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捉妖记》制片人江志强 忆重拍艰难 一辈子"赌"电影的"老顽童"

电影圈里,有一位“最不像电影公司老板的老板”,他六十多岁,常常穿着一件黑色夹克衫,腰间别着老旧的手机皮套,看起来毫不醒目,身边没有女明星环绕,大多数时候独来独往,要说有助理的话,可能就是他常年背在肩上的黑色双肩包,那里面装着他的证件、银行卡和合同,一切令他能“说走就走”的财富,他就是安乐电影公司的老板江志强,圈里人都喜欢叫他江老板。
今年6月17日,上海电影节,江志强刚刚结束一整天的论坛和晚宴的应酬,晚上,他请全国媒体看了安乐出品的新片《捉妖记》粗剪版,电影结束后,他还跟大伙儿一起吃了个夜宵。忙活了一整天,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一脸疲惫,但他还是像个老小孩一样说笑,“每天晚上回到酒店,我觉得自己就像脱去水晶鞋的辛德瑞拉一样。”
舞曲仍未停止,蹁跹的步子就还要继续跳下去。之后的一个月里,江志强还要继续穿着他的“水晶鞋”行在路上,陪伴导演,演员们全国跑《捉妖记》的路演,但他乐此不疲。
关于江志强,圈里有很多段子,比如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曾揶揄他,说他跟人谈事“永远都是喝咖啡,从来不吃饭”,跟他合作过的导演也普遍表示,江老板对预算把控的非常严格。他出门坐地铁是常态,坐飞机也只坐经济舱......
江志强听了这些关于他的“传说”,嘴一咧直乐呵,“我不喜欢跟于冬吃饭,我喜欢跟大家跑路演,去剧组探班演员。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跟我合作,我亲力亲为帮他们,最后得益是他们”,六十多岁的江老板露出孩童般得意的神色。
他说的并没有错,在外界传闻中很“节约”的江老板,真花起钱来从不含糊。早年,他曾救李安的《卧虎藏龙》于资金危难之时,上世纪90年代,他也向多向中国第五代导演伸出援手,田壮壮的《蓝风筝》《小城之春》以及后来的《吴清源》《狼灾记》都得到过江志强的帮助。在汤唯遭遇《色戒》封杀时,他也破例地签下汤唯为她度过难关。这些年,他更不遗余力地挖掘和培养新导演,为他们出钱出力,建立艺术院线给观众提供艺术鉴赏的环境,最近,他还为了《捉妖记》这部电影花了3.5亿,赌上了整个身家。
新片《捉妖记》因为主演柯震东涉毒事件,一度无法上映,江志强在原先2.8亿制作成本的基础上追加7000万,换人重拍,保证了影片今年7月16日的最终公映,对导演、对所有幕后团队,有了交待。
江志强曾用“借出去最多的人”来形容刘德华,但是这个标签用在他自己身上也一样合适。也是因为种种付出,江老板在业内有口皆碑。对于新导演来说,他是一位金牌推手,对于市场来说,江志强这个名字,就代表着一部电影的品质保障。这就是为什么在《捉妖记》的首映红毯上,有堪比一个小型电影节的明星导演阵容捧场,这多有赖于江志强的好人缘。
去年6月,江志强接受记者专访,他首度向记者推介他正在筹备的新片《捉妖记》和归国创业的梦工场导演许诚毅,他希望和导演一起,将这部影片以合格的工业水准,打造成一部华语合家欢奇幻大片,那时候,他们都没想到,这部电影的命运会如此多舛。
今年7月,再见到记者时,在江志强的心中,波折已经翻篇了,他乐观地用“时光倒流”来形容这一段《捉妖记》“死去活来”的重拍经历,“就当做是一次高考,第一次考了70分,现在时光倒流了,我们有了第二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们就要努力做到100分,因为试题都已经知道了。”
