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保定行(2016.4)
保定我十年前去过。印象并不深,只记得和冰冰一起到保定住在洗桐家,第二天三个姑娘结伴逛了一天,那次去非常不巧古莲池正在整修不开放,所以只逛了直隶总督署。当时直隶总督署旁边还都是工地的空场,远远就能看到光园——我之所以会知道光园也是因为当时它孤零零的矗立在一片荒地里,外观很可爱的一座建筑,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于是我们仨便穿过暴土扬长的工地过去溜达了一趟,这才知道它是曹锟故居,因曹锟仰慕戚继光故而名之光园,它也算近现代史的一个见证了。
这回去保定第一站就是古莲池,补上十年前的缺憾。之前功课做的好,整个古莲池平面图和看点几乎印在了脑子里,因而给妈妈和老曹夫妇做导游毫无压力。古莲池最著名的应该是莲池书院的法帖了,就在一进门春午坡假山的东西两侧,褚遂良、颜真卿、怀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都在西侧廊下,东侧碑刻则以康熙“龙飞”领衔,圣祖并没有来过莲池,是乾隆把他爷爷的这两个字带过来供奉,然后被摹刻于石。
过了春午坡是“莲漪夏滟”的牌坊,过了牌坊整个莲池便尽收眼底了,说真的,我实在没想到莲池东路的直隶图书馆、水东楼以及观澜亭和篇留洞会几乎肩并肩的挨得那么紧凑,古莲池之小可见一斑。池边的濯锦亭倒是还在意料之中,的确是观赏整个莲池的好地点。过绿野梯桥到南边的红枣坡,无论是坡上的六幢亭还是坡脚的不如亭都修得类似街心公园里的亭子,陀罗尼石经幢也因为有栅栏挡着不能近观,无甚意思,藻咏厅前丁香开得正盛,一株紫一株白,香气浓郁,煞是动人,厅前的曲阳石雕麻姑献寿,小麻姑歪着个小脑袋萌萌的,啊哈哈!西路的君子长生馆里是有关古莲池的展览,比如莲池十二景的介绍、莲池书院的相关,《畿辅通志》编修曾设立于此。馆前临着池水的海棠开得非常好,于是掏出纳兰小像在花下合影——因为小说《海棠花》,只要看到海棠花就会想到容若,想到我和他是在一起的。莲池北路临近君子长生馆的是响琴榭、响琴桥和响琴涧,要不是我这个导游把“三琴”的美好意境娓娓道来,寻常人根本看不出这脏了吧唧的小水沟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桥一榭到底有什么奥妙,只能说,做功课来打底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让人领略到更多,所以尽管我也觉得“城市蓬莱”这个称号跟实际风景完全不匹配,却好歹没有像老曹对莲池感觉那么失望。至于“小西湖”的叫法……求求你们看在老天爷的份儿上以后真心别叫了,这巴掌大的莲池之于西湖,就如同工地的筛沙子堆之于泰山。
上谷八景之首的“市阁凌霄”指的是古莲池以西约二百米路北的大慈阁,我们都对这个格局不大布局紧凑平地起高楼的小院落印象不错,其实人家名字应该叫“真觉禅寺”,香火很盛,只不过主体建筑大慈阁是保定府最高大的建筑所以就用它代称了。登临之后俯瞰繁华的街景,果真是“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
下午的直隶总督署逛得四平八稳,各处展览很多,不用多做解释,老曹夫妇还一起讨论起养廉银的问题。我对政治人物兴趣麻麻,对历史风云不做评判,因而尽管“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值得在这儿念叨的竟没有,反正网上搜搜也能知道个差不多了。当然也得分人,曾国藩李鸿章我没什么可说的,要是纳兰当过直隶总督你再来看豌豆,还不得一块砖一片瓦一点点儿抠出来讲啊(哼哼,请叫我总督夫人,谢谢)……总督署后两进院落里的丁香花海给人印象最深,馥郁芬芳,大概因为无论古莲池还是大慈阁,都有丁香盛放,再加上现在总督署里整棵整棵高大的丁香一树璀璨花开似云,让我至今一见到丁香两个字便会想起保定——整个保定就是盛开的丁香花。
