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辈的那些事儿
——老周家老路家
承德的一个小县城,四面环山,曾经的小河和稻池早已干涸,剩下的只有一片玉米地和几户人家。老周家在路的最外头,生了两个儿子以后,想着第三胎来个闺女吧,谁曾想,还是个儿子。本来这家里就不富裕,老头子走得早,两个儿子都勉强养活,这倒好,又来一个,可养不活了,这不,这家的老太婆可就更不待见这个小儿子了,还把他扔到了猪圈里。这小家伙也有福气,竟也没让这些猪当加餐给吃了,好生生的。老太婆,抻着脖子,驼着个背,站在猪圈外面,只见这小娃娃浑身搞得脏兮兮的臭烘烘的,那俩小眼睛就这么直直地望着自己。老太婆心头一颤,好歹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也怪可怜的,就把孩子抱回到家里,又继续养着。
要说这路的最外头有个老周家,这路的最里头还有个老路家。说到这个老路家可不得了,这家的老太婆更厉害,一下生了五个孩子。我们都知道啊,这一家里的几个孩子,老大总是最老实的,老小最能闹腾,这老路家也不例外。最小的闺女,我们就叫她小路,最能闹腾。大三岁的姐姐想要欺负她,反倒被她欺负的更惨。这不,有一回,家里只剩下这个姐姐和小路,姐姐想要扮鬼吓她,结果呢,反倒被这个机灵鬼吓得不轻。大姐比她大五岁,是个老好人,经常帮着小路一起欺负老二。有了帮手,这小路可更撒欢了。
转眼,小路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家里的老房子支撑不住了,全家搬到了靠近路外头的房子里,和老周家只隔了一堵墙。
这下小路上学可有伴了。这里想要提一句,那个时候在农村,年龄差个三四岁的孩子都在一起上学,一个班里。于是,小路同学就和小周同学成了同班同学。还不止,这班里还有小路的二姐,小周的二哥,可不热闹。咱们这小路同学啊,有个毛病,一学习就头疼,成绩呢回回班里第一,倒数第一。那也没办法啊,不能不来上学啊,家里的老太婆可逼着呢,自己就没文化,可不想到了孩子这儿还是个文盲。虽然小路同学经常逃课,这耐不住还有个二姐在那儿盯着,这小情报员是恪尽职守啊,这事儿很快传到了老太婆的耳朵里,小路可不得乖乖上学来了,当然这个二姐的日子也就过的不舒坦了,托小路同学的福。小周同学不一样,虽然也不爱学习,但人家脑子好使,聪明着呢,但小脾气还是有的。有一回考试,前桌的男同学扭过来对他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这小周同学脾气上来了,还考什么试啊,大笔一挥,在干净的试卷上留下了自己的大作,王八一只,Pia!给贴到了前桌男生的背上。这一时痛快的结果是,被老师撵回了家。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转眼,小同学们都上了初中了。咱们的小路同学,忍了小学六年,这初中三年可再忍不下去了,读完初一,就铁了心了不再读书了,家里的老太婆好说歹多,软硬兼施,就是没用。没办法,不读书了,就上山采蘑菇採药材去。你还别说,小丫头貌似真有这方便的天赋,同样的时间里,采的比谁都多,还乐在其中,天天背着个竹篓子美滋滋的。小周呢,还是老样子,上学吗?上。学吗?不学。这俩人虽然不在一起上学放学了,但平时还是打得着照面。说也奇怪,这男孩子心性的小路,这时竟也知道害羞了,见着邻居小哥哥羞涩的转身就跑,根本不敢说话。到底是女孩子。不过这也分人,小路跟小周的二哥可聊的热乎着呢。
又过了两年,到了十七八的年纪了,该寻思着找对象嫁人了。大家伙看这小路和小周的二哥这么聊得来,想着两人是不是互相有意思。要不说,这媒婆的眼睛耳朵最灵了,没过多久,就张罗着想要把小周的二哥正式介绍给小路。这下小路不愿意了,张口就说人家又丑又矮。那媒婆又接着问,看不上老二,那这老三怎么样啊。你猜怎么着,小路低着个头,羞红个脸,不说话了。媒婆见这姑娘也没个反应,就张罗着换一家吧,不找老周家了。这话一出口,小路急了,说,老三就挺好的。你说说这姑娘,可不让人哭笑不得。
