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蜜月更甜的是那些城市啊(1)--色彩明暗里的威尼斯
十五天的时间似乎很长,但对于了解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城市而言却又太短暂,走走停停的我们也只能对于到过之处有个初印象。出发前手捧Kindle, 立志成为一股旅行界的清流,想象中的自己能够走到一处便娓娓道来有关于它的故事,抑或是历史,然而现实是脑容量不够,文化功底更是薄弱,早就被弯弯绕绕的名字和大舌音小舌音弄的晕头转向了,文化之旅只能作罢,变成标准游客之旅了,似乎还要比游客之旅更加散漫无目的。
随性散漫的性子注定这篇文章也成不了有用的攻略,大部分景点都是两个人溜达着溜达着,和它们来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遇:
我:”欸?这建筑好眼熟,好像在穷游上看到过,应该是个景点吧“
某人一甩头,佯装帅气:”看我的“于是凑前试图看看解释”asbugrhaojrfhorhfx&&^#*&(@“,几行外语飘过,眯着眼“投入”阅读了五分钟,”嗯,......应该是某某贵族修建的“
”你一定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不会再相信了“,我往往一眼戳穿某人的谎言,这显然是由于单纯天真的我被骗N多次后总结出的真理。有时候“受累”查查手机,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出名的XXX啊”;更多时候是懒的打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字去搜索,反正大概就是“咳咳咳”吧,你看这些建筑都长的如此相似,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洛可可式,还有各种综合起来的不知名式,何必要踩点儿式的盖戳呢?
所以啊,从以上的经典场景可以看出这篇游记多么不正经了~
▼
威尼斯:一个明暗和色彩对比如此强烈的城市
”
若要用几个词来概括,大概就是“水,桥,窄巷,石板路,广场,鸽子,阳光,面具”;其实和中国的古镇还蛮相似的,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建筑的密集程度和朝向竟然都是中心向,身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听惯了坐北朝南风水理论,蓦地看到几乎全是背阴的房子,我的内心是拒绝的。这次出行基本全部选择了airbnb,民宿总是最接近当地人的住宿方式。于是在威尼斯的airbnb也毫无意外的在一个巷弄里的一层,房子既古老又现代,房梁是深褐色的粗木,大门是深绿色木制加上标志性的金色古铜把手,十足的年代感。由于房子的间距都很小,一米左右,感觉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晒不到阳光。后来当我们开始在威尼斯的巷弄之中穿行的时候,才发现这里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广场,房子以广场为中心四面都有,于是猜想不讲究风水学的西方人并不是不需要阳光,而是喜欢一起到广场上晒太阳,聊聊天吧,家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私密的睡觉的空间。在威尼斯呆上几天的我们后来也习惯起了威尼斯的阳光和带着慵懒气息的生活。餐馆几乎都是十一点开门,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十点来一杯咖啡和面包,然后坐在大运河边看来往的游船,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水面和游船都有不一样的姿态,我想当初的威尼斯画派便是发现这里的风景每时每刻不同的魅力才能在这里日复一日的观察和作画,不过那时候的威尼斯港口该是更加繁忙才对。