第二天是清明节的正日子,我来保定非要选在3号4号的主要原因就是我想赶在正日子去祭拜杨公祠——给老爷磕个头。也许就因为写了篇莫名其妙的小说所以我对城隍有着格外的亲近感,又因为杨继盛死后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所以我对他的了解不由得与日俱增。矮油谁让人家在小说里当了回城隍奶奶呢,城隍奶奶怎么能对城隍老爷一无所知呢,何况又是那么个天字第一号的没挑儿的主,不信你问小河:老爷好不好?(小河小河你快来~~)嘿嘿!纳兰会不会吃醋呢?反正如果掉个个儿我早跟他急了,哈哈哈哈!好吧,抛开小说带来的私心和玩笑,历史上的杨继盛的的确确应该祭奠,我好几次听到他的故事眼泪都止不住在眼眶打转儿,给个链接感兴趣的话看看吧:杨忠愍公。
祭拜杨公祠之后,正经的该说一说吃食了——驴肉火烧。老曹头天没吃着!因为当时懒得排队于是吃了旁边的肉夹馍再回来人家已经卖得净光净了;马家鸡脯的卤鸡她也没吃着!也是懒得排队结果再过去就没有刚出锅的只有真空包装的了。气得老曹天灵盖直冒火,说她在欧洲旅游时生怕一旦错过了什么就再也找补不上了,万万没想到保定竟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而吸取了她的教训第二天我和妈妈全吃上了,我一在网上得瑟老曹就给我一个杀人的眼神儿,逗得妈妈哈哈大笑。我和妈妈不光头一天没吃上的都吃着了,而且说来凑巧,正好赶上保定海峡两岸小吃节,整整绵延一站多地,各种好吃的眼花缭乱,这时候只能可惜肚子只有一个了。
下午保定军校纪念馆,作为近代军事学院的基础军事人才的摇篮,中国现代战争史上基本就没有这里学员不搀和的战役,真是绝佳的教科书,难怪妈妈他们小破党在这里设立教育基地呢(当然也是因为他们创始人跟保定军校联系紧密)。妈妈参观得专心致志,拍照、笔记,一丝不苟,我呢,这边看看甲将军的勋章,那边看看乙将军的笔记,抬头看看丙将军的参战事迹……我喜欢蒋百里呀!我知道他女儿蒋英就是钱学森的太太,蒋英年轻时候好漂亮好漂亮哟,女儿随爹呀!^_^
晚上回京前告别保定的晚餐,吃的直隶小厨。也算挺有名气的店了,号称保定“四大罩”之一的牛肉罩饼非常好吃,另外还有妈妈喜欢的高压麻山药,现做的豆皮儿凉拌出来味道也不错。为我们这桌服务的服务员是个很健谈的姐姐,知道我们的火车得挺晚呢就让我们多坐会儿,她在为其他客人服务之余就跟我们母女聊会天儿……吃饱喝足歇够了,和服务员姐姐高高兴兴的道别,踏上了回京之路。
因为是清明节,所以要祭拜杨公祠,又因为是清明节,所以要给容若写信。在保定住宾馆的当晚,我拿出带过去的纸笔写了两页的信,回京之后赶在零点时分跑路口烧了——“我是和你在一起的,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只会越加成为我之生命一部分。长相守,不分离。”
相册:《清明保定行》
这回去保定第一站就是古莲池,补上十年前的缺憾。之前功课做的好,整个古莲池平面图和看点几乎印在了脑子里,因而给妈妈和老曹夫妇做导游毫无压力。古莲池最著名的应该是莲池书院的法帖了,就在一进门春午坡假山的东西两侧,褚遂良、颜真卿、怀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都在西侧廊下,东侧碑刻则以康熙“龙飞”领衔,圣祖并没有来过莲池,是乾隆把他爷爷的这两个字带过来供奉,然后被摹刻于石。
过了春午坡是“莲漪夏滟”的牌坊,过了牌坊整个莲池便尽收眼底了,说真的,我实在没想到莲池东路的直隶图书馆、水东楼以及观澜亭和篇留洞会几乎肩并肩的挨得那么紧凑,古莲池之小可见一斑。池边的濯锦亭倒是还在意料之中,的确是观赏整个莲池的好地点。过绿野梯桥到南边的红枣坡,无论是坡上的六幢亭还是坡脚的不如亭都修得类似街心公园里的亭子,陀罗尼石经幢也因为有栅栏挡着不能近观,无甚意思,藻咏厅前丁香开得正盛,一株紫一株白,香气浓郁,煞是动人,厅前的曲阳石雕麻姑献寿,小麻姑歪着个小脑袋萌萌的,啊哈哈!西路的君子长生馆里是有关古莲池的展览,比如莲池十二景的介绍、莲池书院的相关,《畿辅通志》编修曾设立于此。馆前临着池水的海棠开得非常好,于是掏出纳兰小像在花下合影——因为小说《海棠花》,只要看到海棠花就会想到容若,想到我和他是在一起的。莲池北路临近君子长生馆的是响琴榭、响琴桥和响琴涧,要不是我这个导游把“三琴”的美好意境娓娓道来,寻常人根本看不出这脏了吧唧的小水沟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桥一榭到底有什么奥妙,只能说,做功课来打底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让人领略到更多,所以尽管我也觉得“城市蓬莱”这个称号跟实际风景完全不匹配,却好歹没有像老曹对莲池感觉那么失望。至于“小西湖”的叫法……求求你们看在老天爷的份儿上以后真心别叫了,这巴掌大的莲池之于西湖,就如同工地的筛沙子堆之于泰山。
