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在石头的史诗间
一想到那里,所有语言都消失了,所有声音都消失了,所有思绪都消失了,只有石头,石头在石头之上,用它们不存在的嘴巴说话、吟诵、歌唱。
2016年初秋,我去了那里,柬埔寨,我在石头的史诗间,聆听,放空,无我。
9月1日晚,从上海飞来的飞机落在了暹粒国际机场。一下飞机,一股带着浓郁热带味儿的风扑面而来,夜色里打量机场,门庭处都是高耸檐角,仿佛柬埔寨美人高高的金冠。入了境,约好的司机小哥已经在等我们了。就这样,我们闯进了夜晚的暹粒。
我好奇地看着车窗外,想象着在夜女神的裙裾下,那些屋舍,那些树木,以及远处,那些看不见的石头的神庙。
车进了暹粒城,这里尚未沉沉睡去,还有灯火在店铺前街道上点亮。灯光下,暹粒朴实低调地如同国内的一座八线城市,逼仄的街道,两旁杂乱而参差的房屋缺乏布局,但是,却有一种小县城的温情。我们到了预订好的金庙酒店,安顿好,安眠在这异国的夜里。
第二天,晴朗的阳光很早就透过了窗纱。在酒店花园般的庭院里荡荡秋千,在温馨惬意的餐厅里吃了第一顿丰盛的早饭,司机小哥又笑着来了。他们皮肤黝黑,而笑容亲切。今日,就将由他们带领我们走向石头的史诗。
在游客中心购买了带有照片的3日票,小哥将车驶向一座巍峨的王城。
通王城Angkor Thom
Angkor Thom,意为大城市,这是王的城市,吴哥王朝的都城。它屡兴屡废,现在的样子是阇耶跋摩七世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重建的。这也是一座按神话建造的城市。宽阔的护城河环绕着它,河上架石桥,桥头两侧各有一座九头蛇王婆苏吉的像,它的九个头耸然而起,粗大的蛇身被54个天神和54个阿修罗抱住,阿修罗皆为圆突眼,戴头盔,面目狰狞,天神则为杏眼,戴高冠,慈眉善目。
这造型怪异的拔蛇像源自一个古印度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有一片浩瀚的乳海,长生不老的神药就藏在乳海之中。天神和阿修罗达成合作,共同来搅拌乳海,以求长生药。毗湿奴神化为神龟,沉在海底,将须弥山顶在龟背上,以为搅棍,蛇王婆苏吉将身体缠绕着须弥山,以为巨索,天神和阿修罗各拉着蛇身一端,翻腾乳海,过程中,有三头白象从海水中涌出,千年之后,乳海终于干涸,甘露出现了。
当阿修罗准备饮用甘露时,忽然来了一群仙女,装饰华美,跳着迷人的舞蹈。阿修罗被仙女迷住了,此时,天神们趁机饮下了甘露,从此获得了长生不老。
而通王城仿佛就浮动在那片乳海之上,天神和阿修罗还在进行着搅拌乳海的苦役。
长桥尽头,是通王城的南门。通王城共有大门五座,其中东方两座,其他三方各一座。大南门十分富丽雄伟,门顶有巨大的神像,四面朝向四方,头戴高冠。神像下有一排仙女浮雕,仿佛就是乳海干涸后出现的仙女。仙女之下是因陀罗,他踞坐于从乳海中涌出的三头大象之上。
有顽皮的猴子君在神像上跳跃,并攀着大象鼻子下来,跑过天神们的脚边。仿佛,它就是当年参与了那场盛事的猴王哈努曼。
而这座城中,就坐落着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还有世世代代不朽的希望。
巴戎寺Bayon
车驶进石头城门里,眼前豁然开朗,间或有椰子树高耸,大象优游,而前方那一座石头神庙上,高棉在对着我们微笑。
天朗气清中,我们倏然穿越,到了一个遥远的时代。方形的石柱立着,石柱后是残缺的石墙,石墙后,那无数巨石上,有一张张的面容,低垂着眼,微微而笑。
那是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1181-1219年在位),吴哥王朝最伟大的王。他曾经有机缘登临王位却放弃,但又于危难之际接受天命,当时,占婆人进攻并洗劫了吴哥,吴哥王朝在风雨飘摇的边缘。1181年,年近花甲的阇耶跋摩举兵而起,击退了占婆人,使国家转危为安。此后,吴哥王朝迎来了它的中兴,版图包括现今整个柬埔寨、部分泰国、老挝、缅甸及越南,是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国王的丰功伟绩凝结在建筑上,他重建了巴戎寺,并以之为中心,重建起辉煌雄伟的吴哥通王城,他为母亲建了塔布隆寺,为父亲建了圣剑寺,为百姓建了涅槃寺,那一首首石头的史诗,长久地歌颂着他的事迹。
怀着对这位传奇国王的好感,我走向了他,走向了他的神庙——巴戎寺。
这原是一座印度教的神庙,在信仰大乘佛教的阇耶跋摩七世的重建后,它成为了佛国在人间的具象。最下一层石墙外的环沟象征着环绕陆地的大海,石墙象征着喜马拉雅山,而其上的重重塔围绕着的高塔,象征着最高境界的须弥山。而攀登巴戎寺的过程仿佛就是一场心灵的提升。我进入了它,开始了这一场征程。
巴戎寺的第一层是世俗之境,在四面的回廊壁上,精美的雕刻描绘了阇耶跋摩七世曾处身的那个时代,从占婆人洗劫吴哥的国耻开始,到吴哥人在国王带领下开始出征,再到激烈残酷的陆战和水战,再到胜利后欢乐的游行,还有百姓的日常,市场里的买卖、木匠和石匠的劳作、妇女的分娩、艺人的表演……雕刻者以刀为笔,将那个时代的男男女女,无名者有名者,铭刻入石头,成为永恒。
巴戎寺的第二层是神话和现实交错的境界,这里的浮雕是由改奉印度教的阇耶跋摩八世添加的,因此更具印度教的神话色彩,这里的廊壁上,有前往冈仁波齐峰参拜的人们,有向湿婆神献上贡品的人们,有众神的宫殿以及美丽的宫女,也有搅拌乳海的神话和金翅鸟上的毗湿奴神。
也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癞王的传说。一位王者斩杀了一条巨蛇,蛇血溅在他的身上,使他得了癞病,从而要接受治疗。这位癞王是谁,为何他的传说被刻画在这里?他与通王城中的癞王台有何联系?陈旧的石壁上,那遥远的浮雕所要表达的意思,耐人寻思。
巴戎寺的第三层,则是佛的境界,在这里,49座高塔耸立,每座高塔上都有四面像,他慈悲,温和,他就是阇耶跋摩七世,他头顶着莲花宝座,似乎还对那至上的存在有所谦恭。他自信,崇高,无所不在,微笑弥漫于天地间,关照着尘世的每一个人。
我望着他的面容,想着这位沧桑历经的老者,在他的垂暮之年建立了巴戎寺。他平和的目光似乎看穿了尘世的繁华,那他还有何眷恋和不舍?是的,他不舍,他俯视着重新焕发生机的国土,这是他坎坷一生的成就,在此生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将自己的面容融入了高塔,他想永远永远地看着他的国土和人民。
尽管他看到的是二百年后,敌军再度如蝗虫般涌入他的都城,屠戮他的人民,销毁他的一切荣耀。
他看着吴哥被茂密的雨林覆盖。
世事无常,或许便是如此。他,从未停止微笑。
巴方寺Baphuon
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大最难的积木游戏了。
编着号的石头们还零落在干涸的池底,这些石头曾经属于那座寺庙,只是,它们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径了。
池中央,一条长长的桥通往前方。长桥以三排石桩支撑,桥中央还曾有一座十字形的门楼。
长桥的尽头,一座巍峨门楼耸立着,门楼之后那如金字塔般层层叠上的庄严建筑就是巴方寺了,它诞生于吴哥王朝的鼎盛时期,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国王在位时(1050-1066)修建,是献给湿婆神的圣所。
进了门楼,便见着这又是一座须弥山形的寺庙,五层高台不断向天空接近。高台两边旧有两座藏经阁,并有石桥连接,只是如今石桥只留石桩,而藏经阁也已是残垣了。
攀着高高的石阶而上,登上两层高楼,又遇一座门楼,入了门楼,两层有长长列柱回廊,上有拱券顶,也皆为石制,层层磊石,十分精妙,回廊四角还有塔楼。
从三层再拾级而上,到第五层,亦有列柱回廊环之,只是廊顶已倾颓。中间再起一座高塔,按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原先曾覆有铜,是一座光耀四方的铜顶宝塔,只是,如今只有青色和红棕色的石块裸露,塔顶最上残余四扇小门,门将通往何方,天界还是乐土,已无从知晓。
巴方寺,在柬埔寨人心中,便是宇宙的中心,是乳海中的须弥山所在。只是岁月久远,许多石块倾颓。1960年,法国人曾着手修复,将掉下的石块编号,置于塔前。但是红色高棉起后,法国人被驱逐,参与工程的柬埔寨人也被屠杀,资料档案焚烧殆尽,这些石块便成为无法识别弃儿,没有人知道它们本来应置于何处。
而残缺的巴方寺,也难再修补完全。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空中宫殿Phimeanakas
巴方寺之北,便是王宫所在。有石墙围之,我们穿过一道侧边门楼,进入宫闱之中。
在周达观的眼中,王宫内宫宇繁华,修廊复道,突兀参差,正室上覆铅瓦,偏室覆土瓦,雕画着神像的巨柱罗列,屋檐高耸壮观,金色的窗棂,旁边还悬挂着四五十面镜子,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只是,风流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了,现在的宫墙之内,大多只剩残垣断石,尚能见面目的建筑,只有空中宫殿了。
空中宫殿也是一座须弥山式的建筑,三层石台层层叠上,中有台阶通往塔顶。虽说是宫殿,它其实原是神庙,最初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在位时(944-968)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 I(1006-1050年在位)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寺庙。据说顶层之上原还有金塔一座,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而空中宫殿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个蛇女的传说。这个传说由来已久,至少周达观到达柬埔寨的时代,人们便开始这么说了。据说塔中有九头蛇精,化为女神,国王每晚必须到塔中与蛇精交媾,此后才能回宫与后妃同眠,若蛇精一日不见,那么国王死期将近,若国王一日不至,必然会遭到灾祸。
这个传说令人悚然,又颇香艳。恐怖的蛇和妩媚的美人合二为一,总是令人浮想联翩。那么传说因何而起呢?是柬埔寨人对蛇的敬畏和崇拜,还是国王爱上了一个女人,将她置于高台,对外宣称她是蛇精,而自己为了国家不得不与蛇精共度春宵?
