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们却连自己的后脑勺都看不到
看了豆瓣的标记,我是四年半前第一次看《一一》,那时好像刚看完《牯岭街》,花了三天时间,然后又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一一》。印象中《一一》好看很多,画质好多了,故事也有趣多了。
我想,放在今天的话,我几乎不可能对着电脑不快进看完这两部片。因为,那部修复版的《牯岭街》仍然躺在我的电脑里没有动过。
这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宣传册封面就是《一一》的封面,很喜欢那个后脑勺,也想在大荧幕上重温一下,于是前两天晚上去看了。文化中心人山人海,我坐在二楼第一排,和这么多人一起看电影,有点像在看演唱会,会跟其他人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鼓掌。
看之前,我对《一一》其实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在电影开头,男主NJ遇到了几十年前的初恋情人,以及喜欢拍照、说话很有哲理的小男孩洋洋。也不知道为什么对NJ遇到初恋情人这一段特别印象深刻。重看的时候,仍然觉得那一幕很经典:带着儿子等电梯,电梯门打开的时候,迎面走出来一个打扮入时的性感女人,对望了几秒,女人脸上有种淡定的兴奋,镜头对着NJ的背面,观众看不到NJ的表情,但似乎比女人更淡定。两人客气地寒暄了几句,女人离开。隔了几秒,女人又跑进画面,冲着NJ说:你当时为什么不来?你知不知道你害的我好惨?电梯门又打开了,NJ的老同学打断了女人的质问,这才向观众交代了那个女人的身份:NJ三十年没见的初恋情人。
后来NJ在东京再见旧情人时,身边没有了儿子和熟悉的环境,立马换了个模样,开心地和旧情人游东京,手拉手走在街上,回忆当年青涩美好的初恋时光。晚上在酒店里,两人开了两间房,最终没有逾越社会规范,只是哭着拥抱。第一个晚上,女人说:我可以和现在的老公离婚,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第二个晚上NJ说:其实我从来没有爱过第二个人。
NJ这样的男人,大概就是一个人到中年的理想主义者。他性格正直,不愿苟且,他“看上去很老实”,他容易被感动,他想在世俗的生活里寻求一点改变,与商业上的潜在合作伙伴交心,与老情人重温旧情却不越轨。但最后,他发现人生总是和预想的不太一样,商业合作充满了心机和阴谋,旧情人也不告而别,回到家里,从山上修行回来的老婆还是和以前一样,他才发现,如果人生从头再来一次,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NJ其实和《恐怖分子》里的女主有一些类似,不满足于简单的婚姻与家庭,总觉得这对自己是种限制和束缚。不同的是,《恐怖分子》里的女主最终选择了离开,而NJ却仍然留在了这个家庭里,他不是没有想过离开,就在初恋情人告诉他想和他重新开始的时候,他第一反应仍是想到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似乎婚姻和爱情总是无关,只和责任有关。
NJ的人生,似乎又在他女儿婷婷的身上重复。婷婷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那种被大人喜欢的孩子,但这样懂事的她内心也有叛逆的种子。她在隔壁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她身上没有的叛逆,她也羡慕人家有男朋友。于是在她好不容易也有了男朋友之后,她穿上吊带裙主动把男生带去开房,谁知道男生却落荒而逃。婷婷有点像中学时期的我,乖乖女,不修边幅,却也羡慕那些早恋叛逆的酷女孩。那时的我,给隔壁班的男孩写情书,骑单车尾随他,到处托人打听他的消息。
大概人生都是相似的吧,青春期忙着暗恋的孩子们,都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此刻也都在经历着人生的岔路口。
洋洋说,我们都只能看到一半的世界,另一半的世界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得到前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得到左边就看不到右边。所以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另一半的世界是怎样的。片中另一个男孩说:自从电影发明以来,人生就延长了三倍。我们在电影里体验了另外两种人生。
片中另一句经常出现的话是“哪有那么复杂呢?”,也呼应了片名《一一》,一切其实都很简单,从一开始,一生二,二生三。三个小时,从婚礼开始,葬礼结束,喜剧、闹剧、荒诞剧,统统都有。
洋洋跳入泳池的时候很久都不出来,观众的心一惊;阿弟在浴室里迟迟不出来,一股浓浓的瓦斯味,观众的心又一惊。但这次杨德昌没有那么戏剧性,不像《恐怖分子》的结尾那样让人震惊,《一一》里面婆婆的去世,其实从一开始就有了提示,在这三个小时的观影过程里,观众似乎是在缓慢等待婆婆的离开,以至于最后葬礼的时候,也并没有那么惊讶。
《一一》作为杨德昌在世的最后一部作品,其实已是温柔,远不如早期的《恐怖分子》和《牯岭街》那样有震慑力,却就是这么简简单单讲普通人生活的片子,在结尾洋洋面对婆婆念出了那段话后,我也没再忍住眼泪……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找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每个人都是座孤岛,我们都不了解自己,连后脑勺都看不到,又谈什么了解别人。
