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酒屋第一夜:寒夜里的两碗饭
到达京都的时间,是夜里9点多。京都车站自然地处繁华路段,可一路前往旅馆的路上,只见开门的商铺越来越少,到达清水寺附近,只剩下24小时的便利店还在营业。虽然知道日本的百货商店一般是8:00-8:30关门,可没想到连吃饭的餐馆也9点多就停止营业了。
糟糕的是,为了尽早搭上列车,我们都没有吃晚饭。京都夜里5摄氏度的体感温度,比北京寒冷不少。饥肠辘辘地提了行李进旅馆,我们立马问老板附近是否还有吃饭的地方。老板一听我们还没吃饭,眉头一皱,似乎也觉得有点为难。突然他想起当天是周五,立马笑了一下,说那还好那还好,就拿了地图出来给我们圈了一片街道,说可以碰碰运气。看来周末也是有延时营业的店的。
在前往的途中,我们看到一家仍在营业的居酒屋,红色的大灯笼在漆黑的街道上显得尤为醒目。探头向门内看了一下,人不多,我们也不知道好不好吃,不过是在被饥饿感折磨得来了脾气,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了再说吧。

墙上的餐牌都是日文的,还好店家还准备了英文菜单。秉着对串烧的执念,我要了含串烧和杂炊的套餐,吴先森的则是亲子丼。
第一次听到杂炊这个吃法,是看杜如风的《关西攻略》。吃蟹宴的时候,将鸡蛋打散,连同米饭一起放到蟹锅里面一起煮泡,米饭吸取了汤汁的鲜味,说是吃起来份外香。当时觉得不就是汤泡饭吗,不过尔尔吧。


过了十多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汤放到了我面前,紫菜丝铺洒在上面,而米饭被深深地泡在了汤里。唉,这杂炊果然没什么特别嘛。待温度稍微降下来,浑身冰凉的我赶紧喝口热汤暖暖身子,一口蛋汤下肚,蛋花滑滑地哧溜就下去了,嘴里却还留着鸡蛋的余香,那绝对是我有史以来吃过最香的蛋花!往后的吃蛋经历一再提醒我,日本鸡蛋好吃真不是吹出来的!一口汤里除了鸡蛋的味道,还有种无法言明的鲜味,应该是用了高汤做底,鲜如螃蟹。

吸了这种汤汁的米饭,自然也是让人欲罢不能。肥肥胖胖的小米粒,软糯香甜,伴随着蛋汤滑进嘴里,有点像潮汕砂锅粥的感觉,不过更加粒粒分明。
平淡的卖相与鲜美的味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感觉当时的自己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我只顾着猛吃这碗惊为天人的杂炊,自然忽略了吴先森的亲子丼。第二天再聊起,他对自己的亲子丼也是赞不绝口,鸡肉滑嫩,夹着半生的鸡蛋吃下去,满足感不止一星半点。

有时候,还真的说不清楚,是那5摄氏度的寒冷,还是那一夜的饥饿,美化了我心中的那碗杂炊,也美化了吴先森心里的那碗亲子丼。
爱上一种食物,可能也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吧。
只是往后的几天旅途中,我们若在菜单上看到这两碗饭,都有种跃跃欲试的期待。
后来在另外一家居酒屋,我再点了一份蟹肉杂炊,仍是吃得不亦乐乎,暖暖地在胃里融化着身体的冰冷。
这份迷信,应该可以天荒地老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