江志强喜欢向前看,这在他以往的经历中屡次印证,他用《卧虎藏龙》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舞台,用《英雄》开启华语古装大片时代,《寒战》《北京遇上西雅图》《风暴》都是江志强一次次的创新尝试。《捉妖记》的重拍,他不谈后悔,对于主演柯震东带来的损失他也从无怨怼,3.5亿的投资他不看短暂的回收利益,他的梦做得很长远,希望把《捉妖记》发展成系列,把原创做成IP,最大的野心是,拍成一套中国的《哈利波特》。
他当这段“重生”的经历,是一个礼物,“能跟观众见面,已经是最大的开心,后面的事情就看它的命了,我们可以做的,已经做到这了。”
30岁以前,江志强跟大多数香港人一样,很爱赌马,后来的他,爱上了电影,爱上了“赌”电影,而且现在看来,可能要赌上一辈子,他经常喜欢说一句话,“我妈问我什么时候收手啊?我说,赔光了就收啰”,说完自顾自地乐呵起来,是一番别有趣味的迷之自豪。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2014年贺岁档,是江志强原本为《捉妖记》这部合家欢电影瞄准的最初档期,他从当年的4月开始,就已经在北京地铁中,以“史瑞克之父”许诚毅手牵小妖胡巴的立牌广告,向来往的路人潜移默化地“安利”这部电影,与此同时,影片的后期制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10月,主演柯震东被曝吸毒入狱,劣迹艺人波及影片,《捉妖记》生死未卜,始料不及的,江志强的一切计划都被打乱了。没有前车之鉴,作为一位香港制片人,对于内地审查机关的水有多深,他并不那么了解。他回忆当时的状态:四处去打听,但得来的结果是,好像除了等,没有其他的法子。
但摆在眼前亟待这位老板拍板的是,影片500人的后期团队还要不要继续制作下去?更令他焦灼的是,导演许诚毅放弃了美国梦工场的高薪,这是他回国希望大展拳脚的第一部电影,为此已经付出了6年的时间,事发之后,许诚毅也曾试探着询问江志强,该怎么办?“问到后来,大家也不好意思再问了,因为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每天去公司,感觉大家都拿脊梁骨看着我”,江志强心有余悸。
他也愁苦,是不是所有人的努力,就这么算了?他还是不甘心,继续去跟人打听,得到的信息是,《小时代4》里的柯震东和《道士下山》里的房祖名戏份不算多,而《捉妖记》中,柯震东是男主角,几乎占据了70%的戏份,删减或者模糊化处理会对影片造成巨大的损伤,几乎不可行。
重拍,是他唯一的上片机会,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档期间接“逼迫”他做出的决定。江志强对于《捉妖记》有自己的市场判断,这部合家欢电影,只有在贺岁档和暑期档能有所作为。2015年春节有周星驰的《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和《功夫熊猫3》,还可能会有《爸爸去哪儿3》和“跑男”大电影,《捉妖记》的市场空间并不乐观,暑期档或许是它唯一的胜算机会。
当时,江志强就问导演许诚毅,如果我们要重拍,能不能赶在7月暑期档上映?许诚毅算了算,觉得能行,江志强即刻拍板,“那我们就重拍,我其他的事情不知道,起码我知道,我们可以7月上映。”