我想,放在今天的话,我几乎不可能对着电脑不快进看完这两部片。因为,那部修复版的《牯岭街》仍然躺在我的电脑里没有动过。
这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宣传册封面就是《一一》的封面,很喜欢那个后脑勺,也想在大荧幕上重温一下,于是前两天晚上去看了。文化中心人山人海,我坐在二楼第一排,和这么多人一起看电影,有点像在看演唱会,会跟其他人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鼓掌。
看之前,我对《一一》其实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在电影开头,男主NJ遇到了几十年前的初恋情人,以及喜欢拍照、说话很有哲理的小男孩洋洋。也不知道为什么对NJ遇到初恋情人这一段特别印象深刻。重看的时候,仍然觉得那一幕很经典:带着儿子等电梯,电梯门打开的时候,迎面走出来一个打扮入时的性感女人,对望了几秒,女人脸上有种淡定的兴奋,镜头对着NJ的背面,观众看不到NJ的表情,但似乎比女人更淡定。两人客气地寒暄了几句,女人离开。隔了几秒,女人又跑进画面,冲着NJ说:你当时为什么不来?你知不知道你害的我好惨?电梯门又打开了,NJ的老同学打断了女人的质问,这才向观众交代了那个女人的身份:NJ三十年没见的初恋情人。
后来NJ在东京再见旧情人时,身边没有了儿子和熟悉的环境,立马换了个模样,开心地和旧情人游东京,手拉手走在街上,回忆当年青涩美好的初恋时光。晚上在酒店里,两人开了两间房,最终没有逾越社会规范,只是哭着拥抱。第一个晚上,女人说:我可以和现在的老公离婚,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第二个晚上NJ说:其实我从来没有爱过第二个人。
NJ这样的男人,大概就是一个人到中年的理想主义者。他性格正直,不愿苟且,他“看上去很老实”,他容易被感动,他想在世俗的生活里寻求一点改变,与商业上的潜在合作伙伴交心,与老情人重温旧情却不越轨。但最后,他发现人生总是和预想的不太一样,商业合作充满了心机和阴谋,旧情人也不告而别,回到家里,从山上修行回来的老婆还是和以前一样,他才发现,如果人生从头再来一次,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NJ其实和《恐怖分子》里的女主有一些类似,不满足于简单的婚姻与家庭,总觉得这对自己是种限制和束缚。不同的是,《恐怖分子》里的女主最终选择了离开,而NJ却仍然留在了这个家庭里,他不是没有想过离开,就在初恋情人告诉他想和他重新开始的时候,他第一反应仍是想到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似乎婚姻和爱情总是无关,只和责任有关。
NJ的人生,似乎又在他女儿婷婷的身上重复。婷婷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那种被大人喜欢的孩子,但这样懂事的她内心也有叛逆的种子。她在隔壁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她身上没有的叛逆,她也羡慕人家有男朋友。于是在她好不容易也有了男朋友之后,她穿上吊带裙主动把男生带去开房,谁知道男生却落荒而逃。婷婷有点像中学时期的我,乖乖女,不修边幅,却也羡慕那些早恋叛逆的酷女孩。那时的我,给隔壁班的男孩写情书,骑单车尾随他,到处托人打听他的消息。
大概人生都是相似的吧,青春期忙着暗恋的孩子们,都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此刻也都在经历着人生的岔路口。
洋洋说,我们都只能看到一半的世界,另一半的世界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得到前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得到左边就看不到右边。所以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另一半的世界是怎样的。片中另一个男孩说:自从电影发明以来,人生就延长了三倍。我们在电影里体验了另外两种人生。
片中另一句经常出现的话是“哪有那么复杂呢?”,也呼应了片名《一一》,一切其实都很简单,从一开始,一生二,二生三。三个小时,从婚礼开始,葬礼结束,喜剧、闹剧、荒诞剧,统统都有。
洋洋跳入泳池的时候很久都不出来,观众的心一惊;阿弟在浴室里迟迟不出来,一股浓浓的瓦斯味,观众的心又一惊。但这次杨德昌没有那么戏剧性,不像《恐怖分子》的结尾那样让人震惊,《一一》里面婆婆的去世,其实从一开始就有了提示,在这三个小时的观影过程里,观众似乎是在缓慢等待婆婆的离开,以至于最后葬礼的时候,也并没有那么惊讶。
《一一》作为杨德昌在世的最后一部作品,其实已是温柔,远不如早期的《恐怖分子》和《牯岭街》那样有震慑力,却就是这么简简单单讲普通人生活的片子,在结尾洋洋面对婆婆念出了那段话后,我也没再忍住眼泪……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找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每个人都是座孤岛,我们都不了解自己,连后脑勺都看不到,又谈什么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