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爱情——观电影《明亮的星》
诗人的爱情——观电影《明亮的星》
侯磊
“期冀你我化蝶,生命仅有三个夏日,
有你相伴的三个夏日,
也胜过50年的寂寥岁月。”
——电影《明亮的星》
在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外面响着隆隆的鞭炮声,我打开了这部穿插着济慈诗歌和情书的电影《明亮的星》,看它讲述我喜欢的诗人济慈的故事。
诗人是自卑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合于世界,是被世界所唾弃的一群人,他们除了写诗以外几乎什么都不会,而诗歌并非生活必需品,没有人会把诗歌当做生命,除了诗人本身,而这一点恰恰构成了诗人的自傲:我懂诗,你懂么?
看过好几部有关诗人的电影,却没有一部像《明亮的星》这样平淡无奇,这部电影太安静了,安静得就像影片中我一向偏爱的沉郁和偏冷的色调,而它却在不经意间,用一些短暂的镜头冲击着观影者的心。比如济慈爬上了树、济慈的女友把自己埋藏在了紫色鸢尾丛中、济慈一个人在海边面向大海,还有济慈的女友在房屋中,屋子中飞满了蓝色的蝴蝶。那蝴蝶简直太漂亮了,我不忍心看到蝴蝶落在地板中被扫进小簸箕,如果是真的为此死了蝴蝶,应该以虐待动物罪去把剧组告下来。
影片没有什么剧情,故事讲的就是男女不相好——男女相好——男方穷遭到女方家里反对——男方自卑而走——男方病逝——女方伤心欲绝。就这么点事,很落俗套的桥段,却十足的感人,而最关键的是,女方并不介意男方穷,此时我们的大诗人却退却了,他选择了逃避,也许诗人面对现实生活本身的态度就是逃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诗人还是自卑加自傲的集合体,他们永远不会长大,就像济慈像个小孩子那样依偎在女友的怀中,女友像个大姐姐,甚至像个妈妈一样照顾他,抚摸他的手指和头发。不过我想就算济慈结了婚,他也不会过上什么快乐的日子,因为他是诗人,他脑子里装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从这部影片又想起了《全蚀狂爱》,想起其中兰波和魏尔伦两个大男人之间激烈的同志之爱,还有《邮差》,那个胖胖的,名满天下的聂鲁达和他的铁杆粉丝之间的故事。喜欢兰波和魏尔伦,是因为他们活得狂热,喜欢聂鲁达是因为他的真挚,而喜欢济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早逝,还有他的情诗和那句直达心灵的话:“我几乎爱上了静寂的死亡”。济慈26岁病逝,我也正处于济慈病逝的年纪,也经历了类似济慈般的爱情,可我还活着。我已经过了阅读情诗的年纪,因为我明白了,读诗并不是在寻找爱情,爱情应该在生活中寻找,而诗歌中还有很多别的东西。
若能在写过诗歌以后早早的死去该多好,就像济慈一样。
2010-2-28
侯磊
“期冀你我化蝶,生命仅有三个夏日,
有你相伴的三个夏日,
也胜过50年的寂寥岁月。”
——电影《明亮的星》
在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外面响着隆隆的鞭炮声,我打开了这部穿插着济慈诗歌和情书的电影《明亮的星》,看它讲述我喜欢的诗人济慈的故事。
诗人是自卑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合于世界,是被世界所唾弃的一群人,他们除了写诗以外几乎什么都不会,而诗歌并非生活必需品,没有人会把诗歌当做生命,除了诗人本身,而这一点恰恰构成了诗人的自傲:我懂诗,你懂么?
看过好几部有关诗人的电影,却没有一部像《明亮的星》这样平淡无奇,这部电影太安静了,安静得就像影片中我一向偏爱的沉郁和偏冷的色调,而它却在不经意间,用一些短暂的镜头冲击着观影者的心。比如济慈爬上了树、济慈的女友把自己埋藏在了紫色鸢尾丛中、济慈一个人在海边面向大海,还有济慈的女友在房屋中,屋子中飞满了蓝色的蝴蝶。那蝴蝶简直太漂亮了,我不忍心看到蝴蝶落在地板中被扫进小簸箕,如果是真的为此死了蝴蝶,应该以虐待动物罪去把剧组告下来。
影片没有什么剧情,故事讲的就是男女不相好——男女相好——男方穷遭到女方家里反对——男方自卑而走——男方病逝——女方伤心欲绝。就这么点事,很落俗套的桥段,却十足的感人,而最关键的是,女方并不介意男方穷,此时我们的大诗人却退却了,他选择了逃避,也许诗人面对现实生活本身的态度就是逃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诗人还是自卑加自傲的集合体,他们永远不会长大,就像济慈像个小孩子那样依偎在女友的怀中,女友像个大姐姐,甚至像个妈妈一样照顾他,抚摸他的手指和头发。不过我想就算济慈结了婚,他也不会过上什么快乐的日子,因为他是诗人,他脑子里装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从这部影片又想起了《全蚀狂爱》,想起其中兰波和魏尔伦两个大男人之间激烈的同志之爱,还有《邮差》,那个胖胖的,名满天下的聂鲁达和他的铁杆粉丝之间的故事。喜欢兰波和魏尔伦,是因为他们活得狂热,喜欢聂鲁达是因为他的真挚,而喜欢济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早逝,还有他的情诗和那句直达心灵的话:“我几乎爱上了静寂的死亡”。济慈26岁病逝,我也正处于济慈病逝的年纪,也经历了类似济慈般的爱情,可我还活着。我已经过了阅读情诗的年纪,因为我明白了,读诗并不是在寻找爱情,爱情应该在生活中寻找,而诗歌中还有很多别的东西。
若能在写过诗歌以后早早的死去该多好,就像济慈一样。
20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