今年暑期,《小时代4》、《道士下山》、《烈日灼心》三部有涉毒艺人参演的影片纷纷获得上映机会,他们有的删戏,有的做了画面处理,只有江志强花了大价钱重拍《捉妖记》。很多人都说,江志强真是个老实人。潜台词似乎是,不懂得审时度势聪明变通。不过江志强告诉记者,即使是现在,他依然不敢保证,如果送审柯震东的版本,会有什么回转的可能性,“我做这个决定,只想我的团队命运,我只想解决问题。”
问他有没有后悔过,他却只顾着为柯震东惋惜,他还不忘告诉记者,这是柯震东从影以来演的最好的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屡屡请媒体“给柯震东机会”。至于那些劣迹,江志强将之归结为少年得志,他私下还见过柯震东几次,还不忘拿小罗伯特·唐尼的例子鼓励柯震东,他告诉柯震东,唐尼也曾因为吸毒坐牢,戒毒出狱后,做了很多社会公益的事情,现在是商业艺术两不误的一位好演员。
▌重拍就是时光倒流,第二次要考100分
7月5日,《捉妖记》北京首映式上,一向低调的江志强上台做了一番演讲,他一改平日里不修边幅的夹克衫背包装束,西装革履地站在台上,拿着话筒的手有些颤抖,看得出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但这位身经百战的电影圈老将,依然在那一刻,面对着终于能上片的喜悦,对于这部影片的“死去活来”百感交集。
坐在台下的许诚毅导演又忍不住红了眼眶,在此前一天,许诚毅在接受时光网采访时,也几度泪崩。他当时还自我嫌弃,“我是什么导演嘛!”他们的眼泪里有太多情绪,这一年来曲折变化,都汇聚在这一刻集体爆发。
《捉妖记》这一年,对于江志强来说,有着另一种百感交集的“回收”。在影片事故之前,只有安乐一家投资方,那会儿,也有很多资金找上门来问他,“你需不需要资金帮忙?我们可以投的。”江志强很直接,“我需要钱,但不知道要多少”,第一次拍真人动画结合的奇幻电影,对于花钱的上限,他还摸不准,唯有自个儿先扛着,“等确定了电影成本,我们再来谈。”
到了影片出现事故时,还有谁会来投一个不能上的电影?这个情况不在江老板预料之外。但令他意外的是,他曾经给予过帮助的许多旧相识,纷纷前来表示要与他承担风险,共度难关。多家电影公司加码投资重拍,汤唯、姚晨、甚至刘德华也打电话来问,“需不需要我帮忙?”井柏然也二话不说,接到邀约意向立马答应主演,至于片酬,井柏然说,“我知道老板你压力大,想给多少就给多少吧,随便啦。”白百何更是收了一次片酬,把同样的戏演了两遍,第二遍甚至担当起了义务表演指导,给头回面对空气演戏的井柏然支招。大家都主动帮忙,想着要怎么调配自己的时间,来帮忙江志强赶档期,以及怎么为宣传出力,这些人情味,都令江志强感动。
说起这些,许诚毅导演哭得泣不成声,江志强内心也想必感慨万千,但话到嘴边,依然是含蓄的派头,他拍拍导演说,“我们下个礼拜就上片了,电影局高度评价你的电影,是部很棒的中国奇幻电影,往前看,不要怨东怨西,观众喜欢不喜欢?观众喜欢,我们就达到目的了。”
话虽这么说,3.5亿的投资面对的是超过10亿的回收压力,中国电影市场虽然蓬勃,但过10亿的华语片也是凤毛麟角,这点,江志强当然知道。即便如此,他也依然大手笔花钱,《捉妖记》仅一张国际版海报,就花了5万块,这与大家眼里一贯节约成本的江老板印象大相径庭。
江志强把这段“死去活来”的经历形容为一次高考,“第一次高考你考了70分,如果现在时光倒流,给你第二次机会,你已经知道试题是什么了,你就要考100分了。”他告诉记者,花更多钱,一方面给导演压力,要他考100分,另一方面,时光都倒流了,这么难得的机会,当然要好好做准备,多花点钱,没什么好计较的,目标只有一个: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做到最好,“你说我为什么要省1万块来做一个烂的海报呢?”
