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的名义》中那些婚姻
量多不意味着正确,存在不全是真正的合理。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动荡转型文化趋于多元思想激烈碰撞的当今社会,很多人的确用利益交换婚姻,因为交换,所以功利,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奉行所谓的独立自由。婚姻的属性固然有经济,但不仅有利益,爱情是婚姻的本来属性,而且是必备构件,是重要的组成因素。没有爱情没有敬重没有关怀没有宽容没有彼此珍惜携手同行的信念,想要共同抵御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并不反感所谓的独立自由互不干涉,但请步出婚姻的框架去行驶那些不带有道德感的浪漫权利。我们普通人毕竟不是萨特和波伏娃,能够清楚的分开爱与性的是头脑异常清醒或混沌的思想家或者是纯粹的女权主义者,何况他们又没有走入婚姻,不需要承担婚姻带来的责任和义务。
《人民的名义》的确展示了婚姻百态各式人生,但却是有褒有贬有赞成有批判的,批判的大家自行补脑,赞成的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是陈老和老伴革命战争中培养起来的共同理想现实生活中孕育出来的相濡以沫;二是陈海对于故去妻子的深沉爱意和不尽思念;三是侯亮平和妻子从同学情谊到爱意浓浓到携手同行到彼此扶持的伙伴式的爱情婚姻。赵东来和陆亦可的感情观是很多现如今还在追求理想婚姻的人们绕不开的坎儿,但在怀疑否定之外至少还抱有期待,整体面是向善的。
不论世界如何改变,该弘扬的的一定是人性之中的真善美,不会是暗黑的假丑恶。比如美国。在经历了思想自由关系开放婚姻混乱的时期后,还是要回归朴素的家庭结构,还是要寻求婚姻中质朴的爱与关怀。
人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老掉牙的观念束缚生活,然而,不带有道德感的所作所为无论披上什么样的外衣都不可能成为新兴有生命力的事物存在,都不可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价值。我们所说的发展的眼光是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内涵,婚姻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婚姻本身应该是更为干净纯粹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