我站在空中宫殿下向上仰望,台阶非常陡峭,差不多有近70度,向上攀登必须身手敏捷,甚至要手脚并用。而登台的人,是怀着对神灵的虔信,还是对娇娃的爱慕,不得而知。
战象台Terraceofthe Elephants
从王宫出来,便是一座长长的石砌高台,高台面对东方,直至胜利之门,一片平川。疾风猎猎时,颇有雄壮之感。因为此处是战象台,是一代雄主阇耶跋摩七世检阅兵马和举行典礼之所。
战象台,以象闻名,在高台的石壁上,到处雕琢着大象和武士,有武士高举双手若顶天立地状,有武士骑于大象上作斗战状,也有战斗激烈时车马交错状,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大象长鼻曳地的雕像,象牙高张,威风凛凛。
象,是陆地上的大力士,代表着刚强和富足。吴哥王朝鼎盛时期,国王拥有二十万头战象,所向披靡。而战象台则是吴哥武力的象征,指挥着千万大象的国王是东南亚的霸主。
癞王台TerraceoftheLeperKing
沿着战象台北行,在尽头会见到另一座高台。这座高台石壁上的浮雕,比战象台更精致且琳琅满目,台壁上有六至七层,最低层的转角和中间雕琢着七头那迦蛇的形象,此外是形态各异的神像,有舞蹈、有持剑、有做手印,展现了神界的万端。
癞王台也是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建造的,但是其得名却是因为一尊15世纪的雕像——阎摩,他是印度教中的第一个人类,也是第一个必死者,由此,他成为了死神。这尊雕像似乎意味着这座高台与死亡的联系,因此有些人认为这里可能是皇家的火葬场。但是很难想象,在生者的王宫旁边便是死者的葬场。
而这座高台为何被称为癞王台也是令人费解的。据说是因为那尊阎摩像被发现时长满青苔,仿佛一个得癞病的人。而吴哥历史上恰好有一位癞王,即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889-910年在位),于是,这尊雕像被认为是属于这位癞王的。而巴戎寺中又有癞王的浮雕,两者自然被联想到了一起。但是耶输跋摩一世是9世纪的国王,为何这里要屡屡提到他?或许是对这位吴哥首次建城者的纪念?因为是他将首都迁到了这里,并开启了六百年的辉煌。但这也只是猜测。
但是癞病却是柬埔寨人常见的一种令人头痛的病症,周达观在出使真腊过程中便发现了这一点,并专门讨论了这病,认为是人好色之后入水洗澡导致的。而巴戎寺壁画中将国王染病原因归结为斩杀巨蛇,为蛇血所溅,不知是否是为尊者讳了。
十二塔庙Suor Prat Towers
在战象台对面的平原上,分布着十二座小塔,为砖石所建。而十二小塔庙是何用途?在周达观的叙述中,这是一种特殊的天狱,如果有两家争讼,无法判决的,就各令一人居于塔中,过三五日,无理的一方便会长疥疮,或者咳嗽发热,由此,曲直可辨。虽说是“天狱”,恐怕也是利用了犯罪者的心理吧,无理者总会心慌不宁,心理影响生理,而塔中的闭塞闷热则让人容易生病,那么那个生病的人往往是心里有鬼的。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周萨神庙ChauSayTevoda和托玛侬神庙Thommanon
出了通王城,司机接上我们,又赶往下一处参观点——周萨神庙和托玛依神庙。
这两座小神庙如一花双生般伫立在马路的两边,它们的形制几乎一致,都是由数座小庙组成的庙群,可谓是小而美的典范。进入神庙内部,里面逼仄,却颇有神秘色彩,时不时会遇见持花的蒂娃妲仙女或是一座结跏趺坐的神像。
尽管这两座神庙很小巧,但它们是由吴哥王朝的君主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1113-1150年在位)建造的,也正是这位国王修建了人间的奇迹小吴哥,因此,这两座神庙在建筑风格上和小吴哥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具体而微了。
苏利耶跋摩二世也是吴哥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一位国王,他的上台,结束了柬埔寨的内战,安定了局面,他励精图治,开疆扩土,创造了吴哥王朝历史上的鼎盛,他将国家的信仰由湿婆派改为毗湿奴派,并且兴建了许多宏大的神庙。但是,自他得之,也自他失之,长期且大规模的神庙建设工程耗费了国力,使王国的根基开始枯槁。在一代雄主驾崩后,吴哥王朝立刻陷入内忧外患之中,起义和反叛此起彼伏,占婆人趁机入侵,将吴哥逼入了崩溃的边缘,直到阇耶跋摩七世才使王朝再度重生。
风起于青萍之末,当周萨神庙和托玛侬神庙建成时,苏利耶跋摩二世满意于这神庙的设计风格,但他却不满足于它们的体积,他想要更大、更宏伟、更骇人心目的神庙。恢宏的建筑蓝图在国王面前展开,歇憩的民夫被再度唤来,喘息的石山被再度凿开,苦役似乎无止境,直到忍无可忍。
茶胶寺Ta Keo
在午后的烈日中,我们来到了茶胶寺下。
眼前,是一座金字塔形的庞大高塔,百米见方,穿过重重门楼,台阶似乎要登上云霄。但是,与其他吴哥寺庙的精雕细琢相比,这座寺却显示出质朴的风格,几乎是素面朝天,不事雕琢。
沿着台阶向上攀登,登上高台,台顶上伫立着五座高塔,呈金刚宝座式排列,高塔也纯然由石块垒砌,全无雕饰,但是庄严高贵。而站在高塔之上,目光所及,绿树与石塔相映,整个吴哥城的风光赫然。仰望天日,仿佛有飞升之感。
茶胶塔的质朴,是因为它的未完成。它是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968-1001年在位)在为自己修建的葬庙。从塔现在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吴哥的寺庙是先磊石砌成,再加以雕刻装饰的。
然而这座恢宏的寺庙未等到遍身罗绮的那一天,它的主人阇耶跋摩五世就去世了。此后吴哥王朝经历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内乱。内乱平息后,其继任者苏利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 I不愿再继续这项工程,并且,苏利耶跋摩一世是一位佛教徒,而敬奉湿婆的神庙也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于是,其廷臣Yogisvarapandita在塔前的铭文中写道:这座塔被一道闪电击中,这是不祥的征兆,因此修建工程被停止了。但事实上,茶胶寺仍然作为一个宗教圣地而受到崇拜,甚至Yogisvarapandita也在塔的第一层壁上表达了对这座圣地的敬仰。
是的,尽管它未完成,但是它的庄严与美丽无不体现出它是一座圣地。烈日之下,我在塔顶,感受那神圣的光芒,照耀周身。
吴哥寺Angkor Wat
如果之前的寺庙已经让人赞叹的话,那么吴哥寺则是吴哥古迹的瑰丽王冠,是卓尔不凡的人间奇迹!
太阳已经西斜了,我们来到了小吴哥的西参道前。与其他寺庙坐西朝东迎接旭日不同,这是唯一一座坐东朝西的寺庙,它永世面对着垂暮的太阳。这是一座死亡的圣殿,它既是献给毗湿奴神的庙堂,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1113—1150年在位)的陵墓。
西参道架在一道宽阔的护城河上,正是这条阔达百余米的河阻止了雨林的入侵,使得孤岛般的小吴哥得以保全,也正是它,将纷纷扰扰的俗界和庄严肃穆的天界分隔开。我有些忐忑地沿着参道前行,去瞻仰这伟大的圣域。参道由巨大的石板铺就,有一半经过整修较为平整,另一半则坎坷不平。蛇神那迦照例保卫着它,只是年代久远之后,它的大部分躯干已经残缺了,遗落于历史的深渊中,只留下高昂的七个蛇头,还耸立在桥头。
桥的尽头,是一座华丽的塔门,三座玉米穗般的石塔原本高伫于门上,可惜现已残缺,但是门楣和门柱上精雕细琢的浮雕依旧美丽,盘曲的卷草纹,舞动于云间的仙人,使人明白,这里已经是神的领地了。特别引人怜爱的是门柱旁的仙女,据说这是从乳海中涌现出来的蒂娃妲,她娴静美好,总是拈花微笑地侍立一旁,而同时涌出的阿普莎拉则是热烈的舞者,伴着无弦之琴的节奏,在石壁上舞蹈不已。
塔门两侧,长长的柱廊蔓延开去,仿佛要到时光的尽头。柱廊壁上皆是一尊尊神像,有朱红涂染,在午后的光中,栩栩生动。
过了塔门,又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旁是茵茵绿草,两座精致的藏经阁便落在绿草间,仿佛重彩之前的两笔点染。藏经阁前还有两座圣池,波光微茫。也有猴子君坐在甬道一旁,静静地看着我们这些前来打扰圣域的凡俗者。
直到,它近了,举世无双的小吴哥便在甬道的尽头等待着我。昂首的狮子辛玛像一千年前那样,守卫着小吴哥的大门,我不禁双手合十,赞美一声神号,然后,我进入到这座石头的史诗之中。
鼓角之声响起了,罗摩的大军与恶魔拉瓦那的军队之间的战斗开始了。我面对的是一座史诗长廊,在第一回廊的廊壁上,《罗摩衍那》的诗篇幻化为蔓延不尽浮雕,在这里,多头的魔王在横冲直撞,勇敢的英雄在奋勇杀敌,助战的猴子们也在左右腾挪,史诗的铿锵在此鲜活生动,令人血脉贲张。
转过转角,又一道长廊出现了,现在的战争发生在天神与阿修罗之间,为了争夺长生不老的灵药,他们开始殊死搏斗。这是更为激烈和残酷的战斗,战车隳突,神兽叫嚣,凶恶的阿修罗踏着火轮,毗湿奴神驾着金翅鸟,飞矢交坠,短兵相接,士兵们举着长矛刺向对方,手足交错,肢体扭曲,战场上的生灵陷入混乱的厮杀,大地战栗,太阳颤抖。
这是天地间的恶战,在神灵高持的法器上,在战象昂扬的长牙上,在战士鼓起的肌肉上,在濒死者支离的呓语上,一切无不在骚动,在呐喊,在拼搏,仿佛破阵曲的凌乱乐章。这是世上最惨烈而壮美的战争图景。
再下一长廊,金鼓交错声消退了,齐心合力的号子声仿佛响起,壁上,天神和阿修罗抱着婆苏吉的长躯,正在搅拌乳海,他们齐整的律动在幽冥之海上,天上是舞蹈神的欢跃,海里是水族们的惊惶,中央,是巨大的神龟沉于海底,毗湿奴神把持着须弥山,主导着这场最伟大的劳役。
再转角,又是换场,这座长廊有着美丽的天花板,仿佛天界之顶,而壁上的浮雕却分为截然的两部分,上部是天国,优雅的侍女执着团扇,闲适的神盘腿安坐,享受着平和与宁静。而在被神兽分隔出的下部则是地狱的场景,犯罪的灵魂在此经受着剜眼、刺钉等各种酷刑,哀嚎声不绝。
惊魂未定的我马上进入下一道长廊,发现已回到人间,浮雕表现的是小吴哥的建立者苏利耶跋摩二世的战事。在华盖和宝扇之下,国王坐于装饰华美的肩舆中,在他的督导下,军队已经出征,战士们持着戈矛,精神抖擞,将去进行伟大的战争,而战场的前方,两军交接了,殊死的搏斗业已展开。
经过这一圈的长廊,我又回到了第一回廊的西塔门,适才的步行仿佛一场场穿越,从神话到人间,从天国到地狱,从战场到宫廷,令人目不暇接,似乎惊魂未定。我不得不由衷赞美这些无名的浮雕的创造者,他们的想象力纵横驰骋,在坚硬的石壁上琢出动人心魂的作品。
西塔门向前,是一座构造精巧的十字形回廊,石头在此展现了绝伦的拼叠后所产生的如万花筒般的对称之美。回廊的北边一处,据说能产生回声,当人们的声音在此震荡时,似乎可以听见来自遥远的回响。
过了十字形回廊便是第二回廊,这道回廊的浮雕较少,但也有精妙之处,如东边的墙上有一组四位仙女像,她们发型各有千秋,体态婀娜,十分迷人。
第二回廊所围绕的便是五座尖塔所在的主殿山,层层叠起的石壁仿佛海上涌起的万年沉积岩山,次第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而陡峭的石山之上,是五座峻拔的玉米穗形高塔,呈金刚宝座式排列,直插云霄,仿佛将人的灵魂引领往天国所在。
在唯一一座开放的石阶前,长长的人流等待着攀登上这最后一道绝壁。我没有把时间用在等待上,我只想再亲近这座石头的史诗,聆听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曲调。
我在第二回廊外的草地上徜徉,在巨大的石头间怀想,惊叹着这无双的奇迹,它是那么美,每一座玲珑的棂窗,每一阙翘起的山墙,都是那么美,仿佛天才音乐家奏起的交响,无不和弦。我不去思维,只是将所有的心魂沉浸在这大美之中,沉浸在瑰丽的古老神话里,沉浸在不朽的虔诚里。
大阳西落了,小吴哥渐渐黯淡,似蝴蝶倦了,敛上美丽的翅膀。我不舍地惜别此刻的小吴哥,心中却全是眷恋。
我等待着第二次的相约。
次日凌晨时分,我们再次来到了小吴哥。在朦胧夜色里,伟大的建筑沉默酣睡,圣洁的湖水也明眸未醒。而许多许多的人已经聚集到湖边,等待着小吴哥大梦醒来的第一眼惺忪。
东方的天空里,浅玫瑰色的曙光如美人的眼影一般,靛色的云被染上了绛色的晕。渐渐的,曙色渲染开来。而我避开了人群,想去小吴哥的深处,看看她的样子。
巨大的主殿山在业已泛蓝的天空里仿佛一个黑色的剪影。随着第一道曙光从雨林之外投射过来,小吴哥眉眼轻绽,开始苏醒。光在窗柱间闪耀,仿佛指尖掠过琴弦一般。万物开始活跃,鸟儿、猫儿在古老的建筑间往来。而此时的主殿山则被上一层金光,如英俊的毗湿奴神般耀眼。
我终于登上了那百余台阶,来到了山巅之上,连接五座高塔的是第三回廊。光影在廊柱间移动,在美丽的女神像上驻留,在空寂的殿堂间回响。置身于此,仿佛身临天景,满目所及,皆是琳琅,放眼望去,人间如棋局于足下。此刻的心灵被崇高感所充溢,与永恒共在。
女王宫Banteay Srei
离别了金冠般闪耀的小吴哥,我们前往女王宫,据说它妩媚得如美人头上的一支花簪。
女王宫之名首先引人遐想,但它并非属于一位女王,它是在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944-968年在位)和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968-1001年在位)期间由国师雅吉那瓦拉哈Yajnavaraha建造的,以供国师修行及供奉湿婆神之用。这位国师据说博学多才,精通医术、音乐和天文。其建造的女王宫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精致华丽登峰造极,其细腻玲珑超出想象,被认为只有蕙质兰心的女子方能建造,故又被称为“女人的宫殿”。