小周知道了这件事,虽然心里是高兴的,但觉得家里穷啊,应该先挣点钱,就收拾着去市里打工了。在市里,小周跟着师傅学厨师,要不说小伙子聪明呢,一学就会,什么厨师证啊,全考下来了,最后在一家不错的饭店里当厨师。
小路呢,还是继续上山采蘑菇采药,挣钱。采的还是最多的,当然挣得也自然就多,每次市里来了什么好货,好衣服,好鞋子,她总是第一个去买了穿。这不,前段时间市里来了上好的皮衣,就让小路买去了一件。二姐姐是看在眼里,心里痒痒啊,就拿了妹妹的衣服来穿,还偷妹妹的药材。这家里又好一番闹腾。
大姐到了该嫁娶的年纪了,和一个长的挺俊的小伙子好上了,两个人经常通信。可人家小伙子父母都不在了,穷小子一个。这事儿经二妹的嘴传到了老太婆耳朵里。这老太婆可不愿意了,你跟一个穷小子能有什么前途,父母都不在了,而且寄人篱下。这没办法,老大老实啊,老太婆不让,两个人就断了联系,小伙子后来就当兵去了。大姐呢,随老太婆的愿,跟了一个邻村的小伙子。没过多久,两个人也结婚了。你说说这老二,就知道祸害人。这刚祸害完大姐,三妹也不放过。又使劲儿在老太婆耳朵边吹风啊,说老周家的三儿子啊,穷小子一个,一个老太婆拉扯着三个儿子,就那么大一个房子,老大结婚了,西屋就给了老大一家住了,虽然这儿媳妇儿不怎么样,这上头还有个老二,眼看着也快要成家了,轮到他这儿,就没地方住了,更何况,这小子现在还在市里打工,没个着落,这要是让小路嫁过去,怎么行。要说呢,这二姐也是好心,做姐姐的总想让妹妹有个好归宿。但是这小路在这方面,就是一根筋,认定了这老三,谁劝都没用。
小周每年都会回家来,但这城市生活显然和农村的不一样,这城市生活把小周养的是白了也胖了,就这么着回到家来。小路看了,心里就不是滋味,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了。所以后来媒婆再来说媒的时候,也就没提过这茬了。小路这儿没戏,媒婆又跑到小周家里去了,问这个小周是想在市里找个媳妇儿还是在自己村里找。说这话也是有依据的。当时市里头有个姑娘,比小周大三岁,家境不错,追小周,但是小周没有答应,因为这姑娘是要让小周入赘,两个人要是结了婚,就要住在女方家里,小周的自尊心显然不允许。所以面对媒婆的询问,小周不做声了。媒婆有接着问了,那你看老路家的小闺女怎么样。小周说还行。既然还行,这就该正式安排两个人见面了。这不,很快就被邀请到小路家里坐坐,其实就是一堵墙的距离。没想到两个人聊着聊着,还聊的挺好。后来也就一直有联系。但是小路发现,她就喜欢跟小周独处,要是有个旁人在,她就浑身不痛快,恨不得这世界上就剩他们俩人才好。小情侣就这么处着也不是个事,两家就张罗着,该订婚了。但这时候,老周家的老二还没结婚,这不能让老三抢了先,这不合规矩。于是这老二就赶紧先结婚了,娶了邻村的一个姑娘,要说这姑娘人品没得说,脾气那是好得不得了,唯一的缺陷在脸上,小时候被烫过,所以现在说话的时候,有一半脸都会皱起。但这老二娶她也是没得挑了,这村里村外一共就这么几个没嫁的姑娘,自己条件也不咋好,真是没得挑,就结婚了。结婚了以后住哪儿是个问题。于是老太婆四处找人借钱,把自己的棺材本儿也搭进去,给老二建了一个大房子。老二的事情解决了,总算是轮到小周了。虽然二姐还是百般阻挠劝说,但是小路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要结婚,拿着被褥就上人家家里住去了,放下话来说,穷不要紧,人行就行。于是两个人结婚了,被老太婆安置到了自家老房子的东屋,跟老二一家住的西屋就隔了个厨房。而这个老太婆居然要跟最小的儿子住,这在村里也是稀奇事啊,说是老大一家对她不好,谁知道呢。
婚后不久,小周又继续去市里打工了,没办法,要养家糊口,这一大家子全指着他一个人养活。这说来也奇怪,每次小周从市里带了钱回来,就恰逢老太婆身体不舒服,一会儿这儿疼一会儿那疼的,次次如此。虽说人上了年纪,毛病多也正常,但这也真是赶得够巧的。所以啊,这钱还没等过完年就没了,看病看没了。病好了没,不知道。
