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之,叹之
看《浮生六记》,最得后人怜爱的当属沈复之妻,陈芸。 自幼聪慧。听人讲一遍 琵琶行 就能背诵。后来对照琵琶行的文字版本自学识字。 自幼能干。父亲早逝,靠她一人十指针线来养活母亲和弟弟,而且还要供弟弟读书。 自幼体贴。还未过门但已定下婚约的时候,为沈复偷藏粥菜、吃斋以祈祷祛除水痘。 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奇女子。世道的艰难,家境的坎坷一点都没在她身上留下印记。相反,特别折射出她的可爱与善良。从不为贫贱责怪夫君,也不为公婆误会而心生怨恨。不在乎金银首饰,却视残书破简为珍宝。世俗对她不公,却没给她留下烟火之气。 读罢六记(只存四记)全篇,心中对沈复也有了许多理解与敬佩之情。 夫妻之爱,往往是有鱼有水,有琴有瑟,意即两方能够心意相通,才是最完美的境界。陈芸之美在于有沈复之懂得,之想念,之流传。不是吗? 先逝之人,就仙去了。留下后死之人尝尽孤苦,况有白发人送黑发人,倘若芸知,必定更是受罪! 能够寄愁心予漫游,寄思念予文书,这样的心情也实属难得啊。后人之读《闺房记乐》,哪里是乐?每有乐事之处,必有作者的黯然失魂之语。读来尚且难过,况写时之心境! 再读后三篇,看沈复游览之地图,可见其一生之飘零。文字之间看不出很激烈的情感,那是怎样的胸怀啊。风烛残年之时,回首一生漂泊与清苦,一切愁绪无法言说,下笔只见温婉平滑之叙。 个中心情且由后人去体会吧。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