来到女王宫时,正是上午,明媚的阳光下,第一道门楼红砂岩的色彩艳如朝霞,与其他寺庙青灰的色调相比,女王宫更有一份热烈的旖旎。
女王宫以其遍身罗绮的浮雕闻名遐迩,门楣之上的山形墙更是雕琢精美。在第一道门楼上,那迦弯曲的蛇身圈出了山墙的轮廓,山墙中心雕琢着因陀罗骑在三头大象上的场景,其周围皆以螺旋形花饰渲染。
进了门楼,是一条长长的参道,参道上残留有门框门楣,以往当还有若干道绚丽门楼,只是已恍然不见了。幸好的是,最美丽的一座门楼在沧桑之后风流宛在。
这是第一道围墙的大门,山形墙最上有菱形徽章,两侧边缀着莲花,侧边尽头再卷曲而起,宛转不绝。山墙中心,雕琢着毗湿奴神坐在神兽迦罗上。该山墙的背面则雕琢着他的妻子吉祥天女,她端坐于莲花座上,两头大象正翘起鼻子卷起水壶,为女神沐浴。
进入这道门,前方不远处是第二道围墙的大门,其门楣之上有双重山形墙,墙角皆有那迦蛇头扬起,蛇身蜿蜒成轮廓,下山墙中心则雕琢着本寺的主神——湿婆。作为舞者的他正在跳舞,展现十臂之像,在宇宙的舞场中,湿婆之舞代表着创造、维持、毁灭、救赎、解脱的大化轮回,精灵在他两旁欢腾应和,右边有雷神因陀罗击鼓伴奏,左边则是一位形容枯槁的女人,据说她名叫卡里拉米娅,因为貌美而引发王国间的冲突,故请求湿婆将其变丑。这位失去美貌的女人在此,似乎因为着世间表象的无常和无谓。
大门的左边是一座玲珑精巧的藏经阁,它的山形墙有三重,如火焰一般高高竖起,最高一层的墙角是那迦蛇,下两层则是毗湿奴的坐骑金翅鸟迦楼罗的形象。据说迦楼罗和那迦同父异母,但势同水火。金翅鸟作为鸟王,飞行速度如光,它也代表着突破此间的界限的深奥智慧。
藏经阁的山形墙中心描绘的是十首魔王拉瓦那向湿婆神挑战的故事,强大的魔王力图撼动湿婆神所在的凯拉萨山,湿婆的妻子帕瓦蒂很害怕,而湿婆却将她抱在怀中,一脚踩地,就将魔王困于山下。不大的空间里描绘了四层的凯拉萨山,山上有郁郁葱葱的神树,其间的神人和怪兽都情态备至,十分精妙。
右边是另一座藏经阁,形态与左藏经阁相似,其中心描绘的是另一则神话故事,毗湿奴的化身黑天在幼年时是个牧童,他对人说不要向因陀罗献祭,而应该直接向他献祭。因陀罗大怒,降下暴雨来惩罚他。而黑天请来火神阿耆尼来帮助他。火神放出万支箭,抵御住了洪水。山墙中,画面被分为三层,最上层是骑着三头大象的愤怒的因陀罗,泛滥的水波和在水波中高举双臂的神人,中间一层是密密麻麻的箭簇,三头那迦和数只飞鸟,下层是树木、鹿、象、马、人,还有站在车上持着弓的火神,都栩栩如生。
再往北是中心殿堂,中心殿堂由三座小塔组成,塔前皆有人头、猴头、鹰头或狮头的卫士在此守卫。山形墙上雕琢繁复,只是现在不得靠近,不得尽观其妙了。
出了西门,见墙外地上垒着几座山形墙,精妙不输之前所见,只是岁月之后,找不到原来的位置了,只能孤寂于此。往南走,见矮矮围墙蔓延,有些地方已塌陷歪斜。
出了女王宫,路边有凉棚,一些统一着妆的当地人在鼓动音乐,有的若筝,有的若胡琴,有人弹奏,有人敲击,一些人身有残疾,据称是地雷受害者。柬埔寨在多年战争中埋下大量地雷,有不少当地人深受其害。他们如同残缺的神庙一般,也是历史的见证人。
崩密列Beng Mealea
崩密列,一座已经崩溃的废墟,像一个巨大的谜,展示在大地上。
这是一座偏居一隅的寺庙,离吴哥古迹群有40公里,汽车在乡间柏油路上要行驶一个小时才能到达这里。
下了车,到了马路对面,路边有一条长满荷花的河,几个黝黑的孩子在河里洗澡。而这条河并不普通,它是崩密列的护城河,长1.2千米,宽0.9千米的它圈出了一块神圣的区域,规模与小吴哥相仿。过了河,是一条长长的甬道,两边的那迦高昂着头,仿佛要提醒你,别小看了这里。
长长的甬道到了尽头,眼前是一堆的乱石横陈,前方,依稀有一座塔门的轮廓,只是,它早已被混沌模糊了面容。高大的树从乱石中拔地而起,它粗大的如蛇的根深深扎入崩密列残破的躯体里,仿佛一场殊死搏斗后,胜利者踩在了失败者的脖颈上。
是的,崩密列失败了,败给了时光,败给了风雨,败给了,一棵树。它倒下,倾颓,抽搐,最终僵然不动,任凭树根深扎,树藤缠绕。
在乱石与乱石之间,剩下的只有想象力,我想象着那美丽的拱券隆起的样子,那端庄的藏经阁耸立的样子,想象着它的建设者和他们所崇拜的神祇。我在神庙转角处的门楣上见到了骑着南迪牛的湿婆神,有人说这座美丽的神庙最初就是献给他的。我也在另一处门楣上见到了坐在莲池之上拈花说法的佛,似乎佛陀也在此受到崇信。但是,这座庙最终也没有完成,在到达终点之前,它就被放弃了,连同这些雕琢精美的男神、女神、佛与飞天一起,被弃置在时间的废墟里。
巨大的崩密列就是一部遗忘之书,每一块巨石都指向着一段被抹掉的记忆。在乱石间逡巡,你会感到一种无措的震撼,一种未知的触动。你总是想去知道,知道那幽深之处,究竟有些什么。
我们探进了一条晦暗的回廊,仿佛探进了这个谜的最不可告人处。回廊里漆黑一片,脚下是潮湿的泥,用手电照着墙壁,失望的是,什么也没有,只是斑驳后的空白。
在回廊里,我体验着这种奇异的空白感,我被黑暗包围,头脑里却全然无物。因为,它不愿说话,它不像小吴哥那样,用巨幅的浮雕来告示后人,它闭口不语,无声无息。
出了回廊,似乎来到了崩密列的核心之处,一座美好的庙宇,但头上却长满蛇发,仿佛那个被诅咒的女妖一般。这似乎在暗喻着崩密列受到了诅咒。
现代的学者们通过建筑风格推测出崩密列和小吴哥属于同一类型,应该是同时期——即伟大的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时期——的作品。而这位国王不但创造了吴哥王朝的鼎盛,也开启了一场宗教变革,他将吴哥王朝的信仰由湿婆派改为毗湿奴派,小吴哥便是他敬献给毗湿奴神的圣殿。说到这里,或许事情有些露出端倪了。我们是否可以推测,伟大的崩密列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或者其前任依照传统信仰修筑着,而随着信仰的改变,湿婆神的神殿工作被停止了,工匠们被命令收拾起工具,前往新的工地为新的信仰服务。而崩密列,作为旧神祇的殿堂,渐渐荒芜乃至崩溃。
人间的朝令夕改如过眼烟云,崩密列依然在不断流入熵的过程中,秩序到混乱,清晰到模糊,它越陷越深,不可改变,亦无法复原。
走出崩密列时,我在路上看到几头牛,仿佛湿婆神所爱的神牛南迪一般,它们还在这座破败的湿婆神庙旁生息,似乎等待着那清亮的牧笛声。
罗洛士群Rolous Group
罗洛士,是高棉文化的源起之地,伟大的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802-835年在位)使柬埔寨摆脱爪哇统治,在此——当时称为诃里诃罗洛耶(Hariharalay)——建造了他的第二个都城,并定鼎七十余年,从此,开启了吴哥王朝六百余年的风华时代。
旧都早已残破无寻,现在的罗洛士,唯有三座寺庙遗留下来:神牛寺,巴空寺和罗莱寺。
神牛寺(Preah Ko)因寺前的三座神牛雕像而得名,这虔诚跪拜着的神牛乃是湿婆神的坐骑,因此,神牛寺是礼敬湿婆的神庙,同时,也是吴哥王朝的祖庙。
和吴哥文化其他规模宏大的寺庙相比,神牛寺显得低调,这也是王朝初创时期的简朴。在一层高台上,坐落着两排六座小庙,岁月早已将庙身斑驳,露出朴质无华的红砖,此时的吴哥王朝尚未大规模使用石头作为建材,神牛庙唯有门和两侧的神像是石雕的,前三座由男神守护,而后三座是女神。
神牛寺是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877-889年在位)修建的,他是吴哥王朝的第三任君主。经过前两代的励精图治,这个新王朝已经显示出蓬勃之态了。为了永远地纪念先人,他以这座神庙作为献祭,前一排的三座神庙分别献给阇耶跋摩二世,因陀罗跋摩一世的祖父Rudreshvara和父亲Prithivindreshvara,后一排的三座神庙则是纪念他们的妻子,其中中间的两座塔上有湿婆神的雕像,也象征了对这位至高神的膜拜。
神庙在他即位的第三年(879年)完工,此后,吴哥王朝似乎真的得到湿婆神庇护一般开始兴盛,国力日强,仓廪日实,按照柬埔寨碑记的记载,“内治昌明,外摧敌人,威及四方,恢复侵地”于是,踌躇满志的因陀罗跋摩一世开始尝试着扩建都城,并在都城的中心以坚硬的石头来建造象征永恒的神庙。
那就是巴空寺Bakong,在两旁砖塔拱卫下,我见到一座金字塔式的五层高塔,象征着须弥山,进入石头垒砌的质朴拙重的塔门,沿着巨大的条石筑成的台阶而上,巨石的身躯层层叠压,以托起那高出尘世的神圣,每上一层便是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前三层四角有大象雕塑,象征着驮着大地的圣象,第四层有12座小塔,塔中皆供奉着湿婆神的化身林伽,塔顶最高处又起一座小塔,塔如剑擎空,象征着充满自信的新王朝对上天的呐喊和自证。绕着小塔一周,塔身上的女神石雕依旧优美,她们翩翩然,似乎将要舞动一曲华美的霓裳。
尽管已经目睹了那么多伟大的吴哥建筑,巴空寺已经给人以震撼。站在高塔之上,四下瞭望,心中仿佛体验到一种充满信心的力量,这是吴哥第一座高塔,它是一种号召,匍匐于地的人类建立了文明,文明将要引导人直上天际。
圣剑寺Preah Khan
神圣之剑,在伟大的阇耶跋摩七世手中挥舞,洪水般的军队向占婆人汹涌而去,胜利的号角吹起,于是,国王决定,要建立一座胜利的圣城来作为永恒的纪念。圣剑寺由此而建立起来,并且,国王也以之来缅怀他的父亲。
在吴哥通王城之前,圣剑寺是吴哥国王的宫殿,也是一座寺庙,甚至还是一座佛学院。国王的父亲以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受到供奉,还有430位女神享有神龛,享用着食物、衣装和香料。由于它的崇高地位,圣剑寺被装饰得无比辉煌,金、银以及112,300颗珍珠装点于雕梁画栋间。在它的鼎盛期,97,840名侍者和仆人在此服务,包括1000名舞者和1000名教师。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我来到圣剑寺时,这里已落寞了。
护城河的长桥上,有阿修罗和天神抱着婆苏吉的长躯,像通王城一样,引导我们走向这座辉煌的圣殿,只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已身首异处了。圣殿以长800米、宽700米的砖墙拱卫,墙上有莲花型的佛龛,原本供有佛像,但早已被后来的异教者所铲除。我见到巨大的金翅鸟迦楼罗踩在蛇神那迦的身上,他依然是此处的忠实守卫。
正面是一座有三座小塔的华丽塔门,支撑塔门的圆柱缺了一根,另一根也已倾斜,仿佛力不支一般。进了塔门,雄壮的狮子迎面而来,巨石铺就的参道尽头,尚有一位孤零零的无头武士伫立,他的身边是宫门,宫门之内,是一道一道仿佛无有尽头的门,仿佛人生的迷宫一般,不知要通往何处。
我在门的迷宫中穿梭,门楣上的浮雕精美,窗间的仙女依然优雅,行走于其间,仿佛还能看见那曾经宫女如花满春殿的如梦幻影。门一道一道被穿过,仿佛时空之环被一层层穿越,千重百回间,我遇到手持长刀的武士、高举着那迦的狮子、双手合十的圣者,或者,一双残缺的脚、一堵倾颓的墙、一块找不到过去的石头。大千世界在此流转,如在巨大的轮回之中,最后,我来到了世界的中心。
中央殿堂原本是一座高耸的建筑,但它卓立的顶部早已脱落,流淌进天光,一座螺旋形的小石塔还立着,承接着那天光,仿佛在接受无上的赐福。据说这是盛放国王父亲骨灰的灵塔,想当年,这座灵塔时刻承受着王者的祈福,以希冀王国的永昌。
过了中央殿堂,向东而去,再次穿越多道门,我来到了一个叫舞女平台的地方。耳边仿佛响起了琴声,舞动着身姿的仙女在门楣上、在石柱上,在目光所及处列队,按着旋律,高抬起屈腿,摆动手臂,如此欢腾,似乎每一块石头都被感染了,都伸臂屈腿,打算加入这场摇晃心旌的舞会中。那遥远的律动依旧生机勃勃,霓裳旋转,羽衣生动,饮宴不绝。这是战争之后的狂欢,是向舞蹈之王湿婆神的礼拜。在永恒之舞中,长乐未央。
出了舞女平台,在左手边,有一座独立的二层建筑,与吴哥的其他建筑都不同,它以巨型圆柱为支撑,颇有些希腊柱式神庙的风格。它孤独地立于一隅,像一个突兀的外来者。这座建筑的用途为何,也是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它是谷仓,高楼层可以防止谷物受潮。但是,建筑却没有任何可以攀上二楼的梯子遗存,或许是早已腐坏了,或许,这楼上的神秘之所本不允许凡夫俗子进入。
当年得胜的国王以巨石建造圣剑寺是为了久远,而任何巨石都抵挡不住种子的力量。我看见一颗高大且俊挺的树斜立在回廊之上,不,是两棵树,有一棵已经被斫掉树干,但它粗大的根依旧牢牢盘踞着巨石,生生将巨石折断。在即将倾颓的回廊中透过树洞往外看,似乎可以听见树的骄傲誓言。时光尽头,谁是胜者?强者易折,柔者长存。那些在墙缝中生长着的幼嫩的植物,或许有一天,将埋葬这一整座宫殿。
涅槃宫Neak Pean
涅槃宫位于一座湖心小岛上,一座长桥跨越美如镜的湖面,将小岛与陆地连接起来。
悠然的白云倒映在蓝色的湖水里,树站立在水中,莲花躺在水面,绿树葱茏的小岛,如碧玉一般。
小岛中央有一个水池,池中央有一座石塔,石塔重重的基座,是两条巨蛇盘踞的身躯,蛇头在东方昂起,蛇尾在西方交结,而涅槃的本意就是缠绕的巨蛇。石塔旁还有一座石马,马的脖颈处隐约有弯曲的人腿造型,当先时有人骑在马上。
涅槃宫依然是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作品。它不但承载着人们的祈愿,也实实在在带给人福祉,因为,它同时也是一座医院。圣池的水中种满药草,而水也由此具有治疗功能。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别沐浴于由圣池引出的四个小池中,在水的滋养中,去病养生。
先王的德政已是传说了。在回涅槃宫的长桥上,我再一次遇见了地雷的受害者们,他们在桥旁搭建一个木棚,鼓舞音乐以乞讨。
疾病的痛苦,可以求助于圣水。人类之间愚昧地滥用武器所造成的痛苦,涅槃宫仁慈的圣水能消弭吗?
