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心理医生,我就是病人了吗?
去看医院看医生,就是身体生病了 那如果去看心理医生,那我就是病人了吗? 我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到底是怎么样的?
卫计委等部门发布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可能会带来哪些直接影响?
政府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直面和知识普及,将让中国人更愿意接受心理疗愈咨询,去了解自我和提升生活品质。
过去心理咨询被认为是“治病”的技术,中国人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去看心理咨询,谁会想把自己定义为有病的人呢。
于是明明有压力情绪,却无法依靠心理健康服务,这一客观安全的途径去释放排解。

就像文中所述的,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越来越多人开始明白,人生中面临各种困扰和压力是必然的。

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就如同瑜伽,有氧、均衡饮食等健身养生是人类保持生理健康的方式,专业心理疗愈,就是人类维持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

看心理咨询的人将不再是“有病”的人,
相反,不看心理医生,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有问题的那些人,
更可能存在长久压抑的严重问题。
近几年来,大众对心理学的接受和利用率,
代表中国人对精神层次的需求正在飞速接近西方社会。
大家渐渐明白,
过去人们认为的“问题”,并不是“问题 ”(problem),
而只是生活中总会出现的各种状况(Issue)。
既然每个人的人生中,注定会遇到一些较大的困难挫折,
选择专业心理疗愈,比长时间的试图自己处理要快速有效的多。

以往中国社会对主动选择心理健康服务的人的评价多为“软弱无能,情商不够,想不开,太敏感,修炼不够”等等。
可在国外定期去做心理疗愈释放压力的人们,往往是那些经济能力和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对自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质有着更高要求。
因为只有更勇敢的人,才能直面自我生活中的问题,
并积极地需求多样的解决方式,
让自己的生活持续提升保持平衡。
资料来源: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937909/answer/14942727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The Food Thera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