题材。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这种创作方向的转变?
杜琪峰:徐克导演一生最好看的就是武侠片,他一生出来是古装人,他一定要这样拍的。怎么样拍,怎么样做选择,还是要看你自己本身,你自己本身想的东西就是你要拍的,你要学人家没用,要怎么走也不一定是我们决定的。你现在问我,我也不晓得应该怎么走,时代很重要,我们的灵感就是来自时代。
记者:说到时代,王晶90年代的老赌片,重新包装做成《赌城风云》,如今也还能卖得很好。
杜琪峰:对,这就是王晶风格。
记者:你会不会把自己从前的老片包装重拍?
杜琪峰:我在看自己的老电影,也有看不下去的时候,我会想,我当时怎么会这样子?你要我重来一次?不行的。有时候你拍电影,当时是有一个冲动的,有一个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你冷静下来检讨一下,很多时候我们拍的电影有些东西都不是太圆满,做得不好。再重新做自己电影的时候,怎么讲呢,真的心都爆了。回头路,没可能嘛,我想韦先生也不会这样想东西。我希望自己能够拍电影,是一个很重要的,跟生活有关系的一个乐趣,不要变成包袱,变成一个好像单纯为了攻击,这样已经没意义了。

记者:之前两位拍戏的节奏,是一部严肃一部轻松,这样交叉来拍,之后的《华丽上班族》是一个轻松喜剧,如果按这个逻辑推理的话,之后应该就是一部严肃的作品,会是什么?
杜琪峰:我希望能够再想清楚一点再决定,再拍一次警匪电影怎么样。
记者:还是跟海润合作吗?
杜琪峰:应该这样讲,我们每年的电影,刘总(刘燕铭)是最大的支持者,他也是真的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我们可能在国内朋友不多,他真的很帮忙,中国内地我们不懂,他带我们去了解,很多题材也一直比较难,加上他的想法该怎么走,怎么写,怎么避过比较难的,这个意见就非常高。
记者:很多影迷都惦记着,你曾经说过的《黑社会3》,还是有机会的吧?
杜琪峰:我希望能够拍,但是时间会考虑一下,不一定是之前说的2015年了,因为在前面的电影节上,我都放话出去了说要拍(笑),所以怎么样都会拍。
2014年11月10日 原稿地址:http://news.mtime.com/2014/10/27/153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