塔逊寺Ta Som
在塔逊寺,有一棵树完成了征服。
塔逊寺,也是伟大的阇耶跋摩七世建造的,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而无论这位将军征服了多少土地,现在,他的庙宇的东塔门,却被一棵粗大的榕树遮掩了面目。
西塔门依旧是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四面佛造型,而那棵榕树蔓延上石壁,在塔门前舒展地交织着躯干,再升腾而上,张开绿伞。它从容不迫,气定神闲,在高塔之上尽情享受着阳光。
而塔逊寺低调地在它身后,落下的山形墙在地上,残缺的神像胡乱在角落里,体验着岁月的年轮在它们身上的碾压。
东梅奔寺East Mebon
第一位迁都吴哥的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在这座王者之地的东面挖掘了一个大湖,以作为重要的水源,也表达了在此定都的长久决心。这是吴哥的第一只眼。但是耶输跋摩一世去世后,子孙为王位而争斗,吴哥一度被废弃,王国的首都曾被迁到70公里外。而当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夺取了他表亲的王位时,他又回到了先辈定鼎的吴哥,并且在东池中修建了一座恢宏的寺庙,来为这只秋波美目点上眸子。
沧桑之后,在周达观眼中曾经周围百里的东池早已干涸而无踪迹,所幸这座寺庙还屹立在地面上,铭记着时光的变幻。
仿佛船只在记忆之水中泊了岸,我来到东梅奔寺的脚下,在湖水曾经轻抚的台阶上立足,眼前的东梅奔寺,在阳光下仿佛燃烧的火。因为它是以红色砂岩磊成的,时间没有使它暗淡,反而依旧鲜艳。这也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塔庙,三层高台之上是五座高塔。并且在一二层的四角,各有一头巨大石象,仿佛在驮着大地和大地上的一切荣耀。顶层的五座高塔是红砖砌成的,原来外敷灰泥,以为各种装饰,而如今灰泥都剥蚀了,只有红砖袒露着,仿佛有无限的喧嚣,如今只剩下低吟。
低吟声来自中心高塔的门楣,它雕琢着湿婆和他的妻子帕瓦蒂的神像,而这象征着国王的父母,夺取王位的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或许希望将双亲神化,来宣告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也希望双亲因此而获得荣耀。
在后世,东梅奔寺的供奉可能曾经易主,周达观到达东梅奔寺时,曾目睹塔中有一尊铜卧佛,肚脐中常有水流出。但是再后来,佛像不知何处去了,塔上的神像也纷纷剥落了,甚至湖水也干涸了。
很巧,与东池对应的,还有一个西池,西池中曾有一座西梅奔寺。如今西池还在,西梅奔寺却杳无印迹了。吴哥的双眸不再美目流光。
比粒寺Pre Rup
比粒寺的建设者同样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在东池的南岸,他修筑了新的王城,而比粒寺便是王城的中心。据说,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是位英勇的武士,他有着金刚不坏之身,长年东征西讨,力图开辟疆土。显然,这位雄心勃勃的国王对自己的都城有一个整体的规模,因为如今的人们发现,属于这位国王时期的三座建筑:东梅奔寺、比粒寺和通王城中的空中宫殿存在着一种地理学上的联系,东梅奔寺和比粒寺在同一南北轴线上,两者相距1200米,而东梅奔寺又和空中宫殿在同一东西轴线上,两者相距6800米。这两条垂直的连线似乎勾勒出一幅非常宽广的蓝图,只是大地上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细节了。
比粒寺的格局和东梅奔寺很相似,都是三层五座的塔庙形式,但它作为王城主塔,规模更为宏大和复杂。它有着双重围墙,墙间坐落着数座小塔,仿佛前奏序曲,跨入第二道围墙的塔门后,才见到那位雄奇的塔庙拔地而起,同样是红砂岩为主材,它鲜艳如火,每一层耸立着的小高塔如升起的火舌。一直攀登,直到顶层,五座峻拔的高塔在狮子的守卫下气势凛凛。塔门两旁还有仙女的雕像,娴静美好。而探入塔内,层层红砖砌得严整密实,一丝不苟,不得不赞叹建设者的能工。
然而,最引人好奇的是塔的名字,比粒寺意为变身寺,即印度教中认为的肉身焚化,灵魂成神,直白一些,这同时也是一座火葬场。在塔上确实有焚烧的痕迹。塔下东面有个石槽,据说就是放置尸体之所,而塔的东北角则是倾倒骨灰的场所。据说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去世时,比粒寺尚未完全完工,或许就是在这里,这位被誉为有金刚之身的国王的遗骸在火中化去,而千秋功过,也将任人评说。
那一场场的火葬早已灰烬冷去,一代代国王故去,一页页史书翻过,而比粒寺尽管历经沧桑,依旧艳如火焰。
塔布隆寺Ta Prohm
塔布隆寺的前世,在一块梵文石碑上记载着:这是伟大的阇耶跋摩七世为其母亲建造的神圣殿堂,它覆盖了3140个村庄,维持寺庙运作须花费79365个人力,包括18名高级僧侣、2740名官员、2202名助理和615名舞蹈家,500多公斤的金碟、35块钻石、40620颗珍珠、4540颗宝石为之装点……曾经的曾经,都已尘埃落尽,今生的塔布隆寺,早已是别番模样。
古老的长石铺就的路引领着我们,进入这片寺庙,不,是葱郁的丛林。树,一棵棵树在此舞动婆娑,仿佛乳海中跃出的阿普莎拉一般,它们的脚踏在雕琢着精美花纹的石头之上,在时光的节奏里,旋转,扭曲,低腰,回首。
石头沉默着,在日渐倾颓消磨的命运里,时而以门楣上佛说法的一丝微笑,转角处那迦的一次昂首,来挣扎着扬起自己的指尖,但是,这座拥有着566座宫邸、39座尖塔的恢宏寺庙,却终归敌不过那些树,那些树,木棉粗大的树干犹如蛇躯,在石墙上沉沉地蜿蜒,绞杀榕触须般的气根如网般覆盖下来,遮掩住那一扇雕门。精致的人工在自然的野蛮力量下崩解,石头落下,高塔倒塌,面目更改,命运,无法逆转。
漫步于塔布隆寺,心中有一种微微的恐慌,似乎,这里的一切在昭示着那个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也许。我们在平地上起了高楼,建了城市,成就了我们所谓的辉煌文明,也许有一天,人去楼空,青苔漫上台阶,树苗的缝隙中生长,渐渐地,丛林重新征服大地,将人们的渺小业绩,踩在脚下。
人生代代,几度兴废。而树,在一次次野火,一次次严寒,一次次砍伐后,又在一颗种子中化身出自我,无穷无已,无边无际。
暹粒Siem Reap
过去的吴哥,今天叫做暹粒。
毫无疑问,暹粒是一座热闹的城市。每年,成千上万的人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这里,为了瞻仰那古代世界的伟大奇迹。人流带来了繁华,旅馆、饭店鳞次栉比,街头到处是售卖热带水果的推车和招揽生意的嘟嘟车,市场里到处是供旅游者选购的服饰、银器和手工艺品,在各景点,到处是摆着摊或追着人售卖各种明信片、冰箱贴的小贩,甚至是孩子。因此,尽管暹粒拥挤,简陋,但是处处却紧跟着世界的潮流,向着世界露出微笑,满足各式游览者的好奇心。
在暹粒的一家书店里,在最显眼的架子上摆着的图书,如果不是关于吴哥古迹,便是关于红色高棉,是的,这或许是今天的外国人关于柬埔寨的两个最直接的关键词,一个,代表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一个,则代表着匪夷所思、自我戕害的现代悲剧。
大喜大悲,不知为何,都落在了这片土地上。
走出城市,在乡间,我们惊讶地发现了那些隐藏的原始与贫穷。在树林间,人们依旧居住在单薄粗糙的高脚木屋中,而这种木柱撑起房屋,下部悬空以饲养鸡鸭的木屋形式,在河姆渡时代便已流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柬埔寨仍然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许多人过着史前般的生活。当目睹了吴哥古迹的无数辉煌后,更是难以相信,他们的后裔如今还沉沦在贫穷的泥淖里。
侵略、殖民、战争、屠杀……一桩桩人类暴行的伤痕还留在这里,地雷埋在原本种着庄稼的土地里,人消失在激昂的口号里,脚留在冒着黑烟的弹坑边,灵魂枯竭在荒芜的城市里。即使几十年后,那伤痕依然在隐隐作痛。
在石头的史诗间,过去的亡灵在低吟。在田野的黄昏里,太阳沉沉西落。
希望这一轮回之后,会是新生。
吴哥古迹年表
神牛寺 因陀罗跋摩一世(877-889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巴空寺 因陀罗跋摩一世(877-889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巴肯寺 耶输跋摩一世(889-900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东池 耶输跋摩一世(889-900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东梅奔寺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944-968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比粒寺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944-968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女王宫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944-968年在位)和阇耶跋摩五世(968-1001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空中宫殿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944-968年在位) 苏利耶跋摩一世(1006-1050年在位)改建 印度教湿婆派
茶胶寺 阇耶跋摩五世(968-1001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巴方寺 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1050-1066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崩密列 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印度教湿婆派
周萨神庙和托玛侬神庙 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印度教毗湿奴派
吴哥寺 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 印度教毗湿奴派
圣剑寺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塔布隆寺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塔逊寺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涅槃寺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巴戎寺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战象台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癞王台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2016年初秋,我去了那里,柬埔寨,我在石头的史诗间,聆听,放空,无我。
![]() |
9月1日晚,从上海飞来的飞机落在了暹粒国际机场。一下飞机,一股带着浓郁热带味儿的风扑面而来,夜色里打量机场,门庭处都是高耸檐角,仿佛柬埔寨美人高高的金冠。入了境,约好的司机小哥已经在等我们了。就这样,我们闯进了夜晚的暹粒。
我好奇地看着车窗外,想象着在夜女神的裙裾下,那些屋舍,那些树木,以及远处,那些看不见的石头的神庙。
车进了暹粒城,这里尚未沉沉睡去,还有灯火在店铺前街道上点亮。灯光下,暹粒朴实低调地如同国内的一座八线城市,逼仄的街道,两旁杂乱而参差的房屋缺乏布局,但是,却有一种小县城的温情。我们到了预订好的金庙酒店,安顿好,安眠在这异国的夜里。
第二天,晴朗的阳光很早就透过了窗纱。在酒店花园般的庭院里荡荡秋千,在温馨惬意的餐厅里吃了第一顿丰盛的早饭,司机小哥又笑着来了。他们皮肤黝黑,而笑容亲切。今日,就将由他们带领我们走向石头的史诗。
在游客中心购买了带有照片的3日票,小哥将车驶向一座巍峨的王城。
通王城Angkor Thom
Angkor Thom,意为大城市,这是王的城市,吴哥王朝的都城。它屡兴屡废,现在的样子是阇耶跋摩七世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重建的。这也是一座按神话建造的城市。宽阔的护城河环绕着它,河上架石桥,桥头两侧各有一座九头蛇王婆苏吉的像,它的九个头耸然而起,粗大的蛇身被54个天神和54个阿修罗抱住,阿修罗皆为圆突眼,戴头盔,面目狰狞,天神则为杏眼,戴高冠,慈眉善目。
![]() |
蛇王婆苏吉 |
![]() |
慈眉善目的天神们 |
![]() |
怒目圆睁的阿修罗们 |
这造型怪异的拔蛇像源自一个古印度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有一片浩瀚的乳海,长生不老的神药就藏在乳海之中。天神和阿修罗达成合作,共同来搅拌乳海,以求长生药。毗湿奴神化为神龟,沉在海底,将须弥山顶在龟背上,以为搅棍,蛇王婆苏吉将身体缠绕着须弥山,以为巨索,天神和阿修罗各拉着蛇身一端,翻腾乳海,过程中,有三头白象从海水中涌出,千年之后,乳海终于干涸,甘露出现了。
当阿修罗准备饮用甘露时,忽然来了一群仙女,装饰华美,跳着迷人的舞蹈。阿修罗被仙女迷住了,此时,天神们趁机饮下了甘露,从此获得了长生不老。
而通王城仿佛就浮动在那片乳海之上,天神和阿修罗还在进行着搅拌乳海的苦役。
长桥尽头,是通王城的南门。通王城共有大门五座,其中东方两座,其他三方各一座。大南门十分富丽雄伟,门顶有巨大的神像,四面朝向四方,头戴高冠。神像下有一排仙女浮雕,仿佛就是乳海干涸后出现的仙女。仙女之下是因陀罗,他踞坐于从乳海中涌出的三头大象之上。
![]() |
通王城南门 |
![]() |
仙女雕像 |
有顽皮的猴子君在神像上跳跃,并攀着大象鼻子下来,跑过天神们的脚边。仿佛,它就是当年参与了那场盛事的猴王哈努曼。
![]() |
猴子君仿佛当年的哈努曼 |
![]() |
猴子君走过天神们的脚边 |
而这座城中,就坐落着象征宇宙中心的须弥山,还有世世代代不朽的希望。
巴戎寺Bayon
车驶进石头城门里,眼前豁然开朗,间或有椰子树高耸,大象优游,而前方那一座石头神庙上,高棉在对着我们微笑。
天朗气清中,我们倏然穿越,到了一个遥远的时代。方形的石柱立着,石柱后是残缺的石墙,石墙后,那无数巨石上,有一张张的面容,低垂着眼,微微而笑。
![]() |
巴戎寺全景 |
