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苹果》
昨天看了一部文艺片《迷失北京》,又名《苹果》。于是我想狠狠的写点什么…相信《苹果》的剧情不用我做过多介绍,虽然这部片子在国内遭到封杀,但还是在国外拿了很多奖。是个很令人费解的事。我认为李玉导演是个极富个性的女导演。她敢于尝试,敢于创新。2007年《苹果》还没问世就遭到骂声一片。原因是那几个极富视觉冲击的zuo_ai镜头,或许这也是《苹果》被封杀的原因。
网上的论坛对《苹果》的骂声一片,有褒贬不一的观点,这个确实要分人。我很想质问那些说《苹果》是三类片、李玉是三类导演的人,你们是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苹果》的。同样**裸的镜头在欧美大片中比比皆是。为什么没人去评价?在自己的国家却不接受,正确看待《苹果》,领会李玉导演的用心?
看完《苹果》后,我的心是真的被触动了。可怜刘苹果,她似乎成了一个玩物。丈夫利用她,老板利用她,老板娘敌视她…而她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电影中用了很多颤抖的镜头,我想这或许是导演飘摇不定的生活。刘苹果是个不折不扣的打工妹,很爱自己的丈夫。在足浴店里用纯净的手给那些脏恶的脚拍打按摩,被占了便宜还要故作笑容。一个社会底层打工妹的底层生活。小妹因反抗客人占便宜被老板开除。自此开始沉沦。赚钱的方法有很多,当保姆、做服务员…但是那样朴实的工作让钱来的太慢,不足以成全一个打工妹的城市梦。佟大为扮演的人物是个逆来顺受,不思进取的青年民工。虽然穷,也有城市梦,但却是靠着出卖老婆孩子来换取直接的金钱收入。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们或许没有没什精神追求、物质享受…每天为着生活必需品在奋斗。唯一的追求也许就是饭饱之后的房事。底层就是底层,穷得没追求这是事实。
苹果的怀孕将故事情节推向**,孩子是谁的给观众留下悬念。梁家辉扮演的老板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一类老板,一类有物质没有精神的老板。苹果怀孕后,老板百般体贴,他只想抛弃道德伦理要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不管这事能不能拿上桌面。老板娘更是可笑,在自己老公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同时和苹果的丈夫偷情,完全无视道德、践踏伦理。有谁真正关心过苹果这个受害者?丈夫在心里上抛弃她、身体上背叛她,拿她赚钱,老板也只不过用她给自己生个孩子,老板娘更不用说,在苹果做月子的时候拿苹果当丫鬟用。苹果很悲惨的命运谁能理解?谁能体谅?可气的是苹果自己都不爱惜自己,毫无地位的在老板家干尽了家务,受尽了委屈…想找丈夫倾诉,不料却让丈夫在大街上一顿暴打,一顿臭骂。她的精神接近崩溃——这个社会底层屈服于命运的打工妹。小妹的死或许给苹果泼了一脸能让她醒悟的清水。老板娘走了…却给了苹果一个算是温暖的握手。此时,已经不是底层与上层的关系,是两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的相互倾诉,没有说话,只是用眼泪交换的悲痛。导演别有用心的在故事的尾声安排了这戏。
《迷失北京》是《苹果》的原名。却因名字有损首都形象被禁用。我们是否需要真真正正净化我们的心灵。社会在发展,世界在交流。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是否也该用新的方式看待我们自己的东方文化?我们不是保守的民族,一部反映我们社会底层,反映社会弱势群体女人们的现实生活的好电影,怎么就在网上被叫骂一片?你们是用什么眼光看待《苹果》的?我确定这不是艺术欣赏。叫骂的人只在乎那些视觉冲击镜头。是否关心过导演的真正用意,是否追随导演的思想去关注一下社会底层、社会弱势?迷失…是谁在迷失?李玉导演要告诉我们的是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迷失,我却不仅看到这些,更多的是用红眼球看待《苹果》的人,迷失自己的同时叫骂导演的迷失…为什么不去叫骂日本电影?很无聊!狠狠无聊!我没有想玩做什么愤青,愤青也过时了,我只想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一部好电影不是看保守传统,而是用正确的心理去对待我们正在面对的现实和自己的处境。《苹果》中的人物不是那几个,而是涵盖了我们社会各层面的所有人,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检讨的!何来发展?何来追求?何来平等?我们是不是该考虑这些被遗忘在叫骂背后的问题?!