《捉妖记》以这张国际版海报亮相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卖片,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江志强跟记者坦言,海外版权卖得并不好。以他多年将华语片推向国际市场的经验来看,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会用大价钱去买中国电影,“告诉你卖得好,那都是骗人的。”《捉妖记》虽然是一部中国古装片,但并不是功夫片,内核依然是好莱坞奇幻类型片的路数,能够卖出去已经谢天谢地了,更遑论卖到高价。到最后江志强的要求已经变成,“价格不多谈了,能卖掉并放映就满足了。”
但他也并非完全放弃,他的“算盘”是,《捉妖记》还将续拍系列,“我等‘胡巴’品牌慢慢建立起来,才赚它的钱。”他希望能打造一部像《哈利波特》这样的系列电影,就不会在乎一两部的投入和回收,他向记者细数,《捉妖记》中井柏然和白百合一个宅男和一个女汉子的故事,可以发展下去,胡巴可以发展下去,吴君如和曾志伟这两个傻瓜也可以发展,“我们留下了很多空间。”而井柏然白百何等主创也已经与他达成了三部曲的未来合作意向。
对于《捉妖记》在今年暑期档的命运,许多人比江志强本人还要关心,比如最近就常有人告诉他,同档期的《煎饼侠》品质与口碑都很不错,会对《捉妖记》票房造成很大威胁。江志强也直言,自己很担心,不过他转而就想开了,“总比被一部烂片盖过要好,烂片太多的话,观众会觉得,哎呀,又是烂片,算了,这个《捉妖记》都不知道是不是烂片,还是不看了。我相信观众看了《煎饼侠》会很开心,电影好看,就会促使他们再进电影院,《捉妖记》就还有机会。”
▌爱冒险不怕赔,反正无需跟人交待
与喧嚣的电影圈比起来,江志强和他的安乐电影公司,在其中,显得有些太过平静了。假如你问他对于公司未来的布局和规划,会显得非常“煞风景”,因为他会以得意的神色告诉你,“就是保持现状啊”。他口中的现状是,这么多年,这家公司一直维持着50人以内的体量,没有上市,没有签约导演,没有所谓的年度片单和剑指巨额票房的口号。有的是有条不紊地每年做着为数不多的品质新片,还都是在开拍之前,经媒体跟进才低调曝光。
能这么热性地不为资本绑架,江志强将其称为是父母给自己的幸运。江志强出生于电影世家,从小就跟着作为发行人的父亲全世界去买片,从1989年开始,他就正式从父亲手中接管了安乐电影公司的大权。
他经常会跟华谊兄弟的王中磊开玩笑说,“每天有太多股民去盯着你们,我可没这个压力,你们要是拍艺术电影,股民就会骂你们,凭什么拿我的钱去培养中国导演,关我什么事?我就没这方面压力啦。我唯一要交待的只有我妈妈。”
从某种角度来说,江志强也是一位有追求的“富二代”。他拍电影只需要任着自己的心意去考虑,能不能创新。他身上有改革开放之初老派的创业精神,“电影资金其实是鼓励创新的东西,鼓励创业,不是鼓励去赚钱。美国的微软和苹果能有今天就是他们每天都想创新,当年的阿里巴巴、腾讯都是这样出来的。不要往后想,要往前想。”
他不爱跟风,喜欢逆潮流而行。说古装片式微,他就偏要来挑战,说艺术片没市场,他偏要去支持,大家都在追逐年轻新导演,他就偏要找来老导演洪金宝合作新片《我的特工爷爷》。电影圈疯抢IP的当下,虽然江志强也有购买七堇年的网络小说《平生欢》和网络游戏《轩辕剑》的电影改编权,但他更多时候,乐于创作IP,比如他几乎已经把《寒战》《北京遇上西雅图》从原创项目,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品牌,谁敢说《捉妖记》不会是下一个呢?
现如今,他最大的烦恼是,“电影是个年轻的行业,我年纪也不小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退休,但是如果谁接了安乐这个盘,我希望他一定要是个敢花时间,勇于冒险,不怕赔的人”,随后他略有沉思,“现在这样的人太难找了。”
▌新导演已经越来越不需要我了
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各大电影公司争抢项目及人才资源,一时间,新导演的春天似乎到来了,无论你是编剧、摄影还是剪辑,都有机会做导演,这与前几年新导演摸爬滚打的世界,简直是天地之别。
作为一位金牌推手,江志强也曾挖掘和培养了《寒战》的梁乐民陆剑青、《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薛晓路,《风暴》袁锦麟等多位新导演。如今推出新片《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韩延,他的第一部商业片《第一次》也是江志强在幕后帮忙。
为什么新导演都信赖他呢?江志强笑说,“因为我真的在帮他们,投钱,攒大明星团队,跑路演,找资源。”不过,他觉得自己最拿手的,还是懂得看剧本。他常常跟晚辈们笑言,“我一辈子看了几万个剧本,当你有机会看过两万个剧本,你也会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现在先下苦功夫也读两万个剧本出来。”
