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虐猫史
尽管科学家们一再声称,由于驯化历史的原因,猫永远不会像狗一样成为人类的好朋友。但只要你打开网络,就一定会看到无数的网友自称“铲屎官”,纷纷拜倒在猫咪那粉嘟嘟的肉掌之下。而猫们也不负众望,用它们各种激萌的照片和视频反过来安慰铲屎官们孤寂而迷惘的柔肠。
至于不会和他们做好朋友,只要回头看一眼那毛茸茸的猫耳朵,铲屎官就会瞬间认清现实:为什么要做朋友呢,就为它做一个尽职的奴隶不好吗? “这是最好的时代。”——对于猫来讲。 可这世间的爱恨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看文章的你就是一名铲屎官,那么我接下来要讲的这段虐猫史,绝对会让你为之变色,甚至怒火惊涛。

中世纪的欧洲人不是不喜欢猫,他们完全是恨猫,恨不得猫在这世上从此消失才好!因此,他们最喜欢的公共娱乐项目就是大家一起来虐猫,具体过程请参考微博上的那些虐猫视频。 中世纪的法国,人们会在施洗者约翰节的晚上,在沙丘广场(后改为巴黎市政广场)把数十只猫装在袋子里挂在火刑柱上焚烧,伴随着那些小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围在火堆旁边的人们则欢快起舞,一片祥和热闹。有时,国王也会亲临现场,点燃柴火给大家助兴。再之后,一场愉快的公共宴会就开始了。 据史料记载,最后一位点火炒热气氛的国王是路易十四世。

当时的比利时还有一个叫Kattenstoet的传统节日。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全民上街抓猫,然后直接摔死或者扔到河中淹死。别说,这个节日至今还有,只不过主要内容不再是屠猫,而是欣赏各种猫形的花车。

在当时,猫还被普遍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的祭品。在易普尔(比利时西弗兰德省一城市),每个四旬节的第二个周三,城际宴会都会有一项把猫从高塔上丢下去的活动。 13世纪早期,巴黎大学的学生会玩这样一个小游戏:给猫一个骰子叫它丢,如果猫比学生丢出来的字大,猫就可以得到吃的;如果猫丢的小,学生就会把这只猫剥了皮然后卖掉。 那么,当时的欧洲人为什么会如此对待猫呢?喵惹到他们了? 别说,还真是!

由于当时的欧洲是基督教当家,所以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照基督教的教义来执行。一本记录了上帝语言的书——《圣经》,就规定了所有人的爱与恨。 神说: “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上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所以,作为上帝创造出的最伟大的生命——万物之灵——人,就有权利替上帝管理所有动物。而猫的高冷,铲屎官们最欲罢不能的个性,就成了当时它们遭受屠杀的最主要的原因。 作为一个家养动物,猫并不像狗一样亲近主人,依赖主人,甚至不需要主人喂食,这种遗世独立伤害了当时绝大多数欧洲人的“自尊”,使他们感到极度的羞辱,行而其上,这就是对上帝所创造秩序的蔑视。 它们为什么不听人的话? 他们吃的是什么? 它们为什么要在黑夜跑出去? 它们跑出去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在黑夜里用浑圆的瞳孔看着我? 他们有什么阴谋?

15世纪,约克公爵爱德华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它们(猫)的虚伪与狡诈早已臭名远扬。但是,我必须说,如果世上有什么被魔鬼附身的动物,那么绝对就是猫,不管是家猫还是野猫。 于是,在中世纪那些数不胜数的女巫审判案中,证人们活灵活现地对在场所以的听众描述被告是如何在半夜里化为黑猫的。1484年,教皇英诺八世更是宣布:“猫是魔鬼的宠物,是所有女巫的偶像。”至今,黑猫在我们印象中依旧与黑夜与恐怖联系到一起,这和当时那段历史决定有着不可言说的联系。 至此,就开始了文章前面那种种集体屠猫事件。所以,也不要认为那群人狠毒,他们做的都是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杀死魔鬼的附身。 而没有宗教乱国的我们,倒是对猫儿从一而终的宠爱。所以现在那群当牛做马的猫奴们,你们也别抱怨了,你们所抱怨的,也不过是替上一世围着柴火焚猫玩的人类还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