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宗教成了稀缺,商业的舞台该有多大2
在网上很少能看到晓锦源的现场演讲视频,即使看到了,他们认为晓锦源就是个洗脑的,他的视频里面并没有什么新东西,甚至是认为胡言乱语,鬼力乱神。
但是用成功学大师解释晓锦源显然不具备说服力,晓锦源自己在简历中说曾是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得意门生,也做过季羡林大师三年助手,但仅仅依靠成功学,晓锦源还无法说服企业家。
在晓锦源培训生涯早期,也就是在2006年之前,源哥主讲了很多课程,比如《经典成功学》、《知识的力量》、《攻心销售》、《激发青年的梦想》、《如何发掘内在潜质》、《诗意的田居》、《领导者战略布局》、《如何和谐你的家庭》、《如何培育富豪的接班人》,还出过两本书,一本是《细节》,,一本是《不贰过》,两本书都是青岛报刊出版社2003年出版,显然都不是畅销书。
对比源哥现在主讲的内容,这些课程清单可以告诉我们三点:
1、 主讲这些课程源哥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讲师,网络有他的弟子说在97年源哥课酬就达到千元小时价,但显然还没有让源哥大红大紫;
2、 这些课程充分反应了源哥过去的积累,和普通的成功学讲师不同,源哥对国学,尤其是宗教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有所心得,而且系统研究过销售,心理学,领导力,还有影响力知识,并担任过这些课程的讲师,这使得他在讲课时和普通老师相比,可以游刃有余,他是一个能够快速学习快速进化的人,而且他具备把抽象的知识用更被听众接受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天赋,也是后天练习的结果;
3、 源哥课程成功的密码不是成功学,也不是商业实战技能,而是另有玄机。与当下流行过的智慧、国学和禅修的宗教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晓锦源没有系统学习过能量课程,但很多能量课程的关键词是“宇宙 智慧 佛教”,都在源哥的课程里拿来说教。这是明显的以佛教文化为核心打造的宗教禅修课程。 而这正是中国现有体制对宗教的压抑所透露的商机。源哥不是一个专心做学问的人,而是一个有着商业洞察力的商人,稀缺的都可以高价卖出,是商业永恒的法则。
早在2003年,中国培训圈就有人认识到中国企业家不缺钱,他们缺的是精神,是灵魂。
在忙于赚钱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家的心灵开始变得缺乏依托,过去的信仰和价值观已经破灭,新的信仰和价值观又没有成形,赚钱能解决人的物质需求,但不能解决人的精神追求。还记得那个段子吧,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钱不能给人幸福,而是让人成为它的奴隶,这一点不仅仅企业家感受到了,连企业家的下一代都被严重影响到了,当第一代创业成功企业家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的时候,富二代问题出现了。
所有的企业家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样打拼,我们到底要什么?
换句话说,这些该读书时忙于政治斗争,该照顾家庭时忙于赚钱做事的人,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要往哪里去”的哲学问题了。
在2007年接受《中国商人》记者采访提出的“现在的培训行业如此火爆,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晓锦源的答案是:“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现在就业压力大,行业竞争也极其激烈,对于普通人来说,成功就意味着有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于那些正在创业的老板们来说,他们的企业急需走出创业的困境,打开初始需要更多的激励。另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处于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没有信仰,心灵就失去了家园,面对突如其来变化,许多人茫然不知所措。失去了心灵家园的庇护,很多人变得浮躁,培训就是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让他们沉淀一下自己不安的内心,有利于他们开创自己的事业与未来。”
晓锦源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已经意识到了,中国最先富起来的人心灵出了问题,他们需要方向。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最大的挑战实际上是来自自我,人最不可承受的压力来自情感。我们现有的教育往往只教给我们如何面对知识或者技能的挑战,而根本不关心我们如何解决情感上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自我价值认知。这是我们国家教育的现状。
我国教育最大缺点是功利主义的灌输教育,这样的教育能大量快速培养具备某些专长的熟练工具,可工具作为人的属性一旦觉醒,在自我认同,情感认同,社会认同方面,就会经过复杂地反复地纠结。即使你在中国是很成功的企业家,也可能只是说明你在商业专长上有过人之处,不代表你的情感,精神追求方面也一定具备过人之处。
即使你变得很有地位,很富有,也并不能让你免于烦恼。在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国家,在一个缺乏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体系的时代,人陷入烦恼就很难解脱,这个时候人就不得不去找人指点迷津。
我个人分析得晓锦源就是很成功抓住了这个时代的契机,学习模仿了流行于东南亚的禅修课程,推出他的系列课程,而他的课程很多核心思想就是源自宗教,但是他跳过了宗教的很多繁复仪式和戒律,变成一个短期培训以求开悟的过程,这也就很符合现代人快生活的胃口。