威尼斯本身并不大,却因为密集曲折的河道和紧密的巷弄,十分弯弯绕绕。谷歌地图自己都迷路了好几次,于是,穿行其中只能依靠直觉和太阳,大致的方向走对,走走总是能到的。此时似乎应该故作深沉的说一句:大概人生之路也是一样的吧。神奇的是,小小一方土地,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教堂,一个个建的宏伟高大,不同时期的样式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色,足见宗教势力当时的强大。可惜我们是生长在红旗下的无神论者,对于圣经的了解仅限于耳熟能详的几个圣经故事,即便进入教堂,也看不懂画满墙壁的圣经故事笔画,更是远不能体会信仰所在的神圣之感。瑰丽的小小水城甚至曾是十字军东征集结的地方,着实难以想象。由于特殊的建筑物排列方式,威尼斯的阳光只有特别明媚和特别阴暗两种极端。被阳光照射之下的水面总是波光粼粼,碧蓝清亮,而不幸藏在暗处的河流便只能反映出昏暗的颜色,水的样子就像阴雨的天气里,流淌在中国古镇里的水一样。
到过威尼斯的人想必都无法忘记威尼斯的面具,装饰华丽,各种各样的造型和材质,曾经以为面具仅是演出或是特殊聚会才会用到,而在威尼斯,面具是融入到生活的。据说在18世纪之前,法律允许威尼斯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戴着面具去工作和生活的。二月的狂欢节更是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面具狂欢,可惜我们来的时间太晚,没有机会欣赏了。除了面具,威尼斯也是17世纪歌剧中心,偶遇的达芬奇展,每晚都有的交响乐团演出,若是你想,你可以将全身心沉浸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实际上在整个意大利的过程都是游走在艺术氛围的过程。
乘坐威尼斯的水上巴士,可以来到一个出名的小岛:Burano,别称彩色岛,摄影家和艺术家称它是上帝的调色盘。彩色岛上的房子每一间颜色都不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有的配色搭配法则在这里似乎都失效,你看除了黑白灰,强烈的颜色撞在一起不仅不突兀,反而更加绚丽。缤纷的颜色让人感受到溢满的热情和生命力,仿佛代表了每一个主人不同的性格。家家户户的花园都不同,却一样惊艳和美丽。岛上有一条短短的商店街,售卖的都是当地特色的手工蕾丝,蕾丝真的是兼具女人味和少女心的东西啊,精致而又温柔。此行最喜欢的一组照片也是诞生于此处,景美的时候,毫无拍摄技巧也完全不会出错。实在是要超五星推荐!
后记
本想短短写一些城市初印象的,没想到记忆这种东西,越翻越多,能趁记得住的时候写下来感觉似乎也还不错,毕竟斋主记忆很差。于是打算写个连载啦,威尼斯是第一篇。若是你也打算出行欧洲,倒是有本书可以推荐:《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著,要感谢大学曾经上过的一门课《东西方美术巡礼》,如今虽然很多内容记不得,却依然记得老师优雅的气质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带我初识艺术。美学和艺术并不是阳春白雪,其实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的东西:)
随性散漫的性子注定这篇文章也成不了有用的攻略,大部分景点都是两个人溜达着溜达着,和它们来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遇:
我:”欸?这建筑好眼熟,好像在穷游上看到过,应该是个景点吧“
某人一甩头,佯装帅气:”看我的“于是凑前试图看看解释”asbugrhaojrfhorhfx&&^#*&(@“,几行外语飘过,眯着眼“投入”阅读了五分钟,”嗯,......应该是某某贵族修建的“
”你一定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不会再相信了“,我往往一眼戳穿某人的谎言,这显然是由于单纯天真的我被骗N多次后总结出的真理。有时候“受累”查查手机,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出名的XXX啊”;更多时候是懒的打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字去搜索,反正大概就是“咳咳咳”吧,你看这些建筑都长的如此相似,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洛可可式,还有各种综合起来的不知名式,何必要踩点儿式的盖戳呢?