那是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1181-1219年在位),吴哥王朝最伟大的王。他曾经有机缘登临王位却放弃,但又于危难之际接受天命,当时,占婆人进攻并洗劫了吴哥,吴哥王朝在风雨飘摇的边缘。1181年,年近花甲的阇耶跋摩举兵而起,击退了占婆人,使国家转危为安。此后,吴哥王朝迎来了它的中兴,版图包括现今整个柬埔寨、部分泰国、老挝、缅甸及越南,是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国王的丰功伟绩凝结在建筑上,他重建了巴戎寺,并以之为中心,重建起辉煌雄伟的吴哥通王城,他为母亲建了塔布隆寺,为父亲建了圣剑寺,为百姓建了涅槃寺,那一首首石头的史诗,长久地歌颂着他的事迹。
怀着对这位传奇国王的好感,我走向了他,走向了他的神庙——巴戎寺。
这原是一座印度教的神庙,在信仰大乘佛教的阇耶跋摩七世的重建后,它成为了佛国在人间的具象。最下一层石墙外的环沟象征着环绕陆地的大海,石墙象征着喜马拉雅山,而其上的重重塔围绕着的高塔,象征着最高境界的须弥山。而攀登巴戎寺的过程仿佛就是一场心灵的提升。我进入了它,开始了这一场征程。
![]() |
巴戎寺门前 |
![]() |
林立的石柱 |
![]() |
阿普莎拉仙女浮雕 |
巴戎寺的第一层是世俗之境,在四面的回廊壁上,精美的雕刻描绘了阇耶跋摩七世曾处身的那个时代,从占婆人洗劫吴哥的国耻开始,到吴哥人在国王带领下开始出征,再到激烈残酷的陆战和水战,再到胜利后欢乐的游行,还有百姓的日常,市场里的买卖、木匠和石匠的劳作、妇女的分娩、艺人的表演……雕刻者以刀为笔,将那个时代的男男女女,无名者有名者,铭刻入石头,成为永恒。
![]() |
出征的军队 |
![]() |
乘坐大象的王者 |
![]() |
水战于鱼群中 |
![]() |
享受和平 |
巴戎寺的第二层是神话和现实交错的境界,这里的浮雕是由改奉印度教的阇耶跋摩八世添加的,因此更具印度教的神话色彩,这里的廊壁上,有前往冈仁波齐峰参拜的人们,有向湿婆神献上贡品的人们,有众神的宫殿以及美丽的宫女,也有搅拌乳海的神话和金翅鸟上的毗湿奴神。
![]() |
向神灵献祭品 |
![]() |
神界的景象 |
![]() |
湿婆神和妻子坐在神牛南迪上 |
也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癞王的传说。一位王者斩杀了一条巨蛇,蛇血溅在他的身上,使他得了癞病,从而要接受治疗。这位癞王是谁,为何他的传说被刻画在这里?他与通王城中的癞王台有何联系?陈旧的石壁上,那遥远的浮雕所要表达的意思,耐人寻思。
![]() |
斩杀巨蛇的王 |
巴戎寺的第三层,则是佛的境界,在这里,49座高塔耸立,每座高塔上都有四面像,他慈悲,温和,他就是阇耶跋摩七世,他头顶着莲花宝座,似乎还对那至上的存在有所谦恭。他自信,崇高,无所不在,微笑弥漫于天地间,关照着尘世的每一个人。
![]() |
四面佛像 |
我望着他的面容,想着这位沧桑历经的老者,在他的垂暮之年建立了巴戎寺。他平和的目光似乎看穿了尘世的繁华,那他还有何眷恋和不舍?是的,他不舍,他俯视着重新焕发生机的国土,这是他坎坷一生的成就,在此生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将自己的面容融入了高塔,他想永远永远地看着他的国土和人民。
![]() |
永恒的注视 |
尽管他看到的是二百年后,敌军再度如蝗虫般涌入他的都城,屠戮他的人民,销毁他的一切荣耀。
他看着吴哥被茂密的雨林覆盖。
世事无常,或许便是如此。他,从未停止微笑。
巴方寺Baphuon
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大最难的积木游戏了。
编着号的石头们还零落在干涸的池底,这些石头曾经属于那座寺庙,只是,它们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径了。
![]() |
长桥边散落的石头 |
池中央,一条长长的桥通往前方。长桥以三排石桩支撑,桥中央还曾有一座十字形的门楼。
![]() |
通往巴方寺的长桥 |
长桥的尽头,一座巍峨门楼耸立着,门楼之后那如金字塔般层层叠上的庄严建筑就是巴方寺了,它诞生于吴哥王朝的鼎盛时期,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国王在位时(1050-1066)修建,是献给湿婆神的圣所。
![]() |
巍峨的门楼 |
进了门楼,便见着这又是一座须弥山形的寺庙,五层高台不断向天空接近。高台两边旧有两座藏经阁,并有石桥连接,只是如今石桥只留石桩,而藏经阁也已是残垣了。
![]() |
须弥山式的寺庙 |
![]() |
残缺的藏经阁 |
攀着高高的石阶而上,登上两层高楼,又遇一座门楼,入了门楼,两层有长长列柱回廊,上有拱券顶,也皆为石制,层层磊石,十分精妙,回廊四角还有塔楼。
![]() |
精妙的拱券回廊 |
![]() |
四角的小塔 |
从三层再拾级而上,到第五层,亦有列柱回廊环之,只是廊顶已倾颓。中间再起一座高塔,按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原先曾覆有铜,是一座光耀四方的铜顶宝塔,只是,如今只有青色和红棕色的石块裸露,塔顶最上残余四扇小门,门将通往何方,天界还是乐土,已无从知晓。
![]() |
列柱回廊 |
![]() |
铜顶宝塔的残骸 |
巴方寺,在柬埔寨人心中,便是宇宙的中心,是乳海中的须弥山所在。只是岁月久远,许多石块倾颓。1960年,法国人曾着手修复,将掉下的石块编号,置于塔前。但是红色高棉起后,法国人被驱逐,参与工程的柬埔寨人也被屠杀,资料档案焚烧殆尽,这些石块便成为无法识别弃儿,没有人知道它们本来应置于何处。
![]() |
在塔顶俯瞰 |
而残缺的巴方寺,也难再修补完全。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
巴方寺的另一面 |
空中宫殿Phimeanakas
巴方寺之北,便是王宫所在。有石墙围之,我们穿过一道侧边门楼,进入宫闱之中。
![]() |
王宫的侧门 |
在周达观的眼中,王宫内宫宇繁华,修廊复道,突兀参差,正室上覆铅瓦,偏室覆土瓦,雕画着神像的巨柱罗列,屋檐高耸壮观,金色的窗棂,旁边还悬挂着四五十面镜子,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只是,风流早已被雨打风吹去了,现在的宫墙之内,大多只剩残垣断石,尚能见面目的建筑,只有空中宫殿了。
![]() |
王宫内的残垣断柱 |
空中宫殿也是一座须弥山式的建筑,三层石台层层叠上,中有台阶通往塔顶。虽说是宫殿,它其实原是神庙,最初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在位时(944-968)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 I(1006-1050年在位)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寺庙。据说顶层之上原还有金塔一座,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 |
远眺空中宫殿 |
而空中宫殿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个蛇女的传说。这个传说由来已久,至少周达观到达柬埔寨的时代,人们便开始这么说了。据说塔中有九头蛇精,化为女神,国王每晚必须到塔中与蛇精交媾,此后才能回宫与后妃同眠,若蛇精一日不见,那么国王死期将近,若国王一日不至,必然会遭到灾祸。
这个传说令人悚然,又颇香艳。恐怖的蛇和妩媚的美人合二为一,总是令人浮想联翩。那么传说因何而起呢?是柬埔寨人对蛇的敬畏和崇拜,还是国王爱上了一个女人,将她置于高台,对外宣称她是蛇精,而自己为了国家不得不与蛇精共度春宵?
![]() |
层磊而上的空中宫殿 |
我站在空中宫殿下向上仰望,台阶非常陡峭,差不多有近70度,向上攀登必须身手敏捷,甚至要手脚并用。而登台的人,是怀着对神灵的虔信,还是对娇娃的爱慕,不得而知。
战象台Terraceofthe Elephants
从王宫出来,便是一座长长的石砌高台,高台面对东方,直至胜利之门,一片平川。疾风猎猎时,颇有雄壮之感。因为此处是战象台,是一代雄主阇耶跋摩七世检阅兵马和举行典礼之所。
![]() |
战象台前有雄壮的狮子,台的侧壁有大象浮雕 |
![]() |
武士骑象浮雕 |
战象台,以象闻名,在高台的石壁上,到处雕琢着大象和武士,有武士高举双手若顶天立地状,有武士骑于大象上作斗战状,也有战斗激烈时车马交错状,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大象长鼻曳地的雕像,象牙高张,威风凛凛。
![]() |
神像浮雕 |
![]() |
战斗场景浮雕 |
![]() |
三头长鼻大象 |
象,是陆地上的大力士,代表着刚强和富足。吴哥王朝鼎盛时期,国王拥有二十万头战象,所向披靡。而战象台则是吴哥武力的象征,指挥着千万大象的国王是东南亚的霸主。
癞王台TerraceoftheLeperKing
沿着战象台北行,在尽头会见到另一座高台。这座高台石壁上的浮雕,比战象台更精致且琳琅满目,台壁上有六至七层,最低层的转角和中间雕琢着七头那迦蛇的形象,此外是形态各异的神像,有舞蹈、有持剑、有做手印,展现了神界的万端。
![]() |
癞王台密布的浮雕 |
![]() |
![]() |
形态各异的神像 |
![]() |
蛇神那迦像 |
癞王台也是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建造的,但是其得名却是因为一尊15世纪的雕像——阎摩,他是印度教中的第一个人类,也是第一个必死者,由此,他成为了死神。这尊雕像似乎意味着这座高台与死亡的联系,因此有些人认为这里可能是皇家的火葬场。但是很难想象,在生者的王宫旁边便是死者的葬场。
而这座高台为何被称为癞王台也是令人费解的。据说是因为那尊阎摩像被发现时长满青苔,仿佛一个得癞病的人。而吴哥历史上恰好有一位癞王,即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889-910年在位),于是,这尊雕像被认为是属于这位癞王的。而巴戎寺中又有癞王的浮雕,两者自然被联想到了一起。但是耶输跋摩一世是9世纪的国王,为何这里要屡屡提到他?或许是对这位吴哥首次建城者的纪念?因为是他将首都迁到了这里,并开启了六百年的辉煌。但这也只是猜测。
但是癞病却是柬埔寨人常见的一种令人头痛的病症,周达观在出使真腊过程中便发现了这一点,并专门讨论了这病,认为是人好色之后入水洗澡导致的。而巴戎寺壁画中将国王染病原因归结为斩杀巨蛇,为蛇血所溅,不知是否是为尊者讳了。
十二塔庙Suor Prat Towers
在战象台对面的平原上,分布着十二座小塔,为砖石所建。而十二小塔庙是何用途?在周达观的叙述中,这是一种特殊的天狱,如果有两家争讼,无法判决的,就各令一人居于塔中,过三五日,无理的一方便会长疥疮,或者咳嗽发热,由此,曲直可辨。虽说是“天狱”,恐怕也是利用了犯罪者的心理吧,无理者总会心慌不宁,心理影响生理,而塔中的闭塞闷热则让人容易生病,那么那个生病的人往往是心里有鬼的。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 |
小塔庙 |
周萨神庙ChauSayTevoda和托玛侬神庙Thommanon
出了通王城,司机接上我们,又赶往下一处参观点——周萨神庙和托玛依神庙。
![]() |
周萨神庙 |
![]() |
周萨神庙 |
![]() |
托玛侬神庙 |
![]() |
托玛侬神庙 |
这两座小神庙如一花双生般伫立在马路的两边,它们的形制几乎一致,都是由数座小庙组成的庙群,可谓是小而美的典范。进入神庙内部,里面逼仄,却颇有神秘色彩,时不时会遇见持花的蒂娃妲仙女或是一座结跏趺坐的神像。
![]() |
周萨神庙内的蒂娃妲仙女像 |
![]() |
托玛侬神庙内部门楣与天花 |
尽管这两座神庙很小巧,但它们是由吴哥王朝的君主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1113-1150年在位)建造的,也正是这位国王修建了人间的奇迹小吴哥,因此,这两座神庙在建筑风格上和小吴哥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具体而微了。
苏利耶跋摩二世也是吴哥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一位国王,他的上台,结束了柬埔寨的内战,安定了局面,他励精图治,开疆扩土,创造了吴哥王朝历史上的鼎盛,他将国家的信仰由湿婆派改为毗湿奴派,并且兴建了许多宏大的神庙。但是,自他得之,也自他失之,长期且大规模的神庙建设工程耗费了国力,使王国的根基开始枯槁。在一代雄主驾崩后,吴哥王朝立刻陷入内忧外患之中,起义和反叛此起彼伏,占婆人趁机入侵,将吴哥逼入了崩溃的边缘,直到阇耶跋摩七世才使王朝再度重生。
风起于青萍之末,当周萨神庙和托玛侬神庙建成时,苏利耶跋摩二世满意于这神庙的设计风格,但他却不满足于它们的体积,他想要更大、更宏伟、更骇人心目的神庙。恢宏的建筑蓝图在国王面前展开,歇憩的民夫被再度唤来,喘息的石山被再度凿开,苦役似乎无止境,直到忍无可忍。
![]() |
周萨神庙内的小神像,还在受到崇拜 |
茶胶寺Ta Keo
在午后的烈日中,我们来到了茶胶寺下。
眼前,是一座金字塔形的庞大高塔,百米见方,穿过重重门楼,台阶似乎要登上云霄。但是,与其他吴哥寺庙的精雕细琢相比,这座寺却显示出质朴的风格,几乎是素面朝天,不事雕琢。
![]() |
远眺茶胶寺 |
沿着台阶向上攀登,登上高台,台顶上伫立着五座高塔,呈金刚宝座式排列,高塔也纯然由石块垒砌,全无雕饰,但是庄严高贵。而站在高塔之上,目光所及,绿树与石塔相映,整个吴哥城的风光赫然。仰望天日,仿佛有飞升之感。
![]() |
高高的台阶仿佛通往天境 |
茶胶塔的质朴,是因为它的未完成。它是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968-1001年在位)在为自己修建的葬庙。从塔现在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吴哥的寺庙是先磊石砌成,再加以雕刻装饰的。
![]() |
素面朝天的塔 |
然而这座恢宏的寺庙未等到遍身罗绮的那一天,它的主人阇耶跋摩五世就去世了。此后吴哥王朝经历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内乱。内乱平息后,其继任者苏利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 I不愿再继续这项工程,并且,苏利耶跋摩一世是一位佛教徒,而敬奉湿婆的神庙也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于是,其廷臣Yogisvarapandita在塔前的铭文中写道:这座塔被一道闪电击中,这是不祥的征兆,因此修建工程被停止了。但事实上,茶胶寺仍然作为一个宗教圣地而受到崇拜,甚至Yogisvarapandita也在塔的第一层壁上表达了对这座圣地的敬仰。
是的,尽管它未完成,但是它的庄严与美丽无不体现出它是一座圣地。烈日之下,我在塔顶,感受那神圣的光芒,照耀周身。
吴哥寺Angkor Wat
如果之前的寺庙已经让人赞叹的话,那么吴哥寺则是吴哥古迹的瑰丽王冠,是卓尔不凡的人间奇迹!