江志强还有个“恶趣味”:定期去影院看烂片。他也经常劝新导演要去多看烂片,他的理论是“看了好片,没有用。因为好的东西,你会抄。如果看多了烂片,你会熟悉什么是烂片,你会避开。你夸小孩,他记不起来的,你骂他,他才会记得这个东西是烂东西,同样的道理。假如你读两万本烂剧本,看两万部烂电影,你也肯定是个很牛逼的制片人。”
不过,江志强有些惋惜,因为这些理论,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受用了,大家都太急了,机会也太多了。比如,他每年都会去上海电影节和北京电影节,会碰上很多新导演,经常有人拿着两张纸就跟他说要拍电影,“可不可以先花点时间把剧本写出来呢?“他以《狼图腾》的导演为例,让-雅克·阿诺花了8年的时间来打磨电影,“我希望大家要尊重导演这个行业,这不是一个赚钱的东西,不是一个追女朋友的行业,导演真的是一个艺术家。”他觉得,一个人真的有志去做导演的话,就先调理好自己的心态,“你愿意不愿意付出?你愿意付出多少?自己愿意不愿意投入这个事情?需要有很多努力在里面。”
当然,他也不无感慨地表示,现在越来越少能碰上这样的年轻导演了,“感觉现在的新导演已经不再需要我这样一个人了,约电话也要排队,有次我给一位新导演打电话想合作,他问我,你叫江什么,没听过,没时间见面,先跟我经纪人聊吧。”年轻导演机会多了,但江志强也有他的忧虑,在他看来,很多老板找新导演并不是为了培养他们,而是为了赚钱,“不要以为拍了一个电影就很牛逼,拍了一个烂片就永远没有机会,你不赚钱就永远不理你。”
“有一天,有个歌星告诉我,有老板问他要不要做导演,这个歌星问老板,为什么要找我,老板说,因为你出名啊,韩寒和郭敬明可以,你也可以。”
江志强一面摇头,一面摆手,“机会多了,钱也太多了,大家都愿意冒这个风险。但是你拍了一两部不行,就没有未来了。”在江志强看来,中国缺少好的监制,比起老板,他更愿意大家把他看做是一位“中国好监制”,“我真的懂得去帮他们,但是,算了,他们机会太多了。”
▌懂得看艺术电影需要培养过程
虽然江志强自己拍片,几乎是商业艺术两不误,但在中国电影市场唯票房论和娱乐至死的当下,他也总不忘帮助一些艺术片度过回收难关。
在影院逐利性的排片下,艺术电影的市场生存空间逐步被挤压,举步维艰,江志强经常接到电话,艺术片导演找他帮忙,请他在自己旗下的百老汇影院给予排片支持,江志强总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但这其实相当于侧面削减了影院本身的盈利。
江志强就这么不在乎钱,不想赚钱吗?当然不是。他把这种行为看做是培养观众,是另一种长远的投资,“成熟的观众应该要培养,应该告诉观众,王小帅的电影不是烂片,也不错的。但是这些东西,这些人不是一天就明白的。”
纵横电影圈几十年,江志强合作大导演,做过大项目,但他最自豪的并不是这些,而是香港人都知道的办了30多年的百老汇电影中心,仅香港一地就有18家百老汇艺术影院,全港票房有一半出自他旗下的影院。在内地,百老汇影院也开了近30家,北京的百老汇更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在百老汇电影中心,看电影成了一种分享和交流,大家看完一部电影,会一起去聊这部电影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拿奖,“如果你看了王小帅的电影,有一个分享会,你会学到很多看电影的理由,比如,导演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你会跟着他去理解,你会越来越懂得看艺术电影。这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不是说放映完就完了。”
他继续说,“就像你去法国卢浮宫看画,你一个人不了解,但你参加一个团去,会有人去给你讲解,你会去感受当时的风气,当时的细节,会觉得自己去了以后,这个钱没白花,看电影也一样。艺术电影要有旁边的人给你氛围,慢慢地,你对电影的欣赏力和评赏力就会不一样。中国现在很缺乏这个东西,我很喜欢做这个。”
在江志强看来,中国如果花20年去培养观众,将来很多艺术电影都能收几百几千万票房。他自豪地说,“在香港,大家对安乐最崇拜的就是百老汇电影中心,现在很厉害的电影台前幕后的人,都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末了,他还不忘跟记者补充,“懂得电影评赏和学习,对电影这个行业本身是最大的收益,这跟安乐拍的电影没有关系,跟江志强这个人更没有关系。”
2015年7月16日 原稿地址:http://news.mtime.com/2015/07/15/154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