网上的论坛对《苹果》的骂声一片,有褒贬不一的观点,这个确实要分人。我很想质问那些说《苹果》是三类片、李玉是三类导演的人,你们是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苹果》的。同样**裸的镜头在欧美大片中比比皆是。为什么没人去评价?在自己的国家却不接受,正确看待《苹果》,领会李玉导演的用心?
看完《苹果》后,我的心是真的被触动了。可怜刘苹果,她似乎成了一个玩物。丈夫利用她,老板利用她,老板娘敌视她…而她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电影中用了很多颤抖的镜头,我想这或许是导演飘摇不定的生活。刘苹果是个不折不扣的打工妹,很爱自己的丈夫。在足浴店里用纯净的手给那些脏恶的脚拍打按摩,被占了便宜还要故作笑容。一个社会底层打工妹的底层生活。小妹因反抗客人占便宜被老板开除。自此开始沉沦。赚钱的方法有很多,当保姆、做服务员…但是那样朴实的工作让钱来的太慢,不足以成全一个打工妹的城市梦。佟大为扮演的人物是个逆来顺受,不思进取的青年民工。虽然穷,也有城市梦,但却是靠着出卖老婆孩子来换取直接的金钱收入。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们或许没有没什精神追求、物质享受…每天为着生活必需品在奋斗。唯一的追求也许就是饭饱之后的房事。底层就是底层,穷得没追求这是事实。
苹果的怀孕将故事情节推向**,孩子是谁的给观众留下悬念。梁家辉扮演的老板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一类老板,一类有物质没有精神的老板。苹果怀孕后,老板百般体贴,他只想抛弃道德伦理要个属于自己的孩子,不管这事能不能拿上桌面。老板娘更是可笑,在自己老公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同时和苹果的丈夫偷情,完全无视道德、践踏伦理。有谁真正关心过苹果这个受害者?丈夫在心里上抛弃她、身体上背叛她,拿她赚钱,老板也只不过用她给自己生个孩子,老板娘更不用说,在苹果做月子的时候拿苹果当丫鬟用。苹果很悲惨的命运谁能理解?谁能体谅?可气的是苹果自己都不爱惜自己,毫无地位的在老板家干尽了家务,受尽了委屈…想找丈夫倾诉,不料却让丈夫在大街上一顿暴打,一顿臭骂。她的精神接近崩溃——这个社会底层屈服于命运的打工妹。小妹的死或许给苹果泼了一脸能让她醒悟的清水。老板娘走了…却给了苹果一个算是温暖的握手。此时,已经不是底层与上层的关系,是两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的相互倾诉,没有说话,只是用眼泪交换的悲痛。导演别有用心的在故事的尾声安排了这戏。
《迷失北京》是《苹果》的原名。却因名字有损首都形象被禁用。我们是否需要真真正正净化我们的心灵。社会在发展,世界在交流。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是否也该用新的方式看待我们自己的东方文化?我们不是保守的民族,一部反映我们社会底层,反映社会弱势群体女人们的现实生活的好电影,怎么就在网上被叫骂一片?你们是用什么眼光看待《苹果》的?我确定这不是艺术欣赏。叫骂的人只在乎那些视觉冲击镜头。是否关心过导演的真正用意,是否追随导演的思想去关注一下社会底层、社会弱势?迷失…是谁在迷失?李玉导演要告诉我们的是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迷失,我却不仅看到这些,更多的是用红眼球看待《苹果》的人,迷失自己的同时叫骂导演的迷失…为什么不去叫骂日本电影?很无聊!狠狠无聊!我没有想玩做什么愤青,愤青也过时了,我只想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一部好电影不是看保守传统,而是用正确的心理去对待我们正在面对的现实和自己的处境。《苹果》中的人物不是那几个,而是涵盖了我们社会各层面的所有人,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检讨的!何来发展?何来追求?何来平等?我们是不是该考虑这些被遗忘在叫骂背后的问题?!
-
街灯晚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6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