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受访笑谈《危城》变“丑” "正能量代言人"坦露十年大银幕背后的"不安全感"

彭于晏又进入了密集的宣传期,这距离他上一次配合《寒战2》跑全国路演,才刚刚过去一个月。从高智商反派李家俊摇身一变,他成为了《危城》中行侠仗义的江湖浪人马峰。
刀疤、雀斑、络腮胡、邋里邋遢、骑着一匹马、蒙着眼睛走哪儿算哪儿,“跟刘青云、古天乐大哥比起来,这次我是全片最丑的”,彭于晏说话的得意劲儿有些孩子气。他甚至颇为享受这样的装扮:“睡醒就直接来片场,每天不用刮胡子就能开工”。
这几年,彭于晏的造型已经有了大变样,要剃头就剃, 被打脸、鼻子歪、眼睛肿起来,他好像一点都不介意, “只要是合乎角色, 有说服力,该做就做好。”
实际上,常年处于“被花痴”状态的彭于晏,有他自己的疑虑,“其实我也不知道,大家是喜欢我的外貌?我这个人?还是表演呢?”拍《危城》,对他来说是个新的尝试,“我想看看不一样的自己。”
以偶像剧出道的彭于晏,从爱情电影中的白马王子,一路“进化”成警匪武侠片里的动作小生,他喜欢英雄主义,也自认有些“自我感觉很良好的大男人”心态,拍拍恋爱戏虽然很轻松,但演大侠拍动作戏显然“更过瘾”。
当然,早些年,这些机会大多数时候并不青睐他。或许是经历过转型和被雪藏的低谷,凭《翻滚吧!阿信》逆袭后的彭于晏就像脱胎换骨一般,在《激战》、《破风》、《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等一部部戏里戏外拼身体,拼耐力,努力上进。
他乐意在一部又一部的作品里,续写积极面,拍《危城》的时候,30多度的高温下,厚重的戏服,彭于晏被吊在威压上,一绑就是两三个小时,一身臭汗的他还自嘲“酸酸臭臭才是男人味”,就连一向严格要求的动作指导洪金宝也说:“这小子很能挨。”
用大银幕下的汗水,把自己从一个奶油小生,锻造成了一个“正能量代言人”的同时,他的戏路也在不断被拓宽,那些他口中“当年根本拍不到”的类型电影,那些“根本够不到”的大导演,这些年都在追梦的过程里,慢慢实现。
如今三十四岁的彭于晏,处在男演员正当好的年纪,但他自己面对时间这个命题,却常常有紧迫感。“我以前想过做很多事,参加过桌球队、篮球队、学过画画、钢琴、吉他...什么都玩过,什么都不精,最后一直做下来的,就只有演戏这件事。”
不难看出,当年的低谷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彭于晏的心态,“以前都没什么人找我拍戏,现在有了机会,能遇到好的导演、剧本和角色,如果把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那会太可惜了。”
拍《危城》也像是某种际遇的呼应,“你觉不觉得,马峰其实就是一个Rocker”,彭于晏兴致勃勃地跟记者形容起他在片中的角色,“他一度迷失过,就像摇滚乐手丢了琴,但他很想要再弹,后来,他就真的做到了。”

大银幕十年:明明有颜却不想只做“偶像” 曾为《听说》百万票房感动哭 相信做好准备就有机会
这是彭于晏拍电影的第十年,从年初到年尾,他几乎“承包”了大银幕,从《奔爱》里帅气的寿司师傅,到《寒战2》里的高智商反派李家俊、《危城》里的粗犷浪人马峰、还有即将上映的《湄公河行动》、《长城》和《悟空传》......从爱情片到警匪动作武侠,魔幻特效大片,彭于晏的戏路几乎横跨华语各个类型。这在十年前,对他来说,“根本是不敢想象”。
“其实我不太回头去看自己以前的作品,但偶尔看电视转台总难免遇上”,彭于晏还记得,自己的第一部大银幕电影《六号出口》,那部片拍摄于他凭偶像剧出道四年之后的2006年,电影里他顶着一头卷发,与阮经天一起在西门町横冲直撞演绎着青春迷茫,那时的他与戏里的人物有着同样的疑问:“如果青春注定就是要不断地向前跑,他妈的,什么時候我才会跑到出口?”