太阳已经西斜了,我们来到了小吴哥的西参道前。与其他寺庙坐西朝东迎接旭日不同,这是唯一一座坐东朝西的寺庙,它永世面对着垂暮的太阳。这是一座死亡的圣殿,它既是献给毗湿奴神的庙堂,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1113—1150年在位)的陵墓。
西参道架在一道宽阔的护城河上,正是这条阔达百余米的河阻止了雨林的入侵,使得孤岛般的小吴哥得以保全,也正是它,将纷纷扰扰的俗界和庄严肃穆的天界分隔开。我有些忐忑地沿着参道前行,去瞻仰这伟大的圣域。参道由巨大的石板铺就,有一半经过整修较为平整,另一半则坎坷不平。蛇神那迦照例保卫着它,只是年代久远之后,它的大部分躯干已经残缺了,遗落于历史的深渊中,只留下高昂的七个蛇头,还耸立在桥头。
![]() |
西参道的塔门 |
桥的尽头,是一座华丽的塔门,三座玉米穗般的石塔原本高伫于门上,可惜现已残缺,但是门楣和门柱上精雕细琢的浮雕依旧美丽,盘曲的卷草纹,舞动于云间的仙人,使人明白,这里已经是神的领地了。特别引人怜爱的是门柱旁的仙女,据说这是从乳海中涌现出来的蒂娃妲,她娴静美好,总是拈花微笑地侍立一旁,而同时涌出的阿普莎拉则是热烈的舞者,伴着无弦之琴的节奏,在石壁上舞蹈不已。
![]() |
细腻的门楣浮雕 |
![]() |
门旁娴静的蒂娃妲仙女 |
![]() |
热情的舞者阿普莎拉仙女 |
塔门两侧,长长的柱廊蔓延开去,仿佛要到时光的尽头。柱廊壁上皆是一尊尊神像,有朱红涂染,在午后的光中,栩栩生动。
![]() |
长长的柱廊 |
过了塔门,又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旁是茵茵绿草,两座精致的藏经阁便落在绿草间,仿佛重彩之前的两笔点染。藏经阁前还有两座圣池,波光微茫。也有猴子君坐在甬道一旁,静静地看着我们这些前来打扰圣域的凡俗者。
![]() |
藏经阁 |
![]() |
自在的猴子君 |
直到,它近了,举世无双的小吴哥便在甬道的尽头等待着我。昂首的狮子辛玛像一千年前那样,守卫着小吴哥的大门,我不禁双手合十,赞美一声神号,然后,我进入到这座石头的史诗之中。
![]() |
狮子辛玛像 |
![]() |
吴哥寺的巨大高塔门 |
鼓角之声响起了,罗摩的大军与恶魔拉瓦那的军队之间的战斗开始了。我面对的是一座史诗长廊,在第一回廊的廊壁上,《罗摩衍那》的诗篇幻化为蔓延不尽浮雕,在这里,多头的魔王在横冲直撞,勇敢的英雄在奋勇杀敌,助战的猴子们也在左右腾挪,史诗的铿锵在此鲜活生动,令人血脉贲张。
![]() |
漫长的史诗浮雕长廊 |
![]() |
十首魔王拉瓦那 |
![]() |
英雄驾驶着战车 |
![]() |
助战的猴子大军 |
![]() |
拼杀白热化,猴子抱住马 |
转过转角,又一道长廊出现了,现在的战争发生在天神与阿修罗之间,为了争夺长生不老的灵药,他们开始殊死搏斗。这是更为激烈和残酷的战斗,战车隳突,神兽叫嚣,凶恶的阿修罗踏着火轮,毗湿奴神驾着金翅鸟,飞矢交坠,短兵相接,士兵们举着长矛刺向对方,手足交错,肢体扭曲,战场上的生灵陷入混乱的厮杀,大地战栗,太阳颤抖。
![]() |
战旗猎猎 |
![]() |
毗湿奴骑在金翅鸟上 |
![]() |
战神室建陀骑在孔雀上 |
![]() |
天帝因陀罗骑在大象上 |
![]() |
杜尔迦在狮子战车上 |
![]() |
太阳神苏利耶在战车上 |
![]() |
愤怒的阿修罗 |
这是天地间的恶战,在神灵高持的法器上,在战象昂扬的长牙上,在战士鼓起的肌肉上,在濒死者支离的呓语上,一切无不在骚动,在呐喊,在拼搏,仿佛破阵曲的凌乱乐章。这是世上最惨烈而壮美的战争图景。
![]() |
士兵举起矛刺向对方 |
![]() |
士兵的马冲撞到一起 |
再下一长廊,金鼓交错声消退了,齐心合力的号子声仿佛响起,壁上,天神和阿修罗抱着婆苏吉的长躯,正在搅拌乳海,他们齐整的律动在幽冥之海上,天上是舞蹈神的欢跃,海里是水族们的惊惶,中央,是巨大的神龟沉于海底,毗湿奴神把持着须弥山,主导着这场最伟大的劳役。
![]() |
天神们抱住蛇王的长躯 |
![]() |
脚下乳海中的水族 |
![]() |
巴力抓着蛇王的头 |
![]() |
毗湿奴抱住世界之山以为搅棒 |
再转角,又是换场,这座长廊有着美丽的天花板,仿佛天界之顶,而壁上的浮雕却分为截然的两部分,上部是天国,优雅的侍女执着团扇,闲适的神盘腿安坐,享受着平和与宁静。而在被神兽分隔出的下部则是地狱的场景,犯罪的灵魂在此经受着剜眼、刺钉等各种酷刑,哀嚎声不绝。
![]() |
美丽的天花 |
![]() |
天国的怡然 |
![]() |
地狱场景——钉人 |
![]() |
地狱场景——拔舌 |
惊魂未定的我马上进入下一道长廊,发现已回到人间,浮雕表现的是小吴哥的建立者苏利耶跋摩二世的战事。在华盖和宝扇之下,国王坐于装饰华美的肩舆中,在他的督导下,军队已经出征,战士们持着戈矛,精神抖擞,将去进行伟大的战争,而战场的前方,两军交接了,殊死的搏斗业已展开。
![]() |
国王坐于华盖下 |
![]() |
士兵整装出发 |
![]() |
将军骑在马上 |
![]() |
前方已然开战 |
经过这一圈的长廊,我又回到了第一回廊的西塔门,适才的步行仿佛一场场穿越,从神话到人间,从天国到地狱,从战场到宫廷,令人目不暇接,似乎惊魂未定。我不得不由衷赞美这些无名的浮雕的创造者,他们的想象力纵横驰骋,在坚硬的石壁上琢出动人心魂的作品。
西塔门向前,是一座构造精巧的十字形回廊,石头在此展现了绝伦的拼叠后所产生的如万花筒般的对称之美。回廊的北边一处,据说能产生回声,当人们的声音在此震荡时,似乎可以听见来自遥远的回响。
过了十字形回廊便是第二回廊,这道回廊的浮雕较少,但也有精妙之处,如东边的墙上有一组四位仙女像,她们发型各有千秋,体态婀娜,十分迷人。
![]() |
发型各异的四仙女像 |
第二回廊所围绕的便是五座尖塔所在的主殿山,层层叠起的石壁仿佛海上涌起的万年沉积岩山,次第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而陡峭的石山之上,是五座峻拔的玉米穗形高塔,呈金刚宝座式排列,直插云霄,仿佛将人的灵魂引领往天国所在。
![]() |
主殿山的尖塔 |
在唯一一座开放的石阶前,长长的人流等待着攀登上这最后一道绝壁。我没有把时间用在等待上,我只想再亲近这座石头的史诗,聆听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曲调。
![]() |
窗边的仙女 |
![]() |
第二回廊外视 |
我在第二回廊外的草地上徜徉,在巨大的石头间怀想,惊叹着这无双的奇迹,它是那么美,每一座玲珑的棂窗,每一阙翘起的山墙,都是那么美,仿佛天才音乐家奏起的交响,无不和弦。我不去思维,只是将所有的心魂沉浸在这大美之中,沉浸在瑰丽的古老神话里,沉浸在不朽的虔诚里。
大阳西落了,小吴哥渐渐黯淡,似蝴蝶倦了,敛上美丽的翅膀。我不舍地惜别此刻的小吴哥,心中却全是眷恋。
![]() |
层叠的山墙 |
我等待着第二次的相约。
次日凌晨时分,我们再次来到了小吴哥。在朦胧夜色里,伟大的建筑沉默酣睡,圣洁的湖水也明眸未醒。而许多许多的人已经聚集到湖边,等待着小吴哥大梦醒来的第一眼惺忪。
![]() |
宁静的河水 |
东方的天空里,浅玫瑰色的曙光如美人的眼影一般,靛色的云被染上了绛色的晕。渐渐的,曙色渲染开来。而我避开了人群,想去小吴哥的深处,看看她的样子。
![]() |
晨曦中的吴哥寺 |
巨大的主殿山在业已泛蓝的天空里仿佛一个黑色的剪影。随着第一道曙光从雨林之外投射过来,小吴哥眉眼轻绽,开始苏醒。光在窗柱间闪耀,仿佛指尖掠过琴弦一般。万物开始活跃,鸟儿、猫儿在古老的建筑间往来。而此时的主殿山则被上一层金光,如英俊的毗湿奴神般耀眼。
![]() |
主殿山的剪影 |
![]() |
窗棂外的晨光熹微 |
![]() |
晨光沐浴 |
![]() |
容光焕发的主殿山 |
我终于登上了那百余台阶,来到了山巅之上,连接五座高塔的是第三回廊。光影在廊柱间移动,在美丽的女神像上驻留,在空寂的殿堂间回响。置身于此,仿佛身临天景,满目所及,皆是琳琅,放眼望去,人间如棋局于足下。此刻的心灵被崇高感所充溢,与永恒共在。
![]() |
主殿山山墙 |
![]() |
殿中供奉坐于蛇床上的毗湿奴 |
![]() |
俯视吴哥寺 |
女王宫Banteay Srei
离别了金冠般闪耀的小吴哥,我们前往女王宫,据说它妩媚得如美人头上的一支花簪。
女王宫之名首先引人遐想,但它并非属于一位女王,它是在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944-968年在位)和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968-1001年在位)期间由国师雅吉那瓦拉哈Yajnavaraha建造的,以供国师修行及供奉湿婆神之用。这位国师据说博学多才,精通医术、音乐和天文。其建造的女王宫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精致华丽登峰造极,其细腻玲珑超出想象,被认为只有蕙质兰心的女子方能建造,故又被称为“女人的宫殿”。
来到女王宫时,正是上午,明媚的阳光下,第一道门楼红砂岩的色彩艳如朝霞,与其他寺庙青灰的色调相比,女王宫更有一份热烈的旖旎。
![]() |
女王宫门 |
女王宫以其遍身罗绮的浮雕闻名遐迩,门楣之上的山形墙更是雕琢精美。在第一道门楼上,那迦弯曲的蛇身圈出了山墙的轮廓,山墙中心雕琢着因陀罗骑在三头大象上的场景,其周围皆以螺旋形花饰渲染。
![]() |
山墙局部:因陀罗骑在三头大象上 |
进了门楼,是一条长长的参道,参道上残留有门框门楣,以往当还有若干道绚丽门楼,只是已恍然不见了。幸好的是,最美丽的一座门楼在沧桑之后风流宛在。
![]() |
残留的门框 |
![]() |
高棉文碑铭 |
这是第一道围墙的大门,山形墙最上有菱形徽章,两侧边缀着莲花,侧边尽头再卷曲而起,宛转不绝。山墙中心,雕琢着毗湿奴神坐在神兽迦罗上。该山墙的背面则雕琢着他的妻子吉祥天女,她端坐于莲花座上,两头大象正翘起鼻子卷起水壶,为女神沐浴。
![]() |
最美的门 |
![]() |
山墙正面局部,毗湿奴骑在迦罗上 |
![]() |
山墙背面局部,吉祥天女接受大象洗礼 |
进入这道门,前方不远处是第二道围墙的大门,其门楣之上有双重山形墙,墙角皆有那迦蛇头扬起,蛇身蜿蜒成轮廓,下山墙中心则雕琢着本寺的主神——湿婆。作为舞者的他正在跳舞,展现十臂之像,在宇宙的舞场中,湿婆之舞代表着创造、维持、毁灭、救赎、解脱的大化轮回,精灵在他两旁欢腾应和,右边有雷神因陀罗击鼓伴奏,左边则是一位形容枯槁的女人,据说她名叫卡里拉米娅,因为貌美而引发王国间的冲突,故请求湿婆将其变丑。这位失去美貌的女人在此,似乎因为着世间表象的无常和无谓。
![]() |
第二道围墙大门 |
![]() |
双重山墙中的湿婆 |
大门的左边是一座玲珑精巧的藏经阁,它的山形墙有三重,如火焰一般高高竖起,最高一层的墙角是那迦蛇,下两层则是毗湿奴的坐骑金翅鸟迦楼罗的形象。据说迦楼罗和那迦同父异母,但势同水火。金翅鸟作为鸟王,飞行速度如光,它也代表着突破此间的界限的深奥智慧。
![]() |
左藏经阁 |
![]() |
狮头的迦楼罗被摩羯鱼咬住 |
藏经阁的山形墙中心描绘的是十首魔王拉瓦那向湿婆神挑战的故事,强大的魔王力图撼动湿婆神所在的凯拉萨山,湿婆的妻子帕瓦蒂很害怕,而湿婆却将她抱在怀中,一脚踩地,就将魔王困于山下。不大的空间里描绘了四层的凯拉萨山,山上有郁郁葱葱的神树,其间的神人和怪兽都情态备至,十分精妙。
![]() |
湿婆和魔王 |
右边是另一座藏经阁,形态与左藏经阁相似,其中心描绘的是另一则神话故事,毗湿奴的化身黑天在幼年时是个牧童,他对人说不要向因陀罗献祭,而应该直接向他献祭。因陀罗大怒,降下暴雨来惩罚他。而黑天请来火神阿耆尼来帮助他。火神放出万支箭,抵御住了洪水。山墙中,画面被分为三层,最上层是骑着三头大象的愤怒的因陀罗,泛滥的水波和在水波中高举双臂的神人,中间一层是密密麻麻的箭簇,三头那迦和数只飞鸟,下层是树木、鹿、象、马、人,还有站在车上持着弓的火神,都栩栩如生。
![]() |
右藏经阁 |
![]() |
因陀罗与黑天 |
![]() |
转角的那迦 |
再往北是中心殿堂,中心殿堂由三座小塔组成,塔前皆有人头、猴头、鹰头或狮头的卫士在此守卫。山形墙上雕琢繁复,只是现在不得靠近,不得尽观其妙了。
![]() |
中心殿堂 |
![]() |
中心殿堂 |
![]() |
鹰头守卫 |
![]() |
猴头守卫 |
出了西门,见墙外地上垒着几座山形墙,精妙不输之前所见,只是岁月之后,找不到原来的位置了,只能孤寂于此。往南走,见矮矮围墙蔓延,有些地方已塌陷歪斜。
![]() |
残落的山墙 |
![]() |
倾斜的围墙 |
出了女王宫,路边有凉棚,一些统一着妆的当地人在鼓动音乐,有的若筝,有的若胡琴,有人弹奏,有人敲击,一些人身有残疾,据称是地雷受害者。柬埔寨在多年战争中埋下大量地雷,有不少当地人深受其害。他们如同残缺的神庙一般,也是历史的见证人。
