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生活目标
唯一的办法就是诚实地面对。
不逃避真的很难,但是这好像已经成了我自从意识到这个之后的人生功课。
儒家思想和基督教:
在挪威生活的几年,好像真的有点儿“里外不是人”。因为既不是完全的中国人,也不是挪威人。但是我是谁呢?还是纠结这个问题。看2014年的日记,有时候盲目给自己鼓劲儿,其实真的也是一种逃避。不过话又说回来,那时候真是一个开始转折的点。现在想想那经历真是苦痛,不知何去何从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这段时间大概是从2014年末到2016年中末。
为了得到那些结果,我恐惧、焦虑。真的忘了初心。虽然记得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但是在提醒自己的时候真的都忘记了当初立下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16岁的时候写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万人交流。
让自己的青春精彩!学业事业要勤恳学习、大胆交流、专注投入。不管做的是什么,要让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爱情上要敢于尝试,在尝试中认识自我;友情上要自尊自立,锻炼自己会看人的本领,同时也在能多帮人的时候帮助别人;亲情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陪陪爸妈,身体不能陪的时候,心多陪陪。
青春好像过去了。那新的生活目标是什么呢?活出丰盛的生命!!关于事业情感的东西,还是要按青春的时候的目标去走吧。但对自己不要太苛求,放下预期,多投入过程。多学习感恩,学会交托。还有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对自己狠一点儿。下定决心的事儿,就认真去执行。对于不好的习惯:节制。
世上的花期都不一样。花开花落自有时。大多数的花儿都在春夏开,但也有花儿就在秋天开,比如菊花;也有花儿在冬天开,比如梅花。在大地还没生机盎然的时候,它美好地静静绽放,告诉人们,春天就要来了。两种在不平常季节开花的花儿,因为坚持自己交托上帝,她们成了花中君子。我知道,我自己从小最喜欢梅花,梅花也是我的生辰花。
总隐约感觉自己的亲密关系不会太世俗化——尤其在这个相对之前开放自由很多的时代。虽然每个人的爱情和亲密关系都有它的特别之处,但是总还是有程度上的不同。最简单的家庭生活和最庸常的婚姻琐碎,一般都会回归于此。我觉得那也是幸福的,也是我想要的。希望我能有激荡也有平安。回归这几年自己的约会历程(不能说每一个都是男朋友),虽然人在大家看来很不靠谱,但是我看到自己的进步。我自己是有变化有成长的。我感觉到我自己在恋爱历程中不会是马上就有那个意中人的。我想要有轰轰烈烈的恋爱,也想要有细水长流的幸福。我觉得这两者不冲突,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融合。可是要到达那一种状态,好像还需要些时日和探索。在基督里,有“充满平安的热情”。就照着这个感觉去吧!
但是在寂寞孤独的时候,嗯我知道,在挪威的时候,实在太寂寞所以真的想找个伴儿。那是因为恐惧孤独吗?肯定是,而且比起一般安全型的需求,焦虑成分要多很多。要记住保持好自己的炸UN国泰。虽然真的很难。这样想来,有一份固定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是必须的。能让我自己有一个实体的后盾。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很多,安全感多很多。因为是自己给自己的。在漂泊的道路中,除了物质的实体给予的安全,一定别忘记耶和华对我(我们)无条件的爱。
不管是爱情还是自我成长(事业上好像也是这样想),我好像一直都是要两者兼顾的。对于挪威,融入挪威社会和一名本就是中国人的龙的传人,我想既可以舒服地用挪威方式生活、和挪威人打交道;又可以踏实地做中国人、不脱离中国社会。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我好像真的不想就固定在一个地方。在属于我的那碗米饭做熟之前,好好先尝尝其他的小糕点。做熟需要花的时间每个人不尽相同,我得修好我该修好的功课。如果没熟就愣关火端出来,只为了和大家同一个时间,或是因为馋或者饥饿(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特别饿,因为有个成语叫“饥不择食”),那吃到自己嘴里自己知道什么味道,到自己肚子里只有让自己的肚子承担夹生饭的后果。还是用自己本身需要的火候,把那成全的时间交给耶和华。在这之前,我倒是认为可以吃些小点心或者垫垫其他的东西,一来满足好奇,更知道自己要什么(以此来调剂自己要煮的那碗饭);二来不会让自己因为等待饿坏了胃,一会儿吃真正的饭的时候也会更优雅。但一定记得自己才是核心,把自己的内在稳住。不论是糕点还是真的饭,都是为我而来的,没有他们,我也照样是我。我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糕点还是真的饭,都是为了要我自己好好爱我自己。到了时候,会有一个感觉告诉你,那是不是。记得A Du说的话:“你会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