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二卷
今天下午终于看完了《费恩曼物理学讲义》(<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以下简称讲义)的第二卷。买这套讲义是高考完后,当时雄心壮志准备大一看,结果大一太贪玩,一直没看;大二拿起来了一阵,第二卷看到了静电学就搁置了;大三下也就是今年,因为要准备保研面试,竟然奇迹般地坚持了下来,看完了第二卷。费曼讲义又大又厚(600页),看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哈。
讲义第二册核心是电动力学,当然电动力学的套路都是先将矢量分析,然后静电学,静磁学,然后运动场,不过讲义最后有几章是讲弹性、流体力学的,没细看;反倒是第十九章《最小作用量原理》和第四十二章《弯曲空间》让我看得很过瘾。
从开始看到今天,大概50天,基本都是周末看。50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很多细节都记不大清了,电动力学当然不可能在50天内掌握,不过现在最起码有点“感觉”了吧。挑几个我自己感觉很有意思的地方说一下吧。第一处:第十三章第六节,磁场与电场的相对性。费曼通过一个巧妙地思维实验,证明了磁场与电场的等效性。最关键的细节是:假设一根导线中有电流I,负电荷移动速度为v,现在顺着电流方向,也就是逆着电子运动方向让导线以v运动,则根据相对论效应,正电荷密度会发生改变,而负电荷则不会,因为它是静止的!注意了,负电荷在此时是静止的,那在静止导线中是不是就密度会改变呢?当然是了!问题的核心来了,这一反一正的密度改变,使得运动导线带上了静电荷,从而对外部的电荷有了力的作用。这一力的作用大小刚好就是静止导线所产生的磁力!所以:
至少,对于低速情况我们能够说,我们相信磁和电不过是“观察同一事物的两种方法”而已。
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