这或许是解释晓锦源后来课程成功的第一个密码。
但是用成功学大师解释晓锦源显然不具备说服力,晓锦源自己在简历中说曾是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得意门生,也做过季羡林大师三年助手,但仅仅依靠成功学,晓锦源还无法说服企业家。
在晓锦源培训生涯早期,也就是在2006年之前,源哥主讲了很多课程,比如《经典成功学》、《知识的力量》、《攻心销售》、《激发青年的梦想》、《如何发掘内在潜质》、《诗意的田居》、《领导者战略布局》、《如何和谐你的家庭》、《如何培育富豪的接班人》,还出过两本书,一本是《细节》,,一本是《不贰过》,两本书都是青岛报刊出版社2003年出版,显然都不是畅销书。
对比源哥现在主讲的内容,这些课程清单可以告诉我们三点:
1、 主讲这些课程源哥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讲师,网络有他的弟子说在97年源哥课酬就达到千元小时价,但显然还没有让源哥大红大紫;
2、 这些课程充分反应了源哥过去的积累,和普通的成功学讲师不同,源哥对国学,尤其是宗教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有所心得,而且系统研究过销售,心理学,领导力,还有影响力知识,并担任过这些课程的讲师,这使得他在讲课时和普通老师相比,可以游刃有余,他是一个能够快速学习快速进化的人,而且他具备把抽象的知识用更被听众接受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天赋,也是后天练习的结果;
3、 源哥课程成功的密码不是成功学,也不是商业实战技能,而是另有玄机。与当下流行过的智慧、国学和禅修的宗教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晓锦源没有系统学习过能量课程,但很多能量课程的关键词是“宇宙 智慧 佛教”,都在源哥的课程里拿来说教。这是明显的以佛教文化为核心打造的宗教禅修课程。 而这正是中国现有体制对宗教的压抑所透露的商机。源哥不是一个专心做学问的人,而是一个有着商业洞察力的商人,稀缺的都可以高价卖出,是商业永恒的法则。
早在2003年,中国培训圈就有人认识到中国企业家不缺钱,他们缺的是精神,是灵魂。
在忙于赚钱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家的心灵开始变得缺乏依托,过去的信仰和价值观已经破灭,新的信仰和价值观又没有成形,赚钱能解决人的物质需求,但不能解决人的精神追求。还记得那个段子吧,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钱不能给人幸福,而是让人成为它的奴隶,这一点不仅仅企业家感受到了,连企业家的下一代都被严重影响到了,当第一代创业成功企业家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的时候,富二代问题出现了。
所有的企业家都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样打拼,我们到底要什么?
换句话说,这些该读书时忙于政治斗争,该照顾家庭时忙于赚钱做事的人,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要往哪里去”的哲学问题了。
在2007年接受《中国商人》记者采访提出的“现在的培训行业如此火爆,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晓锦源的答案是:“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现在就业压力大,行业竞争也极其激烈,对于普通人来说,成功就意味着有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于那些正在创业的老板们来说,他们的企业急需走出创业的困境,打开初始需要更多的激励。另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处于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没有信仰,心灵就失去了家园,面对突如其来变化,许多人茫然不知所措。失去了心灵家园的庇护,很多人变得浮躁,培训就是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让他们沉淀一下自己不安的内心,有利于他们开创自己的事业与未来。”
晓锦源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已经意识到了,中国最先富起来的人心灵出了问题,他们需要方向。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最大的挑战实际上是来自自我,人最不可承受的压力来自情感。我们现有的教育往往只教给我们如何面对知识或者技能的挑战,而根本不关心我们如何解决情感上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自我价值认知。这是我们国家教育的现状。
我国教育最大缺点是功利主义的灌输教育,这样的教育能大量快速培养具备某些专长的熟练工具,可工具作为人的属性一旦觉醒,在自我认同,情感认同,社会认同方面,就会经过复杂地反复地纠结。即使你在中国是很成功的企业家,也可能只是说明你在商业专长上有过人之处,不代表你的情感,精神追求方面也一定具备过人之处。
即使你变得很有地位,很富有,也并不能让你免于烦恼。在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国家,在一个缺乏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体系的时代,人陷入烦恼就很难解脱,这个时候人就不得不去找人指点迷津。
我个人分析得晓锦源就是很成功抓住了这个时代的契机,学习模仿了流行于东南亚的禅修课程,推出他的系列课程,而他的课程很多核心思想就是源自宗教,但是他跳过了宗教的很多繁复仪式和戒律,变成一个短期培训以求开悟的过程,这也就很符合现代人快生活的胃口。
这或许是解释晓锦源后来课程成功的第一个密码。