上谷八景之首的“市阁凌霄”指的是古莲池以西约二百米路北的大慈阁,我们都对这个格局不大布局紧凑平地起高楼的小院落印象不错,其实人家名字应该叫“真觉禅寺”,香火很盛,只不过主体建筑大慈阁是保定府最高大的建筑所以就用它代称了。登临之后俯瞰繁华的街景,果真是“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
下午的直隶总督署逛得四平八稳,各处展览很多,不用多做解释,老曹夫妇还一起讨论起养廉银的问题。我对政治人物兴趣麻麻,对历史风云不做评判,因而尽管“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值得在这儿念叨的竟没有,反正网上搜搜也能知道个差不多了。当然也得分人,曾国藩李鸿章我没什么可说的,要是纳兰当过直隶总督你再来看豌豆,还不得一块砖一片瓦一点点儿抠出来讲啊(哼哼,请叫我总督夫人,谢谢)……总督署后两进院落里的丁香花海给人印象最深,馥郁芬芳,大概因为无论古莲池还是大慈阁,都有丁香盛放,再加上现在总督署里整棵整棵高大的丁香一树璀璨花开似云,让我至今一见到丁香两个字便会想起保定——整个保定就是盛开的丁香花。
第二天是清明节的正日子,我来保定非要选在3号4号的主要原因就是我想赶在正日子去祭拜杨公祠——给老爷磕个头。也许就因为写了篇莫名其妙的小说所以我对城隍有着格外的亲近感,又因为杨继盛死后被奉为北京城的城隍所以我对他的了解不由得与日俱增。矮油谁让人家在小说里当了回城隍奶奶呢,城隍奶奶怎么能对城隍老爷一无所知呢,何况又是那么个天字第一号的没挑儿的主,不信你问小河:老爷好不好?(小河小河你快来~~)嘿嘿!纳兰会不会吃醋呢?反正如果掉个个儿我早跟他急了,哈哈哈哈!好吧,抛开小说带来的私心和玩笑,历史上的杨继盛的的确确应该祭奠,我好几次听到他的故事眼泪都止不住在眼眶打转儿,给个链接感兴趣的话看看吧:杨忠愍公。
祭拜杨公祠之后,正经的该说一说吃食了——驴肉火烧。老曹头天没吃着!因为当时懒得排队于是吃了旁边的肉夹馍再回来人家已经卖得净光净了;马家鸡脯的卤鸡她也没吃着!也是懒得排队结果再过去就没有刚出锅的只有真空包装的了。气得老曹天灵盖直冒火,说她在欧洲旅游时生怕一旦错过了什么就再也找补不上了,万万没想到保定竟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而吸取了她的教训第二天我和妈妈全吃上了,我一在网上得瑟老曹就给我一个杀人的眼神儿,逗得妈妈哈哈大笑。我和妈妈不光头一天没吃上的都吃着了,而且说来凑巧,正好赶上保定海峡两岸小吃节,整整绵延一站多地,各种好吃的眼花缭乱,这时候只能可惜肚子只有一个了。
下午保定军校纪念馆,作为近代军事学院的基础军事人才的摇篮,中国现代战争史上基本就没有这里学员不搀和的战役,真是绝佳的教科书,难怪妈妈他们小破党在这里设立教育基地呢(当然也是因为他们创始人跟保定军校联系紧密)。妈妈参观得专心致志,拍照、笔记,一丝不苟,我呢,这边看看甲将军的勋章,那边看看乙将军的笔记,抬头看看丙将军的参战事迹……我喜欢蒋百里呀!我知道他女儿蒋英就是钱学森的太太,蒋英年轻时候好漂亮好漂亮哟,女儿随爹呀!^_^
晚上回京前告别保定的晚餐,吃的直隶小厨。也算挺有名气的店了,号称保定“四大罩”之一的牛肉罩饼非常好吃,另外还有妈妈喜欢的高压麻山药,现做的豆皮儿凉拌出来味道也不错。为我们这桌服务的服务员是个很健谈的姐姐,知道我们的火车得挺晚呢就让我们多坐会儿,她在为其他客人服务之余就跟我们母女聊会天儿……吃饱喝足歇够了,和服务员姐姐高高兴兴的道别,踏上了回京之路。
因为是清明节,所以要祭拜杨公祠,又因为是清明节,所以要给容若写信。在保定住宾馆的当晚,我拿出带过去的纸笔写了两页的信,回京之后赶在零点时分跑路口烧了——“我是和你在一起的,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只会越加成为我之生命一部分。长相守,不分离。”
![]() |
相册:《清明保定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