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小波
查看话题 >韩寒与王小波
他的文字并不是想要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更多的是想提升自己的灵魂。
我读的书不多,除了推理小说,真正读进去的更是少的可怜。但其中读过就爱上的作家,还真有两个:韩寒和王小波。
把两个名字放在这里,并没有要比个高下的意思,只因为两个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当然你也可以说,与韩寒相提并论是对王小波的冒犯;或是说王小波现如今的影响力已远不及韩寒;甚至有人觉得王小波和韩寒都早已经过气儿,郭敬明才是当今的王道。对于这些,我都没有意见。作家也不是非要分个高下,任何人都有权喜欢任何人的作品。无论是“烂俗”还是高雅。有人说王小波和韩寒的共同点,是写得都生动有趣不晦涩,非常适合文化水准低的人群阅读。我看完呵呵了一下,可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两个人都以写小说见长,我却更喜欢杂文。喜欢他们作为自由写作者的一面。反讽的文风,或隐约或直接的针砭时弊。看完笑完还没完,还能引你进入思考。在我看来两个人确实有相通处,却又在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闪着不一样的光。
王小波和韩寒都是不太严肃的自由写作者。他们爱自由,有性格,也爱玩笑。
王小波的文字不徐不疾,举重若轻,藏着睿智,藏着一种柔美的和善;而韩寒的语言虽同是轻松诙谐的话风,但文字中更显锋芒,能言善辩中聪明外露,敢怒敢言。韩寒很好地利用了时代的特点,强势的召唤人们听他说;而王小波有种我在说,听不听由你的随性态度。嬉笑怒骂中,一个“藏”一个“露”,又都不拘条框的一吐胸中所想。
两个人也都是争议不小的作家。喜欢的人视之为偶像,讨厌的人弃之如破鞋。当李银河谈及“为什么主流文学界一直对王小波不予置评”时,她说:按照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王小波确实无处安放,因为他从经历到作品都游离在这个体系之外。他不单不是文学系出身,甚至连作协的会员都不是。他的作品中没有苦口婆心的说教,和多么含义深刻的引导,所以能让我们这些文化水品不高的人,轻松愉快的读下去。他曾在《思维的乐趣》的自序中讲过: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他的文字并不是想要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更多的是想提升自己的灵魂。目的虽不在此,我却感觉我的灵魂也或多或少的被他提升了。
我赞同王小波对于文学的观点:文学的使命就是制止整个社会变得无趣。不管怎么说,在这点上,他和韩寒都出了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