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时间的二三事(2017.4.11)
我听到过很多概念,但很多都没去深究,比如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我对时间的感受,不过是电子表上闪动的数字,机械钟流转的指针。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祖母家那一台老座钟,一到整点必然报时,声音很钝,似乎早就习惯了这间狭小阴暗的房间。隔几天就要上弦,插上钥匙使劲拧上几圈,也不见得它步调快起来多少,似乎早就习惯了老人家的生活节奏。钟摆有气无力地忽左忽右,浪费着发条的气力。我在祖母家住,都会起得很早,而祖母更早地准备好了早饭,鸡蛋挂面、疙瘩汤、豆浆油条之类。吃下去全身暖了起来,在夜未尽而昼未至之时,在未散尽的月光与星光下,被祖母骑着三轮车载着赶去学校,在教学楼下等着开门,和几位同学一起享受着早早到学校的荣光。祖父还有一块上海牌机械手表,总是戴在手腕,坐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的马扎上,卷上烟,吧嗒吧嗒地抽。每晚新闻联播的音乐一响,祖父就会给他的手表校准。然而时间也是模糊的,就像不远处那座水塔,几乎每天在午后的某个时间便会有水从塔顶倾泻而下,瀑布一样,但没有新闻联播那么准时,祖父当然并不会用它来对时间。
然而时间在我这里却是清晰的,像电子钟读数一样清晰,做什么事必定掐算好时间,不错过,不迟到。我厌恶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因为他们总会让我这个守时的人等,让我焦急,让我厌烦。我偶尔也错过一些东西,也迟到几分钟,于是我会厌恶自己,会焦急,会厌烦。有次约朋友看电影,跟往常一样,我算好时间,什么时候搭车,什么时候下车,再换哪趟车,再什么时候下车,再步行多少分钟,取票会不会排队,开演之前要去洗手间……可是我无法算到高速公路会突发事故,会堵车,于是我这次很可能要迟到。而朋友早已经到了电影院,这更加让我焦急。我加快步伐几乎要飞起来,偏偏商场里的人们都是悠闲地聊着,逛着。终于还是没在开演之前进到里面,坐下来惊魂未定,嘴巴喘着粗气,心里很是烦闷,许久才平静下来欣赏影片。虽然讨厌等,但是跟自己急急忙忙赶时间闹得自己心烦比起来,我还是选择在掐算时间的时候留出更多机动时间吧。
近来觉得时间也是琐碎的了,就像打开一盒丹麦曲奇,发现大部分碎成了一块一块,甚至成了渣。比如,让我疑惑的一件事,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什么的,大半年都还没用完,而且是200毫升小瓶装,如果说自己用的少,那为什么以前在学校宿舍里用的时候怎么没觉得一瓶能用这么长时间?我也发现,电热水壶烧开一壶水的时间,大约是一根烟的功夫。曾经她问过我,假如她离开我,我还会喜欢她多久,我说两年,我也不知道这个时间刻度是怎么来的。我也会反复地查快递的运输状态,从发货,到运输在途,到到达目的地,到给我发短信,到我去取来。我也纳闷,朋友圈上发布的状态的时间为什么显示的是几分钟前、几小时前,而不是准确的几点几分……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专注于琐碎的时间似乎很困难。今天我是二十六岁,处在四分之一个百的时候,没人告诉我应当专注于什么,而我也诧异为什么孔夫子那么感慨三十岁是怎样,四十岁是怎样,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又当怎样。或许我期待着一个重大的转折,或许我渴望着一个平淡的家庭,或许我只是愿意这样困惑下去,游离于任何一种既定的状态。既然许多事情说不得,许多事情做不得,许多事情就只能回忆,许多事情是以百年千年万年为尺度,那么现在的我,能够做点什么,以保证被时间困住的生存却要有时间之外的意义呢?
然而,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意义?翻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