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Back
最近常常跟朋友吐槽说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及时记录下看过的电影及书籍,在初高中那段时间,自己看过的电影和书籍其实已经远多于同龄小孩。但是这并没有对我的高考成绩产生多大影响,自己本来就不喜欢高中那种学习方式,大学的生活可能更适合我,但是没有高中的奋斗史哪里会有好的大学生活给你体验,以至于现在的自己急于跳出现有的圈子。所以,太固执果然会吃亏啊。
偏题了
-----------------
在跟朋友吐槽完后找回了以前的豆瓣账号,因为我记忆中的豆瓣是有记录自己所见这种功能的。接下来就是不断地补回那些电影、书籍及音乐。但是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少了很多趣味,倒不如每看完一部电影、阅读完一部书籍再做记录来的实在。其实是遗忘了部分情节,而且存在抄袭的嫌疑。
忽然想到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其实是自打从新加坡回来后,身体和灵魂仿佛都留在了那里。想依靠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不仅仅因为留恋于Coldplay的演唱会,更多的是对新加坡这个国家的欣赏以及在那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并且非常想念那些有趣的人。回来之后不是每天撸视频就是撸照片,每每看到便会泪目,无一例外。除此之外,因共同爱好Coldplay而结交的小伙伴们也是画风奇特,每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戳不完的笑点,甚是想念。
由此发现,自己年纪小阅历也少,不免想要用读书来充实,重建自己的三观。然而,当代大学生的通病也体现出来了,现在能静下心读书的人少之又少,曾一度想重拾这一爱好,于是买了Kindle,结果可想而知,闲置。不仅如此,连最基本的观后感都憋不出几句话了,不由得对自己有些失望。然而日积月累才能水到渠成,房子还是要一点一点盖啊。
虽然时代在进步,但是人们生活好像越来越返璞归真,尤其怀念旧事物,虽然新潮流也要跟得上,文青还是要做的。这也是选择重返豆瓣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空间、微博、微信被太多的熟人占据关注,以至于有时发表观点也要瞻前顾后,不能自已。豆瓣就很好,没有人打扰。
下午拆封了新世相的《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里面有句话很棒(其实每句话都很棒):“我们学着别人讪笑或啐口唾沫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抹杀内心深处认可的珍贵情感的过程,就是让自己内心庸俗化的过程,也是我们屈服于粗糙贫乏的集体意识而修正敏感活泼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