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8王振义昆曲讲座
看了王老师那么多年那么多场戏,第一次听王老师谈戏。
其实王老师前面讲哪位老师教他什么戏,我大多都知道,感觉他也讲过很多遍。虽然像是在唠家常,但有很多有趣的小段子,比如朱世藕老师拍曲时数火柴发糖(好像某位传字辈做老师时也这样,这也是一脉相承),他讲得也生动,台下也都跟着会心地笑,有时也插些自己的小事,却也不乱。让人觉得他是很亲切的人,温和从容,念旧、眷恋细节,和他台上倒也一致,所以说戏如其人。
对于戏曲的演绎,王老师一再强调基本功和程式的重要,认为要灌入灵魂来理解程式、合理地演绎程式,处理好程式的节奏。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最欣赏王老师的地方,程式在他身上是活的、有灵魂情感的,分寸又把握得好,不温不火。
讲到这九年来他离开剧团后的教学甘苦,费嗓子是我一直以来所担心的,又讲到被学生的错误演法带歪,还有“我都不信那学生是我教的”,我也只能苦笑。但那是一辈子都为了昆曲而活的人。
讲座发起人俞玖林先生在讲座结束时回忆自己刚毕业时看《琵琶记》中王老师的风采,说了句话,大致是“我没有看过昆大班最好的时候,但我看过王老师最好的时候。”这点我感同身受。
我自己很少听讲座,上学时大部分课也不听,认为耗费时间,但愿意把时间花在作品上。在我听过的少数讲座中,值得一题的是朱天文、朱天心两姊妹分别做的讲座。朱家这两姊妹是人如其名。天心讲的事情大多她都已经写过,但她讲得有意思;天文会尽量讲新的东西,突破自己,在创作上也是如此。我喜欢天心,始终有赤子之心,在知天命之年后出版的作品被她的丈夫唐诺惊叹原来她还那么年轻;也欣赏天文,艺术上的追求要永无止境。
王老师在谈到小嗓这个程式时说自己到了八九十岁声音也还是年轻人,我以前从没想过要活那么久,从今后愿有生之年。
其实王老师前面讲哪位老师教他什么戏,我大多都知道,感觉他也讲过很多遍。虽然像是在唠家常,但有很多有趣的小段子,比如朱世藕老师拍曲时数火柴发糖(好像某位传字辈做老师时也这样,这也是一脉相承),他讲得也生动,台下也都跟着会心地笑,有时也插些自己的小事,却也不乱。让人觉得他是很亲切的人,温和从容,念旧、眷恋细节,和他台上倒也一致,所以说戏如其人。
对于戏曲的演绎,王老师一再强调基本功和程式的重要,认为要灌入灵魂来理解程式、合理地演绎程式,处理好程式的节奏。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最欣赏王老师的地方,程式在他身上是活的、有灵魂情感的,分寸又把握得好,不温不火。
讲到这九年来他离开剧团后的教学甘苦,费嗓子是我一直以来所担心的,又讲到被学生的错误演法带歪,还有“我都不信那学生是我教的”,我也只能苦笑。但那是一辈子都为了昆曲而活的人。
讲座发起人俞玖林先生在讲座结束时回忆自己刚毕业时看《琵琶记》中王老师的风采,说了句话,大致是“我没有看过昆大班最好的时候,但我看过王老师最好的时候。”这点我感同身受。
我自己很少听讲座,上学时大部分课也不听,认为耗费时间,但愿意把时间花在作品上。在我听过的少数讲座中,值得一题的是朱天文、朱天心两姊妹分别做的讲座。朱家这两姊妹是人如其名。天心讲的事情大多她都已经写过,但她讲得有意思;天文会尽量讲新的东西,突破自己,在创作上也是如此。我喜欢天心,始终有赤子之心,在知天命之年后出版的作品被她的丈夫唐诺惊叹原来她还那么年轻;也欣赏天文,艺术上的追求要永无止境。
王老师在谈到小嗓这个程式时说自己到了八九十岁声音也还是年轻人,我以前从没想过要活那么久,从今后愿有生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