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马尔克斯去世三周年
一直想写一点东西纪念马尔克斯,但总觉千言万语纠缠在一起不知从何说起,想来想去,还是借着今天这个日子写一点什么吧。
第一次读马尔克斯的作品是某一年暑假,放假前逛书店偶然看到一本《爱情和其他魔鬼》,看了看简介,很感兴趣,就买下来留在火车上看。炽烈的爱情与魔幻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于是当德劳拉神父翻过修道院的围墙去看望意中人谢尔娃时,我意识到我已经踏进了马尔克斯的文学世界,并且就像德劳拉神父迷恋谢尔娃一样迷恋于此,蓦然间,一个全新的世界呈现在我的眼前。
于是回到家后我便跑去书店买来《星期二午睡时刻》,读完之后又买来《枯枝败叶》,接着是《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一本接着一本。于是,马尔克斯所构建的世界在我的眼前也逐渐清晰起来,最先只是有个框架,紧接着一个名为马孔多的小镇突然闯了进来,当时的它早已盛极而衰,正在筹划那场盛况空前的伟大葬礼;葬礼结束了,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仿佛乘坐了时光机一般回溯到马孔多创建伊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携妻负子,带领着朋友们跋山涉水而来,在河边创建了马孔多,从此马孔多开始了发展、繁衍,聚集起集市,修起铁路,创办起香蕉公司,一步步走向鼎盛,最终随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凋亡也日渐衰败。生活在这里或与其有关的人们成为了几乎每一本书的主角,共同构建起一个庞大的马孔多世界。
马尔克斯的许多作品似乎都与马孔多有着密切的关系。《百年孤独》自不必说,《格兰特大妈的葬礼》呈现的是衰落后的马孔多,《枯枝败叶》中的祖孙三代也居住于此,其中的外公甚至似乎与布恩迪亚上校熟识,《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中被祖母逼迫接客的埃伦蒂拉也曾出现在马孔多,并且接待过年轻时的布恩迪亚上校。马尔克斯在访谈录《番石榴飘香》中说,他笔下的马孔多来源于他童年时的生活环境,里面发生的许多故事原型则是祖母的口头故事,他依据这些故事创造了马孔多。我想,在马尔克斯笔下,马孔多大概是南美大陆的缩影,在马孔多上演的一切悲欢离合都映射着南美大陆几百年来的伤痛。作为作家的马尔克斯,似乎有一种使命感,从一开始大概便在脑海中构建出马孔多这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后来的一切只不过是他把脑海中的图画铺陈在纸面上而已。作为马尔克斯的处女作,《枯枝败叶》中第一次出现了马孔多,当时布恩迪亚上校似乎已经去世,香蕉公司在卷走了马孔多所有的财富后撤走了一切,只留下满地的“枯枝败叶”,小镇上的人们在这“枯枝败叶”中生存,在这“枯枝败叶”中死去。当时27岁的马尔克斯的头脑中应该早已演化过马孔多的遭遇,小镇的创始、发展、繁盛以及衰败应该早已刻画在他的脑海中,或者,他头脑中演变的也许不是马孔多的遭遇,而是南美大陆的百年孤独。
第一次读马尔克斯的作品是某一年暑假,放假前逛书店偶然看到一本《爱情和其他魔鬼》,看了看简介,很感兴趣,就买下来留在火车上看。炽烈的爱情与魔幻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于是当德劳拉神父翻过修道院的围墙去看望意中人谢尔娃时,我意识到我已经踏进了马尔克斯的文学世界,并且就像德劳拉神父迷恋谢尔娃一样迷恋于此,蓦然间,一个全新的世界呈现在我的眼前。
于是回到家后我便跑去书店买来《星期二午睡时刻》,读完之后又买来《枯枝败叶》,接着是《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一本接着一本。于是,马尔克斯所构建的世界在我的眼前也逐渐清晰起来,最先只是有个框架,紧接着一个名为马孔多的小镇突然闯了进来,当时的它早已盛极而衰,正在筹划那场盛况空前的伟大葬礼;葬礼结束了,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仿佛乘坐了时光机一般回溯到马孔多创建伊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携妻负子,带领着朋友们跋山涉水而来,在河边创建了马孔多,从此马孔多开始了发展、繁衍,聚集起集市,修起铁路,创办起香蕉公司,一步步走向鼎盛,最终随着布恩迪亚家族的凋亡也日渐衰败。生活在这里或与其有关的人们成为了几乎每一本书的主角,共同构建起一个庞大的马孔多世界。
马尔克斯的许多作品似乎都与马孔多有着密切的关系。《百年孤独》自不必说,《格兰特大妈的葬礼》呈现的是衰落后的马孔多,《枯枝败叶》中的祖孙三代也居住于此,其中的外公甚至似乎与布恩迪亚上校熟识,《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中被祖母逼迫接客的埃伦蒂拉也曾出现在马孔多,并且接待过年轻时的布恩迪亚上校。马尔克斯在访谈录《番石榴飘香》中说,他笔下的马孔多来源于他童年时的生活环境,里面发生的许多故事原型则是祖母的口头故事,他依据这些故事创造了马孔多。我想,在马尔克斯笔下,马孔多大概是南美大陆的缩影,在马孔多上演的一切悲欢离合都映射着南美大陆几百年来的伤痛。作为作家的马尔克斯,似乎有一种使命感,从一开始大概便在脑海中构建出马孔多这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后来的一切只不过是他把脑海中的图画铺陈在纸面上而已。作为马尔克斯的处女作,《枯枝败叶》中第一次出现了马孔多,当时布恩迪亚上校似乎已经去世,香蕉公司在卷走了马孔多所有的财富后撤走了一切,只留下满地的“枯枝败叶”,小镇上的人们在这“枯枝败叶”中生存,在这“枯枝败叶”中死去。当时27岁的马尔克斯的头脑中应该早已演化过马孔多的遭遇,小镇的创始、发展、繁盛以及衰败应该早已刻画在他的脑海中,或者,他头脑中演变的也许不是马孔多的遭遇,而是南美大陆的百年孤独。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