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既不辜負你的努力,也絕對容得下你的眼淚
![]() |
看了周沖發的一篇文章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北上廣只相信奮鬥》
有所感触……
文中應該是大多數從不同城市來北上廣深工作的人對這四個璀璨大城市的態度吧?
作為生於廣州、長於廣州的廣州妹,我不完全贊同。其他幾座城市我未夠發言權,我就跟你談談廣州。
這個地方是急速前行,但不是急功近利;是珍惜與尊重有才能實力的人,但不是拜金,功利、冷酷無情。
逐利的前提是追逐成功,奮力於將滿懷信心的理論實現成可行方案,而在一個健康、公平的社會裡,這種成功最終以金錢利益作為回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並不代表金錢是目標,它更多的是一個認可,或者說一個“副作用”。有否讓金錢凌駕於你的價值之上,也是百度與Google的差別。
文中提到:
每一個偉大的城市,都會向你發出不同的召喚。
北京會告訴你:更高,更強。
深圳會告訴你:更聰明,更年輕。
上海會告訴你:更富有,更有品。
廣州會告訴你:更公平,更多元。
其中廣州的公平與多元,是我最認同的點。 也許對比世界上其他城市,廣州無論在公平與多元上皆有努力空間,但這兩個價值潛藏於廣州,也適合於廣州。
我經常說廣州是一個生於夾縫的城市,背靠大中華,面向港澳,廣州有雙語優勢,面向國際,廣東擁有深入骨髓的移民歷史,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
同時,廣州是一座被不同價值觀侵入的土地,而這些價值,文化不斷被融匯,重組,革新......
一個人口眾多的城市是應該立體而複雜的,如果組成這個城市的元素是單一的,例如所有人都向著同一個方向,只做同一樣事情,心理懷揣的是同一個價值,這座城市必然失衡,這也是文中為什麼在大城市會出現如此多的心理醫生,正是失衡的一個體現。
![]() |
何謂平衡?大城市包容力很大,廣州包容了許多心懷夢想,離鄉打拼的年輕人,他們貢獻勞力,得到金錢,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不會將廣州視為一個家。以過客的身份在這停留,抹殺了融入這裡,愛上這裡的可能性,於是土生土長廣州人會抱怨其對本地文化風俗的踐踏。
我以前會理解這種現象為文化差異的矛盾,後來經過無數的觀察,我理解為這是生活失衡的一個表現。 原因是不只發生在外來的人身上,去年回到廣州母校探望我的啟蒙老師,徵詢他關於對外來人口與文化保育的意見用於“霧都”。
![]() |
图片来源:广州培正资料库 |
他說到在培正最值得保留的建築——白課堂,想當年因為擴建校舍而被拆除,動手的也是廣州人,而且是自家培正人。這跟外來人沒有絲毫關係,失衡的是一座城市內對單一目標的追求過盛。
一座城市的平衡
跟一個人的平衡是相似於關聯的
一個人的平衡,是感性與理性並存。忙碌有時,玩樂有時,有晨光初現時的朝氣,有夜幕低垂時的沉澱,甚至午夜夢迴的徬徨與飲泣。有在沙場並肩的同事,有可以毫無保留的傾訴的知己朋友,有陪伴在側的愛人,和鄰里親人。
而一座城市的平衡,包含更多。 對年輕人有充足的機遇,對小孩有持久和正面的啟發,對所有人有安居樂業的保障,對各種產業有持續支持和發展誘因。公平對待各個領域,合理城市與發展規劃等等。
如文中多次提到的地鐵擁擠,如你深究會發現這不是繁華的象徵,而是不合理的城市規劃所導致的,廣州的商圈包括寫字樓,娛樂,大型商場均集中在市中心,所有城市人以及周邊居民無論工作,玩樂,消閒都必須湧入這片彈丸之地,道路與公共交通都必然擁擠。
這與建設者的專業知識不一定有關,而是與政府平衡大商業財團與市民利益的杠桿有關。
![]() |
最後一點,對於“人一多,市場就大,分工就細,大家只要做好自己的一點事情...”我想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城市的人口基數大,無疑某產品“市場大”構成條件。但主因不是因為人多,而是對該產品有需求 有認知、懂欣賞、有追求的人都多。
這裡鈕扣的例子可能讓我們覺得只要夠“細”就可以找到對口的市場。而我覺得的是要夠“好”。夠好了,無論這個東西如何小眾,也能在人口基數大的城市遇到欣賞者,得到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以上是我對這篇文章的一些見解與延伸,如題目所說,我希望大家在北上廣深的年月是有喜怒憂愁,七情六慾的,這些城市既不會辜負你的奮鬥,也絕對容納得下你的眼淚!
我總覺得
一座美好的城市
與一個美好的人一樣
應該是強悍而溫柔的
歡迎討論,歡迎proof me wrong。
![]() |
撰稿人:iamsexylobster |
图片来源:iamsexylobster友人 Meat_puppet,Luo(Instagram:lllluoooo)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洗洁精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