出口当然并没有那么快到来,第一部电影上映之后,口碑和票房十分惨淡。彭于晏只得继续回到偶像剧里扮王子。但对一个20多岁的大男生来说,这好像也并非什么不堪回首的年华。
可是那时的他,总会恍惚地想:每个人难道不是特别的个体吗?但在这样的偶像状态和圈子里待久了,他感觉跟所有人变得相同,“市场是这样的,大家也都要拍差不多的偶像剧。”那是一个演员处在有生存需求,然而还没有找到自己身份价值所在的朦胧烦恼期。
很多人都知道,彭于晏通过《翻滚吧!阿信》逆袭翻身的故事,但在那之前,是《听说》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演员的喜悦和满足。
2009年,焦雄屏和郑芬芬导演找彭于晏拍一部很冷门的听障主题电影,那会儿彭于晏依旧处于信心低潮,能拍这部戏是他当时唯一的工作,他整个人投入在这部戏上,因为“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机会演下一部电影”。
影片上映后,有一天经纪人给他打电话,告诉他票房破了1000万新台币(约200万人民币),彭于晏一边开着车一边喜极而泣,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对记者说:“我那时候好开心,因为之前我演的电视剧,从来没有过高收视率,电影也没有破过千万,那时候简直感觉《听说》就是我的代表作了,那种感动的心情,我到现在都记得。”
彭于晏并不讳言,那时候的自己不像现在,根本没什么电影找他,一年大概只能拍一部戏。可是拍完之后他会发现,“大家看得见,也喜欢我的努力和付出”,那时候的他才敢问自己,是不是还有更多可能性?“我告诉自己,也许我的价值或者我能够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做一些真正的表演吧”,他开始想要从偶像转型,尝试不同戏路。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抱着转型之心的彭于晏与经纪公司产生合约纠纷,再加上当时的绯闻影响,他一度遭遇雪藏,经历人生低谷。凭借《翻滚吧!阿信》练习体操,提名金马奖获得关注和认可,从此星途坦荡,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凭借努力和奋斗逆袭的故事,让他和戏里的人物一起,成了励志范本,彭于晏也乐意续写这种印象,在后来的电影里,他为《激战》练习MMA,为《破风》猛练单车,为《黄飞鸿》学南拳,到最近的《危城》,他又学会了使双刀。
很多粉丝看了他的电影,会给他的微博留言:“Eddie,谢谢你的努力影响了我,我也要做一些改变”,还有一些男生看到他练出好身材,也会受到激励,他们会跟他调侃:“你身材练的这么好,我要比你还好。”这也是彭于晏觉得演员的有意思之处,“原来我拍的电影可以影响那么多人,那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力量,做一些好的影响呢?”
实际上,他自己也在被自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拍每一部戏积累下来的技能和经验看似断裂,有一天会发现,它们变成了一种串联,他还记得,《危城》里有许多高难度的动作戏,一面是严厉的武术指导洪金宝,一面是有武术功底的对手戏演员吴京,彭于晏为此练习双刀练了两个月,“我打得竟然很有自信,也许是过去学到的东西,让我在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不会觉得尴尬。”
吴京也说,彭于晏聪明、记招式快,“市场繁荣就会有泡沫和浮夸,但彭于晏一点都没有,他一直带着专业演员的情绪在做事,愿意放下自己,特别能吃苦。”
好友(苏见)信每次想约彭于晏吃饭,都会发现,他不是在看剧本,就是在健身,信说:“彭于晏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他应得的。”
彭于晏有他自己的逻辑:“演员是被动的,有时候突然会有一些戏出现,你必须得准备好,你准备好的话,就会有很多机会,这些机会不会浪费你的表现。”

“正能量”的彭于晏也会没有“安全感” “如果不多拍戏,观众会忘记我,机会会流失”
跟彭于晏聊天,励志金句俯拾皆是,比如,面对高难度的动作戏,他的心态是:“当有一天你自己做到了,哪怕一个镜头,那就是个自我追求的过程”,问他会不会觉得累,他会说:“喜欢的东西再累都合理”,他希望他在银幕上的表现“能影响到很多人,辛苦也值得”......
跟他拍戏,大家开始也有些“不习惯”,陈木胜导演回忆,在拍《危城》的时候,彭于晏每天早上来开工,看起来心情永远都很好。在剧组工作人员的印象里,彭于晏的剧组生活从充满朝气的“大家早”开始,中午便当来了,他会向大家举手吆喝:“放饭了!”收工也不忘跟大伙儿打气加油。同剧组少言寡语的古天乐一度嘲笑他是“口水佬(话太多)”,彭于晏有自己的想法:“拍戏很辛苦,一天12个小时,你是要很苦地拍完,还是大家很有活力、开心地拍完?”
