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古道,醉美丝路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我过我的独木桥,你走你的阳关道”这句话的出处:王 吉呈《女御史》:“我守我的法,你升你的官; 我过我的独木桥,你走你的阳关道吧!”
并且对于丝绸之路来说,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说到阳关,就不得不提它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丝绸之路开辟时,商队从长安出发,到敦煌进行补给后,再从两个关口出发,阳关就是其中一个。经过阳关后,商队穿过沙漠,到达鄯善(今新疆若羌),再到于阗,接着经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到达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后,和从玉门关出发的商队会合,再到塞琉西亚,最远到达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区。
传唐天子为了和西域于阗国保持友好和睦关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带了好多嫁妆,金银珠宝,应有尽有。送亲队伍带着嫁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阳关,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关准备。不料,夜里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天黑地暗。这风一直刮了七天七夜。待风停沙住之后,城镇、村庄、田园、送亲的队伍和嫁妆全部埋在沙丘下,从此,这里便荒芜了。天长日久,大风刮起,流沙移动,沙丘下的东西露出地面,被人们拾拣。当地人曾在这里拣到过金马驹和一把精致的将军剑。这个传说是野史还是正史,不得而知。评价如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头的大沙滩,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让后人凭吊。在山南面,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这里沙丘纵横,有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当地人称为“古董滩”。在古董滩沙丘之间的砾石平地上,散布着许多古代的钱币、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分布广泛,随手可捡。所以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除此之外,这里还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古董滩面积约上万平方米,面积大、散布文物丰富。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勘察古董滩四十道沙梁后,发现了大片版筑遗址。经挖掘、测量,这里的房屋基础排列清晰整齐,附近有断续宽厚的城堡墙基,还出土了大批遗物。从遗迹及文物分布来看,在古代这里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此挖掘发现与《新唐书·地理志》及敦煌遗书《沙洲图经》等史料记载的汉代阳关位置相符合,考古学家根据史料考证,认为现在的古董滩就是古代阳关的关城所在地。至于阳关何时何因被掩埋,至今还无从考证。
![]() |
“我过我的独木桥,你走你的阳关道”这句话的出处:王 吉呈《女御史》:“我守我的法,你升你的官; 我过我的独木桥,你走你的阳关道吧!”
并且对于丝绸之路来说,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说到阳关,就不得不提它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丝绸之路开辟时,商队从长安出发,到敦煌进行补给后,再从两个关口出发,阳关就是其中一个。经过阳关后,商队穿过沙漠,到达鄯善(今新疆若羌),再到于阗,接着经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到达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后,和从玉门关出发的商队会合,再到塞琉西亚,最远到达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区。
![]() |
传唐天子为了和西域于阗国保持友好和睦关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带了好多嫁妆,金银珠宝,应有尽有。送亲队伍带着嫁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阳关,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关准备。不料,夜里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天黑地暗。这风一直刮了七天七夜。待风停沙住之后,城镇、村庄、田园、送亲的队伍和嫁妆全部埋在沙丘下,从此,这里便荒芜了。天长日久,大风刮起,流沙移动,沙丘下的东西露出地面,被人们拾拣。当地人曾在这里拣到过金马驹和一把精致的将军剑。这个传说是野史还是正史,不得而知。评价如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头的大沙滩,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
![]() |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让后人凭吊。在山南面,有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这里沙丘纵横,有一道道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当地人称为“古董滩”。在古董滩沙丘之间的砾石平地上,散布着许多古代的钱币、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分布广泛,随手可捡。所以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除此之外,这里还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古董滩面积约上万平方米,面积大、散布文物丰富。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勘察古董滩四十道沙梁后,发现了大片版筑遗址。经挖掘、测量,这里的房屋基础排列清晰整齐,附近有断续宽厚的城堡墙基,还出土了大批遗物。从遗迹及文物分布来看,在古代这里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此挖掘发现与《新唐书·地理志》及敦煌遗书《沙洲图经》等史料记载的汉代阳关位置相符合,考古学家根据史料考证,认为现在的古董滩就是古代阳关的关城所在地。至于阳关何时何因被掩埋,至今还无从考证。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