所以啊,从以上的经典场景可以看出这篇游记多么不正经了~
▼
威尼斯:一个明暗和色彩对比如此强烈的城市
”
![]() |
![]() |
![]() |
威尼斯大运河 |
若要用几个词来概括,大概就是“水,桥,窄巷,石板路,广场,鸽子,阳光,面具”;其实和中国的古镇还蛮相似的,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建筑的密集程度和朝向竟然都是中心向,身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听惯了坐北朝南风水理论,蓦地看到几乎全是背阴的房子,我的内心是拒绝的。这次出行基本全部选择了airbnb,民宿总是最接近当地人的住宿方式。于是在威尼斯的airbnb也毫无意外的在一个巷弄里的一层,房子既古老又现代,房梁是深褐色的粗木,大门是深绿色木制加上标志性的金色古铜把手,十足的年代感。由于房子的间距都很小,一米左右,感觉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晒不到阳光。后来当我们开始在威尼斯的巷弄之中穿行的时候,才发现这里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广场,房子以广场为中心四面都有,于是猜想不讲究风水学的西方人并不是不需要阳光,而是喜欢一起到广场上晒太阳,聊聊天吧,家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私密的睡觉的空间。在威尼斯呆上几天的我们后来也习惯起了威尼斯的阳光和带着慵懒气息的生活。餐馆几乎都是十一点开门,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十点来一杯咖啡和面包,然后坐在大运河边看来往的游船,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水面和游船都有不一样的姿态,我想当初的威尼斯画派便是发现这里的风景每时每刻不同的魅力才能在这里日复一日的观察和作画,不过那时候的威尼斯港口该是更加繁忙才对。
![]() |
![]() |
威尼斯本身并不大,却因为密集曲折的河道和紧密的巷弄,十分弯弯绕绕。谷歌地图自己都迷路了好几次,于是,穿行其中只能依靠直觉和太阳,大致的方向走对,走走总是能到的。此时似乎应该故作深沉的说一句:大概人生之路也是一样的吧。神奇的是,小小一方土地,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教堂,一个个建的宏伟高大,不同时期的样式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色,足见宗教势力当时的强大。可惜我们是生长在红旗下的无神论者,对于圣经的了解仅限于耳熟能详的几个圣经故事,即便进入教堂,也看不懂画满墙壁的圣经故事笔画,更是远不能体会信仰所在的神圣之感。瑰丽的小小水城甚至曾是十字军东征集结的地方,着实难以想象。由于特殊的建筑物排列方式,威尼斯的阳光只有特别明媚和特别阴暗两种极端。被阳光照射之下的水面总是波光粼粼,碧蓝清亮,而不幸藏在暗处的河流便只能反映出昏暗的颜色,水的样子就像阴雨的天气里,流淌在中国古镇里的水一样。
![]() |
到过威尼斯的人想必都无法忘记威尼斯的面具,装饰华丽,各种各样的造型和材质,曾经以为面具仅是演出或是特殊聚会才会用到,而在威尼斯,面具是融入到生活的。据说在18世纪之前,法律允许威尼斯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戴着面具去工作和生活的。二月的狂欢节更是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面具狂欢,可惜我们来的时间太晚,没有机会欣赏了。除了面具,威尼斯也是17世纪歌剧中心,偶遇的达芬奇展,每晚都有的交响乐团演出,若是你想,你可以将全身心沉浸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实际上在整个意大利的过程都是游走在艺术氛围的过程。
![]() |
乘坐威尼斯的水上巴士,可以来到一个出名的小岛:Burano,别称彩色岛,摄影家和艺术家称它是上帝的调色盘。彩色岛上的房子每一间颜色都不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有的配色搭配法则在这里似乎都失效,你看除了黑白灰,强烈的颜色撞在一起不仅不突兀,反而更加绚丽。缤纷的颜色让人感受到溢满的热情和生命力,仿佛代表了每一个主人不同的性格。家家户户的花园都不同,却一样惊艳和美丽。岛上有一条短短的商店街,售卖的都是当地特色的手工蕾丝,蕾丝真的是兼具女人味和少女心的东西啊,精致而又温柔。此行最喜欢的一组照片也是诞生于此处,景美的时候,毫无拍摄技巧也完全不会出错。实在是要超五星推荐!
![]() |
彩色墙,花和猫咪 |
![]() |
蓝色大门 |
![]() |
夕阳下的情侣 |
![]() |
色彩鲜艳的甜甜圈 |
![]() |
貌美的羽毛笔 |
![]() |
威尼斯之夜 |
![]() |
后记
本想短短写一些城市初印象的,没想到记忆这种东西,越翻越多,能趁记得住的时候写下来感觉似乎也还不错,毕竟斋主记忆很差。于是打算写个连载啦,威尼斯是第一篇。若是你也打算出行欧洲,倒是有本书可以推荐:《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著,要感谢大学曾经上过的一门课《东西方美术巡礼》,如今虽然很多内容记不得,却依然记得老师优雅的气质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带我初识艺术。美学和艺术并不是阳春白雪,其实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的东西:)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