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常所讨论的陕北,确定不是一厢情愿所自以为的陕北吗?
陕北在哪? 陕北在陕西的北边 陕西的北边不是内蒙吗? 陕北在关中的北边 那为什么叫陕北呢? 因为那是陕西的北部 陕西的北部在哪? 是关中的北边 我能当你没说么! 黄土地,一年四季不停地风沙,围着白头巾的汉子......一系列的标签,给陕北戴上了统一的脸谱,贴上了统一的标签,却嫌弃面具不好看,标签不好听,陷入一种自我娱乐中 “人家都往南边跑,你怎么还向北走?” “榆林?那都快到内蒙那边了,那边的气候可不太好” 类似的话,在高考志愿出来后,家里的长辈说过不止一次,老实说,进入大学之前,陕北这片黄土地只在电视上看见过,干旱缺水。住在窑洞,蹩脚的方言,种种因素使我在来之前忧虑了很久 “你去榆林以后口音可别被他们带跑了”,走之前,朋友留给我最后一句话 曾几何时,陕北的方言成了“土”的代名词,许多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人以高人一等的姿势自居着,沉迷于模仿方言游戏的韵味中。 外界对陕北的偏见,多半源于无知 就连省内人也半知半解,陕西对外宣传内容中,陕南关中充斥了百分之八十的画面,人们对陕北的印象,则更加朦胧。陕北人通过各个渠道了解外界,但外界却对他们闭目塞听,一叶障目。 现如今在陕北快两年了,反而没那么多的顾虑了,这里有我不曾见过的蓝天,有时甚至让人觉得蓝的很不真实,在雾霾城市生活久了,蓝天却也成了奢望 前段时间,很有幸参与了学校的下乡活动,去了一个叫清涧的地方,早晨天微微亮就出发,两个半小时的路途,晃得大家都昏昏欲睡,睁眼望向窗外,已从喧闹的城市转入宁静的山村。 早饭和午饭都是在当地的老乡家吃的,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人,能看的出来,为了迎接这批“客人”,老乡拿出了满满的诚意,生怕招待不好。 “我们当地的饭怎么样,好吃吗? “好吃” 一个问题问了好几遍 可能没想到,现在的大学生都不怎么喜欢吃肉,午饭过后,菜都被吃光了,碗底都剩下厚厚的肉片。收碗的时候,老乡满眼尽是心疼 听说,为了做好这顿饭,这些肉都是前几天现杀的。 在这里呆的越久,越能发现它的美,在陕北的群山褶子里,你可以看到在黄土地上,饱满的红和纯真的白。 陕北是一个仰望的地方 远远地看着,这片黄土地高大,深厚。 像个步履瞒珊的老人,孤独的走在大地上


-
真我工作室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3 17: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