没过多久老周家的老大媳妇儿就生了个大胖小子,这下可把这老太婆高兴坏了,那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天天哄着。没过两年,三媳妇儿也怀上了,这小周好不容易从市里带点钱回来,想着给媳妇儿买点好的补补,可没承想,还是让老太婆给花了去,理由呢,是这病又来了。有一回啊,小路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吃小葱,但是这家里呢,一般都要把小葱放着,等到过年的时候才吃,小周偷偷的给买回来了一些,老太婆见了,那俩眼睛也不知道是嫉妒还是生气,张口就把葱要了来,说是自己要吃。这小路心想,怎么着也不能跟自己婆婆抢吃的,这多不像话,也就没有吱声。于是这怀胎十月,是什么好的都没吃着。眼看着就要临盆了,孩子他爸还在市里,也联系不到。小路痛了两天两夜,算是把孩子生下来了。第二天,小周就急急忙忙赶回来了。那时候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小周见着自己的闺女,那叫一个欢喜,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怕闺女冻着,把她抱着放到自己肚子上捂着。
小小周一天天长大,等到会站了,就经常趴在窗子前,用小肉手笃笃的敲玻璃。说来也神奇,每次小小周敲完玻璃,没过两天,爸爸就回来了。小小周两三岁的时候,已经会走了,单丝爸爸妈妈都到市里打工去了,被放到了大娘家照看,但是奶奶一点儿都不照看这个孙女,天天追在已经五六岁的孙子屁股后头。有一回,小路从市里放假回来,看到自家窗台上站着一个脏兮兮的黝黑的还鼻涕邋遢的小姑娘,小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她。这不是自己闺女吗。这下可好,小路就那么站在那里,眼眶湿了,那眼泪就跟断了线的珍珠,啪啪的往下掉。回到家找到自己婆婆就问,为什么不照看自己的女儿,她的孙女。老太婆一句话算是让小路凉了一半的心彻底冻住了。她说,自己的大孙子还来不及照顾呢,谁顾得上你家的小丫头。隔天,小路就把三岁的女儿也一起接到了市里。
那时候小周已经不在饭店当厨师了,因为工资已经不够一家人的开支了。小周夫妇两个买了一辆三轮车,早晨自己在家煮好一大锅鸡爪和鸡头,然后拉到街上来卖。挣了点钱,小日子过得还可以。但是老太太病重了,话都说不利索了。这夫妻俩赶紧带着女儿回了家。看着病床上瘦的皮包骨的老太太,什么埋怨都没了。小路忙着给婆婆洗衣服,小小周端着比自己脸大不了多少的碗,有模有样的跑到奶奶床边,给奶奶喂粥。拿着搪瓷勺子的小手还有点颤颤巍巍。端着碗的另一只手也是。奶奶一不喝,小姑娘就哇哇的哭起来,硬生生的是把那碗粥给奶奶喂下去了。精神好些了的奶奶,看见在地上玩玩具的孙子,问他说,等奶奶死了以后,你会怎么对奶奶啊。没想到六岁的孙子竟头也不抬的说,没事儿,等你死了,我用棍子去刨你。老太太这下可算活明白了,宠到天上的孙子竟还不如没怎么照看的孙女贴心,搂着孙女那眼泪就哗哗的往下掉。直到最后离开人世,还紧紧拽着孙女的手。
安葬了老太太以后,小周一家就搬到市里,再也没有回来了。毕竟也是了无牵挂了。
四岁的小小周已经满地跑了。有一回,趴到了妈妈煮鸡爪用的大锅边儿上,张着小眼睛往外张望找妈妈,差一点就整个小人儿就翻进去了,还好小路及时把这淘气娃娃抱了下来。因为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家,所以总是全家总动员去卖鸡爪。你还别说,有了这个小活宝帮忙张罗,时不时来一俩嗓子,这生意是越来越好。
小小周四五岁的时候,那一年,奶奶过周年。全家都回去了。在山头,没有一个人掉眼泪,静的都能听到耳边的风声。这时候,小小周,这个小活宝,一嗓子,奶奶,你死的好惨啊。把所有人的泪腺都打开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