![]() |
地雷受害者的演出 |
崩密列Beng Mealea
崩密列,一座已经崩溃的废墟,像一个巨大的谜,展示在大地上。
这是一座偏居一隅的寺庙,离吴哥古迹群有40公里,汽车在乡间柏油路上要行驶一个小时才能到达这里。
下了车,到了马路对面,路边有一条长满荷花的河,几个黝黑的孩子在河里洗澡。而这条河并不普通,它是崩密列的护城河,长1.2千米,宽0.9千米的它圈出了一块神圣的区域,规模与小吴哥相仿。过了河,是一条长长的甬道,两边的那迦高昂着头,仿佛要提醒你,别小看了这里。
![]() |
甬道边的那迦 |
长长的甬道到了尽头,眼前是一堆的乱石横陈,前方,依稀有一座塔门的轮廓,只是,它早已被混沌模糊了面容。高大的树从乱石中拔地而起,它粗大的如蛇的根深深扎入崩密列残破的躯体里,仿佛一场殊死搏斗后,胜利者踩在了失败者的脖颈上。
![]() |
乱石铺满了路面 |
![]() |
残破的塔门 |
![]() |
废墟中长出的大树 |
是的,崩密列失败了,败给了时光,败给了风雨,败给了,一棵树。它倒下,倾颓,抽搐,最终僵然不动,任凭树根深扎,树藤缠绕。
在乱石与乱石之间,剩下的只有想象力,我想象着那美丽的拱券隆起的样子,那端庄的藏经阁耸立的样子,想象着它的建设者和他们所崇拜的神祇。我在神庙转角处的门楣上见到了骑着南迪牛的湿婆神,有人说这座美丽的神庙最初就是献给他的。我也在另一处门楣上见到了坐在莲池之上拈花说法的佛,似乎佛陀也在此受到崇信。但是,这座庙最终也没有完成,在到达终点之前,它就被放弃了,连同这些雕琢精美的男神、女神、佛与飞天一起,被弃置在时间的废墟里。
![]() |
藏经阁的废墟 |
![]() |
倾塌的拱券长廊 |
![]() |
门楣上有湿婆神的浮雕 |
![]() |
门楣上的诸佛像 |
![]() |
跌落的石头上有搅拌乳海的浮雕 |
![]() |
树枝肆意地曲折缠绕 |
![]() |
一片巨大凌乱的废墟 |
巨大的崩密列就是一部遗忘之书,每一块巨石都指向着一段被抹掉的记忆。在乱石间逡巡,你会感到一种无措的震撼,一种未知的触动。你总是想去知道,知道那幽深之处,究竟有些什么。
![]() |
说不出表情的张望 |
![]() |
通往未知的深邃 |
我们探进了一条晦暗的回廊,仿佛探进了这个谜的最不可告人处。回廊里漆黑一片,脚下是潮湿的泥,用手电照着墙壁,失望的是,什么也没有,只是斑驳后的空白。
![]() |
黑处有什么 |
在回廊里,我体验着这种奇异的空白感,我被黑暗包围,头脑里却全然无物。因为,它不愿说话,它不像小吴哥那样,用巨幅的浮雕来告示后人,它闭口不语,无声无息。
出了回廊,似乎来到了崩密列的核心之处,一座美好的庙宇,但头上却长满蛇发,仿佛那个被诅咒的女妖一般。这似乎在暗喻着崩密列受到了诅咒。
![]() |
长者蛇发的殿宇 |
现代的学者们通过建筑风格推测出崩密列和小吴哥属于同一类型,应该是同时期——即伟大的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时期——的作品。而这位国王不但创造了吴哥王朝的鼎盛,也开启了一场宗教变革,他将吴哥王朝的信仰由湿婆派改为毗湿奴派,小吴哥便是他敬献给毗湿奴神的圣殿。说到这里,或许事情有些露出端倪了。我们是否可以推测,伟大的崩密列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或者其前任依照传统信仰修筑着,而随着信仰的改变,湿婆神的神殿工作被停止了,工匠们被命令收拾起工具,前往新的工地为新的信仰服务。而崩密列,作为旧神祇的殿堂,渐渐荒芜乃至崩溃。
![]() |
寂寞的仙女 |
![]() |
遗忘之地 |
![]() |
榫卯的石头 |
人间的朝令夕改如过眼烟云,崩密列依然在不断流入熵的过程中,秩序到混乱,清晰到模糊,它越陷越深,不可改变,亦无法复原。
![]() |
过不到彼岸的桥 |
走出崩密列时,我在路上看到几头牛,仿佛湿婆神所爱的神牛南迪一般,它们还在这座破败的湿婆神庙旁生息,似乎等待着那清亮的牧笛声。
![]() |
残垣间的牛 |
罗洛士群Rolous Group
罗洛士,是高棉文化的源起之地,伟大的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802-835年在位)使柬埔寨摆脱爪哇统治,在此——当时称为诃里诃罗洛耶(Hariharalay)——建造了他的第二个都城,并定鼎七十余年,从此,开启了吴哥王朝六百余年的风华时代。
旧都早已残破无寻,现在的罗洛士,唯有三座寺庙遗留下来:神牛寺,巴空寺和罗莱寺。
![]() |
香烟缭绕的神牛寺 |
神牛寺(Preah Ko)因寺前的三座神牛雕像而得名,这虔诚跪拜着的神牛乃是湿婆神的坐骑,因此,神牛寺是礼敬湿婆的神庙,同时,也是吴哥王朝的祖庙。
![]() |
礼拜千年的神牛 |
和吴哥文化其他规模宏大的寺庙相比,神牛寺显得低调,这也是王朝初创时期的简朴。在一层高台上,坐落着两排六座小庙,岁月早已将庙身斑驳,露出朴质无华的红砖,此时的吴哥王朝尚未大规模使用石头作为建材,神牛庙唯有门和两侧的神像是石雕的,前三座由男神守护,而后三座是女神。
![]() |
斑驳的红妆,残存的石雕 |
神牛寺是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877-889年在位)修建的,他是吴哥王朝的第三任君主。经过前两代的励精图治,这个新王朝已经显示出蓬勃之态了。为了永远地纪念先人,他以这座神庙作为献祭,前一排的三座神庙分别献给阇耶跋摩二世,因陀罗跋摩一世的祖父Rudreshvara和父亲Prithivindreshvara,后一排的三座神庙则是纪念他们的妻子,其中中间的两座塔上有湿婆神的雕像,也象征了对这位至高神的膜拜。
![]() |
隐约的湿婆像 |
神庙在他即位的第三年(879年)完工,此后,吴哥王朝似乎真的得到湿婆神庇护一般开始兴盛,国力日强,仓廪日实,按照柬埔寨碑记的记载,“内治昌明,外摧敌人,威及四方,恢复侵地”于是,踌躇满志的因陀罗跋摩一世开始尝试着扩建都城,并在都城的中心以坚硬的石头来建造象征永恒的神庙。
![]() |
巴空寺门 |
那就是巴空寺Bakong,在两旁砖塔拱卫下,我见到一座金字塔式的五层高塔,象征着须弥山,进入石头垒砌的质朴拙重的塔门,沿着巨大的条石筑成的台阶而上,巨石的身躯层层叠压,以托起那高出尘世的神圣,每上一层便是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前三层四角有大象雕塑,象征着驮着大地的圣象,第四层有12座小塔,塔中皆供奉着湿婆神的化身林伽,塔顶最高处又起一座小塔,塔如剑擎空,象征着充满自信的新王朝对上天的呐喊和自证。绕着小塔一周,塔身上的女神石雕依旧优美,她们翩翩然,似乎将要舞动一曲华美的霓裳。
![]() |
擎空的塔 |
![]() |
巨石叠压 |
![]() |
塔上的仙女浮雕 |
尽管已经目睹了那么多伟大的吴哥建筑,巴空寺已经给人以震撼。站在高塔之上,四下瞭望,心中仿佛体验到一种充满信心的力量,这是吴哥第一座高塔,它是一种号召,匍匐于地的人类建立了文明,文明将要引导人直上天际。
![]() |
直上天际 |
圣剑寺Preah Khan
![]() |
圣剑寺的桥与大门 |
神圣之剑,在伟大的阇耶跋摩七世手中挥舞,洪水般的军队向占婆人汹涌而去,胜利的号角吹起,于是,国王决定,要建立一座胜利的圣城来作为永恒的纪念。圣剑寺由此而建立起来,并且,国王也以之来缅怀他的父亲。
在吴哥通王城之前,圣剑寺是吴哥国王的宫殿,也是一座寺庙,甚至还是一座佛学院。国王的父亲以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受到供奉,还有430位女神享有神龛,享用着食物、衣装和香料。由于它的崇高地位,圣剑寺被装饰得无比辉煌,金、银以及112,300颗珍珠装点于雕梁画栋间。在它的鼎盛期,97,840名侍者和仆人在此服务,包括1000名舞者和1000名教师。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我来到圣剑寺时,这里已落寞了。
护城河的长桥上,有阿修罗和天神抱着婆苏吉的长躯,像通王城一样,引导我们走向这座辉煌的圣殿,只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已身首异处了。圣殿以长800米、宽700米的砖墙拱卫,墙上有莲花型的佛龛,原本供有佛像,但早已被后来的异教者所铲除。我见到巨大的金翅鸟迦楼罗踩在蛇神那迦的身上,他依然是此处的忠实守卫。
![]() |
抱着长蛇的天神们 |
![]() |
围墙上的金翅鸟 |
正面是一座有三座小塔的华丽塔门,支撑塔门的圆柱缺了一根,另一根也已倾斜,仿佛力不支一般。进了塔门,雄壮的狮子迎面而来,巨石铺就的参道尽头,尚有一位孤零零的无头武士伫立,他的身边是宫门,宫门之内,是一道一道仿佛无有尽头的门,仿佛人生的迷宫一般,不知要通往何处。
![]() |
石柱倾斜的塔门 |
![]() |
狮子守卫在参道前 |
![]() |
无头的武士仍在恪尽职守 |
![]() |
无尽之门 |
我在门的迷宫中穿梭,门楣上的浮雕精美,窗间的仙女依然优雅,行走于其间,仿佛还能看见那曾经宫女如花满春殿的如梦幻影。门一道一道被穿过,仿佛时空之环被一层层穿越,千重百回间,我遇到手持长刀的武士、高举着那迦的狮子、双手合十的圣者,或者,一双残缺的脚、一堵倾颓的墙、一块找不到过去的石头。大千世界在此流转,如在巨大的轮回之中,最后,我来到了世界的中心。
![]() |
窗间的仙女 |
![]() |
持刀的武士 |
![]() |
千载的托负 |
![]() |
修行,永无止息 |
![]() |
残缺的仙女 |
![]() |
谁曾凭窗 |
![]() |
谁曾驻足 |
中央殿堂原本是一座高耸的建筑,但它卓立的顶部早已脱落,流淌进天光,一座螺旋形的小石塔还立着,承接着那天光,仿佛在接受无上的赐福。据说这是盛放国王父亲骨灰的灵塔,想当年,这座灵塔时刻承受着王者的祈福,以希冀王国的永昌。
![]() |
天光下的灵塔 |
过了中央殿堂,向东而去,再次穿越多道门,我来到了一个叫舞女平台的地方。耳边仿佛响起了琴声,舞动着身姿的仙女在门楣上、在石柱上,在目光所及处列队,按着旋律,高抬起屈腿,摆动手臂,如此欢腾,似乎每一块石头都被感染了,都伸臂屈腿,打算加入这场摇晃心旌的舞会中。那遥远的律动依旧生机勃勃,霓裳旋转,羽衣生动,饮宴不绝。这是战争之后的狂欢,是向舞蹈之王湿婆神的礼拜。在永恒之舞中,长乐未央。
![]() |
跃动的一排舞女 |
![]() |
舞女的浮雕 |
出了舞女平台,在左手边,有一座独立的二层建筑,与吴哥的其他建筑都不同,它以巨型圆柱为支撑,颇有些希腊柱式神庙的风格。它孤独地立于一隅,像一个突兀的外来者。这座建筑的用途为何,也是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它是谷仓,高楼层可以防止谷物受潮。但是,建筑却没有任何可以攀上二楼的梯子遗存,或许是早已腐坏了,或许,这楼上的神秘之所本不允许凡夫俗子进入。
![]() |
奇异的二层建筑 |
当年得胜的国王以巨石建造圣剑寺是为了久远,而任何巨石都抵挡不住种子的力量。我看见一颗高大且俊挺的树斜立在回廊之上,不,是两棵树,有一棵已经被斫掉树干,但它粗大的根依旧牢牢盘踞着巨石,生生将巨石折断。在即将倾颓的回廊中透过树洞往外看,似乎可以听见树的骄傲誓言。时光尽头,谁是胜者?强者易折,柔者长存。那些在墙缝中生长着的幼嫩的植物,或许有一天,将埋葬这一整座宫殿。
![]() |
大树冲破石头回廊 |
![]() |
是窗也是树洞 |
涅槃宫Neak Pean
涅槃宫位于一座湖心小岛上,一座长桥跨越美如镜的湖面,将小岛与陆地连接起来。
悠然的白云倒映在蓝色的湖水里,树站立在水中,莲花躺在水面,绿树葱茏的小岛,如碧玉一般。
![]() |
优美的湖 |
小岛中央有一个水池,池中央有一座石塔,石塔重重的基座,是两条巨蛇盘踞的身躯,蛇头在东方昂起,蛇尾在西方交结,而涅槃的本意就是缠绕的巨蛇。石塔旁还有一座石马,马的脖颈处隐约有弯曲的人腿造型,当先时有人骑在马上。
![]() |
池中石塔 |
涅槃宫依然是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作品。它不但承载着人们的祈愿,也实实在在带给人福祉,因为,它同时也是一座医院。圣池的水中种满药草,而水也由此具有治疗功能。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别沐浴于由圣池引出的四个小池中,在水的滋养中,去病养生。
先王的德政已是传说了。在回涅槃宫的长桥上,我再一次遇见了地雷的受害者们,他们在桥旁搭建一个木棚,鼓舞音乐以乞讨。
![]() |
地雷受害者们 |
疾病的痛苦,可以求助于圣水。人类之间愚昧地滥用武器所造成的痛苦,涅槃宫仁慈的圣水能消弭吗?