剧组里从导演到演员、摄影灯光等工作人员,甚至是小朋友演员,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彭于晏,拍完自己的戏,他也不爱像大多数明星一样,宅在自己的保姆车里休息,反而喜欢在片场溜达,跟工作人员聊天,他也承认,自己的个性有点“鸡婆”。
“如果你和灯光师彼此认识和熟悉,拍戏时他就会说:Eddie你可能要站过去一点效果会更好,他会帮助你。拍戏时灯光师助理挡到你的视线,如果你跟对方完全不熟,也不好意思直接让别人让开吧。”难怪陈木胜导演也说:“彭于晏的EQ很高。”
“你就永远都这么高情商、正能量吗?”我忍不住问他,“你会有没安全感的时候吗?”
“其实我也会问我自己这个问题”,彭于晏低下头沉思,“很多人说我努力,其实都是角色给我做功课的机会,也让我有安全感,可以继续做演员。”
但他也有些朦胧的不确定,他问我:“有时候一直拍下去,好像是不是也挺重复的?”还没等到答案,他兀自说:“其实挺矛盾的,我可以选择不要那么多工作,但是这也蛮现实的,我以前没那么多机会拍戏,现在多一点戏拍,应该要把握。”他还是有些不确定:“你说,拍多了是不是一定特别好呢?量产好像也不一定是特别好的事情。”
他半开玩笑地自己总结:“如果不经常拍的话,是不是观众也会忘记我呢?还是说机会就这么流失了?有时候我还挺矛盾的。”
拍戏密集,又有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彭于晏的母亲也常常担心他的身体,他反而调过来安慰家人。彭妈妈记得,每次自己碎碎念的时候,彭于晏就会跟她说:“不搏不熬,很难有机会”。身在单亲家庭的彭于晏,很少提及自己的父亲,这个在他整个成长期里缺席的男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令他如今有意识地要担负起“家长”的责任。
彭于晏的记忆里,自己小的时候,母亲要很努力地工作,来养活和照顾他和两个姐姐。2003年,彭妈妈从台湾来到上海打拼,经营餐饮业,很多老顾客还记得,那时候彭妈妈经常翻出几本杂志向别人介绍:“这是我儿子,帅吧”,言语中尽是满足和自豪,虽然那时候的彭于晏,只是拍拍广告照片,来吃饭的客人们根本不认识他。
“我妈妈很有意思,无论是好戏还是烂片,我每部片她都会努力帮我宣传”,现在每到彭于晏有新片上映,彭妈妈的餐馆里,工作人员就会穿上以他新片海报印制的工作服。彭于晏明白,“妈妈希望我一直有机会,希望我一直成功”。
“你说追求表演、演技什么这些,其实是蛮虚幻的”,彭于晏务实地说:“努力也是为了家人,有一个稳定的机会和工作,你们以为我很拼,其实我妈妈比我更努力。”
家人之外,跟前辈演员合作多了,彭于晏也在他们的身上,寻找自己对演员这个身份的认知和态度,在《危城》片场拍戏的间歇,他爱找刘青云聊天,面对从影三四十年的青云哥,他问他怎么看待演员的时间,刘青云对他说:“别想那么多,尽量去拍吧,时间过得飞快的,几十年一眨眼就没了。”
彭于晏自己也明白:“可能很多现在想的,真到了那个时候,已经完全跟你想的,生活状态不一样了。”
“所以你不是一个特别有规划的人是吗?”
“你看我样子就知道”,他撇撇嘴,露出玩世不恭的笑容,与其做那些不可控的展望,他更愿意把时间和境遇在当下积极转化,“眼前的东西,才是造就你未来的路,所以把眼前的事做好,也挺幸福的。”
问他,“回想当年那段低谷期,对比现在拥有的一切,你觉得你自己是不是有了患得患失的心态?”
他停了片刻,抬起头:“还是尽量不要吧,因为要不然很辛苦,很累。”

马峰比三船敏郎式的浪人更奇怪有趣 黑黑脏脏的造型打造一个“可爱的恶人”
记者:虽然这次演的是个武功高强的游侠,但还有很多喜剧成分,这是你自己发挥的,还是剧本里就是这么创作的?
彭于晏:剧本里面本来是没有这么写的,是在拍了一两个礼拜之后,我们跟导演讨论,我觉得我这个角色长成这样,性格应该恶趣一些,要不然大家都太有型了。因为陈木胜导演很喜欢黑泽明的电影,他希望我这个人物有点像三船敏郎演过的那些角色,当然只是背景类似,但后来我们让马峰这个人物个性更奇怪、有趣,导演也希望我在演的时候做出一些讨人厌的样子,可以尝试很多不同的情绪和表演方式,他想要的是一个“可爱的恶人”。
记者:你不修边幅的造型看起来也挺帮助这种表演的。
彭于晏:他们把我弄得黑黑脏脏的,我恶搞、逗趣,做什么表情就都还挺合理的。导演觉得我比较babyface,在这部戏中又跟古天乐、刘青云对戏,如果还是原来样子的话,大家站在一起就会感觉我是弟弟。你别看我大胡子一把,好像局限了很多表情,其实它也开拓了很多新的表情。要不然观众会觉得,民国侠义武打片,每个人怎么都是帅帅的大侠?其实马峰也不是觉得自己不帅啦,他还是觉得自己很帅的(笑),他的行为,就是一个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大侠。
NG53次!动作戏可以做到的,都必须自己做 气氛担当:熟了以后才敢跟刘青云古天乐开玩笑
记者:上次《黄飞鸿》的时候采访你,你说洪金宝大哥说,你成功拍完三部打戏,功夫就算是练出来了,觉得现阶段的自己动作表现怎么样?
彭于晏:我没想到自己会一直能拍到功夫片,拍的时候很痛苦很难,但拍完以后很过瘾,觉得自己做了一个自己从来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小时候看他们拍的东西,觉得好帅,都不知道拍的这么辛苦。当你有一天自己做到了,哪怕一场戏或者是一个镜头,觉得自己做得都很就成就感,这是一个自我追求的过程。
记者:听说这次有过动作戏NG50多次的经历?
彭于晏:53次,那是在开场的那一场戏,是比较难的动作,要六七条威压做一个动作,要一条过,洪老大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他觉得你可以做到,你必须自己做。所以这次我自己完成度也很高,当然有难度的,还是要请武行兄弟帮忙,但是很多是自己完成的,我也很有成就感。
记者:这次是不是在戏里和戏外都要做气氛担当?因为跟你合作的刘青云、古天乐他们俩都不太爱讲话。
彭于晏:他们都是冷面笑匠,有时候他们夸我演得好,很好笑,我都不知道他们是说真的还是假的。青云哥基本上刚开始不多说话的,慢慢的当他愿意跟我说话,可能就表示他愿意交流了吧。古仔哥又是很忙很忙,拍完就得马上走了。我的角色就无所谓了,我的角色其实就是扮演一个什么都可以,因为反正他们是一正一邪,我倒觉得我要有出其不意的东西出来。
我记得拍一场戏的时候是给青云哥做视线,就想说影帝会不会笑场,我就逗他笑,结果他就被我逗笑了,原来影帝还是会笑场的。当然是熟了以后才敢这样做,因为不熟他会觉得说你走开,不是的,他们是非常热爱表演的,很随和的人。
表演像“孙悟空”不是在为《悟空传》预热 电影票房好 《马锋传》才可以继续“浪迹天涯”
记者:在《危城》里孩子们叫你“孙悟空”,你的表演方式也挺“孙悟空”,很多人开玩笑说,你是不是从《悟空传》剧组跑来的?
彭于晏:没有,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要接《悟空传》,就真的挺巧合的,导演写的时候一开始说小彭叫猪八戒,因为我很爱吃,可能经历过一些事情,慢慢就把我叫成孙悟空。其实,你在表演的时候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到人物里,可能我喜欢孙悟空这种叛逆,独树一帜的感觉,当我有发挥空间的时候,我觉得这些东西也可以加进去。也可能我胡子贴特别多,让大家觉得特别像孙悟空。
记者:导演说,马锋在这部电影里只是一个开始,因为他还没有完全成为侠客,只是一个爱玩的年轻人,所以这也预示着这个人物会有单独开传的可能?
彭于晏:这个故事的开始就是马峰在山里面住了很久,他到任何地方都是蒙着眼睛,他的马太平去哪里,他就去哪里。这次只是说这个故事到了一个叫做普城的地方,那下一次呢?所以它就是一个很浪迹天涯的故事。导演对马峰这个人物有太多想法了,我已经听过好多版本的故事,他可以发展下去成为一个系列,当然希望电影有好成绩,马锋才可以继续“浪迹天涯”。
2016年8月12日 原稿地址:http://news.mtime.com/2016/08/09/155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