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花舍—读朱生豪书信有感
“你看我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过你”
前段时间看《朗读者》,里面一段诵读是朱生豪写给爱人的书信,颇为深刻。于是看完节目就买了这本朱生豪的“情书”。估计是节目太火,买书人太多的缘故,隔了一个半月,这本书才收到。


读书先读序,这本书的序言是朱生豪先生的爱人宋清如所写。序言里有很多让我感到意外的信息和故事。

朱生豪的一生是短暂的,享年32岁,因病逝世。他与宋清如相识于大学的诗社,当时宋清如是一名青涩的大一新生,朱生豪已是大四。宋清如为诗社第一次的活动别出心裁准备了一首宝塔诗,然而一去才发现诗社里面成员全是旧体诗能者,她的这首新体诗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不过这个时候朱生豪的一位同学注意到了她的诗作,并推荐给了朱生豪,他俩因此结缘。 往后的日子里,便是书信的往来。这期间,历经了毕业、工作、异地,这些在当今社会仍是无法避免的爱情关卡。尤其,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其难,更可想而知。不过,朱生豪从始至终都没有中断过与宋清如的书信往来。 直到1942年,朱生豪30岁的时候(知识分子果然都是晚婚晚育的代表)他们终于结婚。然而1944年,朱生豪便因病逝世。随后的几十年,宋清如一人带着孩子度过一生,其中,这些珍贵的书信变成了她的唯一念想。 序言是宋清如在朱生豪逝世50周年之际写下的,文字娓娓道来,平静如水,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客观的描述着朱生豪短暂的一生。其中,最让我感触的地方,我摘选下来,说说自己的体悟。

摘:“也许有人说,男女(父母子女间除外)之间的书信,都是情书。从广义上来说,似也合乎逻辑。但就事论事,朱生豪的书信,主要是他独特个性的表现,并非执着于异性的追求。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所谓爱的对象主要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并不一定真实存在。换句话说,无非是寻求心灵的寄托。我这样的理解,并不是否定他感情的专注,或者怀疑他的虚假,而是同情他的身世,尊重他的言行。”
悟:如果你喜欢某个作品,无论是文学,电影,音乐,画作,摄影,装置艺术品等等,除了对作品本身第一眼的直观理解,建议进一步了解这个作品的作者和其创作过程中的背景环境,我认为这是对作品其真正内核表达的尊重。








正如,在未读序言之前,没有了解朱生豪出身及成长背景之前,仅凭以上这一段书信诵读,我以为他应当是一位翩翩潇洒的痴情才子,与心爱之人一生平淡且幸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912年,朱生豪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小商人家庭,弟兄三人,其为长子,最受母亲宠爱。家庭经济每况愈下,母亲对其抱有殷切期望,望朱生豪能成为有出息之人改变家庭。不幸的是,母亲过早离世,不久之后其父亲及叔祖父也相继去世,孤儿三人后由早孀的姑母照顾。从此,世态炎凉的悲哀和物是人非的印记便刻在了朱生豪的心里,原本就安静的性格,便更加沉默寡言。 不过,朱生豪自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小学毕业跳级进入初二,随后又顺利进入大学并拿到奖学金。毕业之后进入当时一家知名书局担任英文编辑,后因战乱,二人都逃亡不同的地方,期间宋清如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重庆、成都一带执教,但朱生豪还是一如既往寄书信。后来,二人先后陆续从外地回到上海,终于在1942年团聚,结婚,生子。 朱生豪的一生一直坚持在做两件事情:工作与书信。 前者是由于出身及生长环境的影响,让其不忘母亲的谆谆教诲,立志发奋努力,实现事业上的抱负。这个过程避免不了艰辛、苦闷、无聊以及颓唐的负面情绪相随; 后者书信,就像是朱生豪可以倾吐各种情绪的亲密朋友,而这个书信的寄送对象是朱生豪的心爱之人,文字表达的呈现结果便也更显温柔。 与其说,朱生豪爱着宋清如,不如说,朱生豪更爱给宋清如书信的每一个时刻。 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他是没有背负太多束缚和压力的自由人,可以放达,可以偷笑。 朱生豪自我评价是“一个古怪的孤独的孩子”。 在我看来,朱生豪是“一个幸运的古怪而孤独的孩子”。 因为他遇到了宋清如,一位知他之人。他的才情,他的苦楚,他的悲观,他的努力……每一个情绪她懂得且理解,包容且不作评判。这是一种何其高阶的伴侣形式。 起初,我因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书信而感动。 因为他这份简单而深情的表达; 因为他这份笔耕不辍的浪漫书写。 后来,读完宋清如回忆朱生豪的序文,则被她对他们这段感情从容而独特的解读视角所折服。 她告诉了我:任何一段看似神仙眷侣般的无比光鲜的关系背后,其二人往往历经的坎坷与不易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承受与坚持的; 同时我明白:任何一个浪漫也好,才情也罢的人,都是需要另一个人去成就的。 就像, 一个人愿意欢笑的时候,有一个人愿意舒展笑颜; 一个人愿意撒泼的时候,有一个人愿意见招拆招; 一个人愿意孤独的时候,有一个人愿意接受沉默。 所以,任何一段让人艳羡的两性关系,绝不是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和自导自演,而是两个共通的灵魂的默契相容。 最后,以朱生豪先生的一篇书信作为结尾。
好:
谢谢你给我一个等待
做人最好常在等待中
须是一个辽远的期望
不给你到达最后的终点
但一天比一天更接近这目标
永远是渴望
不实现也不摧毁
每天发现新的欢喜
是鼓舞而不是完全的满足
顶好是一切希望完全化为事实
在生命终了前的一秒钟
我仍是幸福的
我永远是幸福的
世间的苦不算甚么
你看我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过你
祝福你
朱 十五下午

遣词造句地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怎么说话更合适
我想,读了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你喜欢这样的视角,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微信号
不定期会更新一些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