塔逊寺Ta Som
在塔逊寺,有一棵树完成了征服。
塔逊寺,也是伟大的阇耶跋摩七世建造的,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而无论这位将军征服了多少土地,现在,他的庙宇的东塔门,却被一棵粗大的榕树遮掩了面目。
![]() |
大树掩盖了西塔门 |
西塔门依旧是阇耶跋摩七世时期的四面佛造型,而那棵榕树蔓延上石壁,在塔门前舒展地交织着躯干,再升腾而上,张开绿伞。它从容不迫,气定神闲,在高塔之上尽情享受着阳光。
![]() |
四面佛像 |
而塔逊寺低调地在它身后,落下的山形墙在地上,残缺的神像胡乱在角落里,体验着岁月的年轮在它们身上的碾压。
东梅奔寺East Mebon
第一位迁都吴哥的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在这座王者之地的东面挖掘了一个大湖,以作为重要的水源,也表达了在此定都的长久决心。这是吴哥的第一只眼。但是耶输跋摩一世去世后,子孙为王位而争斗,吴哥一度被废弃,王国的首都曾被迁到70公里外。而当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夺取了他表亲的王位时,他又回到了先辈定鼎的吴哥,并且在东池中修建了一座恢宏的寺庙,来为这只秋波美目点上眸子。
沧桑之后,在周达观眼中曾经周围百里的东池早已干涸而无踪迹,所幸这座寺庙还屹立在地面上,铭记着时光的变幻。
![]() |
东梅奔寺 |
仿佛船只在记忆之水中泊了岸,我来到东梅奔寺的脚下,在湖水曾经轻抚的台阶上立足,眼前的东梅奔寺,在阳光下仿佛燃烧的火。因为它是以红色砂岩磊成的,时间没有使它暗淡,反而依旧鲜艳。这也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塔庙,三层高台之上是五座高塔。并且在一二层的四角,各有一头巨大石象,仿佛在驮着大地和大地上的一切荣耀。顶层的五座高塔是红砖砌成的,原来外敷灰泥,以为各种装饰,而如今灰泥都剥蚀了,只有红砖袒露着,仿佛有无限的喧嚣,如今只剩下低吟。
![]() |
托起大地的象 |
低吟声来自中心高塔的门楣,它雕琢着湿婆和他的妻子帕瓦蒂的神像,而这象征着国王的父母,夺取王位的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或许希望将双亲神化,来宣告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也希望双亲因此而获得荣耀。
![]() |
中心高塔 |
在后世,东梅奔寺的供奉可能曾经易主,周达观到达东梅奔寺时,曾目睹塔中有一尊铜卧佛,肚脐中常有水流出。但是再后来,佛像不知何处去了,塔上的神像也纷纷剥落了,甚至湖水也干涸了。
很巧,与东池对应的,还有一个西池,西池中曾有一座西梅奔寺。如今西池还在,西梅奔寺却杳无印迹了。吴哥的双眸不再美目流光。
比粒寺Pre Rup
比粒寺的建设者同样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在东池的南岸,他修筑了新的王城,而比粒寺便是王城的中心。据说,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是位英勇的武士,他有着金刚不坏之身,长年东征西讨,力图开辟疆土。显然,这位雄心勃勃的国王对自己的都城有一个整体的规模,因为如今的人们发现,属于这位国王时期的三座建筑:东梅奔寺、比粒寺和通王城中的空中宫殿存在着一种地理学上的联系,东梅奔寺和比粒寺在同一南北轴线上,两者相距1200米,而东梅奔寺又和空中宫殿在同一东西轴线上,两者相距6800米。这两条垂直的连线似乎勾勒出一幅非常宽广的蓝图,只是大地上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细节了。
![]() |
比粒寺的大门 |
比粒寺的格局和东梅奔寺很相似,都是三层五座的塔庙形式,但它作为王城主塔,规模更为宏大和复杂。它有着双重围墙,墙间坐落着数座小塔,仿佛前奏序曲,跨入第二道围墙的塔门后,才见到那位雄奇的塔庙拔地而起,同样是红砂岩为主材,它鲜艳如火,每一层耸立着的小高塔如升起的火舌。一直攀登,直到顶层,五座峻拔的高塔在狮子的守卫下气势凛凛。塔门两旁还有仙女的雕像,娴静美好。而探入塔内,层层红砖砌得严整密实,一丝不苟,不得不赞叹建设者的能工。
![]() |
高耸雄起的塔庙 |
![]() |
在塔顶俯瞰 |
![]() |
狮子守卫 |
![]() |
塔上的仙女浮雕 |
![]() |
塔内的砖砌结构 |
然而,最引人好奇的是塔的名字,比粒寺意为变身寺,即印度教中认为的肉身焚化,灵魂成神,直白一些,这同时也是一座火葬场。在塔上确实有焚烧的痕迹。塔下东面有个石槽,据说就是放置尸体之所,而塔的东北角则是倾倒骨灰的场所。据说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去世时,比粒寺尚未完全完工,或许就是在这里,这位被誉为有金刚之身的国王的遗骸在火中化去,而千秋功过,也将任人评说。
![]() |
石槽 |
那一场场的火葬早已灰烬冷去,一代代国王故去,一页页史书翻过,而比粒寺尽管历经沧桑,依旧艳如火焰。
塔布隆寺Ta Prohm
塔布隆寺的前世,在一块梵文石碑上记载着:这是伟大的阇耶跋摩七世为其母亲建造的神圣殿堂,它覆盖了3140个村庄,维持寺庙运作须花费79365个人力,包括18名高级僧侣、2740名官员、2202名助理和615名舞蹈家,500多公斤的金碟、35块钻石、40620颗珍珠、4540颗宝石为之装点……曾经的曾经,都已尘埃落尽,今生的塔布隆寺,早已是别番模样。
![]() |
塔布隆寺塔门 |
![]() |
丛林中的塔布隆寺 |
古老的长石铺就的路引领着我们,进入这片寺庙,不,是葱郁的丛林。树,一棵棵树在此舞动婆娑,仿佛乳海中跃出的阿普莎拉一般,它们的脚踏在雕琢着精美花纹的石头之上,在时光的节奏里,旋转,扭曲,低腰,回首。
![]() |
![]() |
树干流淌在庙宇间 |
![]() |
扭曲的自然力 |
石头沉默着,在日渐倾颓消磨的命运里,时而以门楣上佛说法的一丝微笑,转角处那迦的一次昂首,来挣扎着扬起自己的指尖,但是,这座拥有着566座宫邸、39座尖塔的恢宏寺庙,却终归敌不过那些树,那些树,木棉粗大的树干犹如蛇躯,在石墙上沉沉地蜿蜒,绞杀榕触须般的气根如网般覆盖下来,遮掩住那一扇雕门。精致的人工在自然的野蛮力量下崩解,石头落下,高塔倒塌,面目更改,命运,无法逆转。
![]() |
偶尔露出的精美浮雕 |
![]() |
佛说法浮雕 |
![]() |
美丽的仙女 |
![]() |
那迦像 |
漫步于塔布隆寺,心中有一种微微的恐慌,似乎,这里的一切在昭示着那个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也许。我们在平地上起了高楼,建了城市,成就了我们所谓的辉煌文明,也许有一天,人去楼空,青苔漫上台阶,树苗的缝隙中生长,渐渐地,丛林重新征服大地,将人们的渺小业绩,踩在脚下。
![]() |
树的征服 |
人生代代,几度兴废。而树,在一次次野火,一次次严寒,一次次砍伐后,又在一颗种子中化身出自我,无穷无已,无边无际。
![]() |
最后露个脸,我和我的大树洞 |
暹粒Siem Reap
过去的吴哥,今天叫做暹粒。
毫无疑问,暹粒是一座热闹的城市。每年,成千上万的人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这里,为了瞻仰那古代世界的伟大奇迹。人流带来了繁华,旅馆、饭店鳞次栉比,街头到处是售卖热带水果的推车和招揽生意的嘟嘟车,市场里到处是供旅游者选购的服饰、银器和手工艺品,在各景点,到处是摆着摊或追着人售卖各种明信片、冰箱贴的小贩,甚至是孩子。因此,尽管暹粒拥挤,简陋,但是处处却紧跟着世界的潮流,向着世界露出微笑,满足各式游览者的好奇心。
![]() |
![]() |
![]() |
暹粒街头 |
在暹粒的一家书店里,在最显眼的架子上摆着的图书,如果不是关于吴哥古迹,便是关于红色高棉,是的,这或许是今天的外国人关于柬埔寨的两个最直接的关键词,一个,代表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一个,则代表着匪夷所思、自我戕害的现代悲剧。
![]() |
关于红色高棉的图书 |
大喜大悲,不知为何,都落在了这片土地上。
走出城市,在乡间,我们惊讶地发现了那些隐藏的原始与贫穷。在树林间,人们依旧居住在单薄粗糙的高脚木屋中,而这种木柱撑起房屋,下部悬空以饲养鸡鸭的木屋形式,在河姆渡时代便已流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柬埔寨仍然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许多人过着史前般的生活。当目睹了吴哥古迹的无数辉煌后,更是难以相信,他们的后裔如今还沉沦在贫穷的泥淖里。
![]() |
![]() |
![]() |
暹粒乡村 |
侵略、殖民、战争、屠杀……一桩桩人类暴行的伤痕还留在这里,地雷埋在原本种着庄稼的土地里,人消失在激昂的口号里,脚留在冒着黑烟的弹坑边,灵魂枯竭在荒芜的城市里。即使几十年后,那伤痕依然在隐隐作痛。
在石头的史诗间,过去的亡灵在低吟。在田野的黄昏里,太阳沉沉西落。
希望这一轮回之后,会是新生。
![]() |
吴哥古迹年表
神牛寺 因陀罗跋摩一世(877-889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巴空寺 因陀罗跋摩一世(877-889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巴肯寺 耶输跋摩一世(889-900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东池 耶输跋摩一世(889-900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东梅奔寺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944-968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比粒寺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944-968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女王宫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944-968年在位)和阇耶跋摩五世(968-1001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空中宫殿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944-968年在位) 苏利耶跋摩一世(1006-1050年在位)改建 印度教湿婆派
茶胶寺 阇耶跋摩五世(968-1001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巴方寺 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1050-1066年在位) 印度教湿婆派
崩密列 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印度教湿婆派
周萨神庙和托玛侬神庙 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印度教毗湿奴派
吴哥寺 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 印度教毗湿奴派
圣剑寺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塔布隆寺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塔逊寺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涅槃寺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巴戎寺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战象台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
